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课件,共30页。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能够提出有力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3.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4.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通过绘制简单的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猜想天圆地方古人由于活动范围的狭小,认识上的局限,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一、地球的形状逻辑推理太 阳月亮地球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个球体。实践证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亲眼目睹 人造卫星拍摄了地球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个球体。1972年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全貌,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延续了几千年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科学研究需要经过探索过程,从猜想到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帆船离岸远去帆船靠岸时,先是看见船的桅杆,最后才看见船身。地球是球体的证据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月食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站得高,看得远 用了3年时间!地球有多大啊?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平均半径6 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的大小用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北极南极地心极半径:6 357千米极半径是指地心到极点的距离。北极南极地心赤道半径:6 378千米赤道半径是指地心到赤道的距离。北极南极地心赤道半径6 378千米极半径6 357千米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形状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1.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6 300千米,地球平均半径比长江长多少千米?2.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3.足球场面积约7 000平方米,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多少个足球场?4.北京四环路周长约65千米,赤道周长约是它的多少倍?5.赤道周长约相当于多少个400米跑道? 人们渴望能看到地球家园的全貌,希望能借助某种物体来研究地球,于是……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现,是人类最终证实地球是个大圆球的里程碑。当时西班牙国王送给航海家们一个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人类共同拥有,然而又不被人们真正认识的彩色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面刻着一行寓意深刻的题字“你首先拥抱了我”。三、地球仪地球仪: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地球仪上主要的点、线经线地球自转轴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的最北端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的最南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简易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