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Ca~40 O~16 H~1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下列每题只有一个选符合题意)
1. 检验某岩石是否是石灰石最好的方法是
A. 向岩石上滴盐酸B. 高温煅烧
C. 向岩石上滴蒸馏水D. 以上方法均可
【答案】A
【解析】
【详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能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但不能溶于水,且滴加盐酸的操作比较简单,且现象比较明显,故选A。
2.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采用的方法是
A. 通入石灰水B. 通过灼热的CuOC. 通入石蕊试液D. 倾倒混合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混合气体通入石灰水,CO2与石灰水反应反而被除去,剩余杂质气体,错误;
B、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CO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从而把CO除去,正确;
C、石蕊试液只是酸碱指示剂,不能将CO除去,错误;
D、一氧化碳是少量的,且和二氧化碳是均匀混合在一起的,不能倾倒,错误。
故选B。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二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 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说法正确;
B、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所以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说法正确;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C、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说法错误;
D、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说法正确。
故选C。
4.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
A. 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B. 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C. 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相同,但碳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
D.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一样,原子结构相同,不符合题意;
B、性质决定用途,不符合题意;
C、结构决定性质,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相同,但碳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状结构,而石墨是层状结构,因此二者的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D、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炭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 石墨能导电,木炭有吸附能力
C. 造成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组成两种物质的元素不同
D. C60是一种新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而木炭是由碳单质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混合物,故A错误;
B、石墨能导电,木炭疏松多孔,有吸附能力,故B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错误;
D、C60是一种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6. 关于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叙述错误的是
A. 石墨是最软矿物之一
B.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C. 石墨是最优良的绝缘材料
D. 金刚石可以制钻探机的钻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墨质软,是世界上最软的矿物之一,故选项正确;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C、石墨能导电,所以石墨被大量用来制作电极,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石,所以可用于制作钻探机的钻头,故选项正确;
故选C。
7. 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熄灭,则该气体
A. 一定是CO2B. 一定是O2
C. 一定是空气D. 可能是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瓶内气体若为二氧化碳,木条插入也会立即熄灭;但能使木条熄灭的气体还有其他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能使燃烧木条熄灭,但能使熄灭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就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B、氧气能使燃烧木条燃烧更剧烈,而瓶内气体不支持木条燃烧,所以瓶内气体一定不是氧气,故错误;
C、空气中按体积分数有21%的氧气,燃烧的木条插入盛满空气的瓶中,不会立即熄灭,故错误;
D、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插入的燃烧木条立即熄灭,但具有类似二氧化碳气体性质的还有氮气等气体,所以只能说:瓶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D。
8. 下列碳的化合物中,难溶于水的是
A. 碳酸钠B. 金刚石C. 碳酸钙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钠是碳的化合物,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是碳的单质,难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是碳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碳的化合物,能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会产生CO2的是
A. 动物呼吸B. 煅烧石灰石C. 煤的燃烧D. 植物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故A选项错误;
B、煅烧石灰石(碳酸钙)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钙,故B选项错误;
C、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C选项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0.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B.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 它们的用途不同D. 它们的组成元素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但不是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故错误;
B、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就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正确;
C、性质决定用途,性质不同,用途不同,故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故错误。
故选B。
11.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A. 加入石灰水充分振荡B.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C.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内D.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满。
故选B。
12.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燃烧透的石灰石的方法是
A. 用锤子锤一下,观察是否有硬块
B. 取少量样品溶于水,观察是否有不溶于水的固体
C. 取少量样品放在试管中加热,检查是否有气体产生
D. 取少量样品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生石灰也是固体,所以用锤子锤一下,不可看出是否有石灰石,故错误;
B、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所以加水溶解难以判断是不是含有碳酸钙,即使加入大量的水能够判断出但是操作也很复杂,故错误;
C、要使碳酸钙分解需要高温,直接放在试管中加热是不能检验的,故错误;
D、氧化钙、碳酸钙都可以与盐酸反应,但反应时的现象明显不同,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同时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所以若生石灰中含有碳酸钙,则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时,会产生气泡,故正确。
故选D。
13. 下列物质中,能降低血红蛋白输氧功能的是:( )
A. COB. CO2C. H2D. N2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氧化碳易于结合血红蛋白,从而能降低血红蛋白输氧能力。二氧化碳、氢气和氮气不具有该性质。
故选A。
14. 木炭燃烧时,若有12g碳完全反应,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 44gB. 28gC. 24gD. 33g
【答案】C
【解析】
【分析】假设生成物全部为一氧化碳,计算出一氧化碳的质量,该质量是生成气体的最小值;假设生成物全部为二氧化碳,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该质量是生成气体的最大值。
【详解】设产物全部为一氧化碳,且质量为x。
x=28g
设产物全部为二氧化碳,且质量为y。
y=44g
则木炭燃烧时,若有12g碳完全反应,则生成气体的质量大于等于28g,小于等于44g。
故选C。
【点睛】此题的关键是找出生成气体的极限,有一定的难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_______跟_______反应来制取,由于二氧化碳_______,所以不用排水法收集,又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采用_______法收集二氧化碳;收集满CO2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_______放在桌子上。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①. 大理石##石灰石 ②. 稀盐酸 ③. 能溶于水 ④. 向上排气 ⑤. 正 ⑥.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详解】根据价格,反应快慢剧烈程度等选取反应药品,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根据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判断其收集方式和放置方式,不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收集满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6. CO有毒是因为_______,它燃烧时发出_______色火焰,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① CO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 ②. 蓝 ③.
【解析】
【详解】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指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为蓝色;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按下列要求各写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解反应_______;化合反应_______。
【答案】 ①. H2CO3=H2O+CO2↑(合理即可) ②. (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分解反应(一变多):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或者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合反应(多变一):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者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第18、19题必答,第20、21题只能选答-题。共22分)
18. 为什么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进入菜窖前应怎样检验并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答案】答:菜窖的底部二氧化碳的浓度较大,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
在进去之前,须先用烛火试验,如烛火熄灭或燃烧不旺就不要入内。
【解析】
【详解】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菜窖的底部二氧化碳的浓度较大,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故答:菜窖的底部二氧化碳的浓度较大,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
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进去之前,须先用烛火试验,如烛火熄灭或燃烧不旺就不要入内。故答:在进去之前,须先用烛火试验,如烛火熄灭或燃烧不旺就不要入内。
19. 如图,收集一试管CO2气体,然后倒插入盛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案】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液面上升。
【解析】
【详解】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管内气体的减少,造成试管内压强减小,而使烧杯内液体进入试管,因此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液面上升。
20. 在CO、C、H2、CO2四种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写出两种情况,说明原因)。
(1)_______。
(2)_______。
【答案】20. C是固体,因为常温下,碳是固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是气体。(合理即可)
21. CO2能灭火,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CO、C、H2都具有可燃性。(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状态看,因为常温下,碳是固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是气体,所以碳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
【小问2详解】
从用途看,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CO、C、H2都具有可燃性不能灭火,所以能用二氧化碳灭火,不能用CO、C、H2灭火。
21. “南极的冰化了”,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B”的冰架发生坍塌,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与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3)举一例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__。
【答案】 ①.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②. 节约纸张,就是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光合作用增强,温室效应降低 ③.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于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形成了温室效应;
(2)使用双面纸,节约了纸张,就等于减少树木的使用量,就可以保护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就能使二氧化碳增长的势头变缓;
(3)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这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多种树也能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减少了木材的砍伐,增加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能减缓温室效应。
四、实验题(12分)
22. 下列为小萍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并检验CO2性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试回答:
(1)仪器的名称:a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_______。
(3)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B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
(4)该同学用C瓶收集满一瓶由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后,往瓶中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用事先绑好一个小气球的胶塞塞紧,振荡,可以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膨大。其原因是_______,请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22. 试管 23. CaCO3+2HCl=CaCl2+CO2↑+H2O
24. 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25. ①. 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烧瓶内压强减小 ②. CO2+2NaOH=Na2CO3+H2O、NaOH+HCl=NaCl+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小问2详解】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小问3详解】
A中使用是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稀盐酸,可以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小问4详解】
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使瓶内压强小于气球内的压强,气球膨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NaOH+CO2=Na2CO3+H2O。
五、计算题(12分)
23. 石灰石是我省的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1)哪几次反应中碳酸钙有剩余?
(2)上表中m的值为_____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3、4 (2)4.4
(3)解:设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80%
答: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5g样品,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第2次加入10g样品,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52g,说明5g样品完全反应生成1.76g二氧化碳,第3次加入15g样品,如果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应为1.76g×3=5.28g,但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说明第3、4次碳酸钙剩余,盐酸完全反应;
【小问2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第3次碳酸钙剩余,盐酸完全反应,第4次加入样品的质量增加,但是盐酸量相同,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第3次相同,故m的值为4.4;
【小问3详解】
见答案。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52
4.4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义龙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3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解析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听录音, 选择正确的选项,听录音, 选择正确的图片,听录音, 选择正确的答句,听录音, 圈出正确的信息,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次月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