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8 蝴蝶的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 古诗三首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1 蟋蟀的住宅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2 盘古开天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3 精卫填海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
展开很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绿绿的一片爬满了院墙。可是,你注意过爬山虎是怎样爬到院墙上的吗?难道它们有脚吗?如果有脚,又长在什么地方呢?很多年以前,叶圣陶先生就关注爬山虎了,而且还有不少发现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叶圣陶先生去体验发现的快乐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理清文章的观察顺序,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综合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课时讲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PPT展示:
(出示爬山虎图)
2.同学们能认出这种植物吗?(爬山虎。)
3.这种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很常见的,那大家仔细观察过它们吗?比如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它不用搭架子,可是怎么爬上高墙甚至房顶的呢?
4.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探索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句
诵读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检查字词识读。
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速读、分组朗读等方式,纠正易错读音。
2.掌握“均匀、空隙、叶柄、牢固、茎、萎、重叠”等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三)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1.导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从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墙上”“房顶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种怎样的植物?
从爬山虎生长在“墙上”“房顶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善于攀爬的植物,与墙密不可分。
2.导读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有怎样的特点?
一是颜色绿得新鲜;二是长得整齐,铺排得均匀;三是好看,被风拂时有一种动态美。
3.导读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作者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形状(像蜗牛的触角)和颜色(嫩红色)等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2)“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直、弯曲、拉、贴”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细丝由“直”到“弯曲”,缩短了嫩茎与墙之间的距离,产生了“拉”力,使嫩茎在墙上“贴”得很紧。
(3)“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中的“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出一只脚就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所以是“一脚一脚”,而不是“一步一步”。
(4)阅读第5自然段,这一段话主要说明的是什么?是如何说明的?
这段话主要说明的是爬山虎的脚对墙的依赖关系。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说明,先说没触着墙的脚是怎样的,再说触着墙的脚是怎样的。
二、板书导图
三、主旨分析
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小生命的敬意,激起我们用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四、课堂小结
本文教会了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按顺序记叙事物变化的方法,课下,我们可以试着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来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并记录下来。
本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重点突破: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及它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讨,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使学生能够很轻松地理解难点,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导入,学习第3自然段,学习第4自然段,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