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 我做的“文具”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 我做的“文具”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阶段学习,活动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市、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下,我有幸参加了“区培计划”钦州市弘扬传统文化骨干教师综合素养培训班的学习。为期六天的桂林及两天的钦州学习之旅受益颇多,对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现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两个阶段的感受总结如下:
这次学习时间紧凑,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文化育人、文化自信、文化使命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要求,以深入研究本土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转化创新为重点,围绕壮乡民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构建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活动,指导我们老师如何深入挖掘、传承、弘扬本土文化等。
一、第一阶段学习:桂林之行
首先第一天刘文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告诉我们什么是“四有”教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的十项准则包括什么,层层递进,并列举几位德高望重的师德师风教师模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教85年的潘懋元教授,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一辈子桃李芬芳,专心育人,教育在他的心里扎了根。他的事迹让我们更加明确要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有”教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和“六要”,坚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接下来是滕志鹏教授带来的《中国传统语境中“文明”与“文化”》更让我大开眼界,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这在以前是没有思考过的,不是都一样吗?经过腾教授的一番阐述,确实不一样,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竟然这么深厚、神秘、发达,领先世界,科学、经济、农业发展让但我感受到古人的伟大。腾教授图文并茂一点点向我们展示古人的顶尖智慧,让我们大开眼界,终于知道为什么要跟学生传达文化自信。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节课中感受到了平峰教授给我们传达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从历史概括到如今的文化传承,授课贴近生活,让我们懂得文化遗产的宝贵,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为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提升德育育人实效,学校特邀全国知名德育专家教授余国良来校给我们送上了精彩一课。余教授以《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六个导向》为主题娓娓道来,语言幽默风趣,给我们分析了当代教育学校里面对的一些棘手问题。具体的实例案例,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教师该如何保持师德师风并解决好工作中的问题。余教授短短的两个小时授课让我们意犹未尽,如果有机会还想着能听教授解读我们的教育工作问题。
所谓“采他山之石可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我们除了听课,学校还安排了外出访问,有八路军旧址和桂林中学的观摩学习。其中八路军旧址向我们展现了在抗日救国时期,桂林的八路军战士在简陋危险的环境中,如何团结协作、舍生忘死为解放桂林事业而奋斗。在纪念馆里,聆听者讲解员的生动讲解,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看着一场场逼真的场景、一幅幅珍贵的文字图片、一件件简朴的军衣、一件件斑驳的兵器,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敬仰。在桂林中学校园里,小导游们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府学文化、院士文化和红色文化。该校的于秀主任和李研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思路品牌、具体的班级文化传统活动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第二阶段:来到钦州陶坭之都。
非常有幸来到了钦州市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参观学习,曾霄令老师的专题讲座《钦州坭兴陶工艺特色》内容丰富,包含坭兴陶历史、烧制品种、烧制技艺、烧制匠人等,不仅带我们了解了坭兴陶的烧制技艺,还介绍了多位工艺大师及他们的作品。学员们纷纷表示,钦州坭兴陶作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我们广西人的骄傲,更是我们钦州人的骄傲。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坭兴陶艺展示体验中心和制作实验室。展厅里的坭兴陶作品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制作者的别具匠心,每一件作品都展示着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学员们惊叹万分。在制作实验室里,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领着坭兴陶专业的学生们在完成着他们手中作品。学生们有的在拉胚,有的在雕刻,一个个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完成手中作品。看到坭兴陶这一优秀传统得以传承,发扬光大,每个老师都感到欣慰自豪。我们在小老师的带领下也新手体验了一把拉胚的过程,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我们六个小组的学员代表做了学习总结以及分享了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做法,大家介绍了本土的一些特有的传统文化,如浦北乐业镇的“舞青龙”“钦州港区四小的赶海文化”灵山太平镇的“九月九拜山”让我们耳目一新。他们的经验,如何开展深挖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今后工作学习的榜样。
本次学习交流活动,对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全面提升师生文化素养,更好建设学习型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大家一致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更应当深入研究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路径、新方法,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共参与的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基因厚植在师生的心田中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其在学校的普及、应用,对于教师更好地传承文化、教书育人具有重要的传播和展示功能,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熏陶和引导作用。
以下是我学习回来整理出的一份在今后工作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计划:
一、活动对象: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
二、活动内容:
(一)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1.通过推进文明校园、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掀起学习、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不断加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
2.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 等活动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3.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等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包括升旗礼仪、就餐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礼仪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 的礼仪规范。
4.通过推动书法教育健康和深入发展激发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努力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5.通过综台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冬夏令营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感悟,传承红色基因。组织中小学生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
(二)重视传统节日教育
1.以忠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老师、感恩长辈”等关爱师长的道德实践活动。
2.利用元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的普及教育。积极挖掘这些节日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学生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3.以六-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引导广大师生缅怀先烈,了解党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四)开展地方名人民俗教育
1.加强地方区域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将地方传统名人名事、文迹、等资源有效整合,如萍塘红色教育基地、大芦村楹联文化、苏村民俗文化等,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
2.培育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重要历史遗迹、博物陈列馆等载体,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结合学校原有项目为基础开展民间育、泥塑、剪纸等国粹教育。
我想,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行动起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能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灵山县新星小学 方燕
2023年11月10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 我做的“文具”精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导阶段,讲授新课,巩固新知,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岭南版三年级下册12. 巧变虚形与实形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岭南版二年级下册18.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在合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布置变废为美的展览,欣赏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