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O-16 Na-23 Cl-35.5 Si-28 Fe-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 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 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C. 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 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胆能化铁为铜,发生CuSO4与Fe的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秸秆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经过化学处理后转化为乙醇,发生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CO2分子没有改变,只发生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使用含氯泡腾片[主要成分为二氧化氯]可有效杀死病毒。下列关于二氧化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酸B. 属于碱
C. 属于盐D. 属于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选D。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稀硫酸B. NaOH溶液C. CuD. KCl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据此判断。
【详解】A. 稀硫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选;
B. NaOH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选;
C. Cu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不选;
D. KCl溶于水电离出阴阳离子,是电解质,D选;
答案选D。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硫酸中含有3.01×1023个氧原子,则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125 ml
C. 1mlCO2中含有1ml碳和2ml氧
D. 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A不正确;
B.硫酸的分子式为H2SO4,硫酸中含有3.01×1023个氧原子,则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125 ml,B正确;
C.用物质的量描述物质时,对微粒必须指明,不能含糊其辞,则1mlCO2中含有1ml碳原子和2ml氧原子,C不正确;
D.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的数值,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D不正确;
故选B。
5.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的电离方程式为,A项错误;
B.的电离方程式为,B项正确;
C.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C项错误;
D.的电离方程式为,D项错误;
故选B。
6. 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现象是丁达尔效应
B. “熬胆矾铁金,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江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D. 酒驾测试仪是利用乙醇将K2Cr2O7氧化成Cr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日光照在香炉峰上,水雾对光产生散射作用,于是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
B.用铁锅熬煮胆矾,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B正确;
C.江河入海口处,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泥沙胶体发生聚沉,于是形成了沙洲,C正确;
D.酒驾测试仪是利用乙醇将K2Cr2O7还原成Cr3+,于是发生颜色改变,D不正确;
故选D。
7.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B. 0.2mlN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2NA
C. 常温常压下,17gNH3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NA
D. 4.0gNaOH与Mg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4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况下乙醇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物质的量,无法计算,A错误;
B.0.2mlNH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l,电子数为2NA,B错误;
C.17gNH3的物质的量为1m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l,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NA,C正确;
D.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l,含有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l,4.0gMgO的物质的量也为0.1ml,含有离子的物质的量也为0.2ml,所以混合后混合物含有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l,含有的离子数为0.2NA,D错误;
故选C。
8. 关于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质软,密度小,熔、沸点相对较低
B. 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扑灭,少量的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C. 金属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为碳酸钠
D.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熔点较低,密度比水小,A正确;
B.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隔绝氧气扑灭,钠的密度比煤油或石蜡油大,且与煤油或石蜡油不反应,可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B正确;
C.钠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时,发生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等一系列变化,最终生成Na2CO3,C正确;
D.Na2O是白色固体,而Na2O2是淡黄色固体,D错误;
故选D。
9. 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含大量的溶液中:、、、
B. 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C. 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D. 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OH-不能大量存在,A不符合题意;
B.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则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中不含有,B不符合题意;
C.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都能稳定存在,C符合题意;
D.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不能大量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2H++Ca(OH)2=2H2O+Ca2+
B. 氢氧化铝与稀硫酸的反应:OH-+H+=H2O
C. 碳酸钡与稀硝酸的反应:2H++BaCO3=Ba2++CO2↑+H2O
D. 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MgSO4+2OH-=SO+Mg(O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H++OH-=H2O,故A错误;
B.氢氧化铝为不溶物,保留化学式,与稀硫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Al(OH)3+3H+=Al3++3H2O,故B错误;
C.碳酸钡为不溶物,保留化学式,与稀硝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2H++BaCO3=Ba2++CO2↑+H2O,故C正确;
D.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故D错误;
故选C。
11. 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mg,一个12C的原子质量是n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 Wg该原子中含有个该原子D. 由已知信息可得: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ml该原子所具有的质量,由题可知,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为mg,1ml含NA个原子,则1ml该原子的质量为,则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相对一个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错误;
C.由A可知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NAg/ml,则Wg该原子中含有原子,即个原子,C正确;
D.由题可知,一个12C的原子质量是ng,12C的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2g/ml,则,D正确;
故选C。
12. 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 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酸性
B. 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说明Cl2有漂白性
C.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D. 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水具有漂白性使pH试纸褪色,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酸性,A错误;
B.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是Cl2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B错误;
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氯气将碘化钾氧化为碘单质,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C正确;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Cl2分子存在,D错误;
故选C。
13. 长征系列火箭常用的燃料有液态的偏二甲肼(C2H8N2,其中H元素显+1价,N元素显-3价)和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C2H8N2仅作还原剂
C. 氮元素在反应中仅被氧化D. 氧化性:N2O4<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C2H8N2中在反应中N由-3价变为0价,被氧化,C由-1价变为+4价,被氧化;N2O4中N由+4价变为0价,被还原;
【详解】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
B.根据分析,则C2H8N2作还原剂,B正确;
C.氮元素被氧化又被还原,C错误;
D.氧化剂氧化性>氧化产物氧化性,D错误;
答案:选B
14. 将一定量的通入一定量的石灰乳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温度较低时先生成和],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和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氯气和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Ⅰ表示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B. 所取石灰乳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0.25ml
C. 生成物中的物质的量为0.55ml
D. 另取一份等物质的量的石灰乳,以较大的速率通入足量氯气,反应后测得产物中的物质的量为0.37ml。则产物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已知反应过程放热,温度较低时先生成和,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则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产物中的量增大,故Ⅰ、Ⅱ分别为和两种离子的变化曲线;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Ⅰ表示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A错误;
B.由图可知,t2时氢氧化钙与氯气恰好反应,n()=0.10ml,故n[Ca(ClO)2]=0.05ml,n()=0.05ml,故n[Ca(ClO3)2]=0.025ml,反应中部分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和,部分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氯离子,结合和量的关系及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为:10Cl2+10Ca(OH)2=7CaCl2+2Ca(ClO)2+Ca(ClO3)2+10H2O,则n[Ca(OH)2]=10n[Ca(ClO3)2]=0.025ml×10=0.25ml,B正确;
C.结合B分析可知,n[CaCl2]=7n[Ca(ClO3)2]=0.025ml×7=0.175ml,则n(Cl-)=0.35ml,C错误;
D.另取一份等物质的量的石灰乳,以较大的速率通入足量氯气,反应后测得产物中的物质的量为0.37ml,设和分别为aml、bm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a+5b=0.37,根据生成物中氯元素和钙元素关系结合B结论可知,0.37+a+b=0.25×2,解得a=0.07ml、b=0.06ml,则,D错误;
故选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5~19题,共5题)
15. 甲、乙两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及相关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最终得到悬浊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乙同学向25 mL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停止加热;
(3)制备Fe(OH)3胶体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检验乙同学胶体制备是否成功的方法是___________效应,若制备成功,乙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___________电荷(填“正”或“负”);
②向其中加入稀H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
③欲对该实验制得的胶体进行提纯,应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未用蒸馏水而用自来水煮沸
(2)红褐色 (3)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 ①. 丁达尔 ②. 正 ③.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浅黄色 ④. 渗析
【解析】
【小问1详解】
自来水中有矿物质离子,胶体遇电解质离子会聚沉,因此甲同学得到悬浊液,可能是用自来水煮沸,故答案为:未用蒸馏水而用自来水煮沸;
【小问2详解】
Fe(OH)3胶体为红褐色,因此乙同学因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再停止加热,故答案为:红褐色;
【小问3详解】
用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故答案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小问4详解】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有胶体生成;①胶体胶粒带电,胶体具有电泳性质,将Fe(OH)3胶体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与负极相连的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说明胶粒向负极移动,Fe(OH)3胶粒带正电;②加入稀H2SO4溶液会使Fe(OH)3胶体聚沉为Fe(OH)3沉淀,H2SO4还会溶解Fe(OH)3沉淀生成Fe2(SO4)3,Fe3+为黄色离子,产生的现象为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浅黄色;③胶体粒子不可以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故答案为:丁达尔;正;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浅黄色;渗析。
16. 实验室有如下物质:①Fe ②酒精 ③CaCO3④熔融的K2SO4 ⑤饱和FeCl3溶液⑥CO 2⑦NH4HCO3 ⑧稀盐酸⑨NaHSO4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将③④⑨归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
A.都属于酸式盐 B.都属于盐 C.都易溶于水
(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填编号,下同)
(3)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有_______ 。
(4)写出⑦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5)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中性,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6)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I.甲同学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II.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III.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①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他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②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1)B (2)③④⑦⑨
(3)①④⑤⑧ (4)NH4HCO3=NH+HCO
(5)2H++SO+Ba2++2OH-=BaSO4↓+2H2O
(6) ①. 丙 ②. ③. 用一束光照射,有光亮的道路
【解析】
【分析】①Fe为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能导电;
②酒精为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③CaCO3为电解质,不能导电;
④熔融的K2SO4为电解质,能导电;
⑤饱和FeCl3溶液为混合物,能导电;
⑥CO2为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⑦NH4HCO3为电解质,不能导电;
⑧稀盐酸为混合物,能导电;
⑨NaHSO4为电解质,不能导电;
【小问1详解】
A.③④不是酸式盐,A错误;
B.三种物质都是盐类,B正确;
C.CaCO3不易溶于水,C错误;
故答案选B
【小问2详解】
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为③④⑦⑨。
【小问3详解】
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①④⑤⑧
【小问4详解】
NH4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H4HCO3=NH+。
【小问5详解】
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
【小问6详解】
①制备Fe(OH)3胶体,应该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操作正确的为丙同学。操作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则用一束光照射,有光亮的道路,就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
17. 钠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I.
(1)加热条件下,Na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的加入一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说明钠、煤油、水的密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证实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装置分析】
(3)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的试剂是为了除去中混有的,则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
a.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
(5)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弹簧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6)步聚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___________。
(8)若要证明和发生了反应,需要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___________(请补全实验方案)。
【答案】(1) ①. 火焰呈黄色,产生淡黄色固体 ②. 2Na+O2Na2O2
(2) ①. 煤油<钠<水 ②.
(3)CaCO3+2H+=Ca2++H2O+CO2↑
(4)c (5)浓硫酸
(6) ①. 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 ②. 步骤2中木条复燃
(7) (8)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或加BaCl2溶液等体现检验的方法即可)
【解析】
【分析】Ⅰ.钠在空气中氧化生成氧化钠;煤油的密度比水小,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则钠位于煤油和水层之间,遇到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Ⅱ.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除杂质不能引入新杂质,不能减少要提纯的物质,所以此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l气体,饱和碳酸氢钠中,二氧化碳已经饱和,不能再溶解了,但是可与HCl反应;对照试验,应为吸水试剂;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干燥,步骤2为湿润的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木条复燃,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加热或点燃条件下,钠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产生淡黄色固体为Na2O2,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故答案为火焰呈黄色,产生淡黄色固体;2Na+O2Na2O2。
【小问2详解】
煤油的密度比水小,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则钠应位于煤油和水层之间,钠接触水反应生成氢气,因此有气泡产生;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煤油<钠<水;。
【小问3详解】
装置①中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钙难溶于水,写化学式,所以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小问4详解】
a.饱和溶液可以与和反应,不能去除中混有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既可以溶解,也可以可与HCl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饱和溶液中二氧化碳已经饱和,不能再溶解了,但是可与HCl反应;可以去除中混有的,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小问5详解】
对照试验,应为酸性吸水试剂,浓硫酸;故答案为浓硫酸。
【小问6详解】
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④中没有水蒸气,则二氧化碳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生成氧气,所以,a处带火星木条不复燃。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⑤有水蒸气,则二氧化碳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a处带火星木条复燃,故答案为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木条复燃。
【小问7详解】
Na2O2与CO2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氧气,在Na2O2与CO2的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数=化合价降低数=转移电子数=2,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为:;故答案我。
【小问8详解】
向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盐酸,观察生成的气体是否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加BaCl2溶液等体现检验的方法即可,故答案为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或加BaCl2溶液等体现检验的方法即可)。
18. 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为我们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1)下列粒子中,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2)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维生素C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维生素C的作用是_______。
(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湿法制备高铁酸钠的原理为:。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填名称)。
(4)配平下列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反应:①
②
③(未配平)
a)使用单线桥法标出反应①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
b)根据以上三个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
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
C.反应③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之比为1∶5
D.结合反应②③,将足量通入含有淀粉的溶液中,可能会观察到先变蓝后褪色
【答案】(1)①③ (2)将“活性氧”还原
(3) ①. 次氯酸钠 ②. 铁
(4)10641032
(5) ①. ②. BD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合价可以升高的具有还原性,故只有还原性的是①、③,二者均处于最低价态;
【小问2详解】
“活性氧”氧化性强,服用维生素C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维生素C的作用是将“活性氧”还原;
【小问3详解】
中Cl化合价+1→-1,化合价降低,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次氯酸钠(NaClO);Fe的化合价由+3→+6,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的元素是铁元素;
【小问4详解】
根据原子守恒可知,10641032;
【小问5详解】
①箭头一律指向氧化剂降价的原子,不得标明“得”或 “失”,Cl化合价由+5→0,;
②A.由于氧化性:Cl2>I2,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相应的离子还原性就越弱,所以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A错误;
B.根据①可知氧化性:KClO3>Cl2;根据②可知氧化性:Cl2>I2,所以氧化性: ,B正确;
C.在③I2+5Cl2+6H2O=2HIO3+10HCl中,I2作还原剂失去电子,Cl2作氧化剂获得电子,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C错误;
D.根据②③可知,当向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置换出I2,能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若 Cl2过量,又被过量Cl2氧化产生HIO3,从而使淀粉溶液又变为无色,D正确;
答案选BD。
19. 以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取复合氧化钴的流程如下:
(1)用溶解后过滤,得到的滤渣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将滤渣洗涤2-3次,再将洗液与滤液合并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氧化过程中加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若将换成,实际上消耗的量比理论值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写出溶解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要得到纯净的产品,需要对沉淀进行洗涤,如何检验沉淀Ⅱ是否洗净___________。
(5)灼烧:准确称取沉淀Ⅱ中所得纯净固体,在空气中灼烧得到钴的一种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已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7)
【答案】(1) ①. SiO2 ②. 提高钴元素的利用率
(2) ①. 6Fe2++6H++=6Fe3++Cl-+3H2O ②. Fe3+可作为催化剂使H2O2分解为氧气和水
(3)CCO3+2H+=C2++H2O+CO2↑
(4)取适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没有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5)C3O4
【解析】
【分析】含钴废催化剂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C+H2SO4=CSO4+H2↑,Fe+H2SO4=FeSO4+H2↑,二氧化硅不溶于稀硫酸,滤渣为二氧化硅,滤液中加入NaClO3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再加入碳酸钠生成黄钠铁矾沉淀,再加入碳酸钠生成碳酸钴,过滤得到碳酸钴固体,往其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钴溶解生成钴离子,再加入草酸铵生成草酸钴沉淀,灼烧草酸钴生成氧化钴。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用硫酸溶解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为SiO2。将滤渣洗涤2-3次,再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可提高钴元素的利用率。
【小问2详解】
氧化过程中加入NaClO3,NaClO3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自身被还原为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6H++=6Fe3++Cl-+3H2O。若将NaClO3换成H2O2,实际消耗的过氧化氢的量比理论值大,原因是Fe3+可作为催化剂使H2O2分解为氧气和水。
【小问3详解】
溶解Ⅱ中碳酸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钴离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CO3+2H+=C2++H2O+CO2↑。
【小问4详解】
生成沉淀Ⅱ的反应为CCl2和(NH4)2C2O4反应生成CC2O4和NH4Cl,要检验沉淀Ⅱ是否洗涤干净,只需检验洗涤液中有无氯离子即可,具体实验操作为取适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没有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小问5详解】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200ml/LKCl溶液, 与50mL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用烧碱固体配制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L×1 ml/L=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i,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分散系中最稳定的是,1ml/LKI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