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
第40讲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40讲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40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原卷板docx、第40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趋势
1.生命的起源的命题点有:①生命起源的假说理论;②米勒化学生命起源论实验等,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2.生物的进化的命题点有:①化石与生物进化关系;②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等,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考查。
3.遗传和变异的命题点有:①遗传和变异的含义及举例;②生物的性状与遗传物质之间的关系;③基因工程和现代生物技术等,考题常以选择、填空等形式出现。
知识重构
知识点一:生命的起源
1、1953 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第三阶段,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知识点二: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
①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②动物化石的形成: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尸体上的肌肉腐烂→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进入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将化石保存在外围泥沙堆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化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化石。
③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自然选择学说、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2、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
①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②进化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人: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③意义: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④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 DNA 和蛋白质的差异。
知识点三: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2、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3、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人类有 23 对 46 条染色体),染色体是由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由 1953 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共同提出。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 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染色体eq \b\lc\{(\a\vs4\al\c1(蛋白质,DNA\(――→,\s\up7(上有许多))基因\(――→,\s\up7(控制))生物的性状))
4、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 DNA 片断。一个 DNA 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控制性状,蛋白质表现性状。
5、变异实质上是遗传物质(基因、DNA、染色体)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例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为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造成的;先天愚型是 21 号染色体多了一
7、育种和优生:
①杂交优势:杂交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如骡。
②基因工程: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等。
8、遗传病:由DNA、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等。优生就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防止有明显遗传病的婴儿出生,以改善人口质量。因此,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知识点精炼
一、生命的起源
1.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米勒实验证明在类似原始大气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②原始大气不能形成原始生命,但在火花放电的情况下,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氨基酸 ③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④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 ⑤今天的地球在适当的条件下,还能形成原始生命 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⑦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合成比较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和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场所都是原始海洋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⑤⑥ C. ③④⑤⑦ D. ①②③⑤
2.(2021·温州模拟)2008年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最有可能成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证据( )
A. 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 B. 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
C. 距今2亿年前大陆发生了漂移 D. 没有四季交替距今6500万年前哺乳类动物开始繁盛
3.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 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 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4.有科学家将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物质放在特殊的溶液中,发现这些物质能够浓缩聚集为一个个球状小滴,小滴周围还有类似于膜的边界,并能从外界吸收某些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也能排出。这个实验模拟生命起源过程中的( )
A. 形成单细胞生物的过程 B. 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
C. 形成原始生命的过程 D.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
5.在学习了“生命起源”后,几位同学针对我国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展开辩论,其中没有道理的观点是( )
A. A B. B C. C D. D
6.对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有种理论叫做“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在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
A. 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
B. 错误的,因为教材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 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 一种假设,事实根据很少,至今还不能被证实
7.(2021·宁波模拟)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不符合的是( )
A.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B.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发现了杂交子一代全部表现显性性状,杂交子二代遗传性状的显性与隐性个体数的比例为3:1的规律
C. 米勒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D. 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巨著《物种起源》一书,成功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8.请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球经常受到陨石撞击。
材料2 1969发现陨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材料3 1983年科学家用新分析技术对法国南部奥罗艾埃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中含有6%的有机物,20%的水。有机物中含有核酸等物质。
(1)陨石是天外来客,其中含有水、有机物,说明宇宙中存在着 的条件。
(2)从材料2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 阶段。
(3)从材料3陨石含有的有机物来看,其阶段相当于原始生命形成的 阶段。
(4)因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所以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星球来的。如果是这样,你能用类似教科书中“过程示意图”方式表示过程吗?
9.如图所示是生命起源的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
(2)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
(3)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
(4)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5)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 。
(6)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地球温度 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 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10.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装置,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于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利用电极模拟火花放电,经过b冷却后,形成的产物沉积在C中。请根据上述的说明,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 ;
A中没有的气体是 ;b实验装置的名称是 。
(2)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
(3)他做出的假设是 。
(4)他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 。
(5)他得出的结论是 , 该结论被后人称为 假说。
11.如图的进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小熊猫与熊中,大熊猫与 的亲缘关系最近。
(2)在小熊猫与大熊猫中,浣熊与 的亲缘关系最远。
(3)如图说明了四种生物 。
12.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下图分析回答:
(1)树根处A代表________,它生活在________中。
(2)A由于________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________。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________进化来的。
( 4)C与蕨类植物的区别是________。
(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
二、生物的进化
13.(2020·三门模拟)下列学说与其证据相一致的是( )
A. 化学进化学说——始祖马化石 B. 大陆漂移说——大西洋两岸的可拼合性
C. 大爆炸宇宙论——气球膨胀模拟实验 D. 生物进化论——陨石中发现氨基酸
14.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A. 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B.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
C. 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 a一定比c高等
1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
A.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植物到动物 B.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C. 从复杂到简单,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D. 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等到低等,从陆生到水生
16.(2021九下·浙江期末)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化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 B.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地理环境
C. 古老地层中的化石结构一般比较简单 D. 化石就是地层中的生物尸体或遗体
17.(2021九下·浙江期末)“最早的鱼儿怎么没有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这是摘自诗歌《化石吟》的片段,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最早的鸟儿”比“最早的鱼儿”先出现
C.两栖类是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
D.根据“最早的鸟儿”的特征,说明鸟类可能由爬行类进化而来
18.(2021九下·丽水月考)节肢动物的鳃的进化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 B. 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
C. 鳃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D. 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如图所示,图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数,图乙表示在同一时间里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1)雪地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现象,是长期 的结果。若降雪推迟,则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 。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多,白色老鼠的数量 , 白色老鼠所占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 (填“之前”或“之后”)。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环境变化对老鼠的毛色起 作用。
20.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根据以下7个证据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假说:
⑴“灾变论”——大约在六千多万年前,一颗小行星、陨石或彗星撞击了地球,引起了海啸和火山爆发,导致恐龙迅速灭绝。
⑵“渐变论”——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逐渐消亡。
这些证据是:
①人们发现了墨西哥一个六千多万年前由一颗直径近10 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坑。大的行星和陨石撞击地球会造成尘埃飞扬,遮天蔽日,导致生物大量死亡。
②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之后,恐龙还生存了几十万年。
③恐龙大量灭绝的时间相对较短。
④恐龙的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大批死亡。
⑤在恐龙数量减少的同时,气候也变得干燥而寒冷,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⑥在某一批由70个恐龙蛋组成的化石中,只有1个有胚胎,这表明恐龙蛋的受精率较低。
⑦化石研究表明,在恐龙灭绝之前的一段时期内,其骨骼出现变形,蛋壳变得很薄,因此卵中的胚胎容易受到威胁。
你认为在上述证据中,支持假说(1)(2)的分别是 、 (填序号)。
21.(2019·舟山)有一火山岛,分布着数目相近,毛色不同的同种鼠,后来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整个小岛。某生态学家自2000年起每隔两年对鼠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
(1)该岛火山爆发发生在表中哪两个年份之间?________。
(2)岛上红鼠和灰鼠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22.下图是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的A 。
(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 和C , 但是B和C的生殖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C进化成为原始的 , 包括D 和E , D和E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
23.(2021七上·温州期中)“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
以上3种植物中亲缘关系较近的是 , 培育这些粮食作物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以培养其优良性状为目的,决定这些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植物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
三、遗传与变异
24.(2020·杭州模拟)2014年我国辽东半岛成功培育出“海宝1号”裙带菜新品种,该技术是通过筛选大连裙带菜群体中性状优良的个体,经分离和培养获得单细胞来源的单倍体克隆,利用单倍体克隆交配与定向选育结合技术,经4代选育而成。该培育生物优良品种的方法中主要涉及到( )
A. 杂交育种 转基因技术 B. 杂交育种 克隆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克隆技术 D. 太空育种 克隆技术
25.(2020九下·宁波月考)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B. DNA由染色体和蛋白质构成
C. 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D. 生物性状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26.(2020九上·越城期末)下列对各种现象的解释中,与达尔文进化理论一致的是( )
A.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为了适应环境将脖子伸长的结果
B. 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
C. 狼和鹿两者进行相互选择,结果都能迅速奔跑
D. 害虫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7.(2021·宁波模拟)番茄果皮的红色(由R基因控制)对黄色(由r基因控制)为显性。甲番茄的基因组成为rr,乙番茄的基因组成为Rr。将乙番茄花蕾中的雄蕊全部去掉,而保留雌蕊,套上纸袋。然后再将甲番茄的花粉人工授粉到乙番茄的柱头上。该乙番茄植株上结出的果实是什么颜色的( )
A. 全部是红果 B. 全部是黄果
C. 果实的一半为红色,另一半为黄色 D. 半数的果实为红果,半数的果实为黄果
28.(2021·普陀模拟)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单个的基因竟然会“跳舞”,即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至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然后可能就在那里“安家”了。这种能跳动的基因被称为“转座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座子”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转座子”与生物的性状有关
C.由“转座子”跳动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
D.“转座子”中含部分遗传信息
29.(2021九下·浙江期末)如图为部分遗传概念的关系图,图中A、B、C分别是( )
A. 染色体、遗传信息、基因 B. 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C. 细胞核、染色体、基因 D. 染色体、基因、细胞核
30.将美国甜玉米种子的胚嫁接到中国老玉米种子的胚乳中后(如图所示),所形成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是( )
A. B. C. D.
31.神舟十号太空飞船进入太空后,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如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在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变异,并返回地面选育出新品种。下列关于太空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种子产生的变异都不能遗传给后代 B. 植物种子产生的变异对人类都有害
C. 植物种子可能会产生能够遗传的变异 D. 植物种子产生的变异对人类都有益
32.南有微山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北有汶上莲花的争奇斗艳,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济宁市栽培的荷花有四十余种。你认为荷花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各县气候条件稍有差异的结果 B. 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
C.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33.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B. 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C.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含X的精子与含Y的精子数量相等
D. 普通甜椒经太空漫游后培育成的太空椒,其产量提高20%,品质得到很大改善,这是一种不遗传的变异
34.(2020·温州模拟)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科学家。如图为我国科学家借助该技术完成的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荧光猪的后代也能发光,这种现象在科学上称为________。
(2)克隆出的荧光猪在性状上最接近甲猪,因为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________上。
(3)转基因技术是高端科技研究,但其应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发关注。下列观点属于不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是 (可多选)。
A.转基因生物从本质上讲属于新物种,可能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B.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组成,植入的基因片段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
C.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可造福于人类。
D.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证据来自短期的实验结果,对人的危害可能是长期的、潜在的。
E.转基因食品能帮助解决因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口剧增而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
35.(2021·台州)世界各地陆续发现新的新冠病株、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一定难度。
(1)新病毒的出现是由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新老病株间的这种性状差异现象属于________(选填"变异”或“遗传")
(2)我国目前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的注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________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从传染病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主要是为了________。
36.(2021·嵊州模拟)人类大约有2万个基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现的许多恶性肿瘤都是由基因突变引发的。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减少人体患遗传性癌症的可能,肿瘤学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1)如图表示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之间的关系。其中数字“2”表示________。
(2)基因突变引发的变异属于________ 变异。(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37.(2020·柯桥模拟)国庆70周年之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过去40年间实现了稻谷增产8.5亿吨,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水稻对盐度变化极为敏感,常规水稻在盐、碱环境无法生长。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海水稻”研发,并取得亩产300kg以上的举世瞩目成果。
(1)杂交水稻繁殖属于________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定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普通水稻的细胞液浓度。
(3)在耐盐碱水稻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成员从大量的普通水稻中确认了25个参试品种,然后又从25个参试品种中筛选出9个耐盐碱品种。这9个耐盐碱品种是普通水稻的遗传物质发生________的结果。
年份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灰鼠数(只)
197
201
198
357
382
392
红鼠数(只)
201
195
200
41
22
7
等级
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26讲 盐与化肥-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26讲盐与化肥原卷板docx、第26讲盐与化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3讲 电能-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13讲电能原卷版docx、第13讲电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2讲 电与磁-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12讲电与磁原卷版docx、第12讲电与磁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