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六页,两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
4.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揭示的深刻道理是( )
A.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D.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可以不需要社会支持的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朝顾宪成撰写的这副对联启示我们要( )
A.专心读书学习,做到博闻强识
B.逃避与人交往,磨砺自身品格
C.离开书斋学堂,投身社会生活
D.专心读书学习,积极融入社会
3.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近社会的情感和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的情感或行为的有(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一支由“居委会+中学生”构成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小组走进社区,向居民宣传反诈骗知识,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提高居民的防诈骗能力,以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中学生参与社区反诈骗宣传活动( )
①有利于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
②能够影响他人,共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③能够杜绝社区居民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④有助于服务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凡人微光,释放善良的力量;飞机空中发生颠簸,乘客默默伸手护着空姐;公交司机背八旬老人上车,老人老伴担心司机磕到头伸手保护;快递小哥骑车送迷路老人回家,并在老人下车时伸手护着老人……这些行为( )
①不可取:会助长一部分老人凡事都求人的依赖心理
②应该摒弃:会使一些人滋生在公众场合出风头的心理
③值得点赞:自觉践行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④启迪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传递生命的温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下图是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部分内容,图中加粗线段是平均得分。结合右图,青少年最需要重视的是( )
A.学会信息节食,辨别信息的真与伪
B.扩大交友范围,提高获取信息能力
C.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D.增强创新能力,利用网络进行创新
7.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本次亚运会的主题口号为“心心相融,@未来”,会徽为“潮涌”,亚运会的吉祥物组合名为“江南忆”吉祥物。假如你是本届亚运会志愿者,正确做法( )
①做文明观众,展示良好素质 ②平等待人,友好热情
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④衣冠不整,语言粗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2023年5月27日,据微信公众号“网信中国”消息,按照“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要求,3月10日以来,各级网信部门积极履责,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自媒体”账号。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等重点平台积极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依法依约处置“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截至5月22日,重点平台累计清理违规信息141.09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92.76万余个,其中永久关闭账号6.66万余个,对外发布公告110余期,有力震慑“自媒体”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由此可见,整治自媒体( )
①表明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②表明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③需要自媒体账号运营者积极传播正能量④需要相关部门加大依法管网、依法治网力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9.小华的奶奶经常在家庭聊天群转发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帖。对此,家人看法不一。
爸爸:这都是骗人的,我们必须马上制止她,真等上当受骗就晚了!
妈妈:老人家也是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愿意发就发吧,就当没看见。
结合父母的看法,对于奶奶“发养生帖”的行为,你认为小华更合适的做法是( )
①尊重、理解奶奶,教会奶奶辨别真假信息,宣传科学健康知识
②为奶奶手机做好安全设置,减少虚假信息的影响
③跟爸爸妈妈一起责怪批评奶奶
④对奶奶的行为置之不理,就当没看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这是因为
①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社会秩序让我们享有人身自由、财产安全
③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④社会秩序让我们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1.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①丽丽去动物园参观时不私自给动物喂食
②明明协助同学翻越马路护栏节约上学路程
③华华带着宠物狗一起乘坐地铁
④东东在网上从不乱发评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在公共场所活动,公民应当遵守一定的秩序。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二条对公民维护公共秩序作出了具体规定。下列行为符合维护公共秩序规定的是( )
①购买商品、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
②文明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分餐
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按秩序上下
④劳动者依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3.10年来,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读者不乏有乞丐、拾荒者。图书管理员说:“大多数人真的不是故意赖着不走,只是累了一天了,看了一会儿书,实在有点儿困,想小憩一下”。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这样的“纵容”和“放任”,却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慢慢变得知道干净、懂得安静、遵守秩序……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尊重能消除隔阂,增进信任,促进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②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③文明有礼是交往的起点,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④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4.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对以下情况的处理,能体现上述要求的是( )
A.正在攻克难题时有客人来访,小光认真做题不予理睬
B.买早餐时店主无意中多找了钱,小乐发现后立刻退还
C.朋友和别人发生争执,小海不问缘由帮朋友斥责对方
D.碰到昨天刚批评过自己的老师,小岩装作没有看到他
15.盲盒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拆开前消费者并不知晓盒内的真实商品类别。近期,一些商家将临过期食物以低于原价的“剩菜盲盒”形式出售,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但是,某些商家借机销售过期食物,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风险。对于“剩菜盲盒”,要实现“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可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消费者可不顾后果想买就买
B.为避免浪费,商家可将其与别的商品捆绑强制销售
C.商家应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保证其质量可靠
D.市场监管部门应坚决予以取缔,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16.王某醉酒后,在短短的36分钟时间里,疯狂拨打“110”报警电话达30次,谎报警情并辱骂接警人员,被依法行政拘留5日。王某受罚是因为其行为( )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当受刑罚处罚B.侵犯接警人员人格尊严,构成民事违法
C.扰乱了正常接警秩序,构成行政违法D.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任
17.“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道德修养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以下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小强与同学约好参加活动,但因早晨贪睡迟到了
B.家里客人离开,小美都会同父母一起礼貌送别
C.因对新转来的同学很好奇,小铭不停地“查户口”
D.小张每到一处旅游,都在景点留下自己的“印迹”
18.以下是小刘同学整理的关于“文明有礼”的相关笔记,其中你认可的有( )
①“不学礼,无以立”——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有礼要用语文明
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明有礼要从小事、细节做起
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也在增长。为惠及更多儿童旅客,自2023年1月1日起,实名制购买儿童火车票以6周岁和14周岁为分界线,不再以身高为分界线。这说明( )
A.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些规则需要调整和完善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C.国家保护未成年人,让未成年人享受特权
D.规则只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就可以随时修改
20.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启示我们( )
①学会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
②在欣赏他人中要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③关注别人的短处并向他人宣扬,使其名誉扫地
④在彼此欣赏和赞美中互相启发,各显神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在“法律常识”专项复习课上,老师出示了如下“助学单”。请你判断,其中存在知识性错误的有( )
①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②所有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一般违法行为必然走向犯罪行为
④管制、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⑤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由原来的14周岁调整至12周岁
A.1个B.2个C.3个D.4个
2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下列古语与材料意思相符的是( )
A.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3.初中生小刘在公交车上看到小偷偷窃后,悄悄在手机上写下“你的钱包被偷了,小偷正在向车门口移动”给失主和公交车司机看,这一机智做法最终不漏声色让公安机关抓住了窃贼。这件事例告诉我们( )
①懂得要防范侵害,见义勇为
②见义勇为,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④能够明辨是非,维护社会规则和秩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4.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25题8分,26题 15分,27题 12分,28题17分)
25.2023年9月12日,洛阳交警发布通知,为不断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文明、安全出行的意识,提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减轻交通事故后果,保障人民群众平安出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和《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洛阳交警决定自即日起至年底,在全市范围开展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头盔安全守护集中整治行动(简称“护盔”行动)。
有市民认为,是否佩戴头盔是个人自由,交警未免管的太宽,况且此时天气还比较炎热,佩戴头盔更加闷热,此举太不人性化,因此抵触佩戴头盔的要求。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自由与规则的相关知识,请你对该市民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网络与“我”】
小林谎称学习需要,让父母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结果,他每天用手机玩游戏到深夜,导致上课精神萎靡,成绩每况愈下。
(1)假如你是小林的好朋友,请你从道德的角度对他提出劝诫。
【网络与社会】
材料一 洛阳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培育本地文旅创作者、举办网红旅游大会、直播带货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从流量、直播、内容、话题、达人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倾力打造网红洛阳。2023年4月以来,洛阳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45%,洛阳旅游登上全国热搜榜8个,登上全国要闻榜9个。4月1日至20日,全市旅游接待12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7亿元,文旅拉动消费作用进一步凸显。特别是“汉服”火爆出圈,推动人们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洛阳成为近期热门的网红打卡城市之一。
材料二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电子邮件、微博等网络渠道加强与民众互动;民众通过网络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政治生活。
(2)根据上述材料反映了互联网的哪些优势,请简要阐述。(三个方面)
【媒介素养】
网络热词“吃瓜”,用来比喻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讨论八卦丑闻、围观个人隐私的行为。“吃瓜”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引发公共讨论,带来意见表达的多元化。但一段时间以来,“吃瓜”跑偏,谣言滋生,大量低俗、虚假信息充斥网络,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新困扰。有些网民跟着某些自媒体沉迷“吃瓜”不能自拔,耽误学习、工作……在一些未知真相的“吃瓜”事件中,部分网民热衷于声讨而非求证,甚至拒绝相信澄清。
(3)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吃瓜”行为对你参与网络生活有何警示?(三个方面)
27.2023年1月,红旗渠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
暑假期间,某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到红旗渠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研学旅行前,需要搜集一些关于红旗渠的资料,请你推荐两种方式。
(2)研学旅行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就养成这种行为,向同学们谈谈你的主张。(三个方面)
(3)参加完本次研学旅行后,你有哪些收获?(两个方面)
28.学习了“做守法的公民”,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治观念,培养同学们依法律己、依法维权的意识,某校八年级的同学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宣传标语】
(1)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宣传语。
【分析行为】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上下学时间,很多中学生骑着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乱窜,闯红灯、超员、超速、逆行,一些同学放学不及时回家,在一些公共场所抽烟,有的甚至结伙斗殴……
(2)上述行为中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不良行为是 ,严重不良行为是 。
【探究原因】
某市三人因与某名学生有过节、心生不悦,便编写了辱骂图文,付费让管理员詹某在QQ“万能墙”上发布。该信息被1227人浏览,449人评论,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困扰,也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詹某予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詹某做出这种违法行为的原因。
【依法维权】
有消息称大学生学习软件“超星学习通”的数据库信息被公开售卖,超1.7亿条信息疑遭泄露,泄露信息包含学校、姓名、性别、学号、手机号、邮箱、密码等个人隐私,消息一经曝出便引发大量关注。小秦也在使用此学习软件,为此他很苦恼。
(4)请你结合善用法律的相关知识,为小秦维权支两招。(两个方面)
【遵纪守法】
从法院工作人员那里同学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急剧增加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发生前,就已沾染上许多不良恶习。经常在一起吸烟、酗酒的人,可能在烟、酒的维系下结成不良团伙,实施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
(5)读了这则材料,同学们对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产生了不少见解。作为特邀嘉宾,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就此话题,你会向同学们说些什么?(三个方面)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知识。
A: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与题意不符 ,A错误;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B错误;
C:“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的意思是花离开了树枝就会死去,鸟离开了群体就会悲伤,这意味着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而单独存在,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C正确;
D: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需要社会支持的,D错误;
故本题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D:题文意思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听在耳中;家事,国事,天下事,每一件事情都是我所关心的,因此这启示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D说法正确;
A:题文中强调我们除了专心读书学习,还要关心社会发展,A说法错误;
B:要积极与人交往,不能逃避与人交往,B说法错误;
C:题文内容说明既要注重书本知识学习,也要积极关注社会,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①③④: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属于亲社会行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是属于亲社会行为或情感。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②:“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属于狭隘的个人主义,不属于亲社会行为,②说法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培养亲社会行为。
①④:材料中,中学生参与社区反诈骗宣传活动,这有利于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有助于服务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材料没有体现出文明有礼的内容,故②说法与题意不符;
③: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了亲近社会。
③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中这些人物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自觉践行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启示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传递生命的温暖,③④是正确的选项;
①:这是可取的;①错误;
②:应该发扬,不是应该摒弃;②错误;
故本题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使用网络。
D:题文内容说明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在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较强,但在网络创新能力方面较弱,因此青少年最需要重视的是增强创新能力,利用网络进行创新,所以D正确;
AB:调研报告内容反映出青少年有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所 以信息节食、扩大交友范围提高获取信息能力等不属于青少年最需要重视的内容,AB错误;
C:观点强调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与题干主旨不符合,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C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相关知识。
①:志愿者不是观众,①错误;
②:亚运会志愿者,这是积极承担责任的表现,应该讲究礼貌、热情服务,对人友好,平等待人,②正确;
③:亚运会的志愿者,这是积极承担责任的表现,应该讲究礼貌、热情服务,对人友好,平等待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③正确;
④:衣冠不整,语言粗鲁是不文明的表现,④错误;
故本题选C。
8.C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使用网络和违法行为后果的相关知识点。
①:整治自媒体乱象,查处各种违规账号,说明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故①符合题意;
③:整治自媒体,也需要自媒体账号本身传递正能量,故③符合题意;
④:整治自媒体,需要相关部门加大依法管网、依法治网力度,故④符合题意;
②: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只有犯罪才会受到刑罚处罚,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A
【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相关知识。
①②:小华应该劝告奶奶搞清楚“养生帖”是否有科学依据,然后再转发。尊重、理解奶奶,教会奶奶辨别真假信息,宣传科学健康知识,为奶奶手机做好安全设置,减少虚假信息的影响,①②正确;
③④:跟爸爸妈妈一起责怪批评奶奶忽视了网络的积极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对奶奶的行为置之不理,就当没看见,没有正确利用网络,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自觉遵守网络规则,③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A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根据所学,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观点①正确;社会秩序让我们享有人身自由、财产安全,观点②正确;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观点③正确;社会秩序让我们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观点④正确;观点①②③④正确,所以选A。
11.B
【详解】本题考查自觉遵守规则。
①④:去动物园参观时不私自给动物喂食,在网上从不乱发评论,这是自觉遵守规则的表现,①④说法正确;
②③:翻越马路护栏,这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表现;带着宠物狗一起乘坐地铁,这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故②③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C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公共秩序。
①③:商场和公交车属于公共场所,所以购买商品和等待服务时排队,按秩序上下车都属于维护公共秩序,有利于社会生活有序化,①③说法正确;
②④:使用公勺、公筷分餐是讲卫生的表现;劳动者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是依法维护权利履行义务的表现。两种行为都与公共秩序无关,②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13.D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文明有礼。根据教材知识,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①说法正确;
②: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②说法正确;
③: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文明有礼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③说法错误;
④: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4.B
【详解】本题考查以礼待人、诚信做人、尊重他人。
B:买早餐时店主无意中多找了钱,小乐发现后立刻退还,体现了小乐是个讲诚信的人,故B符合题意;
A:有客人来访问,小光应该有礼貌的接待客人,不理睬客人是不讲礼仪的表现,故A说法错误;
C:小海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斥责对方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故C说法错误;
D:小岩的做法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没有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5.C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诚信经营。
C:材料中,盲盒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这就启示商家要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保证其质量可靠,C说法正确;
A:消费者可不顾后果想买就买的说法过于绝对,A说法错误;
B:销售临过期的商品可能会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B说法错误;
D:这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盲盒经济应该加以规范管理,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6.C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
C:根据题干描述可知,王某受罚是因为其行为扰乱了正常接警秩序,构成行政违法,C正确;
A:王某受到的是行政处罚,不是刑罚,A错误;
B:王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B错误;
D:王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D错误;
故本题选C。
17.B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
B:根据所学,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据此,家里客人离开,小美都会同父母一起礼貌送别,这是文明文明有礼的表现,所以B符合题意;
ACD:做法都是缺乏文明礼貌的表现,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8.C
【详解】本题考查对以礼待人知识的认识和把握。
①:“不学礼,无以立”,说明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①说法正确;
②:“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说明了文明有礼对个人做成事情和对国家的重要,②说法错误;
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了语言文明的重要性,③说法正确;
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明文明有礼要从小事、细节做起,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19.A
【详解】本题考查改进规则。
A:依据教材知识,中国儿童实名制购票,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些规则需要调整和完善,故A符合题意;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
C:任何人都不想有特权,故C说法错误;
D:只要,随时修改,观点绝对化,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0.C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①②④:题文中诗句的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做到取长补短,向他人学习,在彼此欣赏和赞美中互相启发,各显神通,①②④观点正确;
③:要尊重他人,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③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C。
21.B
【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刑罚。
①: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①说法正确;
②:所有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②说法正确;
③:“必然”一词太绝对,③说法错误;
④:拘留属于行政处罚,④说法错误;
⑤: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由原来的14周岁调整至12周岁,⑤说法正确;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故本题选B。
22.D
【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
A:体现了语言文明的重要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意思是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体现了至善的追求,向榜样学习,故C不符合题意;
D:启示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3.D
【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①②④: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题文中小刘的做法是见义勇为,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规则和秩序,①②④正确;
③:题文中未体现,排除;
故本题选D。
24.A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A:邢某在网上造谣称该村发生天然气爆炸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日,违反行政法律法规,是行政违法行为,A说法正确;
B:某工厂偷排工业废水被环保部门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B错误;
C:李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是刑事违法行为,C错误;
D:王某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是民事违法行为,D错误;
故本题选A。
25.①该市民的观点是错误的,割裂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佩戴头盔不仅是为了保证公民个人的安全,更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的权利。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④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把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公民要遵守交通管理秩序,自觉佩戴头盔。
【分析】考点考查:规则和自由的关系
能力考查:辨别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有市民认为,是否佩戴头盔是个人自由,交警未免管的太宽,况且此时天气还比较炎热,佩戴头盔更加闷热,此举太不人性化,因此抵触佩戴头盔的要求。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观点正误:错误。
论据①:割裂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佩戴头盔不仅是为了保证公民个人的安全,更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论据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论据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论据④:自觉遵守规则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6.(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你应该传承、践行诚信;你沉迷游戏,违背诚信,会失去信任。等
(2)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启示:①学会“信息节食”;
②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③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④传播网络正能量;
⑤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等等。
【分析】考点考查:诚信的重要性、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合理参与网络生活
能力考查:分析和描述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道德修养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诚信的有关知识,从劝诫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小林谎称学习需要,让父母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从道德的角度切入,联系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失信于人的危害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2023年4月以来,洛阳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45%,洛阳旅游登上全国热搜榜8个,登上全国要闻榜9个。4月1日至20日,全市旅游接待12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7亿元,文旅拉动消费作用进一步凸显→联系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②:特别是“汉服”火爆出圈,推动人们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洛阳成为近期热门的网红打卡城市之一→联系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关键词③: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电子邮件、微博等网络渠道加强与民众互动;民众通过网络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政治生活→联系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小问1
本问考查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小问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合理利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警示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吃瓜”跑偏,谣言滋生,大量低俗、虚假信息充斥网络,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新困扰→联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7.(1)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找;查阅报纸、期刊、杂志;咨询老师;等等。
(2)①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②锻炼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
③培养了亲社会行为;
④弘扬了民族精神;
⑤增强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等等。
【分析】考点考查:培养亲社会行为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详解】(1)本题考查搜集资料的方式,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八年级学生到红旗渠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培养亲社会行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8.(1)增强法治观念,做守法公民;学习法律知识,掌握维权方法等。
(2) 骑着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乱窜,闯红灯、超员、超速、逆行 抽烟 结伙斗殴。
(3)詹某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
(4)①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③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等等。
(5)①我们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分析】考点考查: 法不可违、违法行为的分类、依法维权、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设计,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违法行为的分类、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行政违法行为→很多中学生骑着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乱窜,闯红灯、超员、超速、逆行;
关键词②:不良行为→抽烟;
关键词③:严重不良行为→结伙斗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预防违法犯罪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某市三人因与某名学生有过节、心生不悦,便编写了辱骂图文,付费让管理员詹某在QQ“万能墙”上发布→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4)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依法维权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软件“超星学习通”的数据库信息被公开售卖→如何依法维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5)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的做法,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选项
案例
违法行为
A
邢某在网上造谣称该村发生天然气爆炸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日
行政违法行为
B
某工厂偷排工业废水被环保部门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C
李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民事违法行为
D
王某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
行政违法行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是晓楠同学的一篇日记,漫画《红灯亮了以后》,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莎士比亚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道德与法治pdf、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 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