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应用(17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恣睢(suī)天娇(jiā)瞥见(piě)间不容发(fà)
B.冒然(mà)旁骛(wù)逞办(chéng)自吹自擂(léi)
C.吹嘘(xū)杜绝(jué)筵席(yán)言不及义(yì)
D.糟踏(tà)端详(xiáng)炊烟(cuī)鸠占鹊巢(què)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你若盛开,那是__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__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令人欣喜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__。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
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
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
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被誉为楚国“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丝绸织物。②这些织物轻薄细密、流光溢彩、柔软如梦。③那锦上添花的刺绣,构图既生动流畅又艳丽繁复,有龙飞凤舞的灵动造型,也有花草枝蔓的自然延伸,其作品之精美、绣工之细腻,令人赞不绝口。④历经两千余年的沧桑,颜色仍然鲜艳如新,令人叹为观止。
A.第②句中的“轻薄细密”“流光溢彩”“柔软如梦”都是并列短语。
B.第③句是病句,“龙飞凤舞”用词不当。
C.第④句中的“历经两千余年的沧桑”是状语。
D.第③句中的“赞不绝口”和第④句中的“叹为观止”可以调换位置。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运用典故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方法,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类,《水调歌头》开头、结尾是对语典的改造运用。
B.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C.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文学家。著有《陶隐居集》。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渔家傲》是她的记梦之作。
(2)名著阅读(3分)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举办了一次经典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其中的一个板块为“传递名著不朽的力量”。下面是本次活动的结束语:
经典有光/可以助人致远/理想如炬/可以点燃心灵/一个人的心灵一旦被理想点燃/就会有百折不挠的雄心/滴水穿石的坚韧/就可以向着未来奋勇前行
主持人朗诵时,舞台屏幕上将同步播放能反映“理想使人奋勇向前”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及相关情节。你认为下面哪部名著中的哪个人物的故事适合在屏幕上播放?请结合原著内容说说理由。(不少于50字)
【备选名著】《骆驼祥子》《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古诗文默写(6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
(2)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
(4)______,樯倾楫摧。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两句含蓄地表达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第6题。(3分)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6.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的“家书抵万金”和“浑欲不胜簪”都运用了夸张修辞,前者突出家书的珍贵,后者凸显诗人的苍老,这种苍老是思家之情所致。
C.乙诗开篇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涕泪满衣裳”以形传神,是诗人漂泊多年、忽闻喜讯时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D.乙诗用妻儿的欢欣衬托诗人的欣喜,而“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的“狂”态,诗人无法抑制的喜悦可见一斑。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猥自枉屈/遂自缚出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帝亲临送
C.进尽忠言/真进军围之
D.以伤先帝之明/真以亮惩于祁山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明 年 春 亮 果 围 陈 仓 已 有 备 而 不 能 克
10.有人说曹真是一位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的将领,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测定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到23日之间。
二十四个节气中,有四个标志性的点: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在这四个点中,冬至是最关键性的一个点。它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瞬间,太阳对于北半球的斜射达到了极限。而过了这一瞬间,太阳又逐渐北移,是谓“冬至一阳生”。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白昼渐长。(因此冬至又称“长至”,意思是白昼之长将至。)这时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开始了。从“一九”一直数到“九九”,阳气在不断地上升。
既然太阳越来越回归我们了,为什么冬至后的一个多月里,气温却比冬至之前更加寒冷呢?通常的解释是地温的滞后效应。此外,北寒带地区的冰雪开始融化,融化就要吸热(俗话所说的“下雪不冷化雪冷”,就是积雪融化过程吸热的缘故)。于是,在冬至之后,西北季风反而更加强烈,温度就更低了!
【材料二】我国古代就对冬至很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从殷周到秦朝,都将冬至称作“小年”。《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很重视冬至,也延续了许多传统饮食习俗。在北方,冬至这一天盛行吃饺子,民间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这还要追溯到东汉末年。传说东汉医圣张仲景,在冬天看到百姓因寒冷冻坏了耳朵,就把御寒的药物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物体,起名“娇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让人们连汤吃下,保护耳朵。这个“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下来。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人就很重视冬至,从殷周到宋代都有冬至时祭祀祖先的传统。
B.冬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瞬间,太阳对于南半球的斜射达到了极限。
C.冬至之后,气温会更低,是因为西北季风更加强烈的缘故。
D.冬至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 日到23日之间,我国测定出冬至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了。
12.下面的诗句中有两项是写冬至的诗句,任选其一,结合材料内容,说说你做出该判断的依据。(2分)
A.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B.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C.黄钟应律好风吹,阴伏阳升淑气回。
D.冬天又至需呵暖,菘味高汤缀绿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概括出冬至最典型的两点气候特征,并根据材料一的地球公转与二十四节气图合理推测夏至的气候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对面的碗
①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A.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②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③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小路想起家与父母,不由得落泪。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B.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问:“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说:“先进来看看吧。”
④C.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里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⑤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⑥小路不好推辞,就答应了。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⑦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谢谢”。
⑧时光如沙,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⑨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吃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老人房间里传出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⑩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⑪“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⑫老人抬头看着她,说:“你,要搬走?”
⑬“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小小说微刊》)
14.选文题目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析选文③~⑥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A、B、C三句都为表现老人的特点服务,却有不同之处。试分析它们对表现老人的特点所起的不同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选文内容,给文章补写一个恰当的结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径直”“一把拉住”写出老人想把房子租给小路,以维持自己日常开销的急切心情。
B.选文第⑥段老人的“复杂表情”中既包含对儿子的思念之情,也包含儿子入狱让她觉得颜面无光的意味。
C.选文第⑧段“时光如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时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流逝。
D.文中的小路帮老人打扫卫生、主动提出留下陪伴老人,可见她是个懂得感恩、心地善良的人。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不如弗知天地宽
①著名导演王家卫曾说过一句话:“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是的,古人早有“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劝诫,多少人因为执念太深,计较太多,放不下的灵魂加载了众多包袱,让人生的脚步变得愈加沉重,最终不堪重负而走向困惑。或许,“不如弗知”的态度可以一解其惑。
②“不如弗知”源于清人《宋稗类钞》。吕文穆公蒙正,不记人过。初参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文穆佯为不闻而过。同列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遽止之。朝罢,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文穆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复能忘,故不如弗知也。”讲的是吕蒙正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时,第一次以新身份和同僚们一起上朝,人群里有位朝官指着他说:“这小子居然也能当参知政事?”吕蒙正听了却装作什么也没听见,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和他一起来的同僚听到有人藐视吕蒙正,就要去查明说话者的身份、姓名,吕蒙正连忙制止。早朝结束后,同僚们仍然为吕蒙正打抱不平,后悔当时没有追究查问。吕蒙正说道:“我如果一旦知道了姓名,就终生不会忘记,所以不如不知道为好。”
③不少人认为这是吕蒙正心胸宽阔气量大,我认为并非完全如此,而是他能洞察人性的弱点,深知人非圣贤,喜怒爱憎、报恩记仇是人之常情,一旦知晓谁非议自己,难免会耿耿于怀。大概吕蒙正认为不值得为此人此事去内卷互伤、虚耗精力,才会“不如弗知”。“不如弗知”,不与计较,能除却无谓的烦恼。这才是吕蒙正睿智高明之处。
④与“不如弗知”的态度相对的,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遭遇极小的不平和怨恨也一定要深究和报复,自戕互害是必然的结局。因此,能否“不如弗知”,往往是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心态和价值观的一项标准,把持不好就会打开烦恼和祸端的潘多拉魔盒,令人追悔莫及。
⑤如此看来,“不如弗知”不仅是一种处世之道,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因为,“不如弗知” (1) 。周国平说:“人生的许多痛苦,都源于盲目较劲。”面对不敬不去深察细究、计较一时,其实是能看清潜在的祸患和伤害,能明辨事后的利弊和得失,懂得及时止损,不让外部的挑衅和诱惑干扰更重要的追求,打乱自身发展的节奏。否则,执迷不悟、纠缠不清,只会收获垃圾情绪,遭受意外伤害,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⑥“不如弗知” (2) 。人的一生,难免会碰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对于不公正的待遇、不友善的态度、工作上的不配合、生活中吃过的亏等等,如果一味较劲较真,很容易成为心中的负累。《菜根谭》曰:“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待无法避免的是非,不惹尘埃,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坦然释怀。学会放下,让心归零,才能不乱于心,不陷于害。
⑦“不如弗知” (3) 。为人处世,重要的不是锱铢必较,事事苛责挑剔。不与认知悬殊的人意气相争,不给他人放纵低俗、滑向丑恶的机会,何尝不是一种善意和教诲。有时候,与人为善,也是为了不纵人恶;宽容别人,其实也是加冕自己。胸怀广阔,不计恩怨,多了一份豁达的同时,也是回馈社会的责任使然。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的语段适合放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为什么?(3分)
“不如弗知”并非不知,而是先知了人性弱点,预知了风险隐患,深知了社会责任,不再去纠缠是非、计较得失、分清对错,活在了心无挂碍、神聚正道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第⑤-⑦段,分析作者认为“‘不如弗知’是一种人生智慧”的原因,填入原文横线处,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3.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人生中难免经受失败的打击,失去的痛苦,抑或是求而不得的失落。似乎总有那么一段日子让你觉得辛苦,让你觉得无助,让你觉得暗无天日。没关系,只要你坚强,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心怀坚定的信念,眼望美好的远方,那些困难终有一日会烟消云散,生活总会在你面前展露笑颜。到那时,再回首,再苦的日子也会品出滋味,且回味悠长。
请以“苦尽甘来滋味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2)枝头嫩绿的新芽,田野金黄的麦浪,餐桌上可口的饭菜,台灯下纸笔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响……这些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平凡到我们习以为常,平凡到我们视而不见。其实,细细想来,那些点滴小事中无不蕴含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请以“生活中的小美好”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要求评分时可奖励1~2分)。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班级名、学校名。
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17分)
1. C,2分。
2. A,2分。
3. C,2分。
4.(1)C,2分。
(2)示例:《西游记》中的唐僧适合。为了实现西天取经的理想,他一路上历经重重磨难,依然初心不改。火焰山、女儿国都未能阻止他奋勇向前的脚步,最终他与三位徒弟到达西天,取回真经。3分。
5.(1)-- (4) 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6. B,3分。
(二)(14分)
7. A,3分。
8.(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1分,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1分。
(2)适逢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不见天晴,1分,入蜀的栈道完全断绝,1分,皇帝下诏令曹真等人班师,1分。
9.明 年 春 \亮 果 围 陈 仓 \已 有 备 而 不 能 克 (一处1分)
10.同意。曹真料想诸葛亮兵败祁山后必定围攻陈仓,提前做好了准备,诸葛亮攻打陈仓时,蜀军未能取胜,可见曹真有战略眼光,2分;曹真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赏不够时将家产拿出来赏赐将士,可见曹真爱护士卒,2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8分)
11. D,3分。
12. B,因为冬至又称“长至”,诗句中“长至日”可与之对应。
C,因为冬至后阳气在不断地上升,诗句中“阴伏阳升”可与之对应。
(选项1分,理由1分, 共2分)
13.冬至:日照时间全年最短;气温走低,气候寒冷,1分。
夏至:日照时间全年最长,1分;气温逐渐升高,天气炎热,1分。
(二)(17分)
14.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寄寓了老人对往日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光的怀念,1分;寄寓老人对朴素亲情的渴望,1分;含蓄地揭示中心,1分。计4分。
15.插叙了独居老人将自己装修精美的房子低价租给小路,仅以每天带回一瓶牛奶为条件,并主动邀请小路一起吃饭,1分;反映出老人的孤独处境,表现老人渴望有人陪伴的心境,1分:表现老人的心地善良,1分;设置悬念,为下文交代老人儿子入狱的情况埋下伏笔,1分。计4分。
16. B 句通过对老人的外貌描写,1分,表现老人的精致优雅,1分,A . C .两句则通过对碗及屋内装饰的细节描写,1分,侧面表现老人讲究生活品质,有生活品味,1分。计4分。
17.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唯一答案。能对文中人物进行恰当描写,1分;能与前文自然衔接,语言表达流畅,1分。
示例:话还没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18. A,3分。
(三)(11分)
19.“不如弗知”是一种处世之道,更是一种人生智慧。计2分。
20.举例论证,1分,列举了吕蒙正初参政事时被人当面质疑,他假装没听见,并制止同僚查明此人身份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不如弗知”,不与计较,能除却无谓的烦恼,进而论证中心论点,1分。计3分。
21.放在文章的最后,1分。该语段解释了“不如弗知”的真正含义,1分,是对上文的补充论证,使论点更明确具体,使论证更全面严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1分。计3分。
22.示例:
(1)潜藏趋利避害的冷静;(2) 蕴含放下是非的清醒;(3) 彰显不纵人恶的责任(一点1分, 计3分)
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共4页。
吉林省辽源市实验中学等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辽源市实验中学等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