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
1.干洁空气
(1)氮气: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 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气: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 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 的原料;调节地表 的重要气体。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和固体杂质
(1)水汽:水的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2)杂质:作为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 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 。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 、 和 。
2.分层及特点
温馨提示:大气的组成指低层大气的组成,要注意各种成分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的垂直变化、空气的运动及密度变化,三者相互关联。
(2022·江苏合考)探空气球是人们探测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气象要素的工具之一,其探测高度一般可达40千米。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探空气球收集的数据来自( )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C.平流层和电离层 D.对流层和高层大气
2.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一直下降 D.持续上升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3·常熟中学合格性测试)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下表是地球大气圈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据此完成1~2题。
1.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大气层中的( )
A.平流层 吸收太阳紫外线 B.对流层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对流层 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D.平流层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2.目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023·江苏南通高一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图为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与干洁空气共同组成低层大气的有( )
①水汽 ②氧气 ③杂质 ④紫外线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4.下列关于图中a、b大气成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能吸收紫外线,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之称
B.b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了原料
C.a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b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022·江苏合格考仿真模拟)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6.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臭氧主要分布在( )
A.Ⅰ层顶部B.Ⅲ层底部C.Ⅱ层D.Ⅲ层
(2023·南通市如皋市第一中学合格性测试)下图为地球大气的部分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7~8题。
7.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该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臭氧 B.二氧化碳
C.高度 D.人类活动
(2023·常州市第三中学合格性测试)高空跳伞运动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于空中做动作。现存最高跳伞纪录为3.3万米。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对高空跳伞纪录保持者起跳高度所处的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C.大气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D.大气密度极小被高度电离
10.甲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二、综合题
11.下表示意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1)除干洁空气外,大气还包括 和 。指出这两种成分的主要作用。
(2)判断大气成分及主要作用。
(3)指出丙成分变动的特点及原因。
考点训练课时6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部分。(1)臭氧主要吸收 ;(2)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 ;(3)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大气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 射到地面,从而使地面吸热增温;(4)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具有 。
2.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因而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3.大气的保温作用:(1)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进而产生大气辐射。(2) 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温馨提示:透彻理解太阳辐射能在地—气系统中转化过程及影响转化过程各环节的因素是关键。各种辐射中,只有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都是长波辐射。云层在白天和夜晚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白天削弱太阳辐射,夜晚加强大气逆辐射。
(2022·江苏合考)秋冬时节,人们经常发现早上有雾,反映昼夜温差大,当天多半是晴天,因此有“十雾九晴”的说法。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之一是( )
A.白天①较强 B.白天②较弱
C.夜晚③较强 D.夜晚④较弱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2022·南通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左图)并获取了相关数据(右图)。读图,完成1~2题。
1.二氧化碳之所以对温室效应有增强作用,主要是因为它( )
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大地增温
C.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D.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2.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
A.将瓶子悬空放置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
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
(2022·扬州合格考模拟一)2021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数码代表各类辐射),右图为双碳目标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全球实现碳中和之后,碳排放总量逐年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
4.我国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降低火电占比,积极开发各类清洁能源
B.禁售燃油汽车,大力发展乙醇燃料汽车
C.在新疆等地大量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D.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中西部
(2023·扬州市合格性测试)2022年11月26日,我国某城市的天气状况为最低气温4℃,最高气温21℃,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城市11月26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
A.①弱,④强 B.②弱,③弱 C.①强,③弱 D.④强,③强
6.当晚该城市出现的天气现象与下列古诗词描写景象相近的是( )
A.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B.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C.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D.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2023·涟水县第一中学合格性测试)下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右图为北京2020年11月21日、22日天气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8.与21日相比,22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③增强 B.②减弱,③增强
C.②增强,③减弱 D.②增强,④减弱
(2023·泰州合考模拟)安徽某媒体报道:2022年11月25日上午,记者走进亳州市利辛县孙庙乡富民村草莓采摘园,棚外寒风凛冽,棚内温暖如春。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绿油油的草莓叶下,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长势喜人,这里的30多亩“红颜”草莓已经开始结果成熟上市。下左图为草莓采摘园现场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棚内地温较棚外地温偏高,主要是因为棚内( )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10.与阴天相比,晴天时( )
A.白天①较强,晚上④较强B.白天②较弱,晚上③增强
C.白天③较弱,晚上④较强D.白天①较弱,晚上④较弱
二、综合题
11.(2022·扬州合格考模拟二)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① ;② ;③ 。
(2)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3)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 (大或小),原因是 。
考点训练课时7 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 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表 。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①地面受热多,空气膨胀 ,近地面形成 气压,上空形成 气压;②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 ,近地面形成 气压,上空形成 气压;③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 气压区域流向 气压区域。
温馨提示:热力环流是重点,也是难点。海陆风、城市热力环流、山谷风是热力环流常见的形式,地表冷热不均是其形成的共同原因。运用地理知识掌握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2022·江苏合考)在大陆与大洋之间因热力差异而形成的大气环流可以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解释。下图为某季节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环流最强盛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该环流对亚欧大陆东部地区的直接影响是( )
A.提供大量的水汽 B.塑造崎岖的地表
C.带来丰富的水能 D.形成干冷的气候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3·扬州市合格性测试)传统日光温室多设计成“垂直墙体+坡面透明膜”结构(左图)。近年来,我国北方出现了一种“阴阳棚”结构的棚体,即以传统日光温室垂直墙体为共享墙,建一个采光面相反的棚体(右图)。阳棚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据此完成1~2题。
1.阳棚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大气反射 B.减少太阳辐射吸收
C.增强大气辐射 D.减少地面辐射损失
2.为提高阴阳棚的互利效果,共用墙体上部和下部各留有一个空气通道,且在通道处装有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据此推断,上下通道气流方向及其作用分别为( )
A.通道1气流向南流 为阳棚降温 B.通道1气流向北流 为阴棚增温
C.通道2气流向南流 为阳棚增温 D.通道2气流向北流 为阴棚降温
(2022·连云港合格考模拟)下图为某地下垫面性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一般情况下,关于图中两地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甲地较乙地增温快B.白天甲地较乙地增温慢
C.夜晚甲地较乙地增温快D.夜晚甲地较乙地增温慢
4.甲、乙两地可形成热力环流,下列关于甲地白天大气状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以下沉气流为主B.地面气压大于乙地
C.高空气压小于乙地D.高空气流吹向乙地
[2023·盱眙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必修)]下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A.甲、乙 B.甲、丙 C.丁、乙 D.丁、丙
6.P处可能是( )
A.城市吹向郊区的风 B.白天的山风 C.白天的海风 D.夜晚的谷风
(2023·南通市如皋市第一中学合格性测试)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可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变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据此完成7~8题。
7.如图隔断打开和窗户关闭,最可能表示的是( )
A.夏季的夜晚 B.夏季的白天
C.冬季的夜晚 D.冬季的白天
8.应用图示原理可以解释的现象是( )
A.城市热岛环流 B.午后气温最高
C.地球温室效应 D.内陆温差较大
(2022·扬州合格考模拟一)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山谷风引起的云雾可以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同时种植在山坡又能防止山谷风引起的低温冻害。据此完成9~10题。
9.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因为( )
A.白天坡地气流上升B.夜晚谷底气流下沉
C.白天坡地气流下沉D.夜晚谷底气流上升
10.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正确表示近地面气温、气压状况的是( )
二、综合题
11.(2023·扬州市合格性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中学生利用学具,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
实验用材:环流探测装置(图)、测温探头、食用色素(红、蓝)、烧杯。
实验步骤:①分别向环流探测装置的1、2号柱内加入红色、蓝色色素适量;②分别向1、2号柱内加入等量温水,水位接近柱口;③将环流探测装置分别放入两个装有不同温度的水的烧杯中;④用测温探头测水温,测得数据是甲号杯10℃、乙号杯30℃。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甲、乙号杯内水的颜色都成混合色。
(1)根据实验过程,在答题卡图中绘制与图一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甲、乙两地气压的高低状况。
(2)该实验结果说明 引起热力环流,实验过程中先出现气流的 (填“垂直”或“水平”)运动。
(3)若想让水流动得更快些,可采取的做法是 。
(4)若图表示我国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此时近地面甲、乙之间的风向为 。
考点训练课时8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 区流向 区的力,产生的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方向是垂直于 ,指向低压,是形成风的 原因。
2.风的形成: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 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 于等压线,为近地面的实际大气运动状况。
温馨提示:高空与近地面风向并不完全相反,高空与近地面受力状况有差异,风速随高度的升高而变大。
(2022·四川合考)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台风影响。下图为某日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时刻,①地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图示时刻,②附近海域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晴空万里 B.和风细雨 C.狂风暴雨 D.大雾弥漫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3·常州市第三中学合格性测试)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
A.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如果图中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郑梁梅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图示意2022年某月1日10时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速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根据图中等压线判断,此时悉尼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023·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图为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5~6题。
5.14时,乙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6.20时,与甲地相比,丙地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大 丙地地面摩擦力小 B.大 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小 丙地地面摩擦力大 D.小 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2023·靖江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某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值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此时,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力比③地大 B.气压梯度比①地小
C.吹偏西风 D.风大致往④地吹
(2022·北京合考模拟)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此时乙地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二、综合题
11.(2020·无锡市合格性测试模拟)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单位:百帕)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M、O、P为三个气压中心,其中气压最高的是 。
(2)图示地区位于 半球,说明判断依据是 。
(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处,④处风向是 。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训练课时5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考点填空】
一、1.(1)蛋白质 (2)生命活动 (3)光合作用 温度 (4)紫外线
2.(1)相变 (2)凝结核
3.污染物 大气污染
二、1.温度 运动状况 密度
2.0.6℃ 航空飞行 电离层
【典题精练】
1.A 解析: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进行分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探空气球的探测高度一般可达40千米,所以探空气球收集的数据来自对流层和平流层。
2.B 解析: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经过对流层和平流层,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故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气温先降后升。
【过关检测】
1.B 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大气层中的对流层,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臭氧主要吸收太阳紫外线,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D 解析:植被的减少会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而且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二氧化碳,从而使得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3.D 解析:低层大气的组成主要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水汽和固体杂质较少,①③正确;氧气不只存在于底层大气,②错误;紫外线属于太阳辐射,不是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④错误。
4.B 解析:a为氮气,b为氧气,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氮气不可以,A错误;氧气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了原料,B正确;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并不是氮气,C错误;氧气并不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D错误。
5.B 解析: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顶部气温约-50°C;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在平流层顶部温度约0°C,高层大气的温度是随高度增加先降低,最低约-80°C,然后气温升高;图中曲线②与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特征相符合。
6.C 解析:图中Ⅰ层为对流层,Ⅱ层为平流层,Ⅲ层为高层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7.A 解析: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12~50千米),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符合条件的只有①②,由于臭氧存在于平流层的中上部,吸收紫外线从而使平流大气温度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①曲线符合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
8.A 解析: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主要是因为该层有臭氧层,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千米的高度处,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
9.B 解析: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高度约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现存最高跳伞纪录为3.3万米”,处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高层大气大气密度极小,有若干电离层。
10.B 解析:甲层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A错误,B正确;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由大气增温后发生,C、D错误。
11.(1)水汽 杂质 水汽和杂质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见下表。
(3)特点: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原因:森林破坏,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考点训练课时6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填空】
1.可见光 紫外线 红外线 透过大气 选择性
2.地面长波辐射
3.大气逆辐射
【典题精练】
1.C 解析:使近地面大气增温的是长波辐射,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地面增温发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所以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
2.D 解析:白天晴朗,空中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相对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气温低。因而晴天昼夜温差大。
【过关检测】
1.A 解析: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A正确,B、D错误;破坏臭氧层的是氯氟烃,而不是二氧化碳,C错误。
2.B 解析:将瓶子悬空放置,瓶内空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减弱,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减弱,减弱了效果,A错误;将内瓶底涂成黑色增加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B正确;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则测量的不是空气的温度,C错误;将纵坐标间隔扩大不能使实测数据变化,D错误。
3.D 解析: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图中的④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有所增强;②为大气逆辐射,会有所减弱;③代表地面长波辐射,没有变化。
4.A 解析:积极开发各类清洁能源,可有效降低碳排放,A正确;禁售燃油汽车,现阶段无法实现,B错误;新疆水资源缺乏,不利于植树造林,C错误;高耗能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D错误。
5.C 解析: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从文字信息中可知,当日该城市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天气晴朗,云量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升温较快,①较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③减弱。
6.B 解析:从时间和该城市某日气温可判断该城市处于深秋。当日夜间天气晴朗且气温较低,地面辐射强烈降温冷却,使近地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空气中的水汽在地物上凝结可能形成露。“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描写的是深秋晴朗夜晚关于露的景象。
7.A 解析:左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辐射的地面辐射,④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辐射出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增温后辐射出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故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②→③。
8.D 解析:21日是多云天气,22日是晴朗天气,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晴朗天气,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较强,地面辐射③较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多,升温较快,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④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低;故昼夜温差较大。
9.D 10.D
11. (1)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D (3)小 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
解析:(1)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即可判断出各数码的含义。
(2)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
考点训练课时7 热力环流
【考点填空】
1.最简单 冷热不均
2.上升 低 高 下沉 高 低 高 低
【典题精练】
1.B 解析:图示环流风从太平洋吹向亚欧大陆,最强盛的季节为夏季。
2.A 解析:由图可知,该环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带来湿润的水汽。故该环流对亚欧大陆东部地区的直接影响是提供大量的水汽。
【过关检测】
1.D 解析:阳棚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的主要目的是起到保温作用,减少棚内热量损失。
2.B 解析:阳棚,光照条件较好,棚内气温较高,气流上升,从通道1向北流进入阴棚,为阴棚增温;阴棚,光照条件相对较差,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气流从通道2向南流进入阳棚,为阳棚降温。
3.B 解析:一般情况下,水体比热容大,温度变化缓慢,砂石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快。关于图中两地气温描述,白天甲地水体较乙地砂石增温慢,A错误,B正确。夜晚甲地水体较乙地降温慢,C、D错误。
4.D 解析:甲地白天升温慢,乙地升温快,甲地冷、乙地热,甲地以下沉气流为主,地面气压高于乙地,高空气压小于乙地,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高空气流从乙地吹向甲地,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5.D 解析: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丁处位于近地面,且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丁处气压最高;丙处位于高空,气流由乙处流向丙处,说明丙处气压低于乙处。
6.C 解析:图中P地风由丁吹向甲,可能是郊区吹向城市的风,A错误;夜间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吹山风,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山谷升温慢,气压高,吹谷风,B、D错误;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白天吹海风,C正确。
7.D 解析: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该房屋是节能房屋,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该图表示的应是冬季的白天。
8.A 解析:该节能房屋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把太阳辐射带来的能量用于提高室内温度,起到节能保暖功能。城市热岛环流也属于热力环流的表现形式。
9.A 解析:白天坡地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形成云雨天气,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
10.C 解析: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是夜晚坡地降温快,气温低,等温面向下凹,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而谷地降温慢,气温高,等温面向上凸,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凹;冷空气沿山坡下沉,产生低温冻害。
11.(1)
(2)冷热不均 垂直 (3)降低甲号杯的温度或者升高乙号杯的温度 (4)东南风
考点训练课时8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考点填空】
1.高气压 低气压 等压线 直接
2.平行 斜交
【典题精练】
1.D 解析:图中为台风,属于气旋(低压中心),①地位于气旋的偏西侧,其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偏东方向,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影响,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偏转,与等压线斜交,所以吹西北风。
2.C 解析:图中②位于台风中心附近的漩涡风雨区,狂风暴雨且风力强劲,不会出现大雾。
【过关检测】
1.D 解析:F1与当地等压线垂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若在南半球近地面,①箭头表示风向,F3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F2与风向垂直,并指向左,应为地转偏向力。
2.B 解析:若等压线位于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当地位于南半球,则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②箭头与等压线平行,并相对于F1指向左,因此②表示高空风向。
3.D 解析:④地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
4.D 解析:悉尼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近地面偏转为西南风。
5.D 解析:乙地东南方气压高于西北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为东南风。
6.B 解析:20时,图中丙地等压线比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7.C 解析:③处风向为偏北风,其北部为高压,①处气流为偏南风,靠近低压中心,②处于低压槽部位,④处于高压脊部位,所以根据等压线分布,可以判断出气压值最大的是③。
8.C 解析:③地等压线比甲密集,所以甲地风力比③地小,A错误。由于甲地等压线比①地密集,所以气压梯度比①地大,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甲地的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所以甲地区吹偏西风,C正确。风大致往①地吹,D错误。
9.B 解析:风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压差异,四地中乙地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气压差异最大,即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
10.A 解析:风向的判断可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该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右偏形成东南风。
11. (1)P (2)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 ③ 偏南风(或西南风)
解析:(1)大气的水平运动都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根据图中气流流动方向可知M、O为低压,则P为三个气压中气压最高的点。
(2)图中气流运动方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向右偏转的,说明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
(3)因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故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风力最大的是③,④处风向受三个力的影响,应是西南风。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度约2 000~3 000千米)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 ,能反射无线电波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78.08%
75.52%
氧(O2)
20.94%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甲
78.09
75.52
乙
20.95
23.15
氩(Ar)
0.93
1.28
丙
0.03(变动)
0.05
项目
成分
主要作用
甲
乙
丙
项目
成分
主要作用
甲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乙
氧气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丙
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五 植被与土壤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的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