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12月)物理试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073262/0-17022649786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12月)物理试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073262/0-17022649787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12月)物理试题(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073262/0-17022649787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12月)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第一、二、三册+选择性必修一动量、选择性必修二磁场约占90%;其他高考部分约占 1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 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单匝圆形线圈的半径为R,线圈中有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时间的关系为B=kt,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则在0~t0时间内,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为
A. kπr²t₀ B. kπR²t₀ C. 2kπr²t₀ D. 2kπR²t₀
2.如图所示,一封闭着理想气体的绝热气缸置于水平地面上,绝热活塞将气缸分为a、b两部分,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初始时a、b中的气体压强、温度均相等,现通过电阻丝对a中的气体进行缓慢加热,停止加热并达到稳定后
A. a中的气体温度减小
B. a中的气体压强减小
C. b中的气体压强增大
D. b中的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不变
3.当云层中包含有大量的电荷时,云层和大地之间可视为一个巨大的平行板电容器。如图所示,云层带正电,取地面的电势为0,在云层和地面间的 P 点处悬浮有一带电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带正电
B.若云层高度下降,P点的电势降低
C.若云层高度下降,微粒将向上运动
D.若云层高度下降,微粒的电势能不变
4.为了研究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时的发光特点,现利用大量此种氢原子跃迁时产生的三种单色光照射同一个光电管,如图甲所示,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光电管两端电压,分别得到三种光照射时光电流与光电管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对于a、b、c三种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光的频率最大的是c
B. a、b、c三种光从同一种介质射向真空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的是c
C.用a光照射另外某种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c光照射也一定能发生
D.通过同一个单缝装置进行单缝衍射实验,中央条纹宽度a光最宽
5.小朋友玩竖直向上抛球游戏,理想情况下(忽略一切阻力和水平的风力作用),可以把球的运动看成只受重力的运动,但实际情形中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假设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取向上为正方向,则两种情况下小球从抛出到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速度一时间图像正确的是
6.如图所示为竖直光滑圆轨道,一小球从最低点 A 出发,当初速度为 v0时,能恰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运动到圆心等高处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N₁;如果初速度变为3v₀,小球运动到圆心等高处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N₂。则
A. N₁:N₂=3:43 B. N₁:N₂=1:6 C. N₁:N₂=2:9 D. N₁:N₂=1:3
7.马车是古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如图所示为一匹马水平拉动一车货物,其中最上面有两个木板A 和B,A、B之间和B与车之间接触面都水平,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₂2,A质量为m,B质量为2m,车的质量为5m,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不计,马给车的水平拉力为F,A、B始终没有离开车表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μ1>μ2,逐渐增大 F,A 会相对B 先滑动
B.若μ1>μ2,当 F=8μ2mg时,B与车之间开始相对滑动
C.若μ1 <μ₂,不管 F 多大,A、B都不会相对滑动
D.若μ1<μ2,A、B与车都相对静止,F 的最大值为6μ1mg
8.如图所示,绝缘水平桌面上、电荷量为Q(Q>0)的小球甲固定于 A 点,另一个带电小球乙质量为m套在固定的绝缘竖直细杆上,且恰能静止于 B 点,杆上O点与A 等高, AO=d, ∠OAB=a=30°,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小球视为质点且电荷量不变。将小球乙向上拉到 C点(∠OAC=β=60°),由静止释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乙的带电量为 2mgd23kQ
B.小球乙的带电量为 4mgd23kQ
C.小球乙到达D点(C、D关于O点对称)时的动能为43mgd
D.小球乙在C点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 3+33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 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一段通电直导线的横截面积为 S,长度为L,电阻率为ρ,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个数为 n,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为 v,电子的电荷量为e。现将该直导线置于磁感应强度为 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体棒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棒的电流为 neLv
B.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为nevSBL
C.导体棒两端的电压为 nevρL
D.一电子从直导线左端运动到右端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子做的功为 nevρLS
10.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神舟十六号飞船返回时采取了神舟十三号以来的“快速返回方案”,绕地球飞行5 圈后降落(在环绕过程中逐渐降低轨道高度)。假设神舟十六号飞船准备从太空返回时,与天和核心舱同在距地球表面高h的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着陆前最后一圈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轨道Ⅱ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神舟十六号飞船的质量为 m₀,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当取无穷远处重力势能为0时,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心r处的引力势能表达式为 EP=−GMmr其中M为地球质量,大小未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六号飞船在轨道Ⅰ上的飞行周期为 2πR+ℎRR+ℎg
B.神舟十六号飞船在轨道Ⅰ上与轨道Ⅱ上的飞行速率之比值为 RR+ℎ
C.神舟十六号飞船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为 −m₀gR
D.神舟十六号飞船从轨道Ⅰ至轨道Ⅱ飞行的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为 m₀gR22R+ℎ−m0gR2
三、非选择题:共 58 分。
11.(6分)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未知电阻 Rx,其中 R₁,R₂为定值电阻,R3为电阻箱,G为灵敏电流计,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前,先用多用电表粗测 Rx的阻值,用“×10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过大,他应换用 (选填“×10”或“×1k”)挡;
(2)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当电阻箱读数为 R0时,灵敏电流计G 的示数为零,此时A、B两点电势 (填“相等”或“不相等”),测得Rx = (用 R₁,R₂,R₀表示);如果电阻 R₁阻值有误差,实际值偏大,则引起待测电阻阻值测量值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2.(9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量守恒定律,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质量为 m1的小球a从斜槽上释放,小球a撞击到木板上的 N 点;将质量为 m2的小球b放在斜槽水平末端,仍将小球a从斜槽上释放,与小球b碰撞后,最后a、b两小球撞击在木板上的P、M点;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的竖直位移分别为 y1、y2、y3。已知小球a、b大小相同,且m₁>m₂,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回答下列问题:(以下结果可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合表示)
(1)关于实验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C.小球a可以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D.小球a每次必须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2)小球a 从斜槽末端抛出到N点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 ;
(3)为验证a、b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则需要满足的表达式为 ;
(4)若 m₁=3m₂。且小球a、b之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 y₁:y₂:y₃=
13.(10分)如图所示,用轻弹簧将质量均为 m=1kg的物块A 和B 连接起来,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 距地面的高度 ℎ₁=0.45m。同时释放两物块,设A 与地面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0,由于B压缩弹簧后被反弹,使A刚好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已知弹簧弹性势能与形变量之间关系满足 E1=12kx2,,为弹簧形变量,重力加速度 g取 10m/s²,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未超出弹性限度。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 k;
(2)若将 B换成质量为 2m的C物体,仍从原位置释放,当A 刚离开地面时,求C物体的动能。
14.(15分)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平面坐标xOy,在x<−l和 x>l的区域内存在大小为E 的匀强电场,两电场方向相反且均沿x轴;在 −l≤x<0和 0≤x
(2)求粒子从释放到第三次经过y轴时所用的时间(整个运动过程中,粒子在经过 y轴时均能跨越磁场边界);
(3)若将粒子改由点 M(-5l,0)静止释放,求粒子第二次经过 y轴时到x轴的距离。
15.(18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右侧平滑连着一传送带底端,传送带以 v=2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某时刻,质量为 mA=2kg的滑块 A(可视为质点)从地面某处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质量为 mB=1kg的滑块 B(可视为质点)从传送带顶端由静止滑下,A、B恰好在传送带的中点相遇并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A、B粘在一起向上运动,恰能回到传送带顶端。已知传送带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 θ=37°,传送带底端到顶端距离为。 L=8m,两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0.5,g取 10m/s²,sin37°=0.6,cs37°=0.8,不计空气阻力,求:
(1)碰撞前一瞬间滑块 B的速度大小;
(2)滑块A 滑上传送带瞬间的速度大小;
(3)滑块A 从滑上传送带到运动至顶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对滑块A的冲量。
合肥一中 2024 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卷·物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A
在t=0时刻,线圈的磁通量为0,在 t=t₀时刻,线圈的磁通量 Φ=kπr²t₀,则在0~t0时间内,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 ΔΦ=kπr²t₀,选项 A 正确。
2. C
电阻丝对a进行加热,a中的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选项 A、B错误;活塞向右运动,活塞对b做功,b中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b的体积减小,气体总分子数不变,则b中的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大,选项 C 正确、D错误。
3. D
云层与大地间形成的电场方向向下,若微粒能悬浮在空中,则微粒受到向上的电场力,微粒带负电,选项A 错误;由 C=εS4πkd=QU,E=Ud,解得 E=4πkQεS,仅改变 d,而Q保持不变时,电场强度 E不变,则 P 点的电势不变,微粒的电势能不变,依然悬浮在 P 点,选项 B、C 错误,D正确。
4. B
根据图乙可知,a、b、c三种光的遏止电压关系为 Ua>Ub>Uc,根据 eU=ℎν−W₀可知频率的大小关系νc<νb<νa,选项 A 错误;根据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临界角公式 sinC=1n,临界角最大的是c,选项B正确;频率越大越容易发生光电效应,用a光照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用c光不一定发生,选项C错误; ν=cλ可知λc>λb>λa,单缝衍射实验中,波长越长中央条纹越宽,c的条纹最宽,选项 D错误。
5. C
球竖直向上抛出, F合=Ff+mg=ma,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下降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合= mg−Ff=ma',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回到出发点速度小于初速度,选项C正确。
6. A
根据动能定理 −mg2R=12mv2−12mv02,恰好到达最高点速度满足 mg=mv2R,解得 v0=5gR,到达 B处有 −mgR=12mv12−12mv02,解得 v1=3gR,圆心等高处的 B 点压力 N1=mv12R=3mgR,初速度变为原来的 3倍,到达 B处有 −mgR=12mv22−12m3v02,圆心等高处的 B 点压力 N2=mv22R=43mgR,压力之比为N₁:N₂=3:43,,选项 A 正确。
7. B
若μ1>μ2,B相对于车比A 相对于 B 先滑动,所以不管 F 多大,B相对车滑动后,A 相对 B 一直静止,选项 A 错误;如果μ1>μ2,整体相对静止的最大拉力F=8μ2mg,选项 B正确;如果 μ₁<μ₂,A相对 B 比 B 相对于车先滑动,选项 C错误;如果μ1<μ2,A、B与车都相对静止,系统的最大加速度为a=μ1g,则整体的最大拉力F=8μ1mg,选项D错误。
8. D
小球乙在 B 点受重力、弹力和电场力这三个力作用平衡,由平衡条件得 kQqdcsα2sinα=mg解得q=8mgd23kQ,选项 A、B错误;在 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kQqdcsβ2sinβ+mg=ma解得 a=sinβcs2βsinαcs2α+1g=3+33g,C、D两点电势相等,从C到D,电场力做功为0,由动能定理有, mg×2dtanβ=Eₖ−0解得 Eₖ=23mgd,选项 C 错误、D正确。
9. BC
时间 t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q=nevtS,由 I=qt,得 I=nevS,选项 A 错误;由 F安=BIL,得 F安=nevSBL,选项 B正确;导体棒两端的电源 U=IR,R=ρLS,解得U=nevρL,选项C正确;一电子从直导线左端运动到右端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子做的功 W=eU=ne²vρL,选项 D错误。
10. ABD
在地球表面上有 mg=GMmR2,得 GM=gR²,神舟十六号飞船在轨道 Ⅰ 时,有 GMmR+ℎ2=m2πT2R+ℎ,联立解得 T=2πR+ℎRR+ℎg,选项 A 正确;由 GMmr2=mv2r可得 v=GMr,则神舟十六号飞船在轨道Ⅰ上与轨道Ⅱ上的飞行速率之比值为RR+ℎ,选项 B正确;神舟十六号飞船在轨道Ⅱ上时,飞行速率 v2=gR,结合题意及前述解析有 E2=−m0gR2R+12m0v22,联立解得 E2=−12m0gR,选项C错误;神舟十六号飞船在轨道Ⅰ上时有 v1=GMR+ℎ=gR2R+ℎ,神舟十六号飞船从轨道Ⅰ飞行到轨道Ⅱ过程中,由功能关系有 m0gR2R−m0gR2R+ℎ+W=12m0v22−12m0v12,解得 W=m0gR22R+ℎ−m0gR2,选项 D正确。
11.(1)×10(1分) (2)相等(1分) R2R0R1(2分) 偏大(2分)
解:(1)实验前,先用多用电表粗测 Rₓ的阻值,用“×10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过大,说明电阻较小,应用更小挡位,故应换用“×10”挡位。
(2)当电阻箱读数为 R₀时,灵敏电流计 G 的示数为零,此时 A、B两点电势相等,因为两点间无电流,根据电桥原理可知, R₀R₂=R₁Rₓ,解得 Rx=R2R0R1,根据表达式可知 R₁ 实际值大,待测电阻的测量值偏大。
12.(1)BD(2分)(2)2gy2(2分)(3)m1y2=m1y3+m2y1(2分) (4)4:9:36(3分)
解:(1)为了使小球a每次离开斜槽轨道末端之后能够做平抛运动,要求小球 a在斜槽末端速度沿水平方向,所以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而斜槽轨道是否光滑对实验无影响,选项A错误,B正确;本实验要求小球a每次到达斜槽末端的速度大小相等,所以小球a必须从斜槽上相同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选项 C 错误,D正确。
(2)小球a 从抛出到N 点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 Δv=vy=2gy2。
(3)设水平位移为x,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小球从抛出碰到木板上运动的时间 t=2yg,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x2y2g=m1x2y3g+m2x2y1g,化简得 m1y2=m1y3+m2y1。
(4)设落在 M、N、P 点上的小球水平速度为 v1、v2、v3,由动量守恒有 3mv₂=3mv₃+mv₁,且 12×3mv22=12×3mv32+12mv12,解得 v3=12v2,v1=32v2,则 v₁:v₂:v₃=3:2:1,又竖直位移 y=12gxv2,则 y₁:y₂:y₃=4:9:36。
13.解:(1)AB两物块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
设 A 物块落地时速度有 v1=2gℎ1(1分)
设A刚好离地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此时B物块到达最高点
对A物块,有mg=kx(1分)
A 落地后到A 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B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有 12mv12=mgx+12kx2(2分)
解得 k=1003N/m(1分)
(2)换成C后,设 A 落地时,C 的速度为 v₂,则有 v2=2gℎ1(1分)
从A落地后到A 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12⋅2mv22=2mgx+12kx2+Ek(3分)
解得 Eₖ=1.5J(1分)
14.解:(1)粒子从 P 点到左侧磁场边界,由动能定理有 Eql=12mv2(2分)
由题知粒子在左侧磁场运动时的半径为 r=l,由 qvB=mv2r(1分)
联立解得 B=2mEql(1分)
(2)粒子在电场区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Eq=ma(1分)
又粒子从 P 点到左侧磁场边界,有 l=12at2(1分)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T=2πmqB(1分)
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a)所示,根据运动的对称性
粒子从释放到第三次经过 y轴时所用的时间 t0=5t+54T(2分)
联立解得 t0=54π+52mlEq(1分)
(3)若将粒子改由点 M(-5l,0)静止释放,则粒子到达磁场时,有 4Eql=12mv12(1分)
则此时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 qv1B=mv12r1(1分)
解得 r₁=2r=2l(1分)
则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b)所示,粒子第一次到达 y轴时
由几何关系有 y1=2−3l(1分)
根据对称性,当粒子到第二次到达 y轴时有 y2=3y1=32−3l
(1分)
15.解析:(1)滑块 B 由静止自由下滑与滑块A 碰撞前,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mgsinθ-μmgcsθ=mBaB(1分)
由运动学知: 2aB⋅L2=vB2(1分)
联立解得vB=4m/s(1分)
(2)设碰后瞬间滑块A、B粘在一起向上运动的速度为v1,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前,加速度为a1,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A+mBgsinθ+μmA+mBgcsθ=mA+mBa(2分)
由运动学有 v2−v12=−2a1s1(1分)
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摩擦力反向,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 mA+mBgsinθ−μmA+mBgcsθ=mA+mBa2(1分)
由运动学有 −v²=−2a₂s₂(1分)
且 s1+s2=L2(1分)
滑块A、B碰撞前后,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A−mBvB=mA+mBv1(1分)
滑块 A 从冲上传送带运动到传送带中点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 mAgsinθ+μmAgcsθ=mAa3(1分)
由运动学有 vA2−vA12=−2a3⋅L2(1分)
联立解得 vA1=269m/s(1分)
(3)取平行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设滑块A 滑上传送带到与滑块B 碰撞的前瞬间的所花时间为t1,在碰到 B后至和传送带共速时的时间为 t2,共速后至传送带的顶端时间为t3,由(1)(2)问知, −v=−a₂t₃(1分)
v−v₁=−a₁l₂(1分)
vA−vA1=−a3t1(1分)
则此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 I=μmAgcsθt1+t2−t3(1分)
联立解得 I=869−725kg⋅m/s
说明冲量大小为 72−8695kg⋅m/s,方向沿斜面向上 (1分)
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word含答案docx、合肥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扫描版含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word含答案docx、合肥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扫描版含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合肥一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答案pdf、2024届合肥一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