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题
展开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人口
C.丙表示环境 D.丁表示经济系统
2.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废弃物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天津部分区期末]下图是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气候变化
C.原有栖息地破坏 D.小行星撞击
4.生物物种数量锐减属于( )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表现形式不同。据此完成5~6题。
5.与乡村相比,下列环境问题在城市中表现突出的是( )
A.土地荒漠化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水土流失 D.土地退化
6.目前,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突出,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增长快 ②资源消耗量大 ③污染严重的工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很多环境问题已由局部地区向全球蔓延,进而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
①酸雨 ②土壤盐碱化
③臭氧层的破坏④噪声污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可能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有( )
①化学物质的使用 ②石油、煤炭的使用 ③臭氧层空洞 ④滥用资源 ⑤工业污染和有害物质转移 ⑥野生生物减少 ⑦人口剧增
A.①②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⑦
[2023·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据此完成9~10题。
9.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对( )
A.甲、乙的过度索取
B.甲过度排放、乙过度索取
C.甲、乙的过度排放
D.甲过度索取、乙过度排放
10.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三大表现,比较全面的表述是( )
A.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D.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
2023年4月11日,上海的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的级别,气象局发布预警,提醒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停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据此完成11~12题。
11.4月11日除上海外,重度空气污染的地区还有( )
A.西北地区 B.黄河中下游
C.长江以南 D.东北地区
12.推测此次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 )
A.春季降水较往年偏少
B.这三个区域造林不足
C.冷空气挟带沙尘南下
D.尾气及工业污染严重
[2023·河南新乡期末]句容水库流域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东北部丘陵地区,属长江水系秦淮河流域,研究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该区为仅有一个排水出口的封闭性良好的小流域,无大型养殖业和工业。下图示意句容水库地理位置,图中水质观测点测量到氮素量较高。据此完成13~15题。
13.句容水库流域氮素主要来源于( )
A.工业污染 B.农田施肥
C.生活用水 D.大气沉降
14.句容水库流域环境恶化直接体现在( )
A.水量减少 B.水体富营养化
C.盐度上升 D.含沙量增加
15.推测流域内水质观测点测量氮素量最高的时段是(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2023·广东韶关期末]大熊猫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食物,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山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2021年10月12日,该区域与四川省岷山片区、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甘肃省白水江片区组成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下图示意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据此完成16~17题。
16.与1987年相比,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 )
A.明显缩小并不断被道路分割
B.明显扩大并且最终连成一片
C.远离交通线逐渐碎片化分布
D.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
17.导致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
①营造箭竹林 ②国道、省道等道路修建
③采伐天然林 ④翻越秦岭主脊公路废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3·河南焦作期末]重金属毒性大,不可降解且易积累,进入河道的重金属绝大部分会被悬浮物或底泥吸附而沉积到河道底部。江苏省苏州市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城镇化进程最为迅猛的地区,在发展中曾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下图示意苏州古城区河道底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指数越大,风险越高。据此完成18~19题。
18.苏州古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潜在风险的分布特点是( )
A.Cd污染以环城河最为严重
B.古城北部大于环城河
C.干将河Ni风险为中等风险
D.干将河大于古城南部
19.下列地区的河道底泥重金属中,苏州需重点关注的是( )
A.古城南部的Pb B.环城河的Pb
C.古城北部的Cr D.干将河的Cr
[2023·河北省沧州市期末]2018年美国向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出口的塑料垃圾分别激增了近2000%、273%和46%。由于接收了远超自身处理能力的塑料垃圾,东南亚国家的环境、民生受到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纷纷出台限令,拒做美国的“垃圾场”。据此完成20~21题。
20.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最初接收美国的塑料垃圾,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工业发展需求 B.与美国距离较近
C.环保要求较低 D.垃圾处理能力强
21.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拒做美国的“垃圾场”后,美国最可能将塑料垃圾出口到( )
A.非洲 B.大洋洲
C.欧洲 D.南极洲
PM2.5(细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PM2.5浓度是衡量环境空气质量的一个指标。读北京某年12月28日大部分时段PM-浓度走势图,完成22~23题。
22.该日19时左右,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是( )
A.燃煤 B.工业废气
C.汽车尾气 D.扬尘
23.PM2.5浓度上升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
①影响交通运输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河流水质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草原与荒漠过渡带,区内北部有库布齐沙漠,南部有毛乌素沙地,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过程均相当复杂,对区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极为敏感。下表为1989~2005年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化土地变化统计表。
注:表中水蚀荒漠化是指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发生的以流水动力侵蚀为主造成的荒漠化。
(1)指出表中鄂尔多斯高原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2)分析造成鄂尔多斯高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请为鄂尔多斯高原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治理措施。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练
1~2.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表示环境,乙表示资源,丙表示人口,丁表示经济系统。第2题,P过程产生的问题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时产生的问题,可能是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也可能是在获取资源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4.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人类到达时间为1万年前,此时人类生产活动主要是原始狩猎,其对物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产活动占有了原有物种的生活空间,破坏物种的栖息地,故选C。第4题,生物物种数量锐减属于生物多样性受损,属于生态破坏问题,故选A。
5~6.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与乡村相比,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第6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水平低,承受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资源消耗量大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利用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的需求,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7~8.答案:7.A 8.A
解析:第7题,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化和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特定区域。第8题,化学物质的使用,会蔓延到世界多地,造成全球性灾害;石油、煤炭的使用,会影响全球性大气环境质量;臭氧层空洞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不属于人类活动;滥用资源,会导致地球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和有害物质人为转移,会影响地球生态环境;野生生物减少,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结果,不属于人类活动;人口剧增,会加剧地球资源的消耗及地球环境的破坏。
易错练
9~10.答案:9.D 10.D
解析:第9题,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故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对甲过度索取,同时对乙过度排放,致使资源更新不上,环境自净下降。第10题,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由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过度,目前人类面临的是资源枯竭〔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能源〕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以及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过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污染加重〔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11~12.答案:11.B 12.C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重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300,除上海外,还有西安、郑州、济南、石家庄、武汉、合肥、南京等城市,其中西安、郑州、济南位于黄河中下游。武汉、合肥、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东北地区没有。第12题,由图可知,这些城市从分布上看,都位于西北风的下风向,最可能是冷空气挟带沙尘南下造成的。春季降水较往年偏少、这三个区域造林不足、尾气及工业污染严重,没有信息支持。
能力练
13~15.答案:13.B 14.B 15.C
解析:第13题,结合材料分析,句容水库流域无大型养殖业和工业,可知氮素的主要来源不是工业污染,A错误;流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人口密度较小,生活用水排放的污染物少,C错误;流域内环境质量较好,大气沉降不是氮素的主要来源,D错误;流域内氮素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农田施用的大量化肥,B正确。故选B。第14题,结合材料分析,句容水库流域内氮素含量较高,会直接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故选B。第15题,句容水库流域内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7~9月降水集中,地表径流量大,随地表径流汇入河流中的氮素最多,故选C。
16~17.答案:16.D 17.C
解析:第16题,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故B错误;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故C错误;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A错误,D正确。故选D。第17题,由图中注记可知,1999年秦岭隧道通车,原有国道废弃,故④正确,②错误;由材料中的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可知③错误,①正确。故选C。
18~19.答案:18.B 19.A
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Cd污染以古城南部最为严重,有四个点在高风险等级以上,环城河有两个点在高风险等级以上,A错误;古城北部的各种重金属风险指标均大于环城河,因此古城北部大于环城河,B正确;干将河Ni风险为低风险以下,C错误;干将河各种重金属风险指标均低于古城南部,因此干将河潜在风险小于古城南部,D错误。故选B。第19题,读图可知,古城南部的Pb为中等风险以上,需要重点关注,A正确;环城河的Pb为低风险以下,不需要重点关注,B错误;古城北部和干将河的Cr指标均为低风险以下,也不需要重点关注,C、D错误。故选A。
20~21.答案:20.C 21.A
解析:第20题,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起初对生态环境不重视,环保要求较低,对境外垃圾进口方面的要求较少,因此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最初接收美国的塑料垃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最初接收美国的塑料垃圾并不是这些国家工业发展需要塑料垃圾,且和与美国的远近没有太大的关系;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科技水平较低,垃圾处理能力弱。第21题,非洲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环保方面要求较低,最可能接收美国的塑料垃圾。大洋洲和欧洲经济水平高,多发达国家,环保要求高,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且环保要求高。
22~23.答案:22.C 23.A
解析:第22题,该日19时左右,北京应该是下班时间,车辆拥堵,导致汽车尾气较多,该日19时左右,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19时左右燃煤不是最多;工业废气19时一般较少;扬尘不一定会在19时固定出现。第23题,PM2.5浓度上升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从而影响交通;PM2.5浓度上升,细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沉积在呼吸道和肺泡中,危害人体健康;PM2.5浓度上升对土壤肥力、河流水质影响较小。
24.答案:(1)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等。
(2)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稀少;人们过度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气候变暖加剧。
(3)划区放牧;有规划地开发森林资源,实行低碳经济,实施生物工程措施。
解析:第(1)题,表中风蚀荒漠化以及盐渍化变化率为正数并且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判断出表中鄂尔多斯高原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等。第(2)题,造成鄂尔多斯高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从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来分析。从气候条件的角度来说,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干旱与半干旱区域,降水相对较为稀少,并且气候变暖加剧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说,人们过度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会导致荒漠化程度与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第(3)题,鄂尔多斯高原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主要从合理规划与发展工程治理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合理规划的角度来说,鄂尔多斯高原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划分牧区进行放牧,有规划的开发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从发展工程治理的角度来说,鄂尔多斯高原应注重实行低碳经济,实施生物工程措施,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问题。
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2
环境问题类型及产生原因
知识点3
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
知识点4
全球性环境问题
易错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易错点1
不能从图文材料中判读环境问题
易错点2
对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条件识别不清
能力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未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
盐渍化
水域
工矿区
面积变
化(hm2)
-84 870.05
72 210.28
-1 834.42
14 874.99
-368.55
-12.28
变化率
-1.18
0.36
-0.06
0.97
-0.08
-0.03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复习题,共8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