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素养卷五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素养卷五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共11页。
单元素养卷(五)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A.①B.②C.③D.④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B.臭氧层空洞C.水体污染D.水资源短缺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 )A.高山雪线上升B.各地降水增多C.酸雨危害加剧D.陆地面积增大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5~6题。5.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6.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风沙危害加剧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越大,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完成7~8题。7.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 )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B.Ⅱ类、Ⅳ类、Ⅰ类、Ⅲ类C.Ⅱ类、Ⅰ类、Ⅳ类、Ⅲ类D.Ⅳ类、Ⅰ类、Ⅱ类、Ⅲ类8.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A.西藏B.安徽C.山西D.黑龙江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9.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10.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顺序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11.关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能量和物质是没有限量的B.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C.人类和环境本来就是协调的D.自然资源就是为人类所使用的,因而可随意获取2018年6月9~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各方一致同意要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加强各方面合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据此完成12~13题。12.可持续发展观认为( )A.经济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B.禁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C.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相互协调D.控制人口规模,维持在当前的水平13.“构建命运共同体加强各方面合作”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阶段性原则D.持续性原则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4~15题。14.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15.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读图完成16~17题。16.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A.黄土高原B.长江三角洲C.湟水谷地D.河西走廊17.“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 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18~19题。18.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带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D.西南青藏地区19.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防护林建设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D.环境污染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20~21题。20.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A.生态安全维护B.国民经济贡献C.基本生活保障D.粮食安全保障21.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总数巨大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D.地理环境的变化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要从现在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读图完成22~23题。22.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大气污染23.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 )A.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B.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C.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D.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24~25题。24.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 ②黑土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 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有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C.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移D.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2008年2月28日,中国首次大学生北极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考察期间获得的材料如下。(10分)材料一 “冰雪之都”奥斯陆以前2月的平均气温是-2℃,而2008年2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仅-2℃~-3℃;2007年的几个星期,从挪威海域通过北冰洋,再到白令海峡,出现的无冰地带,比前些年同期宽了不少。材料二 北极上空存在臭氧洞,科学家预测未来15~20年臭氧洞还将扩大。材料三 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冰鸥、贼鸥等极地动物在近20年中数量锐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每况愈下。在考察期间队员们没有见到一只北极熊。(1)北极上空臭氧洞的出现,会使地球上的生物更容易受到________的伤害。(2分)(2)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2分)( )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 ②海水变得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 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 ④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危害其生存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3)根据材料,考察队获取的全球变暖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为了应对全球变暖,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1年《波恩协议》又提出可以用增加森林植被量来抵消二氧化碳排放指标,提出这项决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7.在一定条件下,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化学性、物理性或生物性转化,并通过水、大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读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1)完成上面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6分)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电子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相应地会缩短,目前城市垃圾中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呈直线增长。电子废弃物不合理处置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会引起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8.雾霾天气会使大气混浊、大气能见度降低。近年来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1)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增多造成的。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8分)(2)简述雾霾天气的危害。(4分)(3)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6分)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在基本解决农村生活能源来源问题的同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各类生态农业模式中,“四位一体”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为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________(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________(气体);猪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________,还产出沼渣、沼液,为蔬菜生产提供________。(6分)(2)结构示意图中所显示的生产过程1和2中,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2分)(3)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4分)单元素养卷(五)1.答案:A解析: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包括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2.答案:C解析:图中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3.答案:A解析:图中北极熊趴在残存的浮冰上,全球变暖使极地地区冰川融化,北极熊逐渐失去栖息之地。4.答案:A解析:全球变暖会使高山地区因气温升高,雪线上升。5.答案:B解析:资料反映当地的森林覆盖率下降、耕地面积扩大、年降水量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即当地由于毁林开荒使生态环境恶化,所以粮食单产下降。故选B。6.答案:B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河流含沙量增大,反映当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B。7.答案:B解析:由表可知,Ⅳ类问题在新疆几乎没有危害,在广东危害最大,应为酸雨;Ⅲ类问题在新疆危害最大,为土地荒漠化;Ⅱ类问题在新疆的危害较Ⅰ类大,故Ⅱ为寒潮,Ⅰ为水土流失。8.答案:C解析:M地区水土流失、寒潮的危害大,应位于黄土高原地区。9.答案:C解析:在①②③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分别是征服、依赖、友好。10.答案:B解析:在①时期,人类的生产能力极大提高,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在②时期,人类依赖于自然,发展水平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③时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友好发展。11.答案:B解析: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供应是有限的。12.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其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13.答案:A解析: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共同采取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14.答案:B解析:图示中森林、草原等土地面积减少,而耕地、牧场面积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人口的增多。15.答案:D解析:植被的破坏,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多,旱涝灾害频率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16.答案:B解析:鱼菜共生模式较适合在水系发达和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17.答案:C解析:该农业模式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实现了循环,减少了农业废弃物;丰富了产品的多样性,又增加了农民收入。18.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明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19.答案:C解析: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判断答案。20.答案:A解析: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用地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21.答案:A解析:图中①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人口较少,人地矛盾不突出,故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强化;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故此功能加强。22.答案:B解析:中原经济区的西部为黄土高原,由于沟壑纵横,坡度大,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加上多暴雨,使黄土高原地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23.答案:C解析:图示区域的东部地区是我国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盐碱化的发生主要由不合理灌溉引起,因此,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是有效防治盐碱化的措施之一。24.答案:B解析:图示为东北地区,工业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过度开发导致黑土肥力下降。25.答案:A解析: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有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26.答案:(1)紫外线(2)D(3)气温升高 海水减少,无冰地带加宽(4)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解析:第(1)题,臭氧主要的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使北极熊原有的生存环境恶化;另外,根据题干信息,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危害北极熊的健康。第(3)题,根据题干信息,该区域气温明显升高,海冰融化,无冰地带加宽。第(4)题,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够通过叶绿素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27.答案:(1)水 土壤 灌溉和养殖(2)任意焚烧或随便丢弃 焚烧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便丢弃,电子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土壤、水体等造成严重污染解析:固体废弃物会污染大气、水和土壤,而水除了供饮用外,还可以作为灌溉水源供农业生产,从而使人体或农作物受污染。目前许多城市还是采用焚烧或随意丢弃等不合理的方式对电子垃圾进行处理,这样可能会造成大气、水体等的二次污染。28.答案:(1)工业生产粉尘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中煤炭的使用比重高;冬季北方地区燃煤取暖;机动车辆增多等。(2)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交通运输等。(3)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解析:第(1)题,空气中固体尘埃增多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从图中可获取信息。第(2)题,雾霾天气可对人体健康和交通运输造成不利影响。第(3)题,大气中固体尘埃增多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减少空气中大气污染物的角度来回答。可从提高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分析。29.答案:(1)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 氧气 燃料(能源)有机肥料(2)生产过程2(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农业模式的掌握以及生态农业在我国推广和实施的意义,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应该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回答。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kg粮食总产量/亿kg19851933352038102051.02519951047845042351350.975环境问题省级行政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广东●●●●●●●●●四川●●●●●●●●新疆●●●●●●●●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