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福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福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福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福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福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福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2023年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如期举办。大运会的以下准备工作与化学有关的是
    A. 灯光布置B. 服装制作C. 座椅安装D. 泳池消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布置灯光与化学无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制作服装与化学无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安装座椅与化学无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泳池消毒是利用物质性质,与化学有关,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用锶制成的原子钟精准度极高,常用于卫星的精准计时,下列锶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SRB. srC. SrD. sR
    【答案】C
    【解析】
    【详解】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如果有第二个字母需小写,锶元素的符号是Sr,故选:C。
    3.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丝绸刺绣B. 手工剪纸C. 玉柄雕琢D. 烧制陶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丝绸刺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B、手工剪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玉柄雕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烧制陶器,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药品气味B. 熄灭酒精灯
    C 加热液体D. 取用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扇闻法,不能直接直接闻,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加热液体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且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该选项操作正确;
    D、取用颗粒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C。
    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铝元素B. 氧元素C. 硅元素D. 铁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选B。
    6. 一种锑原子中含有51个质子和70个中子,它的核外电子数是
    A. 51B. 70C. 121D. 19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种锑原子中含有51个质子,则它的核外电子数是51。故选A。
    7. 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任意丢弃电池B. 野外焚烧垃圾
    C. 回收废弃塑料D. 任意排放污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池有毒,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焚烧垃圾会产生污染性物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回收废弃塑料,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该选项符合题意;
    D、任意排放污水,会污染水资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 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药品的气味
    C. 做实验用剩的药品可以放回原试剂瓶
    D. 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A、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防止引起火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闻气味时,不能直接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药品的气味,应采用扇闻法,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室中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容器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酒精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酒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4种元素组成B. 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8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的相对分子为12×2+1×5+16+1=46,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则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酒精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1)=3: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细颗粒物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臭氧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污染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固有成分,无毒不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B。
    11. 矿泉水属于
    A. 单质B. 纯净物C. 混合物D. 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
    12. 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B.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
    D. 通过气味分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随之变化,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气体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这里的“锌”是指
    A. 元素B. 分子C. 原子D. 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这里“锌”是指元素,而不是该元素的具体存在形式。
    故选A。
    14. 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A. 氧元素B. 氢元素C. 氧分子D. 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气,即氧分子 。故选:C。
    15. 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出构成物质的微粒所具有的性质的是
    A. 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B. 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却变甜
    C. 衣橱里的卫生球消失了仍能闻到其气味D. 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A、酒精灯不盖灯帽其中的酒精会减少,说明微粒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
    B、将糖放入水中,糖不见了,水变甜了,说明微粒不断运动且微粒之间有间隔;
    C、衣橱里的卫生球消失了仍能闻到其气味,说明微粒不断运动;
    D、敲击玻璃,玻璃会变成碎片,说的是宏观方面,不能说明微观粒子的性质。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学会能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宏观变化的微观实质。
    16.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且该纯净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B、该图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但该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但该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碳原子B. 氧原子C. 氧分子D. 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分子的定义,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8. 化学的发展造就了现代社会,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可以帮助人类研究新材料
    B. 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能源
    C. 化工生产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D. 化学可以帮助人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利用化学可以研制新材料,该选项正确;
    B、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该选项正确;
    C、利用化学可以帮助人类保护环境,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等造成的,该选项不正确;
    D、利用化学能合成化肥、农药等,则可以帮助人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9. 勤于总结、善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总结中合理的是
    A.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白雾
    B. 化学变化中只有新物质生成,没有能量的变化
    C. 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D.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带正电、集中了原子大部分质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燃烧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不符合题意;
    D、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有少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符合题意。
    故选D。
    20.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对实验记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B. 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
    C. t1—t2时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大量被消耗
    D. 若在t3前打开止水夹,则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c点温度最高,说明c点红磷燃烧结束,放出热量最多,分析不正确;
    B、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分析正确;
    C、红磷燃烧:红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图中t1—t2时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氧气大量被消耗,分析正确;
    D、由图示可知,t3是装置冷却,若在之前即冷却前打开止水夹,因气体受热膨胀,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则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分析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 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答案】 ①. 3个镁离子 ②. Ca ③. 2H+ ④. 4S
    【解析】
    【详解】钙元素符号为Ca;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且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个氢离子符号为2H+;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3Mg2+表示3个镁离子;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4个硫原子的符号为4S。
    22. 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将烧杯放置在______上加热,使其受热均匀。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__水平。
    (3)称取10g食盐,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应______使天平平衡。
    (4)实验室取用药品无用量说明时,固体药品一般取用______。
    (5)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______(填“大于10mL”、“小于10mL”、“等于10mL”或“无法确定”)。
    【答案】22. 陶土网
    23.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 24. 继续添加药品 25. 盖满试管底部
    26. 小于10mL
    【解析】
    【小问1详解】
    烧杯底面积比较大,加热时应垫在陶土网上加热。
    【小问2详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小问3详解】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物右码,调平天平后,先放砝码,移动游码,再放药品至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右盘质量较重,则说明加入的药品不足,应继续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小问4详解】
    取用药品时应遵守节约原则,固体药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毫升。
    【小问5详解】
    开始时俯视读数,则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大于20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30mL-20mL=10mL。
    2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占78%的气体是______;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______;能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______;生活生产中氧气的用途之一是______。
    (2)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______。
    A. 燃烧煤火力发电B. 治理工厂扬尘
    C. 露天焚烧垃圾D. 使用氢能源汽车
    【答案】23. ①. 混合物 ②. 氮气##N2 ③. 二氧化碳##CO2 ④. 稀有气体 ⑤. 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24. BD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
    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能制作霓虹灯;
    氧气能供给呼吸,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等。
    【小问2详解】
    A、煤燃烧会产生颗粒状物质,增加空气中PM2.5,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治理工厂扬尘,可减少空气中PM2.5,该选项符合题意;
    C、焚烧垃圾会产生颗粒状物质,增加空气中PM2.5,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D。
    24.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A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 ①. 火星四射 ②. 黑色固体 ③.
    (2)防止生成的高温融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会使黑色固体的温度极高,若瓶底没有水,熔渣会使集气瓶因受热不均而炸裂,故A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高温融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25.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已知: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1)由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为______。
    (2)上述变化Ⅰ、Ⅱ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填“Ⅰ”或“Ⅱ”),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理变化中______发生了变化。变化Ⅰ的实质是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答案】(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 ①. Ⅱ ②. 分子之间的间隔 ③. 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分子分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小问2详解】
    变化Ⅰ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Ⅱ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种类不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从微观角度分析,物理变化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变化Ⅰ的实质是: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分子分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小问3详解】
    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1分.)
    26. 如图中的①和②依次是硅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硅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A、B、C、D中属于金属元素的粒子是______。
    (3)若D为离子,a的数值是______。
    (4)结构决定性质,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推测元素的化学性质。若ABCD均为原子,其中元素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答案】(1) ①. 14
    ②. 40.08 (2)B (3)8 (4)AD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或原子序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下面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小问2详解】
    根据质子数可知元素名称A、B、C、D分别是氟、镁、硫、氯元素,故属于金属元素的粒子是:B;
    【小问3详解】
    D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若D为离子,a的数值应为8;
    【小问4详解】
    若ABCD均为原子,在原子中,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a=17-2-8=7,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则ABCD中元素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是AD。
    27.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沸点为-151℃,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不易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将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1)该科普短文中提到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①______;②______。
    (2)一氧化氮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
    (3)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______。
    (4)从上述材料可见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有弊。请说出自然界的水对人类的利弊:
    ①对人类有利:______;
    ②对人类有弊:______。
    【答案】27. ①. 无色气体 ②. 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28. 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
    29. 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30. ①. 是常见的溶剂(合理即可) ②. 能加快钢铁的生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等,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沸点为-151℃,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不易溶于水。
    【小问2详解】
    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则不稳定。
    【小问3详解】
    由短文可知,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为: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小问4详解】
    水在人类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常见的溶剂、反应物等,但是钢铁与水、氧气接触时会生锈,即水能加快钢铁生锈。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28. 如图1为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1)小慧用图1中装置在检验气密性良好后开始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化合反应”或者“分解反应”)。在此实验中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的水的原因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2)实验完毕后,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由此可以推测出剩余气体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只要写一点)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小慧想能否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图2所示。下列物质中,请你帮助小慧一起作判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______。
    A. 木炭B. 铁丝C. 镁条D. 硫
    【答案】28. ①. ②. 化合反应 ③. 吸收热量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9. ①. 氮气##N2 ②. 不支持燃烧
    30.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31. ABCD
    【解析】
    【小问1详解】
    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且生成白烟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放少许水的目的是吸收热量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减少污染;
    【小问2详解】
    足量的红磷燃烧熄灭后,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剩余氮气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
    【小问3详解】
    红磷燃烧并熄灭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从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小问4详解】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使装置内压强变化不明显,水不能进入装置,故选项符合题意;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无法代替红磷实验,故选项符合题意;
    C、镁条和氮气也可以反应,无法代替红磷实验,故选项符合题意;
    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使装置内压强变化不明显,水不能进入装置,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BCD。
    29. 学习微粒知识后,小宁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提出问题】探究微粒有哪些性质?
    【实验设计】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与结论】
    (1)实验一: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F试管的作用是______.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实验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①______;②______。
    查阅资料后同学们还知道一滴水中有个水分子,得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拓展与迁移】学习了分子的知识以后,同学们对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分子的质量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又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相关资料】
    a.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气;
    b.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c.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
    【实验与事实】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团.其中,C为中间线,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在玻璃管中有白烟产生,特别是A处的白烟较多。
    【得出结论】
    (3)①现象说明______分子运动比______分子快;
    ②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______;
    ③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29. ①. B、D试管中的酚酞变红色,且D中溶液先变红 ②. 对照 ③. 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0. ①.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 分子间有间隔
    31. ①. 氨气##NH3 ②. 氯化氢##HCl ③. 越慢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溶于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则能观察到B、D中溶液变红色,且D中溶液先变红;
    F管中酚酞溶液不变色,其作用为对照,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30日后混合液颜色均匀,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同时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小问3详解】
    ①A处的白烟较多,则说明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快;
    ②由于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则说明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越慢;
    ③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五、计算题(5分)
    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已知一种鉝原子的中子数为173,该元素为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计算X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①. 金属 ②. 116 ③. 289
    (2)X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金”字旁可知,鉝属于金属元素;
    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6;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16+173=289;
    【小问2详解】
    见答案。名称
    钙元素
    2个氢离子
    ______
    4个硫原子
    符号
    ______
    ______
    ______

    相关试卷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物质由离子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