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第5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第6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第7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实验与探究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十实验与探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CO2可使,提取类实验,调查类实验,mRNA,不表达蛋白A的酵,差速离心法,类囊体薄膜,思路将生长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辨析·筛查知识漏洞
    深挖教材·练习长句描述
    重难盘查·突破核心考点
    课标自省·明确备考方向
    1.在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2.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3.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甲紫溶液染色。(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使细胞保持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5.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
    6.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7.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8.斐林试剂可被麦芽糖、蔗糖、乳糖等二糖还原成砖红色。( )9.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10.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是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
    11.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分析。( )1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 )13.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4.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15.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
    16.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沾蘸法比浸泡法要求的溶液浓度低。( )17.“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特定物质分子与基因结合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二者的核心技术相似。( )18.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都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19.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20.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
    1.怎样用差速离心法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3.说出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生的两种检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检测酵母菌溶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4.什么叫对比实验?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有、无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
    5.什么叫同位素标记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
    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作同位素标记法 
    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特别是他把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2)先研究一
    7.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思考一下,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酵母菌的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请写出该方法的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核心考点一 教材基础实验 1.观察类实验
    4.教材经典实验的选材与方法
    5.高中生物实验常见材料总结
    6.高中生物实验试剂用途整合(1)NaOH①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用作斐林试剂甲液(乙液为0.05 g/mL的CuSO4溶液)。②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用作双缩脲试剂A液(B液为0.01 g/mL的CuSO4溶液)。③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l/L的NaOH溶液用于调节pH,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④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用于除去空气中的CO2,以排除空气中CO2对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物的干扰。
    (2)HCl①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l/L的盐酸用于调节pH,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②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用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1∶1)作为解离液使植物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③配制生理盐水及其他不同浓度的盐溶液。(3)Ca(OH)2: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中用于检验CO2。(4)NaHCO3:作为CO2缓冲液用于研究光合作用。
    (5)酒精①无水乙醇:用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②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a.用于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配制解离液,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使植物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b.用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冲洗卡诺氏液固定后的根尖。c.用于DNA粗提取过程中DNA的析出。③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用于土壤小动物的保存。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用于脂肪鉴定中洗去浮色。
    (6)蔗糖: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用于观察质壁分离。(7)蒸馏水①用于植物激素外源补充的空白对照。②用于试剂或溶液的稀释。(8)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①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用于输液时作药物溶剂,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②动物生理实验,用于空白对照组。
    7.高中生物必修实验特定颜色反应试剂及染色剂用途整合(1)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现配现用,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2)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先加A液1mL摇匀,创造碱性环境,再加B液4滴,摇匀,呈紫色。(3)碘液:鉴定淀粉,呈蓝色。(4)苏丹Ⅲ:鉴定脂肪,呈橘黄色。(5)台盼蓝: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着色。
    (6)溴麝香草酚蓝溶液: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7)重铬酸钾溶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8)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用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8.实验条件的常用控制方法(1)物理方法类
    (2)化学药剂类(3)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灼烧灭菌。消毒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臭氧、化学消毒。
    常考题型一 生物学史所涉及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2022·广东卷)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解析】 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杂合子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发现了遗传规律,A正确;摩尔根等基于果蝇眼色与性别的关联,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了DNA呈螺旋结构,D错误。故选D。
    (2020·江苏卷)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在生物科学史中,下列科学研究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卡尔文(M.Calvin)等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B.赫尔希()等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梅塞尔森(M.Meselsn)等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D.温特()证明胚芽鞘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解析】 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途径,A不符合题意;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不符合题意;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不符合题意;温特证明胚芽鞘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的实验中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D符合题意。故选D。
    (2018·全国Ⅲ卷)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解析】 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链)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
    (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可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解析】 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链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
    归纳提升: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很多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如下(1)一般研究方法,如归纳法、提出假说、建构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假说—演绎法等;(2)一般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比实验、预实验等;(3)具体研究方法,如显微观察法、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染色法、同位素标记法、纸层析法、遗传杂交法、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抽样检测法等。
    常考题型二 观察类实验 (2023·浙江6月卷)为筛选观察有丝分裂的合适材料,某研究小组选用不同植物的根尖,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选材依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B.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C.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D.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
    【解析】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能力较强,故观察有丝分裂时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A正确;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有利于观察有丝分裂每一个时期的特点,B正确;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更利于观察细胞的染色体变化,C正确;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比分裂期占比更大,应该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低的材料观察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D。
    (2023·湖北卷)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B.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C.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
    【解析】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解离过程中酒精已将细胞杀死,观察的不是连续的动态过程,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故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B正确;由于取用的材料正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分裂间期细胞数目相对较少,所以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C正确;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与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有关,戊的细胞计数规则可能与其他同学不同,D正确。故选A。
    (2022·浙江卷)以黑藻为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部成熟叶片是最佳观察材料B.叶绿体均匀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心C.叶绿体形态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D.不同条件下叶绿体的位置不变【解析】 黑藻基部成熟叶片含有的叶绿体多,不易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应选用黑藻的幼嫩的小叶,A错误;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围绕液泡沿细胞边缘分布,B错误;观察到的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C正确;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可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D错误。故选C。
    (2022·湖南卷)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解析】 图示细胞为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A错误;b细胞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且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16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但核DNA分子加倍,故b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B正确;各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与其分裂周期所占时间成正相关,故已知细胞周期时间,根据各时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可计算各时期的时间,但应统计多个视野中的比例,图中只有一个视野,无法准确推算,C错误;间期时的S期进行DNA分子复制,若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停滞在间期,故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D错误。故选B。
    归纳提升:观察类实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1.一般操作流程
    2.注意事项(1)显微观察类实验要先制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藓类叶观察叶绿体。切片法:把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如脂肪的鉴定。压片法:把材料压成薄层,以便观察,如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2)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类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都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常考题型三 提取和鉴定类实验 (2023·广东卷)“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基本过程是:裂解→分离→沉淀→鉴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裂解:使细胞破裂释放出DNA等物质B.分离:可去除混合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等C.沉淀:可反复多次以提高DNA的纯度D.鉴定: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即呈现蓝色
    【解析】 裂解是加蒸馏水让细胞吸水涨破或将洋葱切碎加研磨液,充分研磨,释放出DNA等物质,A正确;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能溶于2 ml/L的NaCl溶液,将溶液过滤,即可将混合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等与DNA分离,B正确;DNA不溶于酒精,而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可以反复多次用酒精沉淀出DNA,提高DNA纯度,C正确;将DNA溶解于NaCl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五分钟,待冷却后,能呈现蓝色,D错误。故选D。
    (2021·全国乙卷)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解析】 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内,故不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错误;龙胆紫溶液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故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B正确;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正确;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使其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故选A。
    (2021·山东卷)粗提取DNA时,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并搅拌,过滤后所得滤液进行下列处理后再进行过滤,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特定试剂后容易提取出DNA相对含量较高的白色丝状物的处理方式是( )A.加入适量的木瓜蛋白酶B.37~40 ℃的水浴箱中保温10~15分钟C.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的酒精D.加入NaCl调节浓度至2 ml/L→过滤→调节滤液中NaCl浓度至0.14 ml/L
    【解析】 木瓜蛋白酶可以水解DNA中的蛋白质类杂质,由于酶具有专一性,不能水解DNA,过滤后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特定试剂后容易提取出DNA相对含量较高的白色丝状物,A正确;37~40 ℃的水浴箱中保温10~15分钟不能去除滤液中的杂质,应该放在60~75 ℃的水浴箱中保温10~15分钟,使蛋白质变性析出,B错误;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并搅拌,过滤后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的酒精,此时DNA析出,不会进入滤液中,C错误;加入NaCl调节浓度至2 ml/L→过滤→调节滤液中NaCl浓度至0.14 ml/L,DNA在0.14 m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小,DNA析出,不会进入滤液中,D错误。故选A。
    (2020·江苏卷)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B.研磨时加入CaO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解析】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而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A正确;研磨时需要加入碳酸钙(CaCO3),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B错误;研磨时加入少许石英砂(SiO2)有助于充分研磨,利于破碎细胞使色素释放,C正确;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滤液扩散,要求细、直、齐,才有利于色素均匀地分离,D正确。故选B。
    归纳提升:提取和鉴定类实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1.一般操作流程
    2.提取和鉴定类实验的注意事项(1)在显色实验(如物质检测)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也可在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2)物质鉴定实验中,一般不设置对照实验。若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3)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实验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这些材料中含大量蔗糖(非还原糖)还原糖含量低。
    常考题型四 模拟调查类实验 (2022·海南卷)为探究校内植物园土壤中的细菌种类,某兴趣小组采集园内土壤样本并开展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样时应随机采集植物园中多个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B.培养细菌时,可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C.土壤溶液稀释倍数越低,越容易得到单菌落D.鉴定细菌种类时,除形态学鉴定外,还可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
    【解析】 采集植物园中土壤样本的原则之一是要随机采样,A正确;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可用于细菌的培养,B正确;土壤溶液稀释倍数足够高时,才能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开,有助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C错误;不同种类细菌的理化性质不同,鉴定细菌种类时,除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外,还可借助生物化学方法,D正确。
    (2018·全国Ⅲ卷)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解析】 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故选B。
    (新课标Ⅲ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解析】 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故选B。
    (福建卷)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解析】 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可能未均匀分布,因此每次计数前可以振荡均匀并多次取样计数后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A正确;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由于无法确定实验所需试剂浓度,可以先设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可确定最适浓度的范围,但不能减少实验误差,B错误;调查人群中的红绿色盲发病率,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并随机取样,C正确;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通常以某一时期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代替该时期在细胞周期中的时间比例,计数的细胞越多,误差越小,D正确。故选B。
    归纳提升:模拟调查类实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1.调查类实验的一般流程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调查方法↓
    实施调查程序→注意随机性↓统计调查结果→借助模型构建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调查结论→注意分析误差成因(1)调查方法:取样调查法。可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对象选用不同的取样方法。(2)调查选材:为使实验获得成功,常选用一些容易调查的对象,如调查植物种群密度,选择容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3)随机调查:调查的随机性决定了调查的准确性,所以应做到无区别对待调查对象,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2.模拟类实验的注意事项(1)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统计的次数必须足够多,方能出现1∶2∶1这一比例,若统计次数少,很难出现特定的分离比;因绝大多数生物产生雌配子的数量少于雄配子的数量,故此实验中两小桶中的小球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必须相等。(2)建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模型实验中,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常考题型五 探究类实验 (2023·浙江1月卷)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解析】 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是无关变量,A错误;氧气的有无是自变量,B错误;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且比值为1∶1,因此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C正确;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氧化分解彻底,释放能量多,无氧呼吸氧化分解不彻底,大部分能量还储存在酒精中,释放能量少,D错误。故选C。
    (2023·广东卷)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解析】 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错误;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低浓度NAA可以选用浸泡法,C错误;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下进行扦插,D错误。故选B。
    (2022·浙江6月卷)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B.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高效性C.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
    【解析】 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不会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也不会导致酶变性失活,A错误;酶具有高效性,故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B正确;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在一定pH范围内,随着pH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pH后,随pH增加,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C错误;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将淀粉酶水解,则淀粉的水解速率会变慢,D错误。故选B。
    (2019·浙江4月卷)为研究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链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 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
    归纳提升:探究实验的一般操作流程
    核心考点二 实验探究与分析1.常见探究实验分析
    2.牢固掌握实验设计的程序
    3.探究性实验操作步骤“三步曲”
    4.自变量控制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某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
    5.“五看法”评价实验设计的方案
    常考题型一 探究实验的分析 (2023·浙江1月卷)研究人员取带叶的某植物茎段,切去叶片,保留叶柄,然后将茎段培养在含一定浓度乙烯的空气中,分别在不同时间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切口。在不同时间测定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去叶片可排除叶片内源性IAA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越迟使用IAA处理,抑制叶柄脱落的效应越明显C.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D.不同时间的IAA处理效果体现IAA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 切去叶片,目的是排除叶片内源性IAA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据图分析,越迟使用IAA处理,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越低,因此抑制叶柄脱落的效应越弱,B错误;据图分析,不使用IAA处理,只有乙烯,会促进叶柄脱落,越早使用IAA会抑制叶柄脱落,因此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C错误;图中,不同时间的IAA处理效果均表现为抑制折断,因此不能体现IAA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A。
    (2023·湖北卷)为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A溶液处理斑马鱼,实验结果如下表。据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②可知机体无氧呼吸减慢,有氧呼吸加快B.由①可知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加快C.①②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D.③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持续升高【解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故无法判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快慢,A错误;由①可知,随着A物质浓度增大,肝脏糖原含量逐渐减小,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减慢,B错误;①中肝糖原含量减小,②中丙酮酸减少,细胞呼吸减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减少,C错误;③中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多,通过增加肝糖原分解等使血糖浓度持续升高,D正确。故选D。
    (2023·湖北卷)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
    【解析】 题中上图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甲的影响,浓度高落叶率提高,和对照组4比较,3的落叶率低,是较适宜浓度;下图表示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乙的影响,目的是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落叶率高更有利于阻断乙的危害,综合分析3曲线对应的浓度最好,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A正确;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落叶率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增强,B错误;喷施M应该减弱对甲果实的影响,避免影响产量,而对于乙应该防止其果实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防止其种子传播,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M可提高脱落率,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似,D正确。故选B。
    (2023·湖北卷)乙烯(C2H4)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乙烯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乙烯处理植物叶片2小时后,发现该植物基因组中有2 689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2 37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实验二】某一稳定遗传的植物突变体甲,失去了对乙烯作用的响应(乙烯不敏感型)。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植株表型为乙烯不敏感。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
    【实验三】科学家发现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该基因编码一种膜蛋白,推测该蛋白能与乙烯结合。为验证该推测,研究者先构建含基因A的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到酵母菌中,筛选出成功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乙烯(14C2H4),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是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 (填“DNA”或“mRNA”)含量得出。(2)实验二F2植株出现不敏感型与敏感型比例为9∶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三的对照组为: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
    对乙烯敏感度的基因有两对,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实验三中随着14C2H4相对浓度升高,实验组曲线上升趋势变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三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入酵母菌的蛋白A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A数量有限
    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 
    【解析】 (1)基因表达包含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的产物是mRNA,mRNA也是翻译的模板,所以分析叶肉细胞中的mRNA含量可知道实验一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2)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乙烯敏感度的基因有两对,并且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3)该实验目的是通过基因A控制的蛋白质能与乙烯结合,证明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自变量是有无蛋白A,实验组是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对照组则是不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4)分析曲线,横坐标是14C2H4浓度的相对值,纵坐标是酵母菌
    结合14C2H4的量,酵母菌是通过合成蛋白A与14C2H4结合的,故实验组的曲线上升趋势变慢,可能是因为导入了基因A的酵母菌能合成的蛋白A数量有限。(5)本实验是通过基因A控制的蛋白质能与乙烯结合,证明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故实验结论是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
    归纳提升:注意区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常考题型二 探究实验的设计 (2023·全国甲卷)某同学将从菠菜叶中分离到的叶绿体悬浮于缓冲液中,给该叶绿体悬浮液照光后糖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是分离制备叶绿体的常用材料,若要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与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出1种即可)。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__上,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填“蓝紫光”“红光”或“绿光”)。
        蓝紫光 
    (2)将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破坏后,加入缓冲液形成悬浮液,发现黑暗条件下悬浮液中不能产生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基质暗反应相关的酶,但黑暗条件下,光反应无法进行,暗反应没有光反应提供的原料ATP和NADPH,所以无法形成糖类
    悬液中具有类囊体膜以及叶绿
    (3)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中会产生淀粉。请设计实验证明叶绿体中有淀粉存在,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良好且相同的植物叶片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植物应均进行饥饿处理(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消耗有机物),甲组放置在有光条件下,乙组放置在其他环境相同的黑暗状态下,一段时间后,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出甲乙两组的叶绿体,脱绿后制作成匀浆,分别加入碘液后观察。结果:甲组匀浆出现蓝色,有淀粉产生;乙组无蓝色出现,无淀粉产生 
    【解析】 (1)植物细胞器的分离方法可用差速离心法,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同时进行,黑暗条件下无光,光反应不能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原料ATP和NADPH,暗反应无法进行,产物不能生成。(3)要验证叶绿体中有光合作用产物淀粉,需要将叶绿体提取出来并检测其中淀粉。因此将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植物叶片分为甲乙两组,先进行饥饿处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之后甲组放置在有光条件下,乙组放置在其他环境相同的黑暗状态下,一段时间后,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出甲乙两组的叶绿体,需要脱绿处理,制作成匀浆,分别加入碘液后观察。预期的结果:甲组匀浆出现蓝色,有淀粉产生;乙组无蓝色出现,无淀粉产生。
    (2023·浙江6月卷)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回答下列问题:(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反射。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__________,产生渴觉。
    (2)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 000 mL清水与1 000 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
    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_________,该曲线的形成原因是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被稀释,渗透压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________。
    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
    (3)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其中减压反射是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神经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材料与用具: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生理盐水、刺激电极、麻醉剂等。(要求与说明:答题时对实验兔的手术过程不作具体要求)
    ①完善实验思路:Ⅰ.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__________________湿润神经。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血压,血压下降。
    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Ⅳ.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
    减压神经外周端和中枢端
    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用于记录Ⅲ、Ⅳ实验结果的表格,并将预测的血压变化填入表中。③分析与讨论: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有什么生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相对稳定,避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因血压升高而无法快速恢复而导致机体稳态被破坏 
    【答案】 (3)②见解析【解析】 (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是后天学习和训练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渴觉的产生部位也是大脑皮层。(2)据图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饮用清水的曲线,判断的依据是:饮用清水后,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为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应饮用淡盐水,以同时
    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离子。(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则实验可通过刺激不同部位,然后通过血压的测定进行比较,结合实验材料可设计实验思路如下:①完善实验思路:Ⅰ.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神经,以保证其活性。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
    减压神经的外周端和中枢端,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Ⅳ.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②预测实验结果:由于减压神经、迷走神经被结扎、剪断被结扎,该减压反射不能发生,则预期结果和表格可设计如下:
    ③分析题意可知,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称为减压反射,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可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避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因血压升高而无法快速恢复而导致机体稳态被破坏。
    (2021·浙江1月卷)189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还有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某研究小组为验证上述结论,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材料和试剂:酵母菌、酵母汁、A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实验共分6组,其中4组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1)除表中4组外,其他2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这些起辅助作用的小分子和离子存在于酵母菌、_______________。(2)若为了确定B溶液中是否含有多肽,可用_____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若为了研究B溶液中离子M对乙醇发酵是否是必需的,可增加一组实验,该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溶液+A溶液+去除了离子M的B溶液 
    葡萄糖溶液+A溶液+B溶液
    (3)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酵母菌细胞破碎处理时需加入缓冲液,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确保酶的活性。(4)如何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写出2项原理不同的方法及相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酶分子空间结构和提供酶促反应的适宜pH 
    染色后镜检,原理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酵母汁接种培
    养观察,原理是酵母菌可以繁殖
    【解析】 (1)为验证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及“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的结论,还需要加设两组实验,一组为葡萄糖溶液+酵母汁(预期实验结果为有乙醇生成),另外一组为葡萄糖溶液+A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包括相关酶)+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此组预期结果为有乙醇生成;本实验中,起辅助作用的小分子和离子可在酵母菌(细胞中含有各类物质)、酵母汁和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中存在。(2)多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据题干信息可知,M离子存在于
    B溶液中,故为验证M对乙醇发酵是否为必需的,则应加设一组实验,即葡萄糖溶液+A溶液+去除了离子M的B溶液:若有乙醇生成,则证明M不是必需的,若无乙醇生成,则证明M是必需的。(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实验中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护酶分子空间结构和提供酶促反应的适宜pH。(4)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的方法有:染色后镜检,原理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若为死细胞,则能被染色;酵母汁接种培养观察,原理是酵母菌可以繁殖:一段时间后若酵母菌数量增加,则为活细胞。
    (2019·全国Ⅰ卷)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____。(2)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
    (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然后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解析】 (1)经干旱处理后,根细胞的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增大,对水分子吸引力增大,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2)据题干条件可知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导致叶片细胞吸收CO2减少,暗反应减弱,因此光合速率会下降。(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实验目的为验证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故实验应分为两部分:①证明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变化不是缺水引起的;②证明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减小是ABA引起的。该实验材料为ABA缺失突变体植株(不能合成ABA),自变量应分别为①正常条件和缺水环境、②植物体中ABA的有无,因变量均为气孔开度变
    化,据此设计实验。①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可说明缺水环境不影响ABA缺失突变体植株气孔开度变化,即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变化不是缺水引起的。②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可说明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减小是ABA引起的。

    相关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9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讲发酵工程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9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讲发酵工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讲发酵工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8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8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八生物与环境,第一讲种群与群落,有限的,一方双小核草,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两地自然环境,鸟类活动,消费者,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6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6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这些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基因组成的变化,2示例,谷氨酰胺,准确选取育种方案,bbTt,协同进化共同进化,bbZWB,蛋白质的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