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曙光 惬意 吹毛求疵 毕恭毕敬
B.翡翠 翱游 如坐针毡 见异思迁
C.颓唐 克制 铤而走险 望眼欲川
D.脉搏 和煦 淹淹一息 络绎不绝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chán) 亵渎(xiè) 佝偻(gōu) 骈进 (pìng)
B.鄙夷 (bǐ) 脚踝(luǒ) 褴褛(lǚ) 拮据 (jū)
C.诓骗 (kuàng) 停滞(zhì) 朴刀(pō) 娉婷 (pīng)
D.呢喃 (ní) 冠冕(miǎn) 星宿(xiù) 聒噪(gu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B.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C.日本妄图通过“购岛”等卑劣手段窃取我神圣领土,真是痴心妄想。
D.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见贤思齐,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进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以防止火灾、偷窃等不再发生。
B.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D.印尼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20亿元以上。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用“桑梓”指代家乡。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C.词又称“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雨果和莫泊桑均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分别有《羊脂球》和《悲惨世界》。
6.古诗文默写。(8分)
(1)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3)在《醉翁亭记》中表明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 , 。”
(4)江淹《别赋》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同样是写离别的伤感,李商隐的“ , 。”(《无题》)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而岑参的“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留白手法来抒发惆怅。
7.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1)观察下面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民阅读指标数据,写出自己的发现。
(2)写出三个有关读书的比喻句,使之构成排比。
(3)“花儿需要阳光的陪伴,才显娇艳;鱼儿需要水的陪伴,才能生存;人生需要阅读的习惯,才能幸福。”请仿照这个句子的画线部分,再写一句话,号召更多的人来读书。
二、阅读(43分)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中的“惯”字表明诗人将“游离”“别家”当作一种生活常态。
B.第二句中说他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做客他乡,毫无悲切之感。
C.第三句中“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D.第四句中诗人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醒来时斜月相迎,顿感舒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②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③,风尘④何处期?
【注释】①故关:故乡。②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③相向:相对。④风尘:纷乱的世境,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9.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自然地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B.颔联“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色调和谐,与首联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晚春送别图。
C.“多难识君迟”,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D.本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10.从全诗看,尾联的“掩泪空相向”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4分)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1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说它出自哪个故事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5分)
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逢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是谁?他是因为什么被赶出学校的?(4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奋斗成就伟大梦想。实践充分证明,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多的根本力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日前,从全国总工会获悉:2021年全国五一表彰大会使用新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版奖章设计主题为“时代先锋”,根据“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设计而成,授予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者。
【材料二】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训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近日,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家长直言,早该加强了:有老师说,这下子有了“尚方宝剑”;还有其他网友称,当下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劳“疫”结合,切实如需。
【材料三】
与德智体美相比,劳动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一直低迷,经常处于“喊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以至于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实中,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干,怕浪费学习时间;一些学校劳动与技术课程成“摆设”,经常被占用,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劳动实践课程开设不足,比如:家政、手工、饲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养服务等;社会也无法全面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需求。
(原文有改动)
13.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新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设计的理解为“时代先锋”,授予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者。
B.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家长、老师们和其他网友认为,当下全民被“疫”的特殊时期,不宜进行劳动教育。
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学校、家庭、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D.现实中,不少家长,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干,不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也怕孩子累着。
14.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劳动教育如何走出低迷的境地? (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5.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应填( )。(4分)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16.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
上好的木材→ →渐弯的扁担→
17.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3分)
18.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9.“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过程会给我们留下许多印记,这些印记成为一盏盏照亮我们心路的灯。在这一盏盏灯上,标着一个个符号:立志、责任、坚韧、勤奋、创造、磨砺、关爱、探究……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一盏灯最为明亮?
请以“点亮 这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D
6.万里赴戎机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7.(1)从国民图书阅读率指标和纸纸阅读量指标看,9至13岁的未成年人大大高于18至70岁的成年人。18至70岁的成年人阅读状况堪忧。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纸质阅读的量在世界是偏低的。要在全社会形成读书的浓厚氛围。(2)示例:读书要像呼吸一样自由,要像血一样在全身流淌,要像衣食住行一样成生存之需要。比喻贴切,且构成排比。否则不得分。(3)示例:小草需要大地的陪伴,才能茁壮;天空需要星星的陪伴,才显深邃。仿写贴切,才能得分。(4)示例:“力量”,寓意从阅读中汲取人生力量。“远航”,寓意乘着阅读的小船驶向远方。“星汉”,寓意“日月之行,或出其中;星汉灿烂,或出其里”等等。只要能取上个名字,并能解释其中寓意,即可得分。
8.D
9.B
10.①对友人的不舍。②对坎坷人生的悲叹:自幼失父、远役他乡等。③缺少知音的孤寂。④现世纷争(社会动乱),后会无期的凄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冲 陆谦
12.保尔·柯察金,因为12岁时一时的淘气,往瓦西里神父家的复活节蛋糕面团上撒了烟灰,使得他提前离开了学校。(意思正确即可)
13.C .
14.①国家层面,奖励在劳动方面突出的工作人员。②地方出台相应的的政策,对一线劳动人员,给予支持关怀。③学校上够上满劳动与技术课程,符合学生的劳动课程,如:家政,手工等。④社会为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设岗。
15. B A
16. 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 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 17.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
18.①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②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
19.①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②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③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相始终。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院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院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三项,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