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青岛莱西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4青岛莱西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青岛莱西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T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
2、每位考生将第I卷中各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下图为采用连续曝光技术得到的中国空间站过境我国某地夜空的视运动轨迹和木星的合影图(图中短线为空间站轨迹),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国空间站和木星所属的最低级天体系统分别是( )
A. 行星系;行星系B. 行星系;太阳系C. 银河系;太阳系D. 银河系;河外星系
2. 为保证中国空间站适合宇航员长期驻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预报地球天气信息B. 预报地球所处的轨道位置
C. 预报太阳活动信息D. 为空间站提供与地球相同的环境条件
2023年4月,一位游客在河北省邯郸市龙湖公园发现了一块大化石,上面有三十多块大小不一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来自4.5亿~4.8亿年前,其上不仅有角石,还有三叶虫、腕足动物甚至腹足动物,在古地理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化石上的古生物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 新生代B. 中生代C. 古生代D. 元古宙
4. 该化石上古生物所生存的地质年代发生的重大地球演化事件是( )
A. 低等多细胞生物出现B. 鸟类开始出现
C. 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D. 被子植物繁盛
5. 含有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岩石( )
A. 有大量气孔B. 具有层状纹理C. 可做建筑材料D. 含有丰富的金属矿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了极大的破坏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地理坐标为(38°N,37°E)。下图分别为土耳其周边区域图和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土耳其的地震与三大板块运动有关,这三大板块是( )
①欧亚板块②太平洋板块③美洲板块④印度洋板块⑤非洲板块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④⑤D. ②③⑤
7. 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次地震有多个震级B. 乙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增加
C.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b圈层D. 地震发生时甲地震波先到达地面
2022年4月16日,宇航员从400千米左右的太空轨道,乘神舟飞船返回地面。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与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变成闪光的火球,周围产生的等离子气体层会屏蔽电磁波,形成“黑障”,直到距离地球约40km处时“黑障”消失。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在“黑障”开始消失的大气垂直分层中,随海拔的降低,气温( )
A 逐渐升高B. 逐渐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先降低后升高
9. 核心舱在轨运行时,不会出现火球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 高空大气稀薄B. 太阳活动少C. 大气中水汽含量多D. 太阳辐射强
下图为贵州三都县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左图),石蛋大小不等。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右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数字表示岩石类型与石蛋一致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1. 地质景观中,石蛋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 海相沉积一风化侵蚀—地壳抬升B. 海相沉积一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 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海相沉积D. 风化侵蚀—地壳抬升一海相沉积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图,图中褶曲为背斜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岩层及断层形成按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 )
A. ⑥①②④③⑤B. ⑤③④②①⑥C. ②④③⑤⑥①D. ⑤③④①②⑥
13. 图中( )
A. Y岩体为玄武岩B. F岩层因挤压质地紧密
C. ①附近常发育为沟谷D. T岩层不会发生变质作用
下图分别为电影《云中漫步》中的一个场景和大气受热过程图。深秋的夜里,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煤炉,并用扇子扇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①④分别代表( )
A. 太阳辐射大气辐射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D. 大气辐射地面辐射
15. 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煤炉,并用扇子扇动会使( )
A. ①的作用增强B. ②的作用减弱C. ③的作用增强D. ④的作用减弱
在北半球,由北向南逆行的暖锋叫倒暖锋。倒暖锋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下图为东北地区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日甲地日温差较小的原因是( )
A. 风力大B. 气压低C. 云量多D. 湿度小
17.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地倒暖锋的是( )
A. B.
C. D.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 T0B. T1C. T2D. T3
19. 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
A. T0、T1、T2、T3B. T0、T1、T3、T2C. T2、T1、T0、T3D. T3、T2、T1、T0
20. 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T1形成阶段,河流流量最大B. T2形成阶段,河流径流量稳定
C. 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D. 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多由花岗岩组成,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其中位于人烟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下图分别示意巴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和菲茨罗伊峰景观及岩石节理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菲茨罗伊峰形态的形成有关的作用是( )
①岩浆喷发②冰川侵蚀③板块挤压④风力侵蚀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2. 巴塔哥尼亚南部峡湾的形成过程是( )
A. 冰川侵蚀—海平面上升B. 海平面下降—海浪侵蚀
C. 海平面上升—风力侵蚀D. 流水侵蚀—地壳抬升
23. 从板块运动角度,预测安第斯山脉的未来的海拔变化( )
A 持续下降B. 持续上升C. 保持不变D. 难以确定
下图为2022年5月某日亚洲东部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是( )
A. 甲地细雨蒙蒙B. 丙地狂风暴雨C. 北京乌云密布D. 济南风雪交加
25. 福州附近天气系统的成因是( )
A. 冷空气南下受地形的阻挡B. 冷气团与暖气团相背运动
C.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运动D. 暖气团较冷气团的势力弱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周边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汾河谷地山谷风变化明显。下图示意我国汾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气象站山风的方向为( )
A. 西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东南风
27. 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正确的是( )
A. 山风比谷风更加湿润B. 山谷风转换为日出日落前后
C. 夏季谷风影响时间更长D. 夜晚谷风易形成降雨
28. 与冬季相比,该气象站夏季谷风风速更快,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起伏小B. 与夏季风叠加C. 地表植被茂盛D. 太阳辐射更强
风蚀壁龛又称石窝,是风沙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进行吹蚀和磨蚀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下图示意风成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为风蚀壁龛地貌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30. 风蚀壁龛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 垄槽纵列,沟垄相间B. 沙丘广布,植被稀疏
C. 孤岩突起,上宽下窄D. 岩壁残缺,凹坑各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如图甲),图乙为丹娘沙丘景观。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1)简述沙丘所在河段的河谷特征。
(2)判断丹娘沙丘河段的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3)冬春季节是一年中沙丘面积增长最快的季节,分析其原因。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地面状况、大气运动、太阳辐射等因素影响,在地面或高空形成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不同半球形成不同的气旋和反气旋系统。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
(1)指出图中甲、乙、丙三区域中最适合户外活动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丁地形成阴天而没有形成雨天的原因。
(3)说明甲、乙两个区域形成的天气系统,并对比天气差异。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温室大棚的放风有一定科学依据,放风的主要目的是降温、排湿、排除有害气体等。正确的放风时间和方式能大大提高蔬菜、瓜类的产量和质量,但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不良后果。左图为温室大棚底部放风口,右图为温室大棚顶部放风口。
(1)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用原理进行解释。
(2)天气晴朗的冬日,日出后,打开覆盖大棚的草苫1小时后才进行放风,这种放风方式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分别说明日出1小时后放风以及能够提高质量的原因。
(3)请在下图中a、b两条短线上画出打开顶部和底部放风口后气流的运动方向,并说明形成原因。
高一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一)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
2、每位考生将第I卷中各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下图为采用连续曝光技术得到的中国空间站过境我国某地夜空的视运动轨迹和木星的合影图(图中短线为空间站轨迹),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国空间站和木星所属的最低级天体系统分别是( )
A. 行星系;行星系B. 行星系;太阳系C. 银河系;太阳系D. 银河系;河外星系
2. 为保证中国空间站适合宇航员长期驻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预报地球天气信息B. 预报地球所处的轨道位置
C. 预报太阳活动信息D. 为空间站提供与地球相同的环境条件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中国空间站所属的最低级天体系统是围绕行星绕转形成行星系,银河系是较高级的系统,排除CD;木星属于行星,木星所属的最低级天体系统是和围绕木星绕转的天体形成行星系,太阳系是较高一级的系统,排除B,故选A。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国空间站位于宇宙空间,因此预报地球天气信和预报地球所处的轨道位置对其意义不大,AB错误;预报太阳活动信息可以减少太阳活动对其的影响,例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的影响,C正确;为空间站提供与地球相同的环境条件难度大,技术要求大,不符合实际,D错误;故选C。
【点睛】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3)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
2023年4月,一位游客在河北省邯郸市龙湖公园发现了一块大化石,上面有三十多块大小不一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来自4.5亿~4.8亿年前,其上不仅有角石,还有三叶虫、腕足动物甚至腹足动物,在古地理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化石上的古生物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 新生代B. 中生代C. 古生代D. 元古宙
4. 该化石上古生物所生存的地质年代发生的重大地球演化事件是( )
A. 低等多细胞生物出现B. 鸟类开始出现
C. 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D. 被子植物繁盛
5. 含有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岩石( )
A. 有大量气孔B. 具有层状纹理C. 可做建筑材料D. 含有丰富的金属矿
【答案】3. C 4. C 5. B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化石来自4.5亿~4.8亿年前,化石上有三叶虫、腕足动物甚至腹足动物,所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古生代,此时期三叶虫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化石上古生物所生存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C正确;前寒武纪低等多细胞生物出现,A错误;鸟类出现于中生代中后期,B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含有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岩石属于沉积岩,因沉积作用形成,具有层状纹理,B正确;有大量气孔的是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错误;可做建筑材料、含有丰富金属矿的岩石类型不能确定,一般情况下,岩浆岩含有丰富的金属矿,侵入岩、变质岩如大理岩可做建筑材料,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了极大的破坏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地理坐标为(38°N,37°E)。下图分别为土耳其周边区域图和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土耳其的地震与三大板块运动有关,这三大板块是( )
①欧亚板块②太平洋板块③美洲板块④印度洋板块⑤非洲板块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④⑤D. ②③⑤
7. 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次地震有多个震级B. 乙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增加
C.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b圈层D. 地震发生时甲地震波先到达地面
【答案】6. C 7. B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黑海和地中海之间,与土耳其地震有关的三大板块是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①④⑤正确;太平洋板块位于亚洲东部,美洲板块位于西半球,距离土耳其较远,与此次地震无关,②③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A错误;读图可知,乙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为纵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加快,B正确;b圈层位于古登堡界面(地面以下2900千米)以下,为外核,此次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不在该层,C错误;地震发生时,甲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后到达地面,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2022年4月16日,宇航员从400千米左右的太空轨道,乘神舟飞船返回地面。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与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变成闪光的火球,周围产生的等离子气体层会屏蔽电磁波,形成“黑障”,直到距离地球约40km处时“黑障”消失。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在“黑障”开始消失的大气垂直分层中,随海拔的降低,气温( )
A. 逐渐升高B. 逐渐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先降低后升高
9. 核心舱在轨运行时,不会出现火球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 高空大气稀薄B. 太阳活动少C. 大气中水汽含量多D. 太阳辐射强
【答案】8. B 9. A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黑障区”从400km高空直到距离地球约40km处时消失,说明40km以上区域存在黑障区",其位于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平流层位于12千米到50千米之间,故“黑障”开始消失的大气垂直分层是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故随海拔的降低,气温降低,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运行轨道在离地400km左右,位于高层大气中。火球现象主要是舱体与大气层中的气体剧烈摩擦生成大量的热导致的,核心舱在轨运行的高层大气环境中大气稀薄,即使运行速度很快,摩擦生热的量也并不多,故不会出现火球现象,A正确;火球现象是舱体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与太阳活动、水汽含量、太阳辐射无关,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的范围约为地面以上至12km高空处,平流层分布在对流层顶至50km高空处,高层大气位于50km高空以上。
下图为贵州三都县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左图),石蛋大小不等。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右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与石蛋一致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1. 地质景观中,石蛋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 海相沉积一风化侵蚀—地壳抬升B. 海相沉积一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 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海相沉积D. 风化侵蚀—地壳抬升一海相沉积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由于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说明五亿年前地壳升降运动活跃,海陆变迁形成大量沉积岩,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主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因此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右图中,碎屑物形成岩石④,④为沉积岩,D正确。①为岩浆,②为岩浆岩,③为变质岩,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由于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说明石蛋是深海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的,经过上层沉积物的不断压实,深海沉积物和结核经过固结成岩都变成了埋藏于深海底的沉积岩,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在地壳抬升过程中暴露于地表受外力侵蚀。由于外力侵蚀导致风化差异,由深海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构成的崖壁风化速度快,而结核形成的石蛋风化速度慢,当岩层风化剥落,石蛋就慢慢崩落而出。所以该地区岩层中石蛋从形成到脱落的地质作用顺序依次是海相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石风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图,图中褶曲为背斜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岩层及断层形成按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 )
A. ⑥①②④③⑤B. ⑤③④②①⑥C. ②④③⑤⑥①D. ⑤③④①②⑥
13. 图中( )
A. Y岩体为玄武岩B. F岩层因挤压质地紧密
C. ①附近常发育为沟谷D. T岩层不会发生变质作用
【答案】12. A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褶曲为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据图所示岩层由中间到两翼分别是⑤③④②,所以这四个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⑤③④②,CD错误。断层线①切断了岩层④和②,说明是先形成了岩层④和②,再形成断层①,而侵入岩⑥没有被断层切断,说明是先有断层再出现侵入岩,所以是先有断层①再有侵入岩⑥,故此推断图中岩层及断层形成按由老到新排序是⑤③④②①⑥,A正确,B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Y岩体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A错误;F岩层在背斜的中间,岩层受张力影响易破碎,质地并不紧密,B错误;①附近为断层,常发育为沟谷,C正确;T岩层被侵入岩切入,高温高压情况下容易发生变质作用,D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下图分别为电影《云中漫步》中的一个场景和大气受热过程图。深秋的夜里,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煤炉,并用扇子扇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①④分别代表( )
A. 太阳辐射大气辐射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D. 大气辐射地面辐射
15. 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煤炉,并用扇子扇动会使( )
A. ①的作用增强B. ②的作用减弱C. ③的作用增强D. ④的作用减弱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一部分,大部分被地面吸收;②是大气辐射,通过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获得热量;③是大气逆辐射,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④是地面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煤炉,并用扇子扇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大气温度升高,大气辐射②增强,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③,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预防霜冻,C正确,B错误;对太阳辐射①、地面辐射④影响较小,A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在北半球,由北向南逆行的暖锋叫倒暖锋。倒暖锋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下图为东北地区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日甲地日温差较小的原因是( )
A. 风力大B. 气压低C. 云量多D. 湿度小
17.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地倒暖锋的是( )
A. B.
C. D.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正经历倒暖锋过境,会出现降水,且云层增厚,云量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降温幅度小,造成日温差小,C正确;风力、气压和湿度对昼夜温差影响相对较小,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由近地面气压形势图可知,倒暖锋的方向大致自北向南移动,锋面前侧(南)应为冷气团,锋面后侧(北)应为暖气团,CD错误;暖气团抬升水汽凝结产生降水,A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倒暖锋具备一般暖锋的基本特征,但相比之下它有以下明显特点:移动方向反常,自北向南移动;降水区域反常,降水区域集中在锋面附近,但是锋后降水范围大于锋前;水汽来源反常,暖湿气流不是来源于我国东部及南部海洋,而是来源于我国东北方的鄂霍茨克海。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 T0B. T1C. T2D. T3
19. 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
A. T0、T1、T2、T3B. T0、T1、T3、T2C. T2、T1、T0、T3D. T3、T2、T1、T0
20. 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T1形成阶段,河流流量最大B. T2形成阶段,河流径流量稳定
C. 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D. 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答案】18. A 19. D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T0平坦面海拔最低,靠近河流,目前河流的洪水位只能淹没T0,故其面积仍在扩大,A正确,T1、T2、T3平坦面海拔较高,不会被河水淹没,面积不会扩大,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河流阶地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一般海拔越高,河流阶地形成的时间越早。读图可知,图中河流阶地的海拔从高往低的排序是T3、T2、T1、T0,因此阶地按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T3、T2、T1、T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砾石越大说明流速越快,所以流速最大时为T3形成时期,A错误;T2形成阶段,有砾石堆积,说明以沉积作用为主,河流径流量稳定,B正确;T3所处海拔最高,形成时间最早,目前以侵蚀作用为主,未来厚度会不断减小,C错误;所在区域河流两岸分布着不同海拔的四个平坦面,说明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地壳抬升,D错误。故选B。
【点睛】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把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三级……阶地。即从河漫滩向海拔高处,海拔越高,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多由花岗岩组成,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其中位于人烟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下图分别示意巴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和菲茨罗伊峰景观及岩石节理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菲茨罗伊峰形态的形成有关的作用是( )
①岩浆喷发②冰川侵蚀③板块挤压④风力侵蚀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2. 巴塔哥尼亚南部峡湾的形成过程是( )
A. 冰川侵蚀—海平面上升B. 海平面下降—海浪侵蚀
C. 海平面上升—风力侵蚀D. 流水侵蚀—地壳抬升
23. 从板块运动角度,预测安第斯山脉的未来的海拔变化( )
A. 持续下降B. 持续上升C. 保持不变D. 难以确定
【答案】21. B 22. A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菲茨罗伊峰的形成,大致经历以下过程: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山脉隆起;山体岩石破裂,产生节理(裂隙山峰经风化,冰川侵蚀,山体逐渐形成角峰;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节理(裂隙)发育明显,节理两侧岩石易被侵蚀而剥落;逐渐形成塔状尖峰,故选B。
【22题详解】
巴塔哥尼亚南部峡湾较多,海岸线较曲折。主要是因为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早先被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后因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海水入侵,形成峡湾。故选A。
【23题详解】
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两板块相互挤压,安第斯山脉的海拔将持续上升,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峡湾是冰川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数万年前巨大的冰川切割海岸边的大地,形成一道道槽谷,而当冰川消融后,海水倒灌进槽谷,便形成了峡湾
下图为2022年5月某日亚洲东部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 甲地细雨蒙蒙B. 丙地狂风暴雨C. 北京乌云密布D. 济南风雪交加
25. 福州附近天气系统的成因是( )
A. 冷空气南下受地形的阻挡B. 冷气团与暖气团相背运动
C.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运动D. 暖气团较冷气团的势力弱
【答案】24. A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准静止锋附近,有可能出现细雨蒙蒙的天气,A正确;丙地、北京、济南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图中福州附近天气系统是准静止锋,是5月份冷空气南下过程中遇到地形阻挡势力减弱,最终和南方暖气团势均力敌所出现的,A正确;图中福州附近天气系统是准静止锋,两股气团背向运动不会出现锋, B错误;结合气压分布图,福州以偏北风为主,可知此时的准静止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造成的,C错误;准静止锋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均力敌,D错误。故选A。
【点睛】准静止锋是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或移动十分缓慢时,称为准静止锋,简称为静止锋。在我国江淮地区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在每年6月形成梅雨。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在冬季冷暖团交汇且势力均衡,形成准静止锋,因此冬季温和多雨。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周边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汾河谷地山谷风变化明显。下图示意我国汾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气象站山风的方向为( )
A. 西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东南风
27. 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正确的是( )
A. 山风比谷风更加湿润B. 山谷风转换为日出日落前后
C. 夏季谷风影响时间更长D. 夜晚谷风易形成降雨
28. 与冬季相比,该气象站夏季谷风风速更快,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起伏小B. 与夏季风叠加C. 地表植被茂盛D. 太阳辐射更强
【答案】26. A 27. C 28. B
【解析】
【分析】
【2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以谷风为主,夜间以山风为主,所以夜晚山风应为气象站吹向图中汾河河谷,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山风向下运行过程中下沉增温,较来自河谷的谷风更为干燥,A错误;日出后,山坡的升温还需要一个过程,同理,降温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山谷风的转变并不是日出和日落前后,应该滞后一段时间,B错误;夏季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山坡升温更快,更早形成和山谷之间的气温差,从而导致气压差出现较早,白天谷风出现早;受夏季气温整体偏高影响,夜晚降温更慢,更晚出现山坡与山谷的温差,从而导致气压差出现较晚,更晚出现山风,故夏季谷风影响时间更长,C正确;白天为谷风,夜晚为山风,夜晚山风下沉至谷底,谷地气流上升,易出现降水,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由图中山脉位置和气象站位置可见,该气象站位于吕梁山东坡,该地夏季风为东南风,强度低于冬季风强度,谷风由山谷吹向山坡,也为偏东风,谷风与背景风即夏季风风向一致,夏季风和谷风叠加,使谷风增强,B正确;与地势起伏、地表植被关系不大,AC错误;与太阳辐射更强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山谷风的成因主要为昼夜交替过程中山坡-山谷和山地-平原间的气温差。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此外夜间下坡风和山风的运动也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风蚀壁龛又称石窝,是风沙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进行吹蚀和磨蚀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下图示意风成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为风蚀壁龛地貌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30. 风蚀壁龛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 垄槽纵列,沟垄相间B. 沙丘广布,植被稀疏
C. 孤岩突起,上宽下窄D. 岩壁残缺,凹坑各异
【答案】29. A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风蚀壁龛又称石窝,是风沙在陡峭的迎风岩壁进行吹蚀和磨蚀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可知甲图景观为风蚀壁龛地貌,A正确;乙图景观为风蚀蘑菇地貌,B错误;丙图景观为风蚀垄槽地貌(雅丹地貌),C错误;丁图景观为沙丘地貌,D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30题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风蚀壁龛又称石窝,是风沙在陡峭的迎风岩壁进行吹蚀和磨蚀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可判断风蚀壁龛地貌的主要特点为岩壁残缺,凹坑各异,D正确;垄槽纵列,沟垄相间为风蚀垄槽地貌的主要特点,A错误;沙丘广布,植被稀疏为沙丘地貌的主要特点,B错误;孤岩突起,上宽下窄为风蚀蘑菇地貌的主要特点,C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在干旱地区,由风和风沙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在大风区域常有广泛的分布,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如图甲),图乙为丹娘沙丘景观。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1)简述沙丘所在河段的河谷特征。
(2)判断丹娘沙丘河段的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3)冬春季节是一年中沙丘面积增长最快的季节,分析其原因。
【答案】(1)河谷宽浅,起伏小;河床沉积物较细,多沙质沉积,有沙洲;河岸山体高耸,坡度陡。
(2)盛行偏东风。沙丘是风积地貌,位于沙源地的下风向地带,图中丹娘沙丘位于河中沙洲的西北侧。
(3)冬春季大风天数多,动力充足;河流处于枯水期,江心洲、河漫滩出露面积大;降水少,植被稀疏,易起沙。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丹娘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和丹娘沙丘景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沙丘的形成与盛行风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中等高线分析,沙丘所在河谷附近的等高线较稀疏,说明该河谷较宽,地势起伏较小;有江心洲分布,多砂质沉积,沉积物颗粒较细;河谷两侧的等高线比较密集,且数值大,说明河谷两侧高山耸立,地势较陡。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丹娘沙丘位于河流的西岸,说明该河段盛行偏东风。丹娘沙丘属于风积地貌,是盛行风将江心洲的沙沙粒搬运到丹娘沙丘沉积形成的,故丹娘沙丘应该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图中丹娘沙丘位于江心洲的西北方,该地盛行风向为偏东风。
【小问3详解】
在冬春季节河流水位较低,江心洲、河漫滩出露面积大,泥沙较多;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易起沙;且材料显示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动力充足等。
【点睛】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地面状况、大气运动、太阳辐射等因素影响,在地面或高空形成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不同半球形成不同的气旋和反气旋系统。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
(1)指出图中甲、乙、丙三区域中最适合户外活动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丁地形成阴天而没有形成雨天的原因。
(3)说明甲、乙两个区域形成的天气系统,并对比天气差异。
【答案】(1)丙区。理由:丙位于高压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丁地位于低压中心,但等压线稀疏,气流上升运动缓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量小,难以形成降水。
(3)天气系统:甲为冷锋,乙区为暖锋。天气差异:甲形成云、雨(雪)、大风天气,降温;乙区形成阴雨连绵天气。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美洲局部地区为背景材料,涉及天气系统判读及其天气变化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两个阴影区都位于低压槽,容易出现阴雨天。丙阴影区位于高压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适合户外活动。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P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阴雨。但附近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空气辐合速度较低,气流上升缓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量小,难以形成降水。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 乙两阴影区位于北半球低压中心附近,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结合所学锋面气旋知识可知,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据此可判断位置偏西的一侧甲是冷锋,位置偏东的一侧乙是暖锋;气旋的前方由暖锋控制,故在锋前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中部(两锋之间)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晴朗天气。甲阴影区位于冷锋锋后,形成云、雨(雪) 、大风天气;乙阴影区位于暖锋锋前,形成阴雨连绵天气。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温室大棚的放风有一定科学依据,放风的主要目的是降温、排湿、排除有害气体等。正确的放风时间和方式能大大提高蔬菜、瓜类的产量和质量,但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不良后果。左图为温室大棚底部放风口,右图为温室大棚顶部放风口。
(1)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用原理进行解释。
(2)天气晴朗的冬日,日出后,打开覆盖大棚的草苫1小时后才进行放风,这种放风方式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分别说明日出1小时后放风以及能够提高质量的原因。
(3)请在下图中a、b两条短线上画出打开顶部和底部放风口后气流的运动方向,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案】33. 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效果增强。
34. 日出后气温较低,如果立即放风,作物易受低温冻害;早晨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卷起草苫,使蔬菜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可合成大量的有机物。
35. a向上,b向大棚内(如下图)。大棚内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a处在顶处,气流从顶口流出放风;棚外温度低,气流下沉,气压高,水平方向的气流运动方向是棚外流向棚内。
【解析】
【分析】本题以温室大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菜农傍晚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增强;同时洒水可以增加土壤湿度,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降温。
【小问2详解】
天气晴朗的冬日,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日出后气温是一天中最低的时候,如果立即放风,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早上的大棚内部,作物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早晨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日出后,打开覆盖大棚的草苫,使蔬菜接受太阳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可合成大量的有机物,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小问3详解】
打开顶部放风口后,大棚内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垂直气流上升,a处气流向上运动;打开底部放风口后,同一高度,棚内气温高,气压低,棚外气温低,气压高,水平气流由外向内流动。如下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青岛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2024青岛莱西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远在纽约, 神舟十六号在轨驻留期间, 推断该月最可能是, 根据风向推测绿洲应位于沙漠的, 导致西太暖池形成大气环流是, 推测东坡耕作区原生植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5亿~4,含有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岩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