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5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5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1a2a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五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辨析·筛查知识漏洞
深挖教材·练习长句描述
重难盘查·突破核心考点
课标自省·明确备考方向
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3.F1测交的子代表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出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无法推测出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的双亲通过基因重组产生一正常子代,其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2。( )
6.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重组类型个体在F2中一定占3/8。( )7.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 )8.高茎豌豆植株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对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9.孟德尔提出分离现象相关假说时,生物学界已经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
10.若双亲豌豆杂交后子代表型之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基因型一定为YyRr和yyrr。( )1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可作为萨顿假说的依据。( )1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时不表现伴性遗传。( )13.最早确定染色体上基因位置的科学家是摩尔根,他使用荧光标记法将基因进行染色体位置定位。( )
14.调查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时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小实验误差。( )15.女性的某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的概率是1/2,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的概率是1。( )16.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仅考虑性染色体,雌性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雄性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17.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
18.位于X和Y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的基因没有等位基因,所以不能发生互换。( )19.通过羊水检查可检查出唐氏综合征和白化病。( )20.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生概率。( )
1.果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所以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2.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性状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易饲养,繁殖快,一只雌果蝇一生能产生几百只后代
3.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试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既含有显性基因,也含有隐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性状,故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出非甜玉米的籽粒;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非甜玉米的性状,故在非甜玉米果穗上结出的仍是非甜玉米的籽粒
4.自然界中,有些动植物的某些个体是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雌雄同株中性状的遗传存在伴性遗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染色体组,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雌雄同株中性状的遗传不存在伴性遗传,因为无性染色体
6.“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性别和其他性状类似,也是受________________共同影响的,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别出现反转的缘故。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其性染色体组成仍然是______,这只公鸡与一只母鸡交配,子代雌雄之比为___________(其中WW个体死亡)。7.基因检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检测人体细胞中的DNA序列,以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
8.近亲结婚能使隐性遗传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基因遗传病不宜作为调查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的致病基因得以纯合的机率增加
发病原因复杂,易受环境影响
核心考点一 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应用1.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
2.一对等位基因相关的性状分离比(1)若是完全显性,则Aa×Aa→3A∶1aa。(2)若是不完全显性,则Aa×Aa→1AA∶2Aa∶1aa。(3)若是显性纯合致死,则Aa×Aa→2Aa∶1aa。(4)若是隐性纯合致死,则Aa×Aa→全为显性。(5)若是显性花粉致死,则Aa×Aa→1Aa∶1aa。(6)若是隐性花粉致死,则Aa×Aa→全为显性;XAXa×XaY→1XAY∶1XaY。
3.两对等位基因相关的性状分离比(1)自由组合正常①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
②AaXBXb×AaXBY(A、a控制白化病,B、b控制色盲;不考虑性别差异)
(2)完全连锁(不考虑互换)
4.已知子代的表型和基因型推双亲的基因型或表型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可用基因型A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即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方法二: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时,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根据亲代的表型做进一步的推断。
常考题型一 分离定律 (2022·浙江6月卷)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B.与绿茎番茄杂交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解析】 紫茎为显性,令其自交,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紫茎,若为杂合子,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会出现绿茎,A不符合题意;可通过与绿茎纯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与紫茎纯合子(AA)杂交后代都是紫茎,故不能通过与紫茎纯合子杂交进行鉴定,C符合题意;能通过与紫茎杂合子杂交(Aa)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海南卷)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D.F2中A基因频率为2/9
【解析】 根据题意,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匍匐型个体Aa占80%,野生型个体aa占20%,则A基因频率=80%×1/2=40%,a基因频率=60%,子一代中AA=40%×40%=16%,Aa=2×40%×60%=48%,aa=60%×60%=36%,由于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所以子一代中Aa占48%÷(48%+36%)=4/7,A错误;由于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每一代都会使A的基因频率减小,故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低,B错误;子一代Aa占4/7,aa占3/7,产生的配子为A=4/7×1/2=2/7,a=5/7,子二代中aa=5/7×5/7=25/49,由于AA=2/7×2/7=4/49致死,因此子二代aa占25/49÷(1-4/49)=5/9,C错误;子二代aa占5/9,Aa占4/9,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4/9×1/2=2/9,D正确。故选D。
(2023·全国甲卷)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现将不同表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
【解析】 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有六种交配情况:A1A1与A2A2或者A2a交配,后代全是全抗植株;A1A2与A2A2或者A2a交配,后代全抗∶抗性=1∶1;A1a与A2A2交配,后代全抗∶抗性=1∶1;A1a与A2a交配,后代全抗∶抗性∶易感=2∶1∶1,A错误,D正确;抗性植株A2A2或者A2a与易感植株aa交配,后代全为抗性,或者为抗性∶易感=1∶1,B正确;全抗与易感植株杂交,若是A1A1与aa杂交,后代全为全抗,若是A1A2与aa杂交,后代为全抗∶抗性=1∶1,若是A1a与aa杂交,后代为全抗∶易感=1∶1,C正确。故选A。
(天津卷)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请回答相关问题:(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__________。(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___条带。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
【解析】 (1)纯合鲫鱼的基因型是a3a3或a4a4,其编码的肽链分别是P3或P4,则其体内GPI类型是P3P3或P4P4。(2)鲤鱼与鲫鱼的杂合二倍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1a2和a3a4,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共有a1a3、a1a4、a2a3和a2a44种基因型,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25%。杂交子一代中均为杂合子,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与题干图解类似,图谱中会出现3条带。(3)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中均含有P1、P2、P3,则三倍体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1a2a3,由此推测双亲均为纯合体。
归纳提升:1.明确性状显隐性的3种判断方法(1)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反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2)自交法: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均为显性性状。
2.确认纯合子、杂合子的方法(1)自交法:让某显性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此法常用于植物。(2)测交法: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相交,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个体,待测个体为杂合子。此法常用于动物。
常考题型二 自由组合定律 (2023·全国乙卷)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 )
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解析】 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亲本为Aabb,子代中理论上为AA∶Aa∶aa=1∶2∶1,因此推测AA致死;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亲本为aaBb,子代理论上为BB∶Bb∶bb=1∶2∶1,因此推测BB致死,A正确;实验①中亲本为宽叶矮茎,且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由于AA致死,因此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B正确;由于AA和BB均致死,因此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C正确;将宽叶高茎植株AaBb进行自交,由于AA和BB致死,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宽叶高茎∶宽叶矮茎∶窄叶高茎∶窄叶矮茎=4∶2∶2∶1,其中只有窄叶矮茎的植株为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故选D。
(2023·新课标卷)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解析】 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高秆基因型为AB,矮秆基因型为Abb、aaB,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因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矮秆基因型为Abb、aaB,因此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由F2中表型及其比例可知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C正确;F2矮秆基因型为Abb、aaB共6份,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共2份,因此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F2高秆基因型为AB共9份,纯合子为AABB共1份,因此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故选D。
(2023·全国甲卷)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断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这一特点可以用于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问题,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有某种植物的3个纯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现为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表现为果实能正常成熟(成熟),用这3个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品种。通常,基因突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
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1性状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
(3)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则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解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2)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1性状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故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3)甲与丙杂交的F1为不成熟,子二代不成熟∶成熟=3∶1,所以甲的不成熟相对于成熟为显性,乙与丙杂交的F1为成熟,子二代成熟∶不成熟=3∶1,所以乙的不成熟相对于成熟为隐性。由于甲的不成熟为显性,且丙为aaBB,所以甲是AABB;乙的不成熟为隐性,所以乙为aabb;则实验③的F1为AaBb,F2中成熟个体为aaB,包括aaBB和aaBb,不成熟个体占13/16,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3/16,所以不成熟中的纯合子占3/13。
(2022·辽宁卷)某雌雄同株二倍体观赏花卉的抗软腐病与易感软腐病(以下简称“抗病”与“易感病”)由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点与非斑点由基因Y/y控制。为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系列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1)上表杂交组合中,第1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第4组的结果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一组实验是第____组。(2)将第2组F1中的抗病非斑点植株与第3组F1中的易感病非斑点植株杂交,后代中抗病非斑点、易感病非斑点、抗病斑点、易感病斑点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用秋水仙素处理该花卉,获得了四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有一基因型为YYyy的四倍体植株,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四条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不考虑其他变异),则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交后代共有____种基因型。(4)用X射线对该花卉A基因的显性纯合子进行诱变,当A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后,四倍体中隐性性状的出现频率较二倍体更____。
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YY∶Yy∶yy=1∶4∶1
【解析】 (1)分析1组结果,后代全抗病,且非斑点∶斑点=3∶1,可知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非斑点对斑点为显性,故第1组的亲本基因型为RRYy(抗病非斑点)、rrYy(易感病非斑点)。第4组子代中抗病非斑点∶易感病非斑点=1∶1,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抗病”与“易感病”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一组实验是第2组,测交实验。(2)第2组中的抗病非斑点植株(RrYy)与易感病斑点植株(rryy)杂交,F1中的抗病非斑点植株基因型为RrYy,第3组中的抗病斑点植株(Rryy)与易感病非斑点植株(rrYy)杂
交,F1中的易感病非斑点植株基因型为rrYy,两者杂交RrYy×rrYy,后代中Rr∶rr=1∶1,Y∶yy=3∶1,故抗病非斑点、易感病非斑点、抗病斑点、易感病斑点的比例为3∶3∶1∶1。(3)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该花卉,可以获得四倍体植株。现有一基因型为YYyy的四倍体植株,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四条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不考虑其他变异,则产生的配子类型
及比例为YY∶Yy∶yy=1∶4∶1,其自交后代共有YYYY、YYYy、YYyy、Yyyy、yyyy5种基因型。(4)用X射线对该花卉A基因的显性纯合子进行诱变,当A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a后,由于四倍体的A基因更多,则四倍体中隐性性状的出现频率较二倍体更低。
归纳提升: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情况1.基因互作变式
2.基因累加效应(显性基因个数决定表型)AaBb自交→1∶(2+2)∶(1+4+1)∶(2+2)∶1→1∶4∶6∶4∶1。AaBb测交→1∶2∶1。
核心考点二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1.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
(1)致病基因仅在X染色体上的遗传特点
(2)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有关。 ♀XaXa × XaYA♂ ↓ ♂XaYA XaXa♀ (♂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XaXa × XAYa♂ ↓ ♀XAXa XaYa♂ (♀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2.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技巧(1)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
3.探究基因位置实验设计的分析(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判断①杂交实验法Ⅰ.未知显隐性:选用纯合亲本,采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看正反交结果是否相同。若结果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结果不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Ⅱ.已知显隐性:显性雄性个体与隐性雌性个体杂交,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个体,雄性全为隐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个体中显隐性出现的概率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调查实验法调查统计具有某性状的雌雄个体数量,若雌雄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若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个体数量,则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且决定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若雄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雌性个体数量,则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且决定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若只有雄性,则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的判断①若有显性纯合雄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隐性雌性个体→后代雄性均为隐性个体,雌性均为显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后代雌雄均为显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②若是群体中无法直接获得显性纯合雄性个体:多对显性雄性个体×隐性雌性个体→若后代出现显性雄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若所有杂交组合后代雌性个体均为显性个体,雄性个体均为隐性个体,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
(3)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①若显隐性已知,则选用隐性雌性个体×显性雄性个体,得F1全表现为显性,再让F1中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观察F2的性状表现。②若显隐性未知,先采用正交和反交法得到各自的F1,然后再让各自的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各自的F2,观察对比F2的性状表现。
4.人类遗传病的调查、预防和检测(1)调查: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范围不同,前者在人群中随机调查(社会调查),而后者在某种遗传病患病家系中调查(家系调查)。(2)预防:①禁止近亲婚配可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②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适龄生育、优生优育等,也能有效减少遗传病患者的出现。
常考题型一 伴性遗传及基因位置的判断 (2023·广东卷)鸡的卷羽(F)对片羽(f)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Ff表现为半卷羽;体型正常(D)对矮小(d)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卷羽鸡适应高温环境,矮小鸡饲料利用率高。为培育耐热节粮型种鸡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人员拟通过杂交将d基因引入广东特色肉鸡“粤西卷羽鸡”,育种过程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正交和反交获得F1代个体表型和亲本不一样B.分别从F1代群体Ⅰ和Ⅱ中选择亲本可以避免近交衰退C.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代群体Ⅰ中选择父本进行杂交D.F2代中可获得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
【解析】 用♀卷羽正常(FFZDW)与♂片羽矮小(ffZdZd)杂交,F1代是♂FfZDZd和♀FfZdW,子代都是半卷羽;用♀片羽矮小(ffZdW)与♂卷羽正常(FFZDZD)杂交,F1代是♂FfZDZd和♀FfZDW,子代仍然是半卷羽,正交和反交都与亲本表型不同,A正确;F1代群体Ⅰ和Ⅱ杂交不是近亲繁殖,可以避免近交衰退,B正确;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代群体Ⅰ中选择母本(基因型为FfZdW),从F1代群体Ⅱ中选择父本(基因型为FfZDZd),可以快速获得基因型为FFZdW和FFZdZd的个体,即在F2代中可获得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C错误,D正确。故选C。
(2023·浙江6月卷)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翅形长翅和残翅、眼色红眼和紫眼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现用长翅紫眼和残翅红眼昆虫各1只杂交获得F1,F1有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和致死。下列关于该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两对染色体B.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体C.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体D.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位于一对染色体
【解析】 假设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分别用A、a表示,控制红眼和紫眼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时,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②当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基因B/b位于X染色体时,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或AaXbXb×aaXBY);③当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基因A/a位于X染色体时,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或bbXAY×BbXaXa);④当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时,亲本的基因型为XAbY×XaBXab(或XAbXab×XaBY)。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
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也可能一对位于常染色体,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或bbXAXa×BbXaY,A、B叙述正确。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亲本组合可能为AaXbXb×aaXBY、bbXAY×BbXaXa、XAbY×XaBXab、XAbXab×XaBY,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体,但可都位于X染色体,C叙述正确,D叙述错误。
(2023·浙江1月卷)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个体的翅形和眼色分别为直翅和红眼,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获得了紫红眼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昆虫。为研究该昆虫翅形和眼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利用紫红眼突变体、卷翅突变体和野生型昆虫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注:表中F1为1对亲本的杂交后代,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1)红眼基因突变为紫红眼基因属于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要研究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对杂交组合____的各代昆虫进行______鉴定。鉴定后,若该杂交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判定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直翅红眼雌∶直翅紫红眼雌∶直翅红眼雄∶直翅紫红
(2)根据杂交组合丙的F1表型比例分析,卷翅基因除了控制翅形性状外,还具有纯合__________效应。(3)若让杂交组合丙的F1和杂交组合丁的F1全部个体混合,让其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4∶5
(4)又从野生型(灰体红眼)中诱变育种获得隐性纯合的黑体突变体,已知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灰体(黑体)和红眼(紫红眼)分别由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欲探究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3种纯合品系昆虫:黑体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和野生型。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说明:该昆虫雄性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换;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且子代的存活率相同;实验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
①实验思路:第一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获得F1,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观察记录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
黑体突变体和紫红眼突变体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Ⅰ: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Ⅱ: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
红眼∶黑体紫红眼=9∶3∶3∶1
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
【解析】 (1)分析杂交组合乙,紫红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交配,F1全为红眼,F2红眼∶紫红眼=3∶1,可得红眼为显性,紫红眼为隐性,因此红眼基因突变为紫红眼基因属于隐性突变;若要研究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对杂交组合乙的各代昆虫进行性别鉴定;若该杂交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直翅红眼雌∶直翅紫红眼雌∶直翅红眼雄∶直翅紫红眼雄=3∶1∶3∶1,子代表型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与性别无关,则可判定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杂交组合丙的F1表型比例卷翅∶直翅=2∶1,不为基因分离定律的分离比3∶1,可知卷
翅基因具有纯合显性致死效应。(3)杂交组合丙的F1和杂交组合丁的F1全部个体混合,则F1中卷翅∶直翅=4∶3,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F2中卷翅红眼4/9,直翅红眼5/9,子代(F2)表型及其比例为卷翅红眼∶直翅红眼=4∶5。(4)实验思路:选择黑体突变体和紫红眼突变体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交配得F2,观察F2表型及个数。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若统计后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黑体紫红眼=9∶3∶3∶1,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2∶1∶1,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023·新课标卷)果蝇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眼色的红眼和紫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组以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别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①的实验结果);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②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翅型的显性性状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属于伴性遗传的性状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杂交②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亲代是长翅和截翅果蝇,杂交①子代全是长翅
翅型的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
RRXTXT、rrXtY
rrXtXt、RRXTY
(3)若杂交①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杂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杂交,则子代翅型和眼色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眼长翅雌蝇∶红眼截翅雌蝇∶红眼长翅雄蝇∶红眼截翅雄蝇∶紫眼长翅雌蝇∶紫眼截翅雌蝇∶紫眼长翅雄蝇∶紫眼截翅雄蝇=3∶3∶3∶3∶1∶1∶1∶ 1
【解析】 (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分析题意可知,仅考虑翅型,亲代是长翅和截翅果蝇,杂交①子代全是长翅,说明长翅对截翅是显性性状。(2)分析题意,实验①和实验②是正反交实验,两组实验中翅型在子代雌雄果蝇中表现不同(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说明该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眼色的正反交结果无差异,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且红眼为显性性状,杂交①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的子代长翅红眼雌蝇(RXTX-)∶长翅红眼雄蝇(RXTY)=1∶1,其中雄蝇的XT只能来自母本,说明亲本中雌性是长翅红眼RRXTXT,而杂交②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的子代长
翅红眼雌蝇(RXTX-)∶截翅红眼雄蝇(RXtY)=1∶1,其中雄蝇的Xt只能来自亲代母本,说明亲本中雌性是截翅紫眼,基因型是rrXtXt,故可推知杂交①亲本的基因型是RRXTXT、rrXtY,杂交②的亲本基因型是rrXtXt、RRXTY。(3)若杂交①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RrXTXt)与杂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RrXtY)杂交,两对基因逐对考虑,则Rr×Rr→R∶rr=3∶1,即红眼∶紫眼=3∶1,XTXt×XtY→XTXt∶XtXt∶XTY∶XtY=1∶1∶1∶1,即长翅雌蝇∶截翅雌蝇∶长翅雄蝇∶截翅雄蝇=1∶1∶1∶1,则子代中翅型和眼色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长翅雌蝇∶红眼截翅雌蝇∶红眼长翅雄蝇∶红眼截翅雄蝇∶紫眼长翅雌蝇∶紫眼截翅雌蝇∶紫眼长翅雄蝇∶紫眼截翅雄蝇=3∶3∶3∶3∶1∶1∶1∶1。
归纳提升:“程序法”分析遗传系谱图
常考题型二 人类遗传病(2023·湖南卷)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A.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B.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D.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 假设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为A,非致病基因为a,若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染色体上含显性致病基因的片段和Y染色体片段互换,导致Y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A的患病男孩,A不符合题意;若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会形成基因型为XAXA或YY的精子,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Y的不患病男孩,B符合题意;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母亲的卵细胞形成时SHOX基因可能已经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的患病男孩,C不符合题意;若SHOX基因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发生在男孩胚胎发育早期,也可能导致该男孩出现XAY的基因型,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0·江苏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 000 000。下图是某FH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FH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患者C.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D.Ⅲ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
【解析】 分析系谱图可知,Ⅱ7和Ⅱ8均患病,其后代中出现了正常女儿,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Ⅱ8患病,但其女儿正常,可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显性遗传病的患者,其双亲中至少有一个为患者,B正确;已知纯合子患者出现概率为1/1 000 000,可知显性基因频率为1/1 000,则隐性基因频率为999/1 000,推知杂合子的概率为2×1/1 000×999/1 000≈1/500,C正确;Ⅲ6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故其患病基因可能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也可能由一方提供,D错误。故选D。
(2022·广东卷)遗传病监测和预防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儿子(致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由单对碱基突变引起)。为了解后代的发病风险,该家庭成员自愿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女儿和父母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的概率是2/3B.若父母生育第三胎,此孩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4C.女儿将该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1/2D.该家庭的基因检测信息应受到保护,避免基因歧视
【解析】 该病受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控制,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分析题图可知,父母的基因型为杂合子Aa,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为显性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A正确;若父母生育第三胎,此孩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基因型为杂合子Aa或隐性纯合子aa,概率为1/4+2/4=3/4,B正确;女儿的基因型为1/3AA、2/3Aa,将该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1/3,C错误;该家庭的基因检测信息属于隐私,应受到保护,D正确。故选C。
(2023·浙江6月卷)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 500。
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式有____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只需对个体______(填系谱图中的编号)进行核酸杂交,根据结果判定其基因型,就可确定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Ⅱ1和Ⅱ2均无甲病,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可判断出该病为隐性病,且其父亲Ⅱ1为正常人,故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考虑两种病,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种,若她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甲病是一种因上皮细胞膜上转运Cl-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乙病是一种因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所导致的疾病,甲病杂合子和乙病杂合子中均同时表达正常蛋白和异常蛋白,但在是否患病上表现不同,原因是甲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不能转运Cl-,正常蛋白______________;乙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正常蛋白不损害神经元,也不能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杂合子表型为____________。
【解析】 (1)由系谱图可知,Ⅱ1和Ⅱ2都是正常人,却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说明甲病由隐性基因控制,设为a,正常基因为A,假设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则Ⅲ1基因型为XaXa,其父亲Ⅱ1基因型为XaY,必定为患者,与系谱图不符,则可推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2)由系谱图可知,Ⅱ4和Ⅱ5都是乙病患者,二者儿子Ⅲ4为正常人,则可推知乙病由显性基因控制,设为B基因,正常基因为b,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4基因型为bb,其父亲Ⅱ4(是乙病患者)基因型为Bb(同时含有B基因和b基因);
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4基因型为XbY,其父亲Ⅱ4(是乙病患者)基因型为XBY(只含有B基因)。若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对Ⅱ4进行核酸检测,若出现两条杂交带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只有一条杂交带,则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若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仅考虑乙病时,Ⅲ4基因型为bb,Ⅱ4和Ⅱ5基因型为Bb,二者所生患乙病女儿Ⅲ3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且BB∶Bb=1∶2;若仅考虑甲病,Ⅲ5为甲病患者,其基因型为aa,Ⅱ4和Ⅱ5基因型为Aa,二者所生女儿Ⅲ3不患甲病,其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且AA∶Aa=1∶2,综合考虑这两对基因,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2×2=4种。仅考虑甲病时,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 500,
即aa=1/2 500,则可计算出a=1/50,A=49/50,人群中表型正常的男子所占的概率为:A=1-1/2 500=2 499/2 500,人群中杂合子Aa=2×1/50×49/50=98/2 500,那么该正常男子为杂合子Aa的概率=98/2 500÷2 499/2 500=2/51;由上面分析可知,Ⅲ3的基因型为2/3Aa,因此Ⅲ3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后,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aa=2/51×2/3×1/4=1/153。仅考虑乙病,人群中的表型正常的男子基因型均为bb,且由上面分析可知,Ⅲ3基因型可能为1/3BB和2/3Bb,则二者生出患乙病孩子B的概率=1/3+2/3×1/2=2/3。综合考虑这两种病,
Ⅲ3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后,生出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1/153×2/3=2/459。(4)甲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甲病杂合子的正常基因可以表达正常的转运Cl-的载体蛋白,虽然异常基因表达的异常载体蛋白无法转运Cl-,但是正常蛋白仍然可以转运Cl-,从而使机体表现正常。乙病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乙病杂合子的异常基因表达的异常蛋白质损害神经元,虽然正常基因表达的正常蛋白质不损害神经元,但是也无法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因此杂合子表现为患病。
归纳提升:明确遗传病中的5个“不一定”1.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患遗传病。如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不患色盲。2.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不患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3.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母亲妊娠前三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而使胎儿患先天性白内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十实验与探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CO2可使,提取类实验,调查类实验,mRNA,不表达蛋白A的酵,差速离心法,类囊体薄膜,思路将生长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9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讲发酵工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讲发酵工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8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八生物与环境,第一讲种群与群落,有限的,一方双小核草,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两地自然环境,鸟类活动,消费者,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