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1.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 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 生物。
2.地球自转是 时针方向 运动的,越是 的地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正确步骤是:安放→ →上片→ →观察。
4. 提出了“日心说”, 提出了“地心说”。
5.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了 现象,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了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8分)。
6.地球自转一周约需( )。
A.24小时B.一个月C.一年
7.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
A.太阳B.地球C.地球公转轨道
8.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蚜虫B.草履虫C.大肠杆菌
9.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 )。
A.比较厚B.薄而透明C.比较大
10.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倍数与( )有关。
A.镜片大小B.镜片厚度C.镜片凸度
11.观察指纹,常用的工具是( )。
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
12.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 )。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托勒密
1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 )。
A.相同B.相反C.无关
14.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
A.米饭B.酸奶C.臭豆腐
三、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5.世界各地小学生在同一时刻看见日出。( )
16.日影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 )
17.我们喝的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
18.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证实了地球的公转。( )
19.地球内部从里到外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
20.“地球不动,太阳不停地围绕地球转”这一假说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
21.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
22.让我们感冒的病菌、病毒不是微生物。( )
23.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 )
24.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
思考探究。
25.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6.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27.当地球公转到 (填字母)位置时,正是我国春光明媚的季节;当地球公转到 (填字母)位置时,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当地球公转到 (填字母)位置时,北半球的白昼最短;
28.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此时最有可能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
A.冬至B.夏至C.春分D.秋分
29.位于北京地区的元元在操场立一根竹竿,每天正午12时测量其影子的长度,当地球公转到 (填字母)位置时,竹竿的影子最长。
五、简答题。(3分)
30.放大镜为什么又称为凸透镜,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多细胞 单细胞
【详解】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草履虫,这类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都是多个细胞构成的,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
2. 逆 自西向东 东边
【详解】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
3. 对光 调焦
【详解】显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①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②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③上片: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④调焦: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⑤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4. 哥白尼 托勒密
【详解】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魏格纳提出了“板块说”,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5. 昼夜交替 四季变化
【详解】地球在不停地自转,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在不停地围绕地轴自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一圈刚好是一年,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四季变化。
6.A
【详解】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约需要1年。
7.B
【详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地球,中间的同学代表太阳。
8.A
【详解】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其中眼虫、草履虫、大肠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蚜虫属于多细胞生物。
9.B
【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先要将待观察物体制作成薄而透明的装片,这样才能看清物像。
10.C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度有关,中央凸度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
11.A
【详解】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分析选项可知,观察指纹适合使用放大镜观察。
12.B
【详解】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研制出显微镜,并用它来观察软木薄片,看到了软木薄片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房间”组成的,他把这些小房间叫做为细胞,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B正确。
13.B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应该相反,所以B符合题意。
14.A
【详解】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酿酒、制作酸奶、面包、酱油、臭豆腐、醋等。米饭没有利用微生物。
15.×
【详解】地球上的有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自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东边地点最先见到日出,西边地点较晚见到日出。因此,世界各地小学生不可能在同一时刻看见日出。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16.√
【详解】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所以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17.×
【详解】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的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飘浮在空气中,潜藏在食物、土壤、水中,甚至寄生在人和其他动植物的体内。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虽然是经过净化处理的,但是里面还有细菌,并不是完全没有。
18.×
【详解】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 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这个实验来自于傅科发现的安装在可旋转圆底盘上的摆,在摆动后匀速缓缓转动底盘,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现象。
19.×
【详解】地球从外到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核半径平约3470千米,温度约3000℃到5000℃。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题目的描述正好相反,是错误的。
20.√
【详解】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也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假设地球静止不动,而太阳围绕地球转动,也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1.√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工具。
22.×
【详解】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微生物也是有生命的,只是体积微小。
23.×
【详解】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冬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北半球是夏季。
24.√
【详解】科学研究表明昆虫的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25. 26.一年 27. D A C 28.D 29.A
【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25.如下图所示,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26.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27.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此时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的白昼最短。
28.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此时最有可能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
29.位于北京地区的元元在操场立一根竹竿,每天正午12时测量其影子的长度,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竹竿的影子最长。
30.放大镜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又叫凸透镜,它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详解】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放大镜的中央较厚,边缘较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58,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一填,选一选,把正确选项填到括号里,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57,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一选,把正确选项填到括号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