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4《月迹》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统整备课》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5《古人谈读书》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7《我的长生果》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引入,激发兴趣,互动交流,分享经历,明确要求,指导方法,自主习作,互评互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重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日出、日落、山川湖泊等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观察一处景物,发现并记录景物的变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大自然中日出、日落(可以是海边的日出、日落,可以是山顶的日出、日落,也可以是城市或村庄的日出、日落)和湖、海、山、川的景象。
2.引发交流:同学们,看到这个视频,你能描绘一下看到的景色吗?
3.导入:大自然处处是景,处处是画。日出带给我们喷薄的激情,日落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大海让我们感受气势的磅礴,山顶使我们体会景色的壮丽。在我们的身边,你一定也欣赏过很多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描绘如诗如画的景色吧!
设计意图 借助视频,使学生初步感受身边的美景,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同时,适时地描绘所看到的景色为后续的交流铺垫积极的情感。
二、互动交流,分享经历
1.引发交流:通过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很多大自然的美景,你还记得课文中描写的景色的特点吗?你能描绘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吗?
2.指名交流。
预设:
生1:我欣赏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景色。走进山林,看到月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射向林间小路,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淌在石头之上,听到远处传来傍晚在河边洗衣的女子的欢笑声,更为此情此景增添些许诗意与灵动。
生2:读了《鸟的天堂》,我被巴金笔下的大榕树深深折服!作者两次来到大榕树下,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最终发出由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生3:《月迹》这一课让我们跟随月亮来了一次旅行,从穿衣镜上到院子里,再到到处去寻找月亮的踪迹,最后发现月亮在每个人的眼睛里。课文写出了月亮升起的变化,使我们着实追了一把月亮。
3.拓展交流:是的,作家笔下的景色如梦如幻!我们生活中也处处是如诗如画的景色。请看大屏幕。
4.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街道的早晨、校园里的秋天、公园里的傍晚……
5.互相交流:你见过上面的场景吗?你仔细观察过这些景色吗?那是什么样的?同学之间说一说。
6.集体交流。
预设:
生1:每当天空渐渐地撩开那黑色的面纱时,东方便飘起了一朵朵红色的云霞。随着红霞的出现,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涨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阳光渐渐地铺满大地。天刚蒙蒙亮,街道便在清洁工的扫地声中热闹起来了。干干净净的路面,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行人,大家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无数的学生、工人,迈着匆匆的脚步,满怀信心地上学、上班。谁都知道时间的宝贵。水果店的阿姨忙着摆放水果,招揽顾客;修表店的叔叔擦亮工具,准备工作;理发店的姐姐挂出了新发型的广告牌,等待顾客的光临;音响店的哥哥把音响开到最大,所有店铺、行人都可以免费欣赏到最时尚的音乐;服装店的老板,今天又穿了新款的服装“现身说法”;最热闹的当然要属这家小吃部了,一大清早,热腾腾的包子,雪白的馒头,金黄的油条,香味扑鼻的牛奶、豆浆……吸引了很多顾客。
生2:每当走进校园时,校园的景色便映入了我的眼帘。高大挺秀的大树穿上了绿色的衣服,像卫士一样在那儿为我们站岗放哨,守卫着美丽的校园;那茂密的桂花树的树枝又细又长,朝四方伸展,织出一大片绿荫。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微微有凉风袭来,桂花开放了。桂花的芳香引来了几只彩色的蝴蝶,它们停在花上,给秋天的校园增添了不少生机。
生3:傍晚的公园是热闹的、喧哗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老人早早就来到了公园,坐在椅子上,拿着竹扇子扇啊扇,和其他老人聊着天。而学生们就没这闲工夫了,拿了本书在长凳子上看书。还有些家长,把孩子带了出来,他和别的家长聊天,让孩子自己去玩。还有些小孩,打打篮球,踢踢足球,玩得不亦乐乎。就连小狗和小猫也来凑热闹,时不时就来抢球,它们好像也想踢足球。
7.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街道的早晨即景、校园的秋天即景、公园里的黄昏即景,只要留心观察,我们身边处处都是美景。
设计意图 借助刚刚学过的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借助个人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美景。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作文选材打开了思路。
三、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1.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读懂要求。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2.集体交流:通过朗读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1)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处景物。可以是某个地方的一个时间的景色,可以是某个地方的一个季节的景色,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也可以写一种自然现象。
(2)重点——以写景为主,注意观察景物的变化,突出景色的动态美。要按一定顺序展开描写。
(3)题目——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可以以某个特定的地方为题目,例如“校园即景”“公园即景”等;可以以一个特定时间或特定景色为题目,例如“日出即景”“晚霞即景”等。
3.思路点拨: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特点,突出重点。
在动笔写作之前,要先想好写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它是什么样的,可以怎么形容它……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重点描写。比如,写校园即景,可能里面的小花园最有特色,小花园里面的石雕或盆景又很有代表性。那么,就要重点写小花园,重中之重再写小花园中的石雕或盆景。
(2)借助想象和联想,将观察所得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要先想想该从何写起,要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才会比较有条理。描写景物有以下三大顺序:
课件出示 ①按方位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等等。
②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如“整体——局部——整体”“整体——局部”或“局部——整体”。
③按时间顺序写。如可以写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按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
(3)善用修辞点缀语言,借助景物抒发感情。
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贴切的形容词或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会更好,所描写的景物也可以让习作更加生动形象。此外,在写作时千万别忘了在描述景物的同时抒发自己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4.列写作提纲。
课件出示
雨中即景eq \b\lc\{(\a\vs4\al\c1(对比开篇,点明最喜欢的自然景物是雨,迷人的雨景\b\lc\{(\a\vs4\al\c1(雨前:乌云、狂风、树叶(略写),雨中:细雨如丝 珠帘倒挂 暴雨似瀑(详写),雨后:碧空如洗 空气清新(略写))),呼应开头,表达对雨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审清习作要求,并举例说明、列提纲辅助,使学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掌握习作要领,降低习作难度。
四、自主习作,互评互改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2.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一篇习作,引导学生从“是否写出景色的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表达感受是否具体”两方面进行评议。
3.学生自由修改习作后誊写习作。
设计意图 多元评议,提升学生对自己作文的认知能力,善于接纳同学的建议,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范文引路
日落即景
周六下午,我突发奇想,要去山上看日落。①
当我登上山顶时,太阳已经偏西,但耀眼的光芒丝毫没有减弱。不知什么时候,阳光突然间就变得不再刺眼了,金灿灿的太阳已成了一个橘红色的大番茄,②把周围的天空都染成了红色,洁白的云朵更是披上了橘黄色的外衣。
太阳的颜色越来越深,使天空的色彩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瞧,与太阳在同一条“绸带”内的天空早已被染得通红。而它的上方,则是一条橙色的“绸带”。再上面的天空颜色较浅些,分别成了黄色、青色和蓝色。往远处看去,西方的天空简直就成了一块色彩绚丽的画布。③再看东面的天空,依旧那么碧蓝。山下,那湖水如明镜一般将色彩斑斓的天空映了出来。微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给日落的景色增添了几分静谧。
此时的太阳已经变成了深红色④,正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沉。当它就差一点儿便全部消失在远处的山后时,突然一下子就掉了下去,速度真快,仿佛发出了“咚”的一声。
落日的景象可真美啊,真是让人过目难忘!⑤
行文写法赏析
1开篇简洁,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观察的景物。
2比喻新颖、生动,让人脑海中能够想象出此刻太阳的样子。
3对日落时天空色彩的细致描写,体现出这一景物在颜色方面的特点。
4“金灿灿”“橘红色”“深红色”写出了太阳逐渐西沉时的色彩变化。
5结尾抒发赞叹之情。
总评:1.习作紧紧围绕日落时太阳颜色、状态的变化特点行文,通过细致的描写,将日落时的太阳、天空以及其他景物展现出来,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2.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思路清晰,重点写太阳的变化,略写山下湖水,详略得当。
3.大量使用贴切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句,为习作增光添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方法指导,师生共同讨论,小组交流,练习表达,拟提纲,练习写作,组内评议,练习修改,集体评议,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