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榆林十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3月24日的傍晚,天空上演“月掩金星”天象,这次“月掩金星”在非洲南部、印度洋、亚洲南部可以看到。“月掩金星”是指月球运行至地球与金星之间,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月球在金星前面“路过”。由于月球的视直径远大于金星的视直径,因此在“路过”的时候会把金星完全挡住,金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消失”一阵子再出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
A. 恒星、行星B. 行星、卫星C. 卫星、彗星D. 恒星、彗星
2. 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金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离太阳更远,温度更低B. 体积质量远小于地球
C. 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 宇宙环境不安全
2021年寒假期间,一个六岁男童在河南省郑州市告成镇水峪村附近的一处露天岩坑内,发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有一些有条理的纹路,还有风化的痕迹。经过嵩山地质博物馆研究人员的初步判断,这些有条理的纹路是距今大约2.5亿年至3.5亿年的石炭—二叠纪时期轮叶羊齿属类植物化石(如下图)。轮叶羊齿属类植物属于蕨类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石炭—二叠纪属于地质史上的( )
A. 冥古宙B. 元古宙C. 古生代D. 新生代
4. 轮叶羊齿属类植物繁盛的地质年代( )
A. 晚期出现哺乳动物B. 被子植物开始出现
C. 中后期鸟类开始出现D. 联合古陆最终形成
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包含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
A. 水圈、生物圈B.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C.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D.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6.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B. 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C. 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下面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示意北京市2022年11月21、22日天气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依次是( )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④→③
8. 与21日相比,22日北京市昼夜温差变大主要原因是( )
A. ①减弱,④增强B. ①增强,③减弱C. ②减弱,③增强D. ②增强,④减弱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读“某年11月9日6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与甲地相比,乙地( )
A. 气压较低B. 风力较小C. 气温较低D. 气流上升
10. 甲地此时的风向为( )
A. 偏北风B. 偏南风C. 偏东风D. 偏西风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 a—水汽输送B. b—蒸发C. c—地下径流D. d—下渗
12. 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B.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C. 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D. 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下图表示某日某港口潮汐时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 潮汐形成与太阳对月球引力有关B. 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
C. 潮汐是深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D. 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
14. 此日,大型船舶要进港卸货,为防止搁浅,合理的进港时间是( )
A. 6时B. 11时C. 16时D. 21时
读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渔场成因主要是( )
A. 人工养殖B. 阳光充足C. 径流入海D. 寒暖流交汇
16. 图示虚线为某年5月份从英国前往美国纽约的轮船航线,洋流对其影响可能是( )
A. 加快航行速度B. 受到冰山威胁C. 节约燃料D. 不会遇到海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太阳辐射地区分布不均匀,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度等。下面图1为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指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2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北京时间2023年8月8日04:32,太阳爆发了1个X1.5级X射线耀斑,于05:17结束,达到橙色警报级别。太阳表面出现激烈的耀斑活动,往往会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太阳风)。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
(1)据图1描述太阳可能总辐射量及有效总辐射量的纬度变化特征。
(2)太阳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填名称)层。长期观测发现,当太阳耀斑数量增多时,发生在图2太阳大气______(填字母)层的太阳黑子数量也会增多。
(3)图2中字母a表示太阳大气的______层,这一层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______现象。
(4)航天器在航行时需要导航,并实时和地面进行无线通信。简述太阳活动强烈时对航天器的不利影响。
(5)说明人们观测和研究“太阳发脾气”的意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大气自下而上分为三层。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1)图中字母A代表地球大气______(填名称)层,该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对流作用______(填“强”或“弱”),因此该层所达高度较高。
(2)B层大气以______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B 层大气在 22~27 千米范围内形成臭氧层, 臭氧可以______,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C层大气在80~500千米的高空中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______,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4)分层描述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自下而上穿越大气层时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陆风是大气热力环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由江心吹向陆地的风为江风,由陆地吹向江心的风为陆风。 武汉是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长江从市区穿过,受长江和南北陆地热力差异的影响,常年江陆风十分显著,并 对武汉市的大气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表为武汉市江岸区汉口江滩江陆风四季持续时间。
(1)说明武汉市日江陆风的形成原理。
(2)概括武汉市江陆风持续时间的季节变化特征。
(3)推测武汉市江陆风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20. 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水的性质与我们人类活动关系密切。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_____;据图说明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以及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_____。
(2)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试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3)任举两例说明海水性质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3月24日的傍晚,天空上演“月掩金星”天象,这次“月掩金星”在非洲南部、印度洋、亚洲南部可以看到。“月掩金星”是指月球运行至地球与金星之间,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月球在金星前面“路过”。由于月球的视直径远大于金星的视直径,因此在“路过”的时候会把金星完全挡住,金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消失”一阵子再出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
A. 恒星、行星B. 行星、卫星C. 卫星、彗星D. 恒星、彗星
2. 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金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离太阳更远,温度更低B. 体积质量远小于地球
C. 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 宇宙环境不安全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月球为地球的卫星,金星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为行星和卫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金星距离太阳更近,温度更高,A错误。地球和金星都属于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相差不大,B错误;金星大气中绝大多数是二氧化碳,生物呼吸需要氧气,C正确。地球和金星都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的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
2021年寒假期间,一个六岁男童在河南省郑州市告成镇水峪村附近的一处露天岩坑内,发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有一些有条理的纹路,还有风化的痕迹。经过嵩山地质博物馆研究人员的初步判断,这些有条理的纹路是距今大约2.5亿年至3.5亿年的石炭—二叠纪时期轮叶羊齿属类植物化石(如下图)。轮叶羊齿属类植物属于蕨类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石炭—二叠纪属于地质史上的( )
A. 冥古宙B. 元古宙C. 古生代D. 新生代
4. 轮叶羊齿属类植物繁盛的地质年代( )
A. 晚期出现哺乳动物B. 被子植物开始出现
C. 中后期鸟类开始出现D. 联合古陆最终形成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由已学知识可知,晚古生代时期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故石炭—二叠纪属于地质史上的古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轮叶羊齿属类植物属于蕨类植物,因此轮叶羊齿属类植物生存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时期,古生代晚期联合古陆形成,D正确;中生代末期出现被子植物,B错误;中生代后期出现鸟类,C错误;中生代末期出现小型哺乳动物,A错误。故选D。
【点睛】早古生代对应藻类时代,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晚古生代对应蕨类时代和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对应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对应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
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包含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
A. 水圈、生物圈B.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C.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D.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6.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B. 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有山有水有植被,为典型的自然景观。水为水圈,植被属于生物圈,图中还有大气,为大气圈,故图中包含的地球外部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大气圈,B正确、A错误;岩石圈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到水的形态的转变以及重力势能向动能的转变,反映了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A正确;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各种水体都处在不间断的循环当中,B错误;瀑布的形成过程直接涉及到了水圈和岩石圈,说明各个圈层之间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C错误;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下面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示意北京市2022年11月21、22日天气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热量传递过程依次是( )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④→③
8. 与21日相比,22日北京市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减弱,④增强B. ①增强,③减弱C. ②减弱,③增强D. ②增强,④减弱
【答案】7. A 8. D
【解析】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北京市2022年11月21、22日天气变化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7题详解】
由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可知,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根据所学知识,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所以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一②一③,故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由北京市2022年11月21、22日天气变化图可知,21日为小雪,22日为天气晴朗,云层相较于21日比较稀薄,白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即②增强,升温比较快,温度高;夜晚,由于云层稀薄使得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减弱,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温度低,从而导致22日的昼夜温差大。综上所述,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等削弱了太阳辐射的能量;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读“某年11月9日6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与甲地相比,乙地( )
A. 气压较低B. 风力较小C. 气温较低D. 气流上升
10. 甲地此时的风向为( )
A. 偏北风B. 偏南风C. 偏东风D. 偏西风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等压线可以看出,甲地气压为1025hPa,乙地气压为1027.5hPa,A错误;与甲地相比,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B正确;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C错误;乙位于高压脊附近,气流下沉,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西北方向为高压中心,再根据其等压线特征,利用地转偏向力原理可以判断位于北半球的甲地,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为偏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等压线 ,气象学术语,是指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线。把所观测到的海平面气压值填在一张海平面高度的地图上,这种画有同一高度的等高面图,可以显示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 a—水汽输送B. b—蒸发C. c—地下径流D. d—下渗
12. 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B.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C. 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D. 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通过e环节,海洋水成为大气中的水汽,故e为蒸发;水汽通过a环节到达陆地上空,故判断a为水汽输送;河流水通过c环节转化为地下水,故c为下渗;河流水通过b环节注入海洋,故b为地表径流;地下水通过d环节回到海洋,故d为地下径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通过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A正确;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B正确;人类活动只能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下渗等某些环节,而不是各个环节,C错误;水循环可以维护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D正确。故选C。
【点睛】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联系四大圈层,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下图表示某日某港口潮汐时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 潮汐形成与太阳对月球引力有关B. 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
C. 潮汐是深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D. 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
14. 此日,大型船舶要进港卸货,为防止搁浅,合理的进港时间是( )
A. 6时B. 11时C. 16时D. 21时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A错误。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B错误。潮汐是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C错误。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如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倒三角形海湾形状使大潮时水位增高,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船舶进港口最合理的时间应是涨潮最高时,读图可知,为16点前后,高潮的水位较高,此时港阔水深便于大吨位船只进港,不易发生搁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读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渔场的成因主要是( )
A. 人工养殖B. 阳光充足C. 径流入海D. 寒暖流交汇
16. 图示虚线为某年5月份从英国前往美国纽约的轮船航线,洋流对其影响可能是( )
A. 加快航行速度B. 受到冰山威胁C. 节约燃料D. 不会遇到海雾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位于北大西洋西部,则渔场为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渔场成因为寒暖流交汇,与人工养殖、径流和阳光充足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图示虚线为某年5月份从英国前往美国纽约的轮船航线,轮船为逆洋流航行,受洋流影响,航行速度慢,不利于节约燃料,AC错;航线上甲处附近位于寒暖流交汇处,会遇到海雾,D错;由图可见,来自高纬寒流挟带北极冰山南下,可能影响航线附近,沿途可能会受到冰山威胁,B正确。故选B。
【点睛】四大渔场及其成因:纽芬兰渔场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北海渔场为北大西洋暖流和来自北冰洋的寒流交汇形成:秘鲁渔场的成因为上升补偿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太阳辐射地区分布不均匀,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度等。下面图1为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指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2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北京时间2023年8月8日04:32,太阳爆发了1个X1.5级X射线耀斑,于05:17结束,达到橙色警报级别。太阳表面出现激烈的耀斑活动,往往会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太阳风)。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
(1)据图1描述太阳可能总辐射量及有效总辐射量的纬度变化特征。
(2)太阳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______(填名称)层。长期观测发现,当太阳耀斑数量增多时,发生在图2太阳大气______(填字母)层的太阳黑子数量也会增多。
(3)图2中字母a表示太阳大气的______层,这一层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______现象。
(4)航天器在航行时需要导航,并实时和地面进行无线通信。简述太阳活动强烈时对航天器的不利影响。
(5)说明人们观测和研究“太阳发脾气”的意义。
【答案】17. 太阳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不断减少;有效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18. ①. 色球 ②. c
19. ①. 日冕 ②. 极光
20. 太阳活动强烈时,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航天器的无线电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使航天器的定位系统受到干扰。
21. 掌握太阳活动的规律,可以提前预警,降低因太阳活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可知,由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迅速的降低;而有效总辐射量受天气现象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小问2详解】
由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位于太阳大气的最外面,是日冕层,b处于中间是色球层,c处于最里面是光球层。根据所学知识,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图2中的c光球层和b色球层。
小问3详解】
由上题可知,a位于太阳大气最外面,是日冕层。根据所学知识,来自日冕层的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进而影响宇航器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使航天器的的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小问5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和掌握太阳活动的规律,可以提前预警太阳活动,降低因太阳活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点睛】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①全球分布规律: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情况下,全球年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②中国分布规律: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多,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大气自下而上分为三层。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1)图中字母A代表地球大气的______(填名称)层,该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对流作用______(填“强”或“弱”),因此该层所达高度较高。
(2)B层大气以______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B 层大气在 22~27 千米范围内形成臭氧层, 臭氧可以______,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C层大气在80~500千米的高空中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______,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4)分层描述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自下而上穿越大气层时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
【答案】18. ①. 对流 ②. 强
19. ①. 平流 ②.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20. 无线电波 21. A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B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C层(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先降后升。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的垂直分层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A层的气温自地面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符合对流层的温度变化规律,故A层为对流层;根据所学知识,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受热多,空气对流作用强,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
【小问2详解】
由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和上题可知,B层的范围是从对流层的顶部到50千米,因此B层是平流层。根据所学知识,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使得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航空飞行;平流层的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小问4详解】
由上题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属于高层大气,根据材料和图可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自下而上穿越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先降后升。
【点睛】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 因该层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 存在一个臭氧层,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侵害。③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存在电离层。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陆风是大气热力环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由江心吹向陆地的风为江风,由陆地吹向江心的风为陆风。 武汉是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长江从市区穿过,受长江和南北陆地热力差异的影响,常年江陆风十分显著,并 对武汉市的大气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表为武汉市江岸区汉口江滩江陆风四季持续时间。
(1)说明武汉市日江陆风的形成原理。
(2)概括武汉市江陆风持续时间的季节变化特征。
(3)推测武汉市江陆风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答案】(1)受江面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陆地比江面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江面形成高压,风从江面吹向陆地,形成江风;夜晚,陆地比江面降温快,陆地形成高压,江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江面,形成陆风。
(2)春、秋、冬三季江风持续时间短于陆风持续时间,夏季江风持续时间与陆风持续时间相等;春、夏两季江风持续时间长于秋、冬两季,秋、冬两季陆风持续时间长于春、夏两季。
(3)吹陆风时,有利于把城市污染物和废热带离城区,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吹江风时,可以为城市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城市白天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
【分析】本题以武汉市江陆风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可知,江面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受其影响,白天,陆地比江面升温快,陆地气温高,形成热低压,江面气温低,形成冷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江面吹向陆地,形成江风;夜晚,陆地比江面降温快,陆地气温低,形成冷高压,江面气温高,形成热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江面,形成陆风。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春、秋、冬季三个季节,江风持续时间均短于陆风持续时间,而夏季江风持续时间与陆风持续时间相等,都为12小时;春、夏季江风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1和12小时,而秋、冬季分别为10和9小时,可知,春、夏季江风的持续时间长于秋、冬季;秋、冬季陆风持续时间分别为14、15小时,春、夏季为12、13小时,因此秋、冬季陆风持续时间长于春、夏季。
【小问3详解】
武汉市常年受江陆风影响,当夜间受吹陆风时,陆风会把城市的污染物和废热带离城区,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白天吹江风时,江风来自暖湿的长江,可以增加城市空气湿度,降低城市白天的气温,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点睛】
20. 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水的性质与我们人类活动关系密切。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_____;据图说明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以及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_____。
(2)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试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3)任举两例说明海水性质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案】(1) ①. 太阳辐射 ②.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水温大致相同;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为: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2)红海海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红海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量大;红海海域较为封闭,水体交换少,盐度高;红海周围地表径流匮乏,河水注入少,稀释作用弱等。
(3)海水温度异常变化会导致异常天气现象;利用高盐度海水蒸发可以制盐;远洋航运中,标准吨位船只的核载重量要考虑不同海区海水密度的差异,以确保航运安全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海水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由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可知,低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最高,并随着纬度的增加海水温度逐渐降低,且相同纬度海洋表层水温大致相同;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并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地区海水盐度逐渐减少。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高,蒸发旺盛,红海海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使得红海海域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红海周围陆地径流匮乏,淡水汇入少,稀释作用弱;红海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盐度高。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利用海水制盐是与人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生产活动之一,中国主要的盐场有天津长芦盐场、台湾布袋盐场、海南莺歌海盐场。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对气象 、航海、捕捞业等有深刻影响。热带海面生成的台风给沿海地区带来暴雨,引发洪水,也带来丰沛的降水。海水密度变化对航行于海中特别是深海中的探测器和潜艇有直接的影响,对设在海底的通信电缆也有重要的影响。远洋航运中,标准吨位船只的核载重量要考虑不同海区海水密度的差异,以确保航运安全。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①温度。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当海水结冰时,也会导致海水盐度变高;②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高;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水盐度低;③海区形状。海域封闭会减少本区域与其他区域的海水交换;④径流。地表淡水河流的汇入,致使海水盐度变低;⑤洋流。暖流流经,海水温度高,故海水盐度高;反之,寒流流经,海水温度低,故海水盐度低。地点
季节
江风时间
江风持续时间/h
陆风时间
陆风持续时间/h
江岸区(位于长江北岸,武汉市东北部)
春
07:00~18:00
11
18:00~07:00
13
夏
07:00~19:00
12
19:00~07:00
12
秋
07:00~17:00
10
17:00~07:00
14
冬
08:00~17:00
9
17:00~08:00
15
地点
季节
江风时间
江风持续时间/h
陆风时间
陆风持续时间/h
江岸区(位于长江北岸,武汉市东北部)
春
07:00~18:00
11
18:00~07:00
13
夏
07:00~19:00
12
19:00~07:00
12
秋
07:00~17:00
10
17:00~07:00
14
冬
08:00~17:00
9
17:00~08:00
15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甲地构造地貌为,图中断层形成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包含的地球外部圈层有,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与甲地相比,乙地,甲地此时的风向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