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到实验室去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到实验室去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共6页。
到实验室去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本课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除去少量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2)初步学习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2.过程与方法通过粗盐的提纯过程,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评价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胶头滴管、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粗盐。一、导入新课你知道食盐是怎么来的吗?播放视频《海水晒盐》。通过蒸发海水,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将泥沙和可溶性的杂质除去,就可以制得精盐。如何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呢?下面我们开始分组实验。二、推进新课活动1 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1.突破建议: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是综合了之前学过的称量、溶解、过滤三个基本操作,结合学生对蒸发操作的学习,将其四步操作结合形成完整的实验。2.突破样例:【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设计意图】给学生以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师】提出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探究过程第一步: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生】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师】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分析“为什么用10mL水对3g粗盐进行溶解,而不是100mL水去溶解”。【生】与氯化钠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有关。【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溶解度实际应用的理解。【师】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生】完成溶解、过滤的实验操作。【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过滤之后食盐水转变为固体食盐?【生】根据海水晒盐原理,可以提出蒸发操作。【师】出示温馨提示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3.热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烫坏实验台,取用蒸发皿时使用坩埚钳。思考:1.为什么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生】学生分组实验,反思交流,解决实验中问题。【设计意图】1.完善实验步骤;2.掌握粗盐提纯原理。【师】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总结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生】小组交流后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活动2 培养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评价能力。1.突破建议:本实验最终各组的产率往往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误差分析,培养其对于实验的分析评价能力。2.突破样例:【师】同学们,经过计算你们得到的产率是多少呢?【生】汇报展示结果。【师】由于实验误差,我们的结果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个实验的误差是怎么产生的呢?小组讨论解决。【生】A.食盐还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了;B.蒸发时,食盐溶液剧烈飞溅;C.蒸发后,所得到的精盐很潮湿;D.蒸发皿里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E.称量时,数据不准确。【师】这些误差对于实验数据的影响是偏大还是偏小呢?【生】A.食盐还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了──偏小;B.蒸发时,食盐溶液剧烈飞溅──偏小;C.蒸发后,所得到的精盐很潮湿──偏大;D.蒸发皿里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偏小;E.称量时,数据不准确──偏大或偏小。【师】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盐是否为纯净物,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判断。【生】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其熔、沸点较高的性质。粗盐经溶解、过滤、蒸发后,依然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将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取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通过上述步骤提纯的盐不是纯净物。三、典例剖析例 根据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填写相关实验内容:(1)实验目的:学生可以初步学习除去粗盐中 杂质的实验过程……(2)实验用品:粗盐、蒸馏水、玻璃棒……(3)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有:①计算产率;②过滤;③称量与溶解;④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填序号)。(4)问题讨论:①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请你写出蒸发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 。②如果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解析】(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粗盐的初步提纯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难溶性杂质。(2)粗盐的初步提纯,可通过③称量与溶解、②过滤(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④蒸发(除去水分);①计算产率。(3)蒸发操作时,为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可用玻璃棒搅拌。(4)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答案】(1)难溶性 (3)③②④① (4)①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②滤纸破损等四、课堂小结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1)步骤:溶解、过滤、蒸发。(2)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时搅拌,加快溶解;②过滤时引流;③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④转移固体。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教材在编排上是一个粗线条,所以显得比较空旷。但通过教师颇具匠心的重新组织教学素材,使学生学起来更加系统和流畅。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注重了协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教材没有涉及到计算产率这一步骤,该教案增补这一步骤能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混合物分离达到一定纯度的需要,这对后续学习是有帮助的。
到实验室去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本课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除去少量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2)初步学习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2.过程与方法通过粗盐的提纯过程,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评价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胶头滴管、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粗盐。一、导入新课你知道食盐是怎么来的吗?播放视频《海水晒盐》。通过蒸发海水,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将泥沙和可溶性的杂质除去,就可以制得精盐。如何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呢?下面我们开始分组实验。二、推进新课活动1 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1.突破建议: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是综合了之前学过的称量、溶解、过滤三个基本操作,结合学生对蒸发操作的学习,将其四步操作结合形成完整的实验。2.突破样例:【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设计意图】给学生以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师】提出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探究过程第一步: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生】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师】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分析“为什么用10mL水对3g粗盐进行溶解,而不是100mL水去溶解”。【生】与氯化钠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有关。【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溶解度实际应用的理解。【师】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生】完成溶解、过滤的实验操作。【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过滤之后食盐水转变为固体食盐?【生】根据海水晒盐原理,可以提出蒸发操作。【师】出示温馨提示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3.热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烫坏实验台,取用蒸发皿时使用坩埚钳。思考:1.为什么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生】学生分组实验,反思交流,解决实验中问题。【设计意图】1.完善实验步骤;2.掌握粗盐提纯原理。【师】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总结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生】小组交流后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活动2 培养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评价能力。1.突破建议:本实验最终各组的产率往往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误差分析,培养其对于实验的分析评价能力。2.突破样例:【师】同学们,经过计算你们得到的产率是多少呢?【生】汇报展示结果。【师】由于实验误差,我们的结果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个实验的误差是怎么产生的呢?小组讨论解决。【生】A.食盐还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了;B.蒸发时,食盐溶液剧烈飞溅;C.蒸发后,所得到的精盐很潮湿;D.蒸发皿里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E.称量时,数据不准确。【师】这些误差对于实验数据的影响是偏大还是偏小呢?【生】A.食盐还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了──偏小;B.蒸发时,食盐溶液剧烈飞溅──偏小;C.蒸发后,所得到的精盐很潮湿──偏大;D.蒸发皿里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偏小;E.称量时,数据不准确──偏大或偏小。【师】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盐是否为纯净物,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判断。【生】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其熔、沸点较高的性质。粗盐经溶解、过滤、蒸发后,依然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将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取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通过上述步骤提纯的盐不是纯净物。三、典例剖析例 根据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填写相关实验内容:(1)实验目的:学生可以初步学习除去粗盐中 杂质的实验过程……(2)实验用品:粗盐、蒸馏水、玻璃棒……(3)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有:①计算产率;②过滤;③称量与溶解;④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填序号)。(4)问题讨论:①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请你写出蒸发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 。②如果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解析】(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粗盐的初步提纯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难溶性杂质。(2)粗盐的初步提纯,可通过③称量与溶解、②过滤(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④蒸发(除去水分);①计算产率。(3)蒸发操作时,为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可用玻璃棒搅拌。(4)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答案】(1)难溶性 (3)③②④① (4)①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②滤纸破损等四、课堂小结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1)步骤:溶解、过滤、蒸发。(2)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时搅拌,加快溶解;②过滤时引流;③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④转移固体。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教材在编排上是一个粗线条,所以显得比较空旷。但通过教师颇具匠心的重新组织教学素材,使学生学起来更加系统和流畅。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注重了协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教材没有涉及到计算产率这一步骤,该教案增补这一步骤能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混合物分离达到一定纯度的需要,这对后续学习是有帮助的。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