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案
展开1.能说出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点,知道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作用.。
2.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析折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根据数据能绘制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析折线图。
三、教与学方法:
小组探究交流合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抽样测量某中学七年级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
问:①上述共有______个数据;
②这些数据中最小值是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它们相差________;
③研究这些数据,大部分数据大概在怎样的范围?怎么分析?
(二)、学习新课
1.计算极差:
2. 决定组距和组数:
(注意:为了使每个数据都落在相应的组内,可取比数据多一位小数来分组,并把第1组的起点略微减小一点,把上述数据“划记”到相应的组中,得到相应数据出现的频数. )
3.决定分点,写出各组范围:
4.列出频数、频率分布表:
5.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将每个小长方形上面一条边的中点顺次用折线连接起来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巩固提高:
1.已知一组数据有80个,其中最大值为140,最小值为4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 )
A.10组 B.9组 C.8组 D.7组
2.在对个数据整理时,把这些数据分成7组,则各组的频数之和、频率之和为 ( )
A.和1 B.和 C.1和 D.1和1
3. 某校九年级共有学生400人,为了解这些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20名学生的视力,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在得到的频率分布表中,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_______;若某一小组的频数为4,则该小组的频率为_______;若视力在0.95~1.1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3,则可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视力在0.95~1.15范围内的人数约为________.
4.某校八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测试,八年级(2)班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绘制成如图l2—23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到右各矩形的高之比是2:3:7:5:3,最后一组的频数是6,根据直方图所表达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有多少名男生?
(2)若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0米以上(包括2.0米)为合格,则该班的这项测试合格率是多少? 5.在我校“情系灾区,爱心相助”捐款活动中,某班50名学生捐款数如下(单位:元):
19 20 25 30 28 27 26 21 20 22
24 23 25 29 27 88 27 30 l9 20
5 100 30 45 32 57 68 40 12 30
22 48 59 90 100 30 28 25 39 10
55 12 21 30 40 50 50 10 101 100
班主任老师准备将这组数据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以表彰他们的爱心.制图时必须先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_______;若取组距为10,则应分成_______组;若第一组的起点定为4.5,则在24.5~34.5范围内的频数______,请列出频数分布表并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对直方图的学习,你能说说条形图与直方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吗?(出示条形图和直方图)
2.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各有什么特点?
3.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P69练习题1、2、
2、P69 习题A组1、2、3. 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作出必要的调整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融教学内容于具体情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复习旧知、新授学习,还是巩固训练都设置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感受到了直方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魅力和现实意义,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也体现“学数学,用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统计图表的地方较多,因此,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作用,制成动画播放,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学到的知识,又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增大了教学容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分化重、难点,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课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分解成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依次设计了步步深入的四次探究活动,在这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把知识的发现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只是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组织者。
在本课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则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925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新课探究,应用举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教学反思食品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925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925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