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体运动的动力来自( )
A.骨骼肌B.关节C.骨D.骨连结
2.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B.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C.河蚌、乌贼、水母等都属于软体动物
D.有的软体动物有药用价值,如鲍鱼的贝壳(海螵蛸)可以做中药材
3.某同学周末到公园游玩,看到了一些小动物,其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①蝴蝶②蟹③蜗牛④蚯蚓⑤蜘蛛⑥蜈蚣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
4.下列不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A.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
B.动物发现敌害逃跑时发出叫声
C.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
D.鸟类筑巢
5.海里生活的鲸属于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的主要原因是
A.能够游泳B.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不用鳃呼吸
6.2022年7月,俄罗斯南部爆发蝗灾,玉米受灾严重,元凶如图,关于蝗虫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具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B.蝗虫具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属于昆虫
C.蝗虫的足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D.蝗虫体表有气门,是它的呼吸器官
7.下列关于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蜇身体呈辐射对称,利于感知各方向的刺激
B.蛔虫的角质层可防止其被消化道的消化液分解
C.鱼的鳃丝展开可扩大与水的接触面,利于呼吸
D.蟒蛇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利于保持体温稳定
8.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一个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D.芽孢是不良环境中的细菌形成的结构
9.“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下列行为与此相类似的是( )
A.蚂蚁的通讯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
C.鸟类的迁徙D.蚯蚓经训练能走“T形迷宫”
10.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的调节和配合
B.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某个动作
C.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11.下列例子中,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 )
A.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B.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的青蛙或熊蜂
C.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在路过的动物皮毛上
D.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
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大自然中动物的行踪随处见。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哺乳动物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C.鸟类孵卵的行为是从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中,"首领"通常为年长个体
13.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十分重要。下列属于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环节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B.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
C.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D.骆驼的驼峰里可能储存很多水
14.生活中常见的蚂蚁和蚯蚓,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体内有脊柱B.具有外骨骼
C.身体分节D.有分节的足
15.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没有细胞壁,有荚膜
B.用放大镜可以观察细菌的结构
C.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D.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二、非选择题:(16-20题每空1分,21题每空2分,共70分)
16.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收集的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2)图中[①]的身体呈 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图中用肺呼吸的脊椎动物是[ ],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 环境的依赖。
(4)图中[②]的体表有 (填"外骨骼"或"角质层");[⑥]的身体 ,使躯体运动灵活。
(5)图中[⑤]有螺旋形的壳,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有 ;运动器官是 ,用它来爬行。
(6)图中[ ]是我国特有物种,属于 动物,其主要特征有体表 。
17.观察下面的几幅与动物运动有关的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A中,人的屈肘运动主要是由① 和肱三头肌相互配合活动的结果。①和②能够收缩与舒张,是受 支配的。你认为图B中[ ]([ ]内填图中标号)在运动时,起缓冲撞击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使[ ] 增厚,从而使关节增强牢固性。
(2)图C,鱼在水中游泳是通过尾部和 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完成的。呼吸器官是 。
(3)图D,有人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比如:鸟身体呈 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骨薄、轻、坚固,有的骨内部 ,可减轻体重;胸骨有高耸的 ,可附着发达的肌肉,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呼吸器官是 。
18.阅读相关资料回答问题:中华穿山甲(图甲)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但因非法捕猎、栖息地缩减等原因数量锐减,已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中华穿山甲是鳞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属的一种,其繁殖缓慢,体温 。每年只生一胎,通常每胎只产一仔,在分类上属于 动物。
(2)中华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从获得途径来看,这种昼夜节律行为是 行为。有资料显示,白蚁食性广,能粉碎整根朽木,此时他们担当生态系统中 者的角色,此外,它们也啃食活的林木,造成危害。在一片面积约350亩的森林中,只要有一只中华穿山甲,就可以有效控制白蚁数量。可见中华穿山甲在保护森林、维持 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白蚁这种动物的体表具有坚韧的 ,可以保护自己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白蚁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白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一只白蚁发现食物,会向其他白蚁发出信息,接受信息的白蚁会跟随它寻找食物,这种现象叫做 。
(4)为了保护中华穿山甲,研究者检索中国境内2010~2020年间中华穿山甲的发现记录(图乙)并评估其分布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近年来中华穿山甲的记录数量大致呈现逐渐 的趋势,但现有数量仍然较少。为保护中华穿山甲,应该 。(多选)
A保护它们的栖息地B.加强宣传教育C.禁止非法猎捕
1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图中A、B、C代表生物,①②③④表示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作为生产者的是 (填字母),它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通过[ ] 制造有机物,其制造的有机物进入动物体内,通过[ ] 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等经过 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 。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20.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据CCTV-4新闻报道,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便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如一家。
资料二: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搬在海滩上诱惑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一只2岁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它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猫喂狗崽”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在动物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 这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运动的过程需要维持身体平衡,这与 系统的调节有关。
(2)“其它猴子洗红薯”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 获得的行为。
(3)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第二种行为的优势在于能更好的 复杂环境的变化。
21.生物兴趣小组以“不同清洗方式能否减少葡萄表面的细菌、真菌”为题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①配置三组培养基;②高温灭菌后冷却处理;③选取若干葡萄,平均分为三组:A未清洗组,B清水冲洗组,C清洗剂清洗组;④分别在对应培养基上滚动;⑤28℃培养箱恒温培养一段时间;⑥取出统计菌落数
实验现象:三组均出现菌落,且数目为:A组>B组>C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①中需要配置培养基,是因为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为 ,所以需要培养基提供丰富的 ;操作②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
(2)操作③中葡萄平均分配是为了 ;操作④中将葡萄在培养基上滚动,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
(3)操作⑤目的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 。培养过程中,最早能观察到菌落的是 组。
(4)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对照组是 。
(5)通过分析本实验结果,食用水果时给我们的启示是: 。
含答案与解析
1.A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
【详解】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所以人体运动的动力来自于骨骼肌收缩。
故选A。
【点睛】人体完成任何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B
【分析】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形态差异较大,这类动物的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包有贝壳,如蜗牛、河蚌、乌贼、钉螺等。
【详解】A、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陆地,错误。
B、 软体动物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正确。
C、 河蚌、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水母属于腔肠动物,错误。
D、 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壳。乌贼退化的内壳可以入药,临床用名有海螵蛸、乌贼骨,有药用价值,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软体动物的特征。
3.D
【分析】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①蝴蝶、②蟹、⑤蜘蛛、⑥蜈蚣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都属于节肢动物;
③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而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故选D。
4.D
【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A.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是以动作的方式通讯,A不符合题意。
B.鸟类发现敌害逃跑时发出叫声是以声音的方式通讯,B不符合题意。
C.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是以分泌物的方式通讯,C不符合题意。
D.鸟类筑巢是繁殖行为,不属于动物间的通讯,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A.能够游泳的不一定是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体温恒定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所以,鲸属于哺乳动物的原因是“胎生、哺乳”,B不符合题意。
C.鲸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C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也不用鳃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分析】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
【详解】A.昆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A正确。
B.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属于昆虫,B正确。
C.蝗虫的足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C正确。
D.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D。
7.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
【详解】A.海蜇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多个方向的刺激,A正确。
B.蛔虫身体细长,属于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可防止被寄主体内的消化液侵蚀,B正确。
C.鱼用鳃呼吸,鳃内的鳃丝很多,可扩大与水的接触面,利于呼吸 ,C正确。
D.蟒蛇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D错误。
8.A
【解析】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形成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
【详解】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一个芽孢萌发变成一个细菌。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熟知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形成的休眠体。
9.D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蚂蚁的通讯、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鸟类的迁徙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蚯蚓经训练能走“T形迷宫”与“尝试与错误”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D。
10.B
【分析】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协调配合产生运动。
【详解】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正确。
B. 骨骼肌一般靠两端的肌腱连接在相邻的骨上,骨骼肌收缩时只能牵拉骨,不能使骨复位。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一组肌肉收缩时,另一组舒张。因此,最简单的动作也至少需要两块骨骼肌协作完成,B错误。
C.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拉骨使其绕关节运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正确。
D.强大的运动能力,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更好地适应环境,D正确。
【点睛】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的产生。
11.A
【分析】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作用。
【详解】A.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社会行为,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A符合题意。
B.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蝗虫的天敌青蛙或麻雀来控制蝗虫,这对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帮助植物传播了种子,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帮助植物传播花粉,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分析】(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的完成不仅需要运动系统各结构间的协调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配合。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A正确。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错误。
C.鸟类孵卵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错误。
D.社会行为就是群体生活的动物的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有些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存在等级,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因此“首领”通常是个体最大、力量最强、最凶猛的个体,D错误。
故选A。
13.C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详解】A.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属于观察法,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其形态结构,大小等,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这是作出假设环节,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故B不符合题意。
C.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提出问题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提出来的,所以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这是属于提出问题的环节,故C符合题意。
D.骆驼的驼峰里可能储存很多水,这是作出假设环节,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分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详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蚂蚁属于节肢动物。
A.蚂蚁和蚯蚓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柱,A不符合题意。
B.蚂蚁具有外骨骼,蚯蚓不具有外骨骼,B不符合题意。
C.蚂蚁和蚯蚓的身体都分节,C符合题意。
D.蚂蚁的有分节的足,蚯蚓没有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分裂生殖;有些细菌在条件恶劣时能形成休眠体芽孢。
【详解】细菌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植物细胞有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但是细胞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营养方式异养,故A错误;用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菌的结构,故B错误;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一分为二,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故C正确;细菌适应性很强,分布广泛,数量多,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殖方式相同,都是分裂生殖,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细菌的生殖方式,注意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16.(1)①②⑤⑥
(2)辐射
(3) ③④ 水
(4) 外骨骼 分节
(5) 外套膜 足
(6) ④ 哺乳 被毛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图中①水螅属于腔肠动物、②虾属于节肢动物、③蛇属于爬行动物、④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⑤蜗牛属于软体动物、⑥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中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①水螅、②虾、⑤蜗牛、⑥蚯蚓。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①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因此它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3)图中脊椎动物有③蛇和④藏羚羊。③蛇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卵生,在陆地产卵,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④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产出,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因此图中用肺呼吸的脊椎动物是③蛇和④藏羚羊,它们的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②虾属于节肢动物,因此体表有外骨骼;⑥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⑤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有外套膜,运动器官是足,用来爬行。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④藏羚羊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物种,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
17.(1) 肱二头肌 神经系统 e b关节囊
(2) 躯干部 鳍 鳃
(3) 流线 中空 龙骨突 肺
【分析】图A中①表示肱二头肌、②表示肱三头肌;图B中a是关节头、b是关节囊、c是关节腔、d是关节窝、e是关节软骨;图C中③是口、④是鳃、⑤是鳍;图D表示鸟的部分肌肉。
【详解】(1)运动产生的过程: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但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图A中,人的屈肘运动主要是由②肱三头肌舒张,①肱二头肌收缩,相互配合活动的结果,此时处于收缩状态的肌肉①肱二头肌,①和②能够收缩与舒张,是受神经系统支配的。图B中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的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运动时可以起到减少摩擦,缓冲撞击的是e关节软骨,体育锻炼可以使b关节囊增厚,韧带增粗,从而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2)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鸟适于飞行的特征有: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骨薄、轻、坚固,有的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有高耸的龙骨突,可附着发达的肌肉,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等。
18.(1) 恒定 哺乳
(2) 先天性 分解者 生态平衡
(3) 外骨骼 社会 通讯
(4) 上升 AB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1)穿山甲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
(2)中华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匿居洞中,晚间外出觅食。从获得途径来看,这种昼夜节律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它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以朽木和粪便等为营养的白蚁、蚯蚓等是分解者。只要有一只中华穿山甲,就可以有效控制白蚁数量。可见中华穿山甲在保护森林、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
(3)蚂蚁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干旱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蚂蚁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向其它蚂蚁发出信息,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4)近年来中华穿山甲的记录数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现有数量仍然较少。为保护中华穿山甲,我们应该保护栖息地、增强宣传教育、禁止非法猎捕。
故选ABC。
19.(1) A [①]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物质循环
(2)相对稳定
【分析】(1)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2)分析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吸作用、④分解作用;A生产者;B初级消费得;C次级消费者。
【详解】(1)生产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图中A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A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利于二氧化碳和水通过①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进入动物体内,通过③呼吸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等经过分解者细菌、真菌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20.(1) 先天性 遗传物质 能量 神经
(2) 学习 遗传 环境 学习
(3)适应
【分析】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猫喂狗崽”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消退。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完成这个动作一定要消耗能量,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2)“其它猴子洗红薯”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学习行为是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可见,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学习行为的优势在于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21.(1) 异养 有机物 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 确保变量唯一 接种
(3) 适宜的温度 A
(4) 细菌和真菌的有无 A
(5)吃水果前一定要用清水浸泡、清洗后食用
【分析】(1)异养是指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异养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三种方式。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最后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详解】(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则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因此需要培养基提供丰富的有机物给细菌和真菌。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防止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因此操作③中葡萄平均分配是为了确保变量唯一。接种是指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因此操作④中将葡萄在培养基上滚动,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方法中的接种。
(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步骤⑤是28℃培养箱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因此操作⑤目的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根据题文可知,A未清洗组,B清水冲洗组,C清洗剂清洗组,由于A组没有清洗,因此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最快,所以A组最早能观察到的菌落。
(4)根据题文可知,A未清洗组,B清水冲洗组,C清洗剂清洗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和真菌的有无。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部分,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对照组,因此本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
(5)本实验的实验现象是A未清洗组出现菌落的数量最多;B清水冲洗组出现菌落的数量多于C清洗剂清洗组出现菌落的数量,因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清洗方式对葡萄表面的细菌、真菌的减少情况不同,其中使用清洗剂进行清洗能最好减少葡萄表面的细菌、真菌,因此吃水果前一定要用清水浸泡、清洗后食用。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