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课件
展开诗歌的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意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高考考查角度一是理解意象含义(内涵),二是分析意象的作用。
咏蝉 /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例2】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概括物象表层特点。根据“骈头脱襁白玉婴”可知,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根据“苦节乃与生俱生”可知,苦笋口感苦涩,令一些人不喜欢。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根据“极知耿介种性别”可知,苦笋性格耿介,与别的品种不同。第三步,点出物象意义。苦笋具有“苦节”“耿介”的特点,这与魏征刚直方正的品格相似。
参考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理解意象含义“3步骤”
2.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 琅玕:翠竹的美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对比鉴赏诗歌)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虽生存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1.“青山”①“青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点,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因而备受文人喜欢。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雅川山水》)。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例“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桃《游东田》),“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暗《贼平后送人北归》)。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例“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立仙》)。
2.“月”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3.“冰心”“冰雪”“冰心”“冰雪”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品性高洁。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4.“水”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②时光流逝。例:“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关山”①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例“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②历史存在。例“关河梦断何处”(陆游《诉衷情》),“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6.“白云”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这种思想常由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7.“斜阳”“云雾”①沉郁、思古幽情。例“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例“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8.“梅花”“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因此梅花受到了众人的敬仰与赞颂。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句既写出了梅花香气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9.“兰花”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含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和隐士。例“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李白《古风》)“莫讶春光不属依,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徐渭《兰》)。10.“竹子”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含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例“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和黄门卢待御宋竹》),“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11.“菊花”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 浩然《过故入庄》),“宁可技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12.“草”“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变化,易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易将人的思绪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姜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湿《清平乐》)。13.“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落花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诗歌中。惜春诗歌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14.“杨柳”“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含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15.“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的生长环境恶劣,但它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例“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辞留李相公》)“新松极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16.梧桐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关到来,往往梧桐叶先行凋落,即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7.“芭蕉”“芭蕉”代指离情别绪。例“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心卷有余情”(李清照《添字丑奴儿》)“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18.“莲”“莲”与“怜”音同,古代诗词中常用“莲”表达爱情。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乐府《子夜歌四十二首》),利用谐音双关,写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的敏锐感觉。19.“蝉”①品行高洁。例“无人信高洁”(骆宾王《咏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两首诗都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②孤独无助,孤苦无告。例“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蝉》)。
20.“杜鹃”①孤独悲苦。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例“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②乡思乡愁。例“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21.“鸿雁”“鸿雁”也叫“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例“红笺小字,说尽乎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22.“乌鸦”“鸟鸦”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带有衰败、荒凉之意。例“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3.“猿啼”“猿啼”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悲伤、凄凉的情感。例“风急天高猿肃哀”(杜甫《登高》),“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牵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等都是借助猿啼来表达伤感情绪的。24.“鹧鸪①游子思乡的离愁别绪。例“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②象征历史盛衰、沧桑变迁。例“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25.“燕”①燕子因常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写作者酒醒后的凄寂惆怅以及浓重的相思之情。②世事变迁的寄托。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透露了诗人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例3】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思考方向。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意象的作用,我们可以从营造意境、衬托人物、表情达意等角度来分析画眉鸟在两首诗中的作用。第二步,分析意象作用。从表情达意的角度看,欧诗是咏物诗,前两句写画眉鸟自由自在飞于林间,无拘无束的状态。后两句又通过“金笼”与“林间”的对比,说明了“锁向金笼听”远远不如“林间自在啼”的画眉声音优美,其原因就在于前者受到拘禁,失去自由。这画眉鸟实际上就是作者的写照。作者进入官场,就变得不自由,不能畅所欲言了。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从营造意境和衬托人物的角度看,文诗写作者在公事之余,听到画眉鸟的叫声,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千山万壑之中,胸怀尽为开阔,怡然自乐,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作者通过画眉鸟的啼叫,衬托了自己闲适的心情,表达了向往自然的超脱不凡的志趣。
参考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理解意象作用要关注“五点”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第一步: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步: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
参考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场景)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
这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由“画面特点或场景中的形象”和“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构成,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含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例4】 (202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 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描绘画面。“黄昏闲弄影”,写梅花在黄昏时分闲展芳姿;“清浅一溪霜月”,写月色清凉,梅花的美好姿态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第二步,概括画面总体特征。“梅花”“溪水”“霜月”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
参考答案: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解析:赏析画面,需要先根据诗句描述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答题时要抓住“山色”“江光”两个意象,根据“远”“寂寞”“夕”“滋漫”等关键词加以描述,点明山色因辽远而苍茫寂寥,江水因夕照而溢满金辉的特点。另外,还要概括出画面的整体特点:寥廓壮美。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
【例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度破讷沙①二首(其二)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筛选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意象)。前两句的主要意象有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后两句的主要意象有日出、铁衣。第二步,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图景画面。把第一步中筛选出来的主要意象组合和画面描摹出来。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第三步,概括画面氛围特征。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构成喜忧对比;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构成暖冷、声色等的比照。由此可概括出雄健、壮美的意境。第四步,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根据上面的意境分析,不难概括出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一、二、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步骤四)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 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②黄裳(1044-1130),字冕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解析:注意结合词中的主要意象描绘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概括情感。秦词写的是女子怀人,独倚危楼;黄词写的是龙舟竞渡。二者一愁一欢自是不同。
参考答案:秦观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黄裳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出积极豪迈的情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事物、景物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事物、景物形象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鉴赏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理解意象含义内涵,分析意象的作用,意象的作用,鉴赏景物形象,题型示例,答题方法,例题解析,牛刀小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常见意象归纳举例,象境情,学习活动二鉴赏意境,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景物形象鉴赏,诗歌鉴赏专题,题型分类,意象内涵类,画面意境类,情景关系类,景物描写作用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