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十县一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生物试题.docx
    • 生物答案.docx
    生物试题第1页
    生物试题第2页
    生物试题第3页
    生物答案第1页
    生物答案第2页
    生物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十县一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十县一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生物试题docx、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进行体力劳动时,手掌、脚掌上常会磨出水疱。下列有关水疱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 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 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
    B、水疱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即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内的物质是可以发生进行交换的,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可以不断更新的,D正确。
    故选A。
    2. 下列物质在内环境中都能找到是()
    A. 促胰液素、多巴胺、碳酸氢盐、血浆蛋白
    B. 尿素、CO2、麦芽糖、钾离子
    C. RNA聚合酶、氯离子、葡萄糖、甘油三酯
    D. 脂肪酸、钠离子通道、胆固醇
    【答案】A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A、促胰液素、多巴胺、碳酸氢盐、血浆蛋白都能在血浆中找到,A正确;
    B、麦芽糖是植物二糖,不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
    C、RNA聚合酶在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中,C错误;
    D、钠离子通道存于膜上,不存在于血浆中,D错误。
    故选A。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血浆pH相对稳定
    B. 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 组织液中代谢产物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
    D. 人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偏少时,可出现组织液增多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是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组织液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人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pH仍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
    B、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错误;
    C、组织液中包含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C正确;
    D、人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偏少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从而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B。
    4. Piez2是一种可以感受压力的阳离子通道,当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的Piez2打开后,其膜内电位会发生( )
    A. 保持负电位的静息状态
    B. 保持正电位的静息状态
    C. 变为负电位的兴奋状态
    D. 变为正电位的兴奋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据图可知,细胞膜上的Piez02是阳离子通道,当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的Piez02打开后,阳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兴奋电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10月1日,在杭州亚运会田径女子10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林雨薇夺得金牌。请分析参与调节林雨薇比赛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 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腰段是调节下肢躯体运动和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
    【详解】林雨薇比赛过程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跨栏运动需要运动员具有保持平衡能力,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部位是小脑,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因此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必须有下丘脑,跑步过程中需要涉及呼吸的调整,呼吸中枢在脑干,听到开始指令才起跑涉及到听觉,有大脑皮层的参与,综上,①大脑皮层②小脑 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均有参与,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远多于神经元
    B.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 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D. 神经元的细胞体上的树突就是神经末梢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
    【详解】A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B正确;
    C、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C正确;
    D、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D错误。
    故选D。
    7. 下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c段的形成与细胞膜上的Na+通道大量打开有关
    B. 图中a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C. K+以协助扩散方式内流是形成cd段的主要原因
    D. 若膜外Na+的浓度增大,电位c的峰值会降低,电位a的值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曲线表示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图中a点表示静息电位,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外流;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cd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大量外流;de段表示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钠离子泵出,钾离子泵入,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详解】A、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故ac段的形成与细胞膜上的Na+通道大量打开,Na+内流有关,A正确;
    B、图中d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cd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故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是形成cd段的主要原因,C错误;
    D、若膜外Na+的浓度增大,膜内外Na+浓度差会增大,内流的Na+会增多,动作电位c的峰值会升高,而静息电位a的值不变,D错误。
    故选A。
    8.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该病发病机制复杂,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B. 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
    C. 当情绪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
    D. 加速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思路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B正确;
    C、当情绪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可能是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疾病,应向专业人士咨询,C正确;
    D、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量是治疗思路之一,D错误。
    故选D。
    9.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系
    B.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
    C.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仅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D. 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大小和躯体相应部位的大小成正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系,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
    B、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由于语言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因此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B正确;
    C、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和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C错误;
    D、人类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与甲状腺激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
    B. 给实验鼠注射一定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后,其体重可能会减轻
    C. 女性结扎输卵管后雌激素分泌会减少,从而抑制排卵
    D. 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生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相抗衡关系。
    2、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详解】A、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对血糖稳定起作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甲状腺激素升高血糖,二者为相抗衡关系,A错误;
    B、给实验鼠注射一定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加速有机物代谢,其体重可能会减轻,B正确;
    C、雌激素由卵巢分泌,女性结扎输卵管后,卵巢功能不受影响,雌激素分泌量不变,C错误;
    D、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生长,D错误。
    故选B。
    11. 如图是靶细胞和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各种信息分子都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才能达到靶细胞
    B. 图中能体现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内的受体后迅速失活
    C. 若细胞乙是垂体细胞,则激素甲不一定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图中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人体的各种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不只是血液一种,A错误;
    B、图中能体现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不能体现作用于靶细胞内的受体后迅速失活,B错误;
    C、若细胞乙是垂体细胞,激素甲也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
    D、图中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是胞吐,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液中CO2浓度升高,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加快加深,这种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B. 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C.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人在幼年缺乏甲状腺激素影响脑的发育
    D. 人体和高等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组胺、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A、体液中CO2浓度升高,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加快加深,这种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A错误;
    B、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B正确;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人在幼年缺乏甲状腺激素影响脑的发育,C正确;
    D、人体和高等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如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A。
    13. 食物进入胃后,可通过以下途径调节胃液分泌:途径1是食物刺激胃中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液分泌;途径2是食物中某些化学成分直接刺激胃部G细胞使其释放胃泌素,进而使胃液分泌增多;途径3是随着胃液分泌的进行,胃内pH逐渐下降,胃泌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途径1中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B. 途径2中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 途径3说明胃液分泌的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方式
    D. 胃液的分泌受多种信号分子共同调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途径1有“感受器、迷走神经”参与,属于神经调节,涉及到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途径2中有“胃泌素”参与调节,没有涉及神经系统,属于体液调节。在途径3中,胃泌素促进胃液分泌,使胃内pH下降,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详解】A、途径1是食物刺激胃中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液分泌,说明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A正确;
    B、途径2是食物中某些化学成分直接刺激胃部G细胞使其释放胃泌素,进而使胃液分泌增多,说明途径2中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B错误;
    C、途径3是随着胃液分泌进行,胃内pH逐渐下降,胃泌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说明胃液分泌的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方式,C正确;
    D、胃液的分泌涉及涉及神经递质、胃泌素等多种信号分子参与﹐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往往会大量出汗、脸红、乏累,之后还会出现肌肉酸胀,这些都是由剧烈运动时体内发生的多种生理变化所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量出汗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B. 脸红是由于脸部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所致,属于条件反射
    C. 肌肉酸胀可能与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积累过多有关
    D. 运动后可以通过快速饮用大量纯净水来缓解口渴
    【答案】AC
    【解析】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大量出汗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A正确;
    B、脸红是由于脸部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所致,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而不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人体骨骼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C正确;
    D、汗液中含有水和无机盐,运动后快速饮用大量淡盐水可以缓解口渴,D错误。
    故选AC。
    15. 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下图的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中ab=bc=cd=de=ef=fg=gh),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刺激a点,电流表①指针偏转2次,电流表②指针偏转2次
    B. 若刺激c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的指针均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
    C. 若刺激f点,电流表①、电流表②的指针都不发生偏转
    D. 若同时给a和f点相同强度的刺激,电流表①指针偏转2次,电流表②指针偏转3次
    【答案】A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在a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首先传到电流表①左边接点,电位表偏转一次,接着兴奋传导到右变接点,电位表①再偏转一次;兴奋能传到g点处,在a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传导到电流表②左边接点,电位表②偏转一次,接着兴奋通过突触传导到右变接头,电位表②再偏转一次,所以指针都偏转2次,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在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同时传导到左右两个接点,没有电位差,电位表①不偏转,而兴奋能先后到达电流表②的两接点,电流表②的指针均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B错误;
    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f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兴奋不能传向电位表①所处的神经元,兴奋只能传导到电位表②右边接点,电位表②偏转一次,电位表①不偏转,C错误;
    D、同时给a和f点相同强度的刺激,兴奋能先后到达电流表①的两接点,电流表①指针偏转2次,而f点刺激,兴奋只能传导到电位表②右边接点,电位表②偏转一次,稍后,a点刺激后的兴奋能先后传到电流表②的两接点,电位表②再会偏转二次,故电流表②指针偏转3次,D正确。
    故选AD。
    16.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机体通过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ADH发挥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侧为组织液,B侧为肾小管腔内液体
    B. ADH经肾小管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C. 囊泡②经内质网形成后可与细胞膜融合
    D. ADH通过改变膜上①的数量来改变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
    【答案】BD
    【解析】
    【分析】水平衡的调节:
    1、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2、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详解】A、图中A侧为肾小管腔液,B侧为组织液,A错误;
    B、ADH经肾小管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B正确;
    C、囊泡②经高尔基体形成后可与细胞膜融合,C错误;
    D、ADH通过改变膜上①通道蛋白的数量改变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D正确。
    故选BD。
    17. 精神应激是指人们在遭遇外界压力及不可预知的风险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经历。研究发现长期紧张的生活节奏会给人带来一定情绪压力,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应激反应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图中激素a分泌的调控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B. 激素a是肾上腺素,它属于类固醇,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C. 肾上腺皮质还可以分泌醛固酮,它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D. 糖皮质激素产生过程存在分级调节
    【答案】AB
    【解析】
    【分析】据图示可知,情绪压力可以刺激下丘脑,在神经调节方面,下丘脑通过可以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a肾上腺素,引起压力的短期效应;在体液调节方面,下丘脑会分泌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压力的长期效应。
    【详解】A、图示肾上腺素的分泌调节途径是:情绪压力刺激→神经→肾上腺细胞→肾上腺素,在此过程中,肾上腺属于效应器的组成部分,肾上腺素分泌的调控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
    B、激素a是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其受体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B错误;
    C、当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维持血钠 平衡,C正确;
    D、糖皮质激素为类固醇激素,其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进行,存在分级调节,还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垂体,D正确。
    故选AB。
    18.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睡眠质量不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研究表明,老年期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crt神经元的树突可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B. Hcrt神经元的髓鞘属于轴突的一部分,将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
    C. 老年人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K+外流减少有关
    D. 抑制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可治疗睡眠“碎片化”
    【答案】B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 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 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
    【详解】A、细胞体突起可形成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树突能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相接触,神经元的树突可接受上一个神经元的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A正确;
    B、轴突能将将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不是髓鞘,B错误;
    C、老年人Hcrt神经元之所以兴奋性增高,原因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K+通道KCNQ2/3数量变少,K+外流减少,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容易从静息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只需要低强度的刺激,就能使神经元兴奋,C正确;
    D、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使K+外流更少,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不利于治疗睡眠障碍,D错误。
    故选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图1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图1中的____(填图中文字)。甲和乙的成分接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乙中____。
    (2)图2中的A代表____;O2由体外进入胰岛细胞至少需要穿过____层生物膜。
    (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____。当人饮水不足时,通过自身调节作用,____分泌的____激素增加,通过促进____(填图2中序号)过程减少排尿,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2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____调节网络下进行。
    【答案】(1) ①. 丙和乙 ②.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 ①. 肺 ②. 9
    (3) ①. Na+和Cl- ②. 下丘脑 ③. 抗利尿 ④. ②
    (4)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图1甲(组织液)、乙(血浆)、丙(淋巴)
    【小问1详解】
    图1甲(组织液)、乙(血浆)、丙(淋巴)。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图1中的丙和乙。
    甲(组织液)和乙(血浆)的成分接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乙(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小问2详解】
    图2中的A代表肺,O2由体外进入胰岛细胞至少需要穿过9层生物膜。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胰岛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参与,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通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红细胞(进、出共2层膜)、毛细胞血管壁细胞(出毛细血管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共9层膜.
    【小问3详解】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当人饮水不足时,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通过促进②重吸收过程减少排尿,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
    【小问4详解】
    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2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进行。
    20.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它在突触处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膜。毒品可卡因可通过影响脑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作用,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因此被吸毒者滥用并吸毒成瘾,相关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①]____中,①的形成与____(细胞器)有关,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
    (2)据图分析可知,吸食可卡因后使人产生愉悦感的时间延长,是因为吸食的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后____,导致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3)研究发现,机体能够通过减少受体蛋白的数量来缓解毒品的刺激,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由此给我们的启示,吸毒成瘾者必须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____,毒瘾才可能真正解除。
    【答案】(1) ①. 突触小泡 ②. 高尔基体 ③.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会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多巴胺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
    (3)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的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解析】
    【分析】图示为突触结构,①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多巴胺,②为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③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前膜上有多巴胺转运载体,可将多巴胺回收到突触前膜,因此不会持续刺激后膜。
    【小问1详解】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①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的膜可能来自高尔基体。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小问2详解】
    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会阻碍多巴胺转运载体的工作,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导致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小问3详解】
    长期吸食可卡因,会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回收,机体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会减少,吸毒成瘾者必须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的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21. 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研究者测定狗在正常情况下心率约为90次·min-1,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若阻断副交感神经后,测得狗的心率变为180次·min-1;若阻断交感神经后,测得狗的心率变为70次·min-1。
    (1)结果分析: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____(填“加快”或“减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作用通常是____,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____神经。
    (2)“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为回答该问题,科学家将活性相同的蛙心Ⅰ和蛙心Ⅱ分别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蛙心Ⅰ保留某神经支配,蛙心Ⅱ剔除了该神经。电刺激蛙心Ⅰ的该神经,蛙心Ⅰ跳动减慢;从蛙心Ⅰ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蛙心Ⅱ的营养液中,蛙心Ⅱ跳动也会减慢。据此分析:
    ①进行该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____,实验预期与实验结果相符。
    ②蛙心Ⅰ保留的某神经可能是支配心脏的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③将蛙心Ⅱ的该神经剥离,其目的是____。
    【答案】(1) ①. 减慢 ②. 相反的 ③. 副交感
    (2) ①.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能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使心跳减慢 ②. 副交感神经 ③. 排除该神经(或电信号)对蛙心Ⅱ的影响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降低幅度不大),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小问2详解】
    ①根据“蛙心Ⅰ保留某神经支配,蛙心Ⅱ剔除了该神经,说明蛙心Ⅰ有神经支配,蛙心Ⅱ有神经支配。刺激蛙心Ⅰ该神经,蛙心Ⅰ的跳动减慢;从蛙心Ⅰ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蛙心Ⅱ的营养液中,蛙心Ⅱ跳动也会减慢。”说明刺激蛙心Ⅰ的神经后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也能作用于蛙心Ⅱ,引起相同效应,证明神经元与心肌细胞是通过化学信号联系的。故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使心跳减慢,即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②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该实验刺激蛙心Ⅰ的神经,蛙心Ⅰ跳动减弱,说明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
    ③将蛙心Ⅱ的神经剥离,目的是与带有神经的蛙心Ⅰ形成对照实验,排除该神经(或电信号)对蛙心Ⅱ的影响,以探究该神经对心脏收缩的作用方式。
    22. 据报道,一产妇因“捂月子”中暑身亡。严重的中暑又称“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的致命性疾病,患者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回答下列体温调节的相关问题。
    (1)在炎热环境下,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____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____(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从而增加散热。
    (2)若炎热环境使人体产生热觉,该过程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理由是____。
    (3)“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____。
    (4)为了缓解热射病症状,医生建议应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水的原因是____。
    【答案】22. ①. 自主神经系统 ②. 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②汗液分泌增多
    23. ①. 不能 ②. 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4. ①. 产热大于散热 ②. 代谢产热
    25. 患者大量出汗失去水分的同时也会丢失大量无机盐,因此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可以快速恢复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解析】
    【分析】1、人的体温调节有产热和散热双重调节机制。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小问1详解】
    在炎热环境下,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汗液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小问2详解】
    若炎热环境使人体产生热觉,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
    【小问3详解】
    “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产热大于散热。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代谢产热,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
    【小问4详解】
    患者大量出汗失去水分的同时也会丢失大量无机盐,因此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可以快速恢复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23. 血糖平衡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胰岛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当血糖升高时,胰岛B细胞可接受____等3种信号分子刺激后分泌量增加,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
    (2)胰岛素作用的机理: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_,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3)Cell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青蒿素能够让胰岛A细胞“变身”为胰岛B细胞,这一研究有望成功治愈Ⅰ型糖尿病。某研究小组欲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液、胰岛A细胞、青蒿素等材料验证青蒿素药理作用,请补全下面的实验思路:
    ①甲组:____乙组:____
    ②将甲、乙两组实验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实验结果:甲组培养液中可检测到胰岛素,乙组检测不到胰岛素。
    【答案】(1) ①. 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 ②.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 ①. 氧化分解 ②.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3) ①. 用含适量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 ②. 用与甲组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等量的胰岛 A细胞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外促进细胞内合成蛋白质、脂肪和糖原进而降低血糖浓度。
    【小问1详解】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B细胞接受葡萄糖、①神经递质、②胰高血糖素等信号分子刺激后分泌量增加,直接参与胰岛素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图中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通过体液调节发挥作用;血糖浓度上升后,经过葡萄糖感受器、下丘脑、胰岛B细胞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小问2详解】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其降低血糖的作用包括: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小问3详解】
    本实验要验证青蒿素能够让胰岛A细胞“变身”为胰岛B细胞,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青蒿素,因变量为检测有无胰岛素,根据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①甲组为实验组,用含适量青蒿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适量胰岛A细胞,乙组为对照组,用与甲组等量的不含青离素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等量胰岛A细胞;实验是验证青蒿素能够让胰岛A细胞“变身”为胰岛B细胞,故预期实验结果为:甲组和培养液中能检测到胰岛素,乙组培养液中检测不到胰岛素。

    相关试卷

    2024唐山十县一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唐山十县一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共5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pdf、2022-2023学年生物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生物 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生物 PDF版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