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埃及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埃及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富有特色的旅游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地图上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埃及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埃及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旅游业的实例。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埃及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内容。
本节是学生在“走近国家”之后的第二个国家。在了解第一国家(日本)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所以,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的“学”留下了一定空间,体现了地理教科书编写的弹性原则。
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内容中,“地跨两洲”和“沙漠广布”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属于人文地理范畴。从内在逻辑看,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沙漠广布),而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着工农业、旅游业、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金字塔”图片,这是什么建筑?它是做什么用的(国王死后保存尸体的陵墓。国王们认为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身体可以获得永生)?位于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在哪里?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解了亚洲的一个国家——日本,今天我们一起向西飞越亚洲来到非洲,“游览”一下文明古国之一—埃及。
教学过程:
一、地跨两洲
课堂活动:
活动1:利用投影仪展示非洲地图或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中的非洲地图。在地图中找到埃及,引导读图:①埃及位于非洲的什么部位?②埃及附近有哪些大洲、海洋?
活动2:读图8-13,完成下列任务。
①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②找出埃及的纬度和经度范围、开罗的经纬度位置,描述埃及的经纬度位置特点。
③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归纳:
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和西奈半岛;
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亚洲西侧,跨亚非两洲,北、东分别临地中海和红海;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低纬热带地区,位于东半球。
地理位置重要性——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
过渡:
埃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海陆交通要冲,其“咽喉”在哪里?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阅读”——苏伊士运河,完成下列任务。
①填写完成下表(投影仪展示)
②运用地图观察,苏伊士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③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归纳: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大大缩短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沿岸各港口之间的航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目前苏伊士运河已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课外活动:
查找资料,了解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和运营历史。
过渡:
埃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有何特征呢?
课堂活动:
活动1:投影仪展示埃及、日本、澳大利亚人口和面积数据(如表),计算这些国家的人口密度大小。
活动2:投影仪展示身着传统服装的埃及人图片,展示伊斯兰教文化特色的建筑(清真寺)或观察图8-15。引导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埃及居民的哪些特征?
活动3:①观察地图,描述开罗的位置特征。②展示开罗相关资料。
归纳:
埃及人口较多,主要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过渡)展示图片——展示埃及境内多处的沙漠景观图片,从图片景观来看,埃及的主要自然特征是什么?(沙漠广布)
二、沙漠广布
课堂活动:
课件展示埃及地形分布图或引导学生观察图8-13。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高度表,埃及境内海拔高度在多少范围内面积是最大的?(200~500米)
(2)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属于什么地形?
(3)简要描述埃及的地势特征。(南高北低)
(4)观察图中符号,埃及地表景观有何特点?(多沙漠)
归纳:
埃及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700米之间,沙漠面积占90%以上。平原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
课堂活动:
观察“图8-16尼罗河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地区夜间灯火(卫星影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片说明了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地区)
(2)为什么埃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地区?(水源丰富,地形平坦,适合农耕;交通便利;全国90%以上是沙漠)
归纳:
尼罗河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全国4%的面积上聚居着全国90%以上的人口。
过渡:
沙漠广布,说明气候干旱。
课堂活动:
课件展示开罗、亚历山大的气候统计资料(表格或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开罗、亚历山大分别属于什么气候?
(2)从开罗和亚历山大的位置判断,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大吗?热带沙漠气候呢?
(3)简要归纳埃及气候特征。
归纳:
埃及气候炎热干燥,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稍多。
过渡:
在埃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其河流有何特征呢?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P.78 “阅读”——尼罗河,课件展示尼罗河流域图。思考下列问题。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其流量会如何变化?
(3)埃及人为什么叫尼罗河为“生命之河”?
归纳: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进入埃及后流经沙漠地区,没有任何支流汇入,流量逐渐减小。
过渡:
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尼罗河也给两岸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洪涝泛滥。
课堂活动:
学生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尼罗河为什么会每年定期泛滥?(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
(2)尼罗河定期泛滥也会给当地人们带来好处,这好处是什么?(带来肥沃土壤)
(3)你认为应如何治理尼罗河的洪涝灾害?请在地图上找出阿斯旺大坝,它能起到什么作用?(修建水库;防洪、发电、灌溉等,但也破坏了生态)教师简要总结,引导学生理解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利弊,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过渡)埃及是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开放政策,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工农业发展水平在非洲位于前列。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课堂活动:
读图8-18,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埃及的主要矿产和物产,看一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埃及盛产优质的长绒棉,想一想,埃及适合优质农产品生长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光照强,日温差大)
(3)想一想,埃及的农作物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埃及沙漠广布,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想一想,尼罗河对于埃及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自学活动:
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了解以下内容并归纳埃及工农业生产特点。
(1)埃及的工业规模居非洲第几位?
(2)埃及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其中地位最突出的是哪一类?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4)主要农业区在哪里?主要农产品有哪些?其中最著名的农产品是哪一种?
归纳:
埃及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石油工业和长绒棉生产地位突出。
知识拓展:
教师简要介绍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过渡)图片展示——选取埃及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图片,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正是这些美丽而又神秘的景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参观游览,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课堂活动:
(1)古代文明发祥地一般分为四大文明古国,它们是指哪些地区?
(2)阅读图8-19、图8-20、图8-22和P.80 “阅读——埃及金字塔”,或课件展示这些图片(或更多)和资料,让学生谈谈感受,解答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答的问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
(3)阅读图8 21,组织学生讨论,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特点及原因。
归纳:
埃及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字塔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因而旅游业已成为埃及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拓展活动:
埃及旅游业较发达,除了有丰富且有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原因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归纳:
临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欧洲经济发达,游客资源丰富。埃及离欧洲仅地中海相隔,距离较近,便于旅游。埃及对内对外交通较便利:埃及对外有较发达的海运和空运,对内有较发达的河运和路上运输,便于游客游览。埃及近几十年来积极发展旅游业,旅游接待和宣传能力较强。
本课小结:
课件展示小结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填写。
一、归纳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归纳埃及的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反思:
埃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为了较好地了解埃及的地理特征,应该多用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埃及的展览会。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演示法获得直接经验。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本课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大量的实景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沟通的海洋
联结的大洋
两侧的大洲
两端的港口
通航能力
开挖有利条件
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和红海
大西洋和印度洋
亚洲和非洲
塞得港和苏伊士港
通行28万吨满载货轮,年货运量居世界运河之首
开挖线路短,中间多湖泊和低洼地,工程量相对较小
国家
人口总数〔2009年)
领土面积
人口密度
埃及
8300万
100万千米2
日本
12800万
37. 8万千米2
俄罗斯
14200万
1709万千米2
城市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开罗
平均气温(℃)
13. 6
14. 9
16. 9
21.2
24.5
27. 3
27.6
27.4
26.0
23.3
18. 9
15. 0
降水量〔毫米)
7.0
4.0
4.0
2.0
0.0
0.0
0.0
0.0
0.0
1.0
3.0
5.0
亚历
山大
平均气温(℃)
13. 4
13. 9
15. 7
18. 5
21.2
24. 3
25.9
26.3
25. 1
22.0
18. 7
14. 9
降水量(毫米)
0. 9
2.6
1.3
0. 6
0. 2
0.0
0.0
0.0
0.1
1.1
2.0
0. 7
要素
埃及的地理特征
组成和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要素
埃及的地理特征
居民
文化
工业
农业
城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埃及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二节 埃及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理概况,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二节 埃及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理概况,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