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导学,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总的来说,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单元。作为起始单元,其教学意义在于:中顺学习这些优美诗文,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同时,学习这些经典诗文,有助于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标
1.感受和赏析写景抒情作品的能力。感受是基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景物描写,进而理解景物描写背后的深意,再进行评析。另外,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和个体认知,并将个体认知引导到规范的方向上来。
2.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训练了朗读能力,升入初中有必要提升训练目标,也就是将文学作品的朗读变为美读。这项能力可分解为:识字正音,不读错;大声朗读,避免轻声细气;流畅朗读,不中断也不拖泥带水;优美朗读,表现课文中的景美、情美、言美,体会汉语的声韵节奏。
3.揣摩、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能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掌握知识
知识:
识记、理解、积累本单元生字词
技能:
概括景物特点,初步学习文学语言表达手法
掌握朗读要领。感受古诗词声韵之美。掌握阅读时的重音、停连。
教学设计:
1 .春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掌握阅读 时的重音、停顿
能力目标: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语,学习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学习作者的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用他的语言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检查生字词、作者简介预习情况
酝酿(niàng) 黄晕(yùn) 披着蓑衣(suō) 涨起来( zhǎng)
宛转(wǎn) 应和(hè) 戴着斗笠(lì) 抖擞(sǒu) 薄烟(bá)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作者介绍:朱自清、字佩弦,号实秋。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代表作品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他写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
整体感知
自主读,根据多媒体播放的音乐,进入情景阅读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
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用意:以读促析,感受文章之美,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合作探究
学生自读逐图分析,用圈点勾画、旁批注释形式理解本文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感官技巧写景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 春草图
⑴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⑶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2.春花图
⑴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
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争春的特点?
3. 春风图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⑵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4. 春雨图
⑴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哪些特点?
⑵“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5. 迎春图
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板书设计
春eq \b\lc\{(\a\vs4\al\c1((一)盼春——东风报春,(二)绘春\b\lc\{\rc\}(\a\vs4\al\c1(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春回大地 生机勃勃,(三)赞春——新、美、力))
作业布置:1.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选出自己喜爱的一样景物来描写
2.仿写课文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中任意场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品析美丽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阅读观赏的力量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喜爱生活,喜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对事物的细致观看,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感受文章的美丽的意境
教学难点
领悟写作思路和写景层次的支配
教学方法:
本文多读少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活动,在反复的读写中细细品味
一、复习导入
上堂课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春天哪几幅画面?
明确:五幅图,引导学生分析各图画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品味优美语言
二、教学新课
品味优美语言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
明确:(1)反复。如“盼望着,盼望着”叠用“盼望着”,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2)拟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3)排比。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2.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笔下的春更加鲜明生动了。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3.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有先后顺序。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三个句子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分析写景角度
1.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一句是从“点”上描绘;第二句是从“面”上描绘;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四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3.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4.作者绘“春雨图”时,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作业布置
选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己感受美好的内容,并配上“春”的插图。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编一期手抄报,编好后在班上展览
教学反思
一、课上对课文朗读还不够充分,应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虽采取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但更应找学生上讲台演示读,在读中感悟迷人的春景。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还有一些琐碎,怕学生抓不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问题的用意,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个大问题,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放手让孩子们去做。
本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新课标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以后我在此方面也会注意,巧妙的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充分地发挥学生地主体性,让孩子们进入情景阅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春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感知,精读赏析,总结全文,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设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读春---品味多韵的春天,析春---赏析多姿的春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