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2023年九年级中考调研考试物理化学合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2023年九年级中考调研考试物理化学合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5 K,0g氢氧化钠固体, 向m克AgNO3、Cu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试题卷(共8页)和答题卷:全卷35小题,满分120分(其中物理70分,化学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同时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1~8为物理选择题,20~29题为化学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本试卷用到的g值一律取10N/kg。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答题卷中将正确答案的代号涂黑。)
1.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 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可用作氮肥
C. 铜有很好的导热性,可用作电线D. 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答案】A
【解析】
【详解】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水,符合题意;
B、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不符合题意;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可用作电线,不符合题意;
D、石墨质软,且是灰黑色,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制作铅笔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D.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B
【解析】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故A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B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故C错误;
D、碳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3. 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 ①表示的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②中数字的含义: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C. ③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
D. ④⑤表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CO2表示的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②Fe3+中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说法正确;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③2H2O2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故C说法正确;
D、④表示镁离子,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⑤表示氖原子,氖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氖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两种元素不在同一周期,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4.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称取8.0g氢氧化钠固体
C. 测定溶液的pH
D. 蒸发氯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
C、测定溶液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溶液,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B. 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 1个甲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CH2O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丙物质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2=3:8,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1个甲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6. 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
D. 铁器在空气中易腐蚀,因此铝制品在空气中也易腐蚀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但是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说法不合理;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说法不合理;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是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等,说法合理;
D、铁器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从而发生锈蚀,而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铝制品耐腐蚀,说法不合理。
故选C。
7. 如图是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40℃时,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NaCl溶液中含少量,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C. t℃时,将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95g
D. 40℃时,将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考虑水分损失)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
B、KNO3、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NaCl溶液中含少量KNO3,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说法正确;
C、t℃时,KNO3溶解度为8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将45g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0g,所得溶液的质量=50g+40g=90g,说法错误;
D、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40℃时,将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解度降低,溶剂不变,有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考虑水分损失),说法正确。
故选C。
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CO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点燃,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取样,向水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羊毛纤维含蛋白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为合成纤维,灼烧后有刺激性气味;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MnO2不溶于水,KCl易溶于水,经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后只能得到MnO2,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向m克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m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Ag、Cu、Fe
B. 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C.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D. 该过程至少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m克的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锌足量,则锌再和硝酸铜反应,最后和硝酸亚铁反应。
【详解】A、锌和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Cu,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此时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的Zn(NO3)2,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完全参加了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说明至少发生了两个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 取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92.2g,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得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2.2g
B. 当滴加8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
C. 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5.85%
D. 所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3.25%
【答案】C
【解析】
【分析】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待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完;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像一开始增加的是二氧化碳质量,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为40g,则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说法正确;
B、 根据图像可知,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从40g-120g,发生的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在120g时,恰好碳酸钠与氯化钙完全反应,而在80g时,氯化钙过量,所以在8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说法正确;
C、设当滴加40g碳酸钠溶液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x=5.3g, ,y=5.85g;设当滴加碳酸钠溶液从40g-120g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m。 ,, m=11.7g。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8%,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5分。)
11.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1)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代号)。
A.甲烷 B.氧气 C.氮气
①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
②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_。
③能供给呼吸的是________。
(2)森林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为建设美丽乡村,赤壁市在许多乡村道理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制造太阳能路灯单质硅(Si)可用石英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11. ①. C ②. A ③. B
12. 清除可燃物; 13.
【解析】
【分析】(1)根据甲烷、氧气、氮气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3)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小问1详解】
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可用作保护气的是氮气;
②甲烷具有可燃性,故可用作燃料的是甲烷;
③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用途,故能供给呼吸的是氧气;
【小问2详解】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题意分析可知森林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依据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小问3详解】
石英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硅(),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甲烷、氧气、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灭火原理的理解以及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12.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1)请标出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可从空气分离中获得,此空气分离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化合物X是一种常见溶剂,其化学式是________。
(4)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2. ①. ②. 物理变化
13. N2+3H22NH3
14. H2O 15. 2NO+O2=2NO2
【解析】
【小问1详解】
HNO3中,H显+1价,O显-2价,设N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可得(+1)+x+(-2)×3=0,解得x= +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氮气可从空气分离中获得,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合成塔①中是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2NH3;
【小问3详解】
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是常见溶剂,化合物X是一种常见溶剂,X是水,其化学式是H2O;
【小问4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Ⅰ是NO和O2反应生成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13. 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请依据H、C、O、S、Cl、Na、Fe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某物质是厨房里的常见调味品,且属于盐,则该物质是________。
(2)用一种物质将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区分出来,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在人体内,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为红棕色粉末,C由两种元素组成,D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Ⅱ.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3. 氯化钠##NaCl
14. H2SO4 15.
16. ①. Fe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化钠有咸味,是常见的调味品,且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该物质是NaCl;
【小问2详解】
碳酸氢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钾和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可用硫酸将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区分出来,故填:H2SO4;
【小问3详解】
在人体内,葡萄糖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4详解】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为红棕色粉末,可推出B为氧化铁,D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可推出D为碳酸钠,C由两种元素组成,B、D均能与C反应,可推出C为稀盐酸,D能与E相互转化,C能与E反应,可推出E为氢氧化钠,B能转化为A,A能与C反应,可推出A为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Ⅰ.由分析可知,A为铁,化学式为:Fe;
Ⅱ.B和C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14. 某造纸厂在生成过程中会产生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后才能排放。现要处理含有20kg氢氧化钠的废水,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设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的质量是x。
= 解得x=365kg
答: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的质量是365kg。
【解析】
【详解】解析见答案。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15. 根据下图中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发生装置中产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实验室选用装置A制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15. 酒精灯
16. ①. BE ②.
17.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酒精灯。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3详解】
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故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O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劳动实践课上老师建议同学们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课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是一种重要的农家肥,碳酸钾含量高。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
【查阅资料】
①常见草木灰钾含量(以碳酸钾表示)最高的是向日葵杆灰,含量是51.97%。
②提取碳酸钾主要过程是:秸秆→草木灰→滤液→固体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提取碳酸钾
第一步:燃烧向日葵秸秆,收集草木灰,称取20.00g。
第二步:用60℃水浸洗草木灰并过滤,浸洗滤渣2次,合并滤液。
第三步:蒸发滤液,烘干得到9.90g固体。
(1)第二步中,用60℃的温水而不用冷水浸洗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测定碳酸钾含量
取实验一中所得固体3.30g进行如图实验。
(2)实验中需缓慢滴入稀硫酸,原因是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数据与解释】
(4)称量图中反应前后烧杯C和其中溶液的总质量,增重0.88g。计算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与资料中数据相比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烧杯中溶液与空气接触
b.固体含有其它钾盐
c.秸秆燃烧不充分
【反思与评价】
(5)我国秸秆产量巨大,可作为生物质发电的原料,还可利用其燃烧发电产生的草木灰提取碳酸钾,其优点有________(写一条)。
【答案】16. 碳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同条件下,60℃的温水比冷水溶解碳酸钾更多、更快,可以提高溶解效率
17. 控制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充分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18.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19. ①. 41.4 ②. bc##cb
20. 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同条件下,60℃的温水比冷水溶解碳酸钾更多、更快,提高溶解效率,所以用60℃的温水而不用冷水浸洗;
【小问2详解】
该实验通过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钾质量,故实验中需缓慢滴入稀硫酸,控制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充分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小问3详解】
从A装置中出来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装置B的目的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试剂X的名称浓硫酸;
【小问4详解】
装置C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称量装置C中反应前后烧杯和其中溶液的总质量,增重0.88g,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0.88g;
设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
x=2.76g,
则样品中碳酸钾质量是2.76g×3=8.28g,
则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41.4%;
a、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烧杯中溶液与空气接触,则吸收二氧化碳质量较多,则会使数据偏高,不符合题意;
b、若固体中含有其它钾盐,由于测量的为碳酸钾的质量,则数据偏低,符号题意;
c、秸秆燃烧不充分,得到草木灰固体的总质量偏大,则导致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偏低,符号题意;
故选:bc;
【小问5详解】
秸秆作为生物质发电的原料,可利用其燃烧发电产生的草木灰提取碳酸钾,此操作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
点燃该混合气体
B
检验水样是否为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灼烧闻气味
D
从KCl与的混合物中回收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中学小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说法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中学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中学八上物理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