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7 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7 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共3页。
课题
5.7切线长定理
周次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
难点:并能灵活应用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次备课
及双边活动
一.操作探究 归纳结论
1.过圆外一点画圆的切线,你能画出几条?
切线长定义:
如图,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
求证:PA=PB,∠OPA=∠OPB.
通过探究可得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_________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__________________
若PO与圆相分别交于C、D,连接AB于PO交于点E,图中
相等的线段有 ,
相等的角有 ,
相等的弧有 ,
互相垂直的线段有 ,
全等的三角形有 。
二.拓展探究 合作交流
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都与⊙O相切,图中的线段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与同伴交流.
典型例题:
例:如图,Rt△ABC的两条直角边AC=10,BC=24,⊙O是△ABC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D,E,F,求⊙O的半径.
三.跟踪练习
1.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
(1)若PB=12,PO=13,则AO= .
(2)若PO=10,AO=6,则PB= ;
(3)若PA=4,AO=3,则PO= ;PD= ;
XK]
2.如图,PA,PB分别为⊙O为的切线,PA=3cm,∠APB=60°,则∠APO= ,PB= ∠AOP=
3.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直线EF也是⊙O的切
线,切点为Q,交PA、PB为E、F点,已知,求△PEF的周长.
4.如图,PA、PB分别切圆O于A、B两点,C为劣弧AB上一点,∠APB=30°,则∠ACB=( ).
A.60° B.75° C.105° D.120°
O
A
B
D
C
E
P
5.如图,PA与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C是 eq \(\s\up1(⌒),\s\d5(AB))
上任意一点,过点C作⊙O的切线,分别与PA,PB相交于点D,E两点,
若PA=PB=5cm,求△PDE的周长.
6.如图,过⊙O外一点P作⊙O的两条切线PA和PB,点A、B为切点,∠P=40°,点D在AB上,点E在PB上,点F在 PA上,且AD=BE,BD=AF,求∠EDF的度数.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相关教案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7 切线长定理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7 切线长定理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7 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7 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起点分析,八年级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