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化学寒假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0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054438/0-1701741693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三化学寒假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0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054438/0-17017416939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三化学寒假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0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054438/0-17017416939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三化学寒假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0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现有两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l)+H2(g)―→(l) ΔH>0 ①
(l)+2H2(g)―→(l) ΔH<0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反应①②中都存在:ΔS>0
B.反应②高温时,可自发进行
C.在通常情况下,①②都能自发进行
D.反应①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解析:反应①②均为液体与气体反应转化为液体的反应,是熵减小的反应。ΔS<0,故A项错误;由△G=ΔH-TΔS可知,ΔS<0,ΔH>0时,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故①不能自发进行;ΔS<0,ΔH<0时,低温时,反应可自发进行,故低温时,反应②可自发进行,B、C项错误,D项正确。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D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解析:向溴水中加硝酸银溶液,银离子与溴离子结合生成硝酸银沉淀,减小了产物之一溴离子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溴水浓度减小,颜色变浅,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合成氨放热,降温可提高NH3的产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升温使CO(g)+NO2(g)CO2(g)+NO(g) ΔH<0的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变深,符合勒夏特列原理;2HI(g)H2(g)+I2(g)由于ΔV(g)=0,缩小体积(相当于加压)平衡不移动,但I2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3.120℃时,将1 ml CH4和2 ml H2O通入容积为1L的定容密封容器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ΔH>0,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A.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B.单位时间内消耗0.1 ml CH4同时消耗0.3 ml H2
C.容器的压强恒定
D.3v正(CH4)=v逆(H2)
解析:A项,120℃时,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得到平衡;B项,单位时间内消耗0.1 ml CH4时会生成0.3 ml H2,若同时消耗0.3 ml H2则说明到达平衡;C项,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容器容积不变,压强增大,当容器的压强恒定时,说明到达平衡;D项,3v正(CH4)=v逆(H2),不同物质的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到达平衡。
4.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缩小容器容积,对反应产生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 使平衡常数K增大B. 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使SO3的浓度增大D. 使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解析:该反应体系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A错误;缩小容器容积,体现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缩小容器容积,体现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生成物三氧化硫浓度增大,故C正确;化学平衡向减弱相对反应速率大的方向移动,缩小容器容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D正确。
5.室温下,把SiO2细粉放入蒸馏水中,搅拌至平衡,生成H4SiO4溶液(SiO2+2H2OH4SiO4),该反应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搅拌1小时,测得H4SiO4的质量分数为0.01%(溶液密度为1.0 g·m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A.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c(H4SiO4)
B.该生成H4SiO4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用H4SiO4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04×10-2 ml·L-1·h-1
D.若K值变大,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B项,升温,K减小,所以生成H4SiO4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v(H4SiO4)=eq \f(1 000×1.0×0.01% g,96 g·ml-1×1 L×1 h)≈1.04×10-3 ml·L-1·h-1;D项,降温,K值变大,平衡右移,v逆应先减小后增大。
6.工业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关于N2(g)+3H2(g)2NH3(g)反应的图象中,错误的是 ( C )
解析:合成氨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H3的含量降低,C项错误。
7.对于反应2A+BC,在反应过程中,C的物质的量分数(C%)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T0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为:v(正)=v(逆)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a、b两点的反应速率v(a)>v(b)
D.温度T
8.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 ml·L-1· min-1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解析:A不正确,利用反应式可知v(Z)=2v(Y)=2×(0.16 ml-0.12 ml)÷(10 L×2 min)=4.0×10-3 ml·L-1· min-1;B不正确,该反应放热,降温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C正确,列三段式,K=eq \f([Z]2,[X]·[Y])=eq \f(0.0122,0.01×0.01)=1.44;D不正确,因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再充入0.2 ml Z,新平衡相当于原平衡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
9.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Y(g)aZ(g) ΔH=Q kJ·ml-1,开始按体积比2∶1将X、Y充入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图甲和图乙是根据反应绘制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图甲,p1>p2,a<3
B.图甲,T1<T2,Q>0
C.图乙,t1时表示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Z气体
D.图乙,如果a=3,t2时表示向体系中加入了催化剂
解析:A项,图甲,在同一温度下(T1),p1压强下先达到平衡,说明p1>p2,由图可知压强大时Z的体积分数反而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a>3;B项,图甲,在同一压强下(p2),T2温度下先达到平衡,说明T2>T1,由图可知温度高时Z的体积分数反而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Q<0;C项,恒温、恒压充入Z气体,c(Z)增大,c(X)、c(Y)减小,v(逆)增大,v(正)减小且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建立新平衡与原平衡相同;D项,图乙,t2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增大,则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a=3时增大压强。
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如图是某次实验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推断在t1时刻突然变化的条件可能是 ( C )
A.催化剂失效 B.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C.降低体系温度 D.增大容器的体积
解析:从图像可以看出:改变条件后,反应速率与原平衡速率出现断层且低于原平衡反应速率,说明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或减压,从改变条件后的v′(正)与v′(逆)的大小关系,可得出化学平衡应向正向移动。现分析,降低温度,该平衡向正向移动,必有v′(正)>v′(逆),故选C。
11.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解析:A项正确,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将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B项错误,v(NO2)应等于0.2 ml·L-1·s-1;C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D项错误,达平衡时,增大c(O2),平衡逆向移动,NO2的转化率会减小。
12.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l CO和0.2 ml 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4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n(CO)∶n(CO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缩小容器的体积,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v(CO)=v(CO2)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平衡时CO和H2O的转化率相等
D.无法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解析:缩小容器的体积,化学平衡不移动,但混合气体的密度变大,A项错误;v(CO)=v(CO2)指的是同一反应方向,不能表示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由于起始充料的量之比与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一致,故各反应物的转化率一样,C项正确;由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eq \f(cCO2·cH2,cCO·cH2O)=eq \f(\f(nCO2,V)·\f(nH2O,V),\f(nCO,V)·\f(nH2O,V))=eq \f(nCO2·nH2,nCO·nH2O),而根据题意可求出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中CO、H2O、CO2、H2的物质的量,则可求出其平衡常数,D项错误。
13.已知:在300 K时,A(g)+B(g)2C(g)+D(s)的化学平衡常数K=4,在该温度下,向1 L容器中加入1 ml A和1 ml B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不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 A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l A,同时消耗2a ml C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⑦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1∶2
A.②⑤ B.④⑦
C.②③ D.④⑥
解析:①C的生成速率为v(正),C的消耗速率为v(逆),因为v(正)=v(逆),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在反应过程中的任意时刻都符合,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③④都能说明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所以不能用压强不变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⑥该反应中气体的体积不变,当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时,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⑦由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1∶2,可以计算出此时的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相等,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4.密闭容器中,给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气体混合物加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CO(g)+H2O(g)H2(g)+CO2(g)。在500 ℃时,平衡常数K=9。若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2 ml/L,则在此条件下CO的转化率为 ( C )
A.25% B.50%
C.75% D.80%
解析:设平衡时CO2的浓度为x mI/L。
CO + H2O H2+CO2
起始浓度(ml/L) 0.02 0.02 0 0
平衡浓度(ml/L) 0.02-x 0.02-x x x
K=eq \f(cH2·cCO2,cCO·cH2O)=eq \f(x2,0.02-x0.02-x)=9,
解得x=0.015。
所以,CO的转化率=eq \f(0.015 ml·L-1,0.02 ml·L-1)×100%=75%。
15.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像相符的是 ( C )
A.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B.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③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D.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解析:①中由于p1条件下反应先达平衡状态,即p1>p2,A错误;升高温度,N2(g)+3H2(g)2NH3(g)ΔH<0的平衡逆向移动,N2的转化率降低,图像②错误;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故有催化剂时先达平衡,④错误;向平衡体系中加入N2瞬间,v正增大,v逆不变,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
16.一定条件下,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g)+nB(g)pC(g)+q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则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C.m+n
p+q
解析:升高温度,由图像判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为吸热反应,A、B不正确;增大压强,由图像判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气体体积减小,C正确,D不正确。
17.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l SO2和1 ml 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B )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l SO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l 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l Ar(g)
解析:充入1 ml SO3相当于充入1 ml的SO2和0.5 ml的O2,在恒温恒容下,相当于加压,SO3的平衡浓度增大;在恒温恒压下,由于新充入的SO3完全转化成SO2和O2与起始充入的SO2和O2的物质的量比值相同,故SO3的浓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恒温恒压下充入O2,平衡正向移动,SO3浓度增大,恒温恒压下充入Ar气相当于减压,SO3浓度减小,C、D都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9分)
18.(10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BmC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纵坐标表示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物C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p为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平衡后向容器加压的变化情况,问:
(1)温度T1__大于__T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正反应是__放热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如果A、B、C均为气体,则m__大于__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当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如在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稀有气体,则体系的压强__增大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__不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解析:由图像知温度T1时到达平衡用时间少,则反应速率快,说明温度大于T2;升高温度C的百分含量降低,平衡逆移,则正反应放热;加压C的百分含量降低,平衡逆移,则正反应体积增大,m大于2;当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如在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稀有气体,则体系的压强增大,但对该反应体系来说,各物质浓度没有变化,平衡不移动。
19.(9分)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 ml的H2和0.6 ml的I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Δ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K=eq \f(c2HI,cH2·cI2)__。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__0.167_ml·L-1·min-1__。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c__(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f__。(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解析:(1)由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直接写出其表达式K=eq \f(c2HI,cH2·cI2)。
(2)由图1知在3 min时反应达平衡状态,故v(HI)=Δc(HI)/Δt=0.5 ml·L-1/3 min≈0.167 ml·L-1·min-1。
(3)①因正反应放热,故升温平衡左移,K值变小,c(HI)减小,图2中c曲线符合这一事实,②当加入I2时平衡右移,c(H2)减小,图2中f曲线符合这一事实。
20.(6分)在真空密闭容器内加入a ml PH4I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PH4I(s)PH3(g)+HI(g)
4PH3(g)P4(g)+6H2(g)
2HI(g)H2(g)+I2(g)
以上三个反应建立平衡后,测得HI为b ml、I2为c ml、H2为d ml。求:
(1)平衡后,容器内P4和PH3的物质的量为__n(P4)=(d-c)/6_ml,n(PH3)=(8c+3b-2d)/3_ml__(用代数式表示)。
(2)a、b、c三者的关系服从a>__b+2c__(填含b、c的代数式)。b、c、d三者的关系服从b>__2/3(d-4c)__(填含c、d的代数式)。
解析:分别列出三个平衡的起始量、反应量、平衡量即可简单求得P4和PH3的平衡量。由于平衡量均大于0,可求出两个不等关系。
21.(12分)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通过下列反应Ⅰ和Ⅱ,用CH4和H2O为原料来制备甲醇。
(1)将1.0 ml CH4和2.0 ml H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100 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H4(g)+H2O(g)CO(g)+3H2(g) Ⅰ
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①已知100 ℃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 min,则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0.003_0_ml·L-1·min-1__。
②图中的p1__<__p2(填“<”“>”或“=”),100 ℃时的平衡常数为__2.25×10-4__。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将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将a ml CO与3a m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
CO(g)+2H2(g)CH3OH(g) Ⅱ
①该反应的ΔH__<__0,ΔS__<__0(填“<”“>”或“=”)。
②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B、D__。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1 ml CO和3 ml H2
解析:(1)①用甲烷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0×0.5)÷(5×100)=0.001 0 ml·L-1·min-1,则用氢气表示为0.003 0 ml·L-1·min-1。
②同一温度下,p1的转化率大于p2,此反应增大压强反应左移,所以p1小于p2。
③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不受平衡移动的影响)。
(2)①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放热,ΔH<0,反应3 ml气体生成1 ml气体为熵减,ΔS<0。
②A.升高温度,平衡左移,错。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右移,对。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对平衡无影响,错。D.再充入1 ml CO和3 ml H2,成比例增加反应物,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右移,对。
22.(12分)工业上通常采用CO(g)和H2(g)催化合成甲醇CH3OH(g)。
(1)在—定温度和压强下,CO(g)+2H2(g)CH3OH(g) ΔH=-128.8 kJ/ml。若将10a ml CO和20a ml H2放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CO的转化率为6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eq \f(3,32a2)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若此时再向该容器中投入10a ml CO、20a ml H2和10a ml CH3OH(g),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正向移动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与原平衡相比,CO的物质的量浓度__增大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BE__(填字母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2v逆(H2)=v正(CO)
D.容器内CO、H2、CH3OH的浓度之比为1∶2∶1
E.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3)一定条件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则a+b=__128.8 ;a1+a3__< 1(填“<”、“>”或“=”,下同);2p2__> p3。
解析:(1) CO(g)+2H2(g)CH3OH(g)
起始浓度(ml/L) 5a 10a 0
转化浓度(ml/L) 3a 6a 3a
平衡浓度(ml/L) 2a 4a 3a
所以平衡常数K=eq \f(3a,2a×4a2)=eq \f(3,32a2)。若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投入10a ml CO、20a ml H2和10a ml CH3OH(g),则此时Qc
t/min
2
4
7
9
n(Y)/ ml
0.12
0.11
0.10
0.10
A
B
C
D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0~3 s内,反应速率为:
v(NO2)=0.2 ml·L-1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 ml CO、2 ml H2
1 ml CH3OH
2 ml CH3OH
平衡
时数
据
反应能量变化
的绝对值(kJ)
a
b
c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2022年高三化学寒假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06有机化学基础: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三化学寒假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06有机化学基础,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三化学寒假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03烃的含氧衍生物: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三化学寒假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03烃的含氧衍生物,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三化学寒假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02烃和卤代烃: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三化学寒假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02烃和卤代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