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二中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二中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让⼈们从细胞的视⻆看世界,2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德化⼆中
2023
秋季⾼
⼀ ⽣物期中测试题
100
满分分
:
学校姓名
级:
号:
:
考
班
⼀、 单选题(1-20 各 2 分,21-30 各 3 分,共 70 分)
1.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认为⼀切动植物都只由细胞构成
B. 细胞学说阐明了⽣物界的统⼀性与差异性
C.
细胞学说认为细菌是⽣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D.
下基础
细胞学说的提出为⽣物学研究进⼊分⼦⽔平打
2. 下图所示的四个⽅框代表蓝细菌、新冠病毒、⽔绵和酵⺟菌,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 或结构。阴影部分可能包含()
A.
核糖体
B.
染⾊体
DNAD. RNA
3. 有关下列 5 种⽣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和⑤最主要的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①②细胞之间具有差异性,但⽆统⼀性
C.
①②④都能进⾏光合作⽤,都是⾃养⽣物
D.
①②③④⑤都含有蛋⽩质,都含有染⾊体
4.,让⼈们从细胞的视⻆看世界。下图 1
2下看到的图像,
图是显微镜
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微观结构、
描述不正确的是()
1
图
看到的图像细胞质实际流动⽅向也是逆时针
2
图
4
图像再放⼤
倍则只能看到
2 个完整细胞
C. 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镜异物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
D. 若在载玻⽚写“ 9>6” ,在显微镜视野观察到的图像是“ 9 6”,在显微镜视野观察到图像是“9< 6”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 )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向与标本的移 动⽅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放⼤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
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例关系,放⼤倍数越⼤,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 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倍数= 物镜的放⼤倍数× ⽬镜的放⼤倍数。⽬镜的镜头越⻓,其放⼤倍数越⼩;物镜的 镜头越⻓,其放⼤倍数越⼤,与玻⽚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倍数越⼤,视野中看的细 胞数⽬越少,细胞越⼤。
【详解】A、显微镜成像是倒⽴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向与标本的移动⽅向相反, 故图 l 视野中看到细胞质流动⽅向与实际上细胞质流动⽅向⼀致,都是逆时针,A 正确;
B、图 2 中细胞成⾏排列,视野内观察细胞数与放⼤倍数成反⽐,图像再放⼤ 4 倍则只能看到 8÷ 4= 2 个完 整细胞,B 正确;
C、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镜异物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或载玻⽚上,C 错误; D、显微镜成像是倒⽴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若在载玻⽚写“9> 6”,在显微镜视野观察到的图像 是“9< 6”,D 正确。
故选 C。
5. 在利⽤⽆⼟栽培法培养⼀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如下表所示,其中 植物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是()
NH4+B. Mg2+C. Zn2+D. Ca2+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1 )⼤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物总重量万分之⼀以上的元素,包括 C、H、O、N、P、S、K、Ca、Mg 等,其 中 C、H、O、N 为基本元素,C 为最基本元素,O 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物总重量万分之⼀以下的元素,包括 Fe、Mn、Zn、Cu、B、M 等。
【详解】N、H、Mg、Ca 均属于⼤量元素,故植物吸收 NH4+ 、 Mg2+ 、 Ca2+ 较多;Zn 是微量元素,因 此植物根细胞吸收 Zn2+ 很少,C 正确。
故选 C。
6. 下列有关组成⽣物体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 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B. Zn2+ 是⼈体中 200 多种酶的组成成分,说明锌不是⼈体内的微量元素 C. 组成⽣物体和组成⽆机⾃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D. Ca 是构成⼈体细胞的微量元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物总重量万分之⼀以上的元素,包括 C、H、O、N、P、S、K、Ca、Mg, 其中 C 为最基本元素,O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含量很少的称为微量元素(如 Fe、Mn、B、Zn、M、 Cu 等)。
【详解】A、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 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A 正确; B、锌是⼈体内的微量元素,B 错误; C、组成⽣物体和组成⽆机⾃然界的化学元素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C 错误; D、Ca 是构成⼈体细胞的⼤量元素,D 错误。
故选 A。
7. “秋天的第⼀杯奶茶”成为⽹络热词。奶茶中⼀般都⼤量添加蔗糖。下列关于蔗糖叙述错误的是()
离⼦
NH4+
K+
Mg2+
SO42-
Zn2+
PO43-
Ca2+
浓度(ml/L)
2
1
0.25
1 .2
1
1
0.8
A. 蔗糖是⼀种⼆糖,其⽔解后可被⼩肠上⽪细胞吸收
B. ⻓期⼤量饮⽤奶茶,过剩的糖类可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C. 奶茶中的蔗糖含量的多少,可⽤斐林试剂进⾏定量检测
D. 蔗糖在⽢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多⽔果和蔬菜中也含有蔗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1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丁质和糖原,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
⽔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固醇中的胆固醇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 要组成成分;
3、脂肪中 C、H ⽐例⾼,糖类中的 C、H ⽐例低。
【详解】A、蔗糖是⼆糖,⽔解后可被⼩肠上⽪细胞吸收,A 正确; B、⾎糖浓度过⾼,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浆中的⾎糖进⼊细胞转化为脂肪,B 正确; C、还原糖可⽤斐林试剂鉴定,蔗糖不是还原糖,奶茶中是否含有蔗糖不可⽤斐林试剂鉴定,C 错误; D、蔗糖在⽢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多数⽔果和蔬菜中也含有蔗糖,D 正确。
故选 C。
8. 下列物质中均含有 P 元素的是()
A. 抗体和核糖B. ⾎红蛋⽩和⽢油三酯
C. 胰岛素和糖原D. DNA 和磷脂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的组成元素是 C、H、O;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脂肪和固醇的组成元素是 C、H、 O,磷脂的组成元素是 C、H、O、N、P;蛋⽩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 C、H、O、N 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 C、 H、O、N、P。
【详解】A、抗体的基本组成元素是 C、H、O、N,核糖的组成元素是 C、H、O,A 错误; B、⾎红蛋⽩的基本组成元素是 C、H、O、N,⽢油三酯的组成元素是 C、H、O,B 错误; C、胰岛素的基本组成元素是 C、H、O、N,糖原的组成元素是 C、H、O,C 错误; D、DNA 和磷脂的组成元素是 C、H、O、N、P,D 正确。
故选 D。
9. 关于细胞中常⻅的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机盐⼤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 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在植物、动物细胞中都存在
D. 多数糖类分⼦中氢原⼦和氧原⼦⽐例是 2:1 ,因⽽糖类⼜被称为碳⽔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内都 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内没有,为⾮还原糖。斐林试剂只能鉴定
⽣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不能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详解】A、细胞中的⽆机盐⼤多数以离⼦形式存在,A 错误; B、蛋⽩质是⽣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与⽣物体各种⽣命活动息息相关,B 正确; C、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在植物、动物细胞中都存在,C 正确; D、多数糖类分⼦中氢原⼦和氧原⼦⽐例是 2:1 如葡萄糖(C6H1 2O6)因⽽糖类⼜被称为碳⽔化合物,D 正确。
故选 A。
1 0. 下图为细胞中⽔的两种存在形式及其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①是结合⽔,与蛋⽩质等物质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
B. 图中②是⾃由⽔,由于⽔分⼦是极性分⼦,使其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C. 将种⼦晒⼲是为了减少②的量⽽使其代谢⽔平降低,便于储藏
D. 细胞内②/①的⽐值升⾼,有利于提⾼植物的抗寒、抗旱等抗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是⾃由⽔和结合⽔,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由⽔是良好的溶 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由⽔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由⽔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 要作⽤;⾃由⽔与结合⽔不是⼀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由⽔与结合⽔的⽐值越⾼,细胞代谢越旺盛, 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的重要组成成分,故图中①指的是结合⽔,与蛋⽩质等物质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A 正确;
B、细胞所处环境温度上升,则细胞代谢增强,⾃由⽔含量上升,因此,图中②指的是⾃由⽔,⾃由⽔含量 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由于⽔分⼦是极性分⼦,使其成为细胞内良好的溶剂,B 正确; C、将种⼦晒⼲失去的是⾃由⽔,⾃由⽔含量下降,细胞代谢减慢,因⽽储藏过程中失去的有机物减少,便 于储藏,C 正确; D、细胞内②/①的⽐值升⾼,即⾃由⽔/结合⽔⽐值升⾼,说明细胞液浓度下降,细胞代谢加强,不利于提
⾼植物的抗寒、抗旱等抗性,D 错误。 故选 D。
1 1 .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近⽇⼀篇“熟蛋返⽣孵⼩鸡”的论⽂引发⽹络关注。该论⽂称,“在该校导师指 导下,学⽣通过超⼼理意识能量⽅法使煮熟的鸡蛋变成⽣鸡蛋,并将返⽣后的鸡蛋孵化成⼩鸡。⽬前已成 功返⽣ 40 多枚”。某央视主播评论:“侮辱性很强,伤害性极⼤”。下列有关蛋⽩质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吃熟鸡蛋容易消化是因为⾼温使蛋⽩质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酶⽔解 B. 吞噬细胞中含有⼤量的溶酶体,由溶酶体产⽣的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 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质分⼦,但不⼀定含有磷脂分⼦
D. 在鸡蛋清中加⼊酒精,蛋⽩质空间结构发⽣改变,但未改变蛋⽩质分⼦中的肽键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1 、盐析为蛋⽩质在⽔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后还可以溶解。 2、蛋⽩质变性:受热、酸碱、重⾦属盐、某些有机物(⼄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时蛋⽩质可发⽣变 性,失去其⽣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详解】A、⾼温使蛋⽩质分⼦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酶⽔解,故煮熟的鸡蛋容易消化, A 正确; B、吞噬细胞中含有⼤量的溶酶体,溶酶体内含多种⽔解酶,是细胞内的消化⻋间;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 酶不是由溶酶体产⽣的,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 错误; C、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质分⼦,不⼀定都含有磷脂分⼦,如中⼼体和核糖体,C 正确; D、在鸡蛋清中加⼊酒精,蛋⽩质空间结构发⽣改变,但肽键并未断裂,这⼀过程未改变蛋⽩质分⼦中的肽 键数,D 正确。
故选 B。
1 2. 如图表示细胞膜和细胞壁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功能①在植物细胞中的结构为细胞壁
B. 功能②表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 C. 功能③中的信号分⼦可以是胰岛素
D. 功能④可能发⽣在相邻的植物细胞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可以保护细胞内部,如①所示;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如② 所示;③表示信息分⼦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结合;④表示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信息交流。
【详解】A、①细胞膜即系统的边界,将⽣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植物细胞中的结构为细胞壁对植物细 胞起着⽀持和保护作⽤,具有全透性,因⽽与细胞膜的功能①不同,A 错误; B、②表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B 正确; C、胰岛素调控⽣命活动需要靶细胞进⾏信号检测,因此可⽤图中③表示,需要受体蛋⽩识别,C 正确;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胞间连丝进⾏信息交流,发⽣在相邻的植物细胞间,D 正确。
故选 A。
1 3. ⽤ 35S 标记⼀定量的氨基酸,并⽤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尔基体上放 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尔基体、内质⽹、细胞膜膜⾯积的变化曲线(⼄图),则下列 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 a、b、c 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尔基体
B. ⼄图中的 A、B、C 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膜、⾼尔基体膜 C. 与乳腺分泌蛋⽩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尔基体和线粒体
D. 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物质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尔基体→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泌蛋⽩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质→内质⽹进⾏粗加⼯→内质⽹“出芽”形成囊泡→⾼尔 基体进⾏再加⼯形成成熟的蛋⽩质→⾼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由于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缩合反应形成蛋⽩质,分泌蛋⽩要依次进⼊内 质⽹和⾼尔基体中进⾏加⼯,因此放射性先在核糖体上出现,然后依次是内质⽹和⾼尔基体,因此图甲中 的 a 是核糖体,b 是内质⽹,c 是⾼尔基体,A 正确; B、在分泌蛋⽩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膜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尔基体膜融合,⾼尔基体膜出芽的 形式形成囊泡并与细胞膜融合,因此该过程中内质⽹膜减少,⾼尔基体膜不变,细胞膜增加,因此图⼄中 A
是内质⽹膜,B 是细胞膜,C 是⾼尔基体膜,B 错误;
C、乳腺分泌蛋⽩的合成与分泌先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链,然后进⼊内质⽹、⾼尔基体进⾏加⼯,并由细胞 膜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与之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尔基体和线粒体,C 正确; D、分泌蛋⽩的合成和分泌的过程可知,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物质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
→内质⽹→⾼尔基体→细胞膜,D 正确。 故选 B。
1 4. 下图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种⽅式,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A. 信号分⼦都需要经过⾎液的传送
B. 相邻细胞间都是通过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 C. 接受信号分⼦的物质位于靶细胞内
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式多种多样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式:(1 )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 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详解】A、据图可知,最左侧的两个细胞通过细胞膜接触进⾏信息交流,没有经过⾎液运输,A 错误;
B 错误;
C、图中所示的接受信号分⼦的物质均位于靶细胞膜上,C 错误;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式多种多样:图示从左往右,图示的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式依次为:通过相邻两个 细胞的细胞膜接触进⾏信息交流;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液运到全身各处,再与靶细胞 表⾯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运到靶细胞,再 与靶细胞表⾯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 正确。
故选 D。
1 5. 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是中⼼体,与⽔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B. ②是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绿⾊植物叶⾁细胞进⾏光合作⽤的场所 D. ④是内质⽹,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是蛋⽩质合成的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中⼼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粒及周围物质构成,不具有膜结构,分布在动物细 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②为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在动 植物细胞中都有分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动⼒⻋间”;③为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内膜 光滑,主要分布在绿⾊植物叶⾁细胞中,是绿⾊植物进⾏光合作⽤的场所;④是内质⽹,单层膜细胞器,是 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间”和“能量转换站”。④为粗⾯内质⽹,内质⽹是单层膜细胞器,是由膜连接⽽成的
⽹状结构,是细胞内蛋⽩质合成和加⼯,以及脂质合成的“⻋间”,根据其上有⽆核糖体附着可分粗⾯内质⽹ 和光⾯内质⽹。
【详解】A、⽔稻是⾼等植物,其根尖细胞中不含①中⼼体,A 错误; B、②是线粒体,有双层膜,是真核细胞进⾏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正确; C、③为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主要分布在绿⾊植物叶⾁细胞中,是绿⾊植物进⾏光合作⽤的场所,C 正 确;
D、④是粗⾯内质⽹,由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和内质⽹共同完成蛋⽩质的合成与组装,D 正确。 故选 A。
1 6. 下列有关“⽤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实验中,可选⽤菠菜叶稍带些叶⾁的上表⽪制作临时装⽚
C. 供观察⽤的⿊藻,事先应放在⿊暗、室温条件下培养
D. 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应⽤低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 形态。细胞质流动的观察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
【详解】A、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由于叶绿体有颜⾊,因此,可⽤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A 正确; B、实验中,选择的材料是稍带叶⾁的菠菜叶下表⽪,因为表⽪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只有叶⾁细胞中有叶绿 体,下表⽪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数⽬少,个体⼤,便于观察,B 错误; C、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实验前要将⿊藻放在光照、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培养,C 错误; D、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先⽤低倍镜找到⽬标,再⽤⾼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D 错误。 故选 A。
1 7. 对下列图示的⽣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 a 转换成 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减少
B. 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某视野的图像,则向左移动装⽚能观察清楚 c 处细胞的特点 C. 若⽬镜为 1 0× ,物镜为 50x,则观察的细胞的⾯积被放⼤了 500 倍
D. 图④中“?”处视野内可看到 4 个细胞,且视野明显变暗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 )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向与标本的移 动⽅向相反,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例关系,放⼤倍数越⼤,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
(3)显微镜的放⼤倍数= 物镜的放⼤倍数× ⽬镜的放⼤倍数。⽬镜的镜头越⻓,其放⼤倍数越⼩;物镜的
镜头越⻓,其放⼤倍数越⼤,与玻⽚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倍数越⼤,视野中看的细 胞数⽬越少,细胞越⼤。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于调节视野亮度;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于调节清晰度的,且⾼倍镜 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微调。
(5)由低倍镜换⽤⾼倍镜进⾏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标本使要观察的某⼀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 器选择⾼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较⼤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由图 1 观察可知,a、b 带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放⼤倍数越⼤,则 b 的放⼤倍数⼤于 a,若 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 a 转换成 b,是低倍镜转换为⾼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减少,细胞变⼤, A 正确;
B、图中 c 细胞位于视野的左⽅,由于物像的移动⽅向与标本的移动⽅向相反,若想观察清楚 c 细胞由于显 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则仍需要将玻⽚向左⽅移动,B 正确;
C、若⽬镜为 1 0× ,物镜为 50x,则观察的细胞的⻓度或宽度被放⼤了 500 倍,C 错误;
D、图④中显微镜的镜头由低倍镜换为⾼倍镜,由原来的放⼤ 1 00× 变成了 400× ,视野中能看到 64÷ 42= 4 个细胞,由于此时进⼊视野的光减少,因此视野会明显变暗,D 正确。
故选 C。
1 8. 如图为组成细胞的分⼦的相关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U 中的脂肪是⼀种很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
B. 组成 DNA 和 RNA 的核苷酸 W 不同,单糖 X 相同
C. 若多糖 Y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则多糖 Y 可以是纤维素 D. 若蛋⽩质 T 能运输氧⽓,则蛋⽩质 T 含有微量元素 Fe
【答案】B
【分析】组成细胞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核酸和蛋⽩质。糖类的主要组成元素是 C、H、O,脂肪的组成
元素是 C、H、O,磷脂和核酸是 C、H、O、N、P,蛋⽩质是 C、H、O、N、(S)。糖类分为单糖、⼆糖、 多糖,单糖 X 可能为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
【详解】A、脂质 U 仅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包含脂肪,脂肪是⼀种很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A 正确;
B、核苷酸 W 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组成 DNA 的是脱氧核苷酸,单糖 X 是脱氧核糖,组成 RNA 的是核糖核苷酸,单糖 X 是核糖,故组成 DNA 和 RNA 的核苷酸 W 不同,单糖 X 也不相同,B 错误; C、多糖 Y 可能为淀粉、纤维素和糖原,若多糖 Y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则多糖 Y 可以是纤维素, C 正确;
D、若蛋⽩质 T 能运输氧⽓,T 是⾎红蛋⽩,微量元素 Fe 是⾎红蛋⽩的组成元素,D 正确。 故选 B。
1 9. 甲、⼄分别表示动植物细胞中脂质和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甲图中①为脂肪,则②可表示磷脂
B. 若甲图中③为固醇,则④不⼀定表示胆固醇 C. 甲图中的物质均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
D. 若⼄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 a 可表示⻨芽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1 、糖类分为:单糖、⼆糖、多糖,其中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糖包括⻨芽 糖、蔗糖和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2、脂质的种类和作⽤:(1 )脂肪:⽣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2)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液中脂 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和动物⽣殖器官的发育和⽣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素 D:促进⼈和动物肠道对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若甲图中①为脂肪,则②可表示磷脂,A 正确;
B、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素 D,若甲图中③为固醇,则④可能表示胆固醇,也可能表示性激素或 维⽣素 D,B 正确;
C、甲表示脂质,脂质中只有脂肪才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C 错误;
D、若⼄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 a 是具有还原性的⼆糖,可表示⻨芽糖,D 正确。 故选 C。
20. 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③为核仁,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
B. 图中②为核孔,通过核孔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 C. 图中④为核膜,核膜上有核孔,故属于全透性膜
D. 图中①为染⾊质,是由 DNA 和蛋⽩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是真核细胞区别 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极少数真核细胞⽆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等植物成熟的 筛管细胞等)。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 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质(DNA 和蛋⽩质)、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 RNA 和某些蛋⽩质等⼤分⼦的运输通道,但遗传物质 DNA 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详解】A、题图中③是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 RNA 合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 制中⼼,A 错误; B、图中②为核孔,核孔是连接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通道,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实现信息的
交流,B 正确;
C、图中④为核膜,核膜上有核孔,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并⾮全透性,故细胞膜不属于全透性膜,C 错误; D、图中①为染⾊质,染⾊质由 DNA 和蛋⽩质构成,并⾮环状结构,原核⽣物的 DNA 是裸露的环状结构, D 错误。
21 . 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 糖类都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C. 动物中的糖原都能与⾎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以维持⾎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D. 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物分解可产⽣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的单糖有葡萄 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的⼆糖是蔗糖和⻨芽糖,动物细胞中常⻅的⼆糖 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 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不是储能物质,A 错误; B、细胞中的糖类并不都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如 DNA 中的脱氧核糖,RNA 中的核糖,都是作为结构成分构 成细胞的重要物质,B 错误;
C、动物中的肝糖原能与⾎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以维持⾎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 C 错误;
D、纤维素是经葡萄糖脱⽔缩合⽽成的多糖,某些微⽣物可以产⽣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D 正 确。
故选 D。
22. 如图所示化合物 b 由 1 分⼦磷酸、1 分⼦ m 和 1 分⼦ a 构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在禽流感病毒、幽⻔螺旋杆菌体内 b 均为 4 种
C. 若 a 为核糖,则 a 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 DNA 的基本⻣架 D. 若 a 为脱氧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般为双螺旋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化合物 b 表示核苷酸、m 表示含氮碱基、a 表示五碳糖。
【详解】A、若 m 为腺嘌呤,则 b 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 错误; B、在禽流感病毒(只含有 RNA ⼀种核酸)、幽⻔螺旋杆菌(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体内 b 依次是 4 种、8 种,B 错误;
C、若 a 为核糖,化合物 b 表示核苷酸,则 a 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 RNA 的基本⻣架,C 错误; D、若 a 为脱氧核糖,则由 b 构成的核酸是 DNA,DNA ⼀般为双螺旋结构,D 正确。
故选 D。
23. 下列与⽣活相联系的⽣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胆固醇能参与⾎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有益⽆害
B. 糖尿病患者的饮⻝需严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饭等可随意⻝⽤ C. ⼏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属离⼦有效结合,可⽤于废⽔处理 D. 维⽣素 D 能促进⼈和动物⽣殖器官的发育以及⽣殖细胞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般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的单糖有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的⼆糖是蔗糖和⻨芽糖,动物细胞中常⻅的
⼆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 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液中脂质的运输,但过多摄⼊可能会导致⾎管硬化等 问题,A 错误;
B、不具甜味的⽶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被吸收,也会使糖尿病⼈⾎糖浓度升⾼, 从⽽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饭等的摄⼊量,B 错误; C、⼏丁质是⼀种多糖,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体的外⻣骼中,能与溶液中的重⾦属离⼦有效结合,⽤于 废⽔处理,C 正确;
D、性激素能促进⼈和动物⽣殖器官的发育以及⽣殖细胞的形成,D 错误。
24. ⽣物⼤分⼦通常都有⼀定的分⼦结构规律,即是由⼀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
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若为⼀段肽链的结构图,则 1 表示肽键,2 表示中⼼碳原⼦,3 的种类有 21 种 B. 若为⼀段 RNA 的结构图,则 1 表示核糖,2 表示磷酸基团,3 的种类有 4 种
C. 若为⼀段单链 DNA 结构图,则 1 表示磷酸基团,2 表示脱氧核糖,3 的种类有 4 种 D. 若表示多糖的结构图,淀粉、纤维素、糖原和⼏丁质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1 、核酸分为 DNA 和 RNA,两者中的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 酸,核苷酸的磷酸和五碳糖通过磷酸⼆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链。 2、蛋⽩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 1 分⼦⽔,氨基酸 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肽链。 3、淀粉、纤维素、糖原和⼏丁质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淀粉、纤维素、糖原和⼏丁质的连 接⽅式不同。
【详解】A、如果该图为⼀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中⼼碳原⼦,2 表示肽键,3 表示 R 基团,其种 类约 21 种,A 错误;
B、如果该图为⼀段 RNA 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核糖,2 表示磷酸基团,3 表示碱基,RNA 中的碱基含 有 A、U、G、C 共四种,B 正确;
C、如果该图为⼀段单链 DNA 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脱氧核糖,2 表示磷酸基团,3 是碱基,DNA 中碱 基含有 A、T、G、C 四种,C 错误; D、淀粉、纤维素、糖原和⼏丁质四种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但连接⽅式不同,该图不能表示四种多糖的 结构,D 错误。
故选 B。
25. 细胞内的各种⽣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有紧密的联系。如图为溶酶体的发⽣过程和‘消化” 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膜是⽣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图示 e 含有 4 层⽣物膜,将与溶酶体融合形成 f C. f 的形成反映了⽣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性 D. b 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来源于⾼尔基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 a 是⾼尔基体,b 是刚形成的溶酶体,c 是内质⽹,d 是线粒体,e 是包裹线粒体 的⼩泡,f 表示溶酶体与⼩泡融合,g 表示溶酶体中的⽔解酶⽔解衰⽼的细胞器。
【详解】A、⽣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 错误;
B、图示 e(由两层内质⽹形成)含有 4 层⽣物膜,将与溶酶体融合形成 f,B 正确; C、f(表示溶酶体与⼩泡融合)的形成反映了⽣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性,C 正确; D、b 是溶酶体,溶酶体来源于⾼尔基体,D 正确。
故选 A。
26. 如图表示分泌蛋⽩的合成、加⼯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 表示某些过程。下列有关说 法不正确的是()
A. ①②③分别是内质⽹、⾼尔基体和线粒体
B. 该过程可以说明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C. a 表示脱⽔缩合过程,b、c 表示蛋⽩质的加⼯、修饰及运输过程 D. 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该图是分泌蛋⽩的合成过程,a 表示氨基酸的脱⽔缩合反应,b 是内质⽹对肽链的
加⼯,c 是⾼尔基体对来⾃内质⽹的蛋⽩质进⾏进⼀步的加⼯,①是内质⽹,②⾼尔基体,③是线粒体。
【详解】A、图中①、②、③分别是内质⽹、⾼尔基体和线粒体,A 正确; B、分泌蛋⽩的合成、加⼯和运输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内质⽹、⾼尔基体、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能够相互 融合,线粒体提供能量,该过程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B 正确;
C、a 表示氨基酸的脱⽔缩合反应,b、c 表示蛋⽩质的加⼯、修饰及运输过程,C 正确; D、原核细胞没有内质⽹、⾼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所以图解中的 b、c 过程不能在原核细胞中进
⾏,D 错误。 故选 D。
27.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 ④表示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膜蛋⽩的种类和数量与质膜功能有关 B. ②③中都有 C、H、O、N、P 元素 C. 膜中①通常位于细胞膜外表⾯
D. ④为贯穿蛋⽩,可能催化某些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为糖蛋⽩,②为磷脂分⼦,③为胆固醇,④为膜蛋⽩。
【详解】A、蛋⽩质是⽣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膜蛋⽩种类和数量与质膜功能有关,质膜功能越复杂,膜蛋
⽩种类和数量越多,A 正确;
B、②为磷脂分⼦,元素组成为 C、H、O、N、 P,③为胆固醇,元素组成为 C、H、O,B 错误; C、膜中①糖蛋⽩通常位于细胞膜外表⾯,C 正确; D、④为贯穿蛋⽩,可催化某些化学反应,如膜上的 ATP 合成酶既有运输作⽤,⼜有催化作⽤,D 正确。 故选 B。
28. ⽤差速离⼼法分离出某⾼等动物细胞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细胞器甲可能是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B. 发菜细胞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是甲和丙
C. 细胞器⼄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能分解衰⽼、损伤的细胞器
D. 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蛋⽩质和脂质)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
⼄的脂质含量不为 0,说明⼄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核酸,可推断⼄细胞器为内质⽹、⾼尔基体、溶酶体; 丙的脂质含量为 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
【详解】A、甲有膜结构(蛋⽩质和脂质)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因为取⾃动物细胞,因⽽不 可能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A 错误;
B、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丙核糖体⼀种细胞器,不含有细胞器甲,即线粒体,B 错误; C、细胞器⼄为具膜细胞器,不含核酸,可能代表内质⽹、⾼尔基体、溶酶体,若为溶酶体则主要分布在动
物细胞中,能分解衰⽼、损伤的细胞器,但内质⽹和⾼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C 错误;
D、细胞器丙为核糖体,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的合成,因为分泌蛋⽩ 的合成发⽣在粗⾯内质⽹上,D 正确。
故选 D。
29. 细胞内的膜结构都属于⽣物膜。下列有关⽣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具有细胞结构的⽣物都具有⽣物膜,⽣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物膜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作⽤
C. 线粒体内膜、⼦宫内膜、视⽹膜都属于⽣物膜 D. 内质⽹、⾼尔基体形成的囊泡的膜也属于⽣物膜
【解析】
【分析】细胞的⽣物膜系统是由细胞中的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这些⽣物膜的组成 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详解】A、细胞膜和核膜、细胞器膜都属于⽣物膜,原核细胞具有的细胞膜也属于⽣物膜,⽣物膜都具有 选择透过性,A 正确; B、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作⽤,B 正确; C、⽣物膜是指细胞膜和细胞内的膜结构,⼦宫内膜、视⽹膜都由多层细胞组成,不属于⽣物膜,C 错误; D、内质⽹、⾼尔基体形成的囊泡的膜也是细胞内的膜结构,属于⽣物膜,D 正确。
故选 C。
30. 如图显示了细胞中多种具膜结构之间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泌功能较强的细胞中结构 M 和 N 的数量较多
B. 结构 M 为内质⽹,是细胞内具单层膜的⽹状结构 C. 结构 N 的膜表⾯可以附着⼀定量的核糖体
D. 结构 N 合成的物质能参与植物细胞壁的构建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泌蛋⽩是指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的蛋⽩质,如胰岛素、抗体等。其合成、加⼯、分泌过程:①
(内质⽹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②内质⽹对分泌蛋⽩进⾏初步加⼯,⾼尔基体对分泌蛋⽩进⾏进⼀步 加⼯和分选;③⾼尔基体包裹分泌蛋⽩以囊泡的形式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分泌出去。④各细胞器执⾏ 功能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图中 M 直接和核膜、细胞膜联系,M 是内质⽹,N 是⾼尔基体,分泌功能较强的细胞中结构 M 和 N 的数量较多 ,A 正确;
C、结构 N 是⾼尔基体,其膜表⾯不会附着核糖体 ,C 错误;
D、结构 N 是⾼尔基体,合成的物质(多糖类)能参与植物细胞壁的构建 ,D 正确。 故选 C。
、
⼆填空题(每个空格各 1 分,共 30 分)
31 . 下图是⼈们常⻅的⼏种单细胞⽣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以上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和基本结构
,且都以作为遗传物质,这反映了细胞的统⼀性。
(2)科学家根据细胞内
,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上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填序号),
此类⽣物的 DNA 主要存在于中
,其中能进⾏光合作⽤的是(填名称),完成此⽣理过程的物质基础
(⾃养/
是因为其含
(两种⾊素),因⽽它是⼀类异养)⽣物。
(填名称),你的判断依据是;与哺乳动物的结
(3)与绿⾊开花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的⽣物是
构与功能类似的⽣物是 。
(4)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们很感兴趣的问题,⽬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A、⽣物⼤分⼦→病毒→细胞;
,依据是。
B、⽣物⼤分⼦→细胞→病毒。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观点较为合理
【答案】(1 )①. 细胞膜②. 细胞质③. DNA
(2)①.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②. ③④③. 拟核④. 蓝细菌⑤. 叶绿素和藻蓝素
⑥. ⾃养
(3)①. ⾐藻②. ⾐藻和绿⾊开花植物的细胞都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和细胞核,能进⾏光合作⽤
③. 变形⾍④. 两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具有细胞壁
(4)①. B②.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在其他活细胞中才能进⾏增殖
【解析】
【分析】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类。由真核 细胞构成的⽣物叫作真核⽣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物叫作原核⽣物。
⽆论原核⽣物还是真核⽣物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且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这反映了细胞的统
⼀性。
【⼩问 2 详解】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类。图中①②有细胞核, 为真核细胞,③④⽆细胞核,为原核细胞。
③④两种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环状的 DNA 分⼦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 核,其中④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光合作⽤的⾃养⽣物。
【⼩问 3 详解】 由于⾐藻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和细胞核,能进⾏光合作⽤,与绿⾊开花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最类似;与哺
乳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类似的⽣物是变形⾍,判断的依据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具有细胞壁。
【⼩问 4 详解】 由于病毒需要寄⽣在活细胞内才能⽣活,因此病毒应出现在细胞之后,即 B 观点较为合理。
32. 下图图 1 表示某细胞在电⼦显微镜视野下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 -7 表示细胞结构;图 2 表示分泌蛋
⽩合成、加⼯和分泌的过程,a、b、c、d 代表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Ⅰ. 观察图 1 , 回答相关问题: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判断依据是
(1 )从结构上看,图 1 所示细胞为
,它们共有的
; 图1细胞与乳酸菌相⽐,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细胞器是
(填标号)。
(填标号),该细胞的
(2)图 1 中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填结构名称
(填标号),(填标号)。
)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图 1 细胞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有
(3)⽤台盼蓝对图 1 所示细胞进⾏染⾊,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活细胞不着⾊,这⼀现象说明细胞膜
具有的功能。
Ⅱ. 观察图 2 并结合图 1 ,回答相关问题:
(4)物质 Q 是参与合成分泌蛋⽩的单体,物质 Q 的结构通式
,图 2 中 a、b、c 三种细胞
是
器分别对应于图 1 中的 (填名称
)这⼀细胞器中形成的。
,
(5)图 2 中分泌蛋⽩的合成过程中,b 与 c 之间,c 与 细胞膜之间通过结构进⾏物质运输
,为了研究图 2 所示⽣理过程,⼀般采⽤法。
体现⽣物膜具有性
(6)下列图 1 和图 2 中部分结构和对应的成分,对应错误的是 。
A. 结构 1 :磷脂、蛋⽩质、糖类 B. 结构 7 的膜不属于⽣物膜系统 C. 物质 Q: 可能含有 S 元素 D. 结构 c:具有双层膜结构
【答案】(1 )①. 动物②. 没有细胞壁,但含有中⼼体③. 动物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乳酸菌则没有④. 2
(2)①. 4、5②. 细胞质基质③. 2、3(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①.②. 2、4、5③. 核糖体
(5)①. 囊泡②. 流动③. 同位素标记(6)B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 1 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 1 是细胞膜,2 是核糖体,3 是中⼼体,4 是内质⽹, 5 是⾼尔基体,6 是线粒体,7 是核膜。图 2 表示分泌蛋⽩依次在细胞器 a、b、c 合成、加⼯和分泌的过 程,a 是核糖体,b 是内质⽹,c 是⾼尔基体,d 是线粒体。
【⼩问 1 详解】
从结构上看,图 1 所示的细胞中没有细胞壁,且含有中⼼体结构,因此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是真核,乳 酸菌是原核,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后者则没有。它们 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2)。
【⼩问 2 详解】
图 1 中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和⾼尔基体,即图中的 4 和 5。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图 1 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即为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该细胞中含有的是中⼼体和核糖体,即图中的 3 和 2。
【⼩问 3 详解】 活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死亡的细胞则不具有,因此采⽤台盼蓝染⾊的话死亡的细胞会 被染成蓝⾊活细胞则不会。
【⼩问 4 详解】
蛋⽩质的单体是氨基酸,其通式是:。图 2 表示分泌蛋⽩依次在细胞器 a、
b、c 合成、加⼯和分泌的过程,a 是核糖体,b 是内质⽹,c 是⾼尔基体,即图 1 中的 2、4、5。在细胞 中合成蛋⽩质时,肽键是在核糖体处合成的。
【⼩问 5 详解】
图 2 中分泌蛋⽩的合成过程中,内质⽹与⾼尔基体,⾼尔基体与 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结构进⾏物质运输, 体现⽣物膜具有流动性,为了研究图 2 所示⽣理过程,⼀般采⽤同位素标记法。
【⼩问 6 详解】
A、结构 1 为细胞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质,另外还有少量的糖类,A 正确;
B、结构 7 是核膜,属于⽣物膜系统,B 错误; C、Q 是氨基酸,其 R 基中可能有 S 元素,C 正确;
D、结构 c 为⾼尔基体,为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具有具有双层膜结构,D 错误。
故选 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