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16题,满分48分,每题3分)。
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地表开始出现细小水流时,坡面土壤受冲刷会产生细沟。根据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可将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划分为不同类型粘土区。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四类黏土区的南界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黏结性呈正相关,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在降水、地形和坡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示区域实验点②处比①处形成细沟时间早,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只考虑自然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则I→IV土壤的( )
A. 粒径增大B. 黏结性下降C. 有机质减少D. 透水率降低
2. 导致图中四类黏土由北向南粒径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夏季风强度B. 冬季风强度C. 热量条件D. 太阳辐射
3. 相同降水条件下,实验点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①径流下渗少②植被覆盖率低③土壤孔隙大④土壤有机质高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4. 为减缓南部黄土区细沟发育,以下举措可行的是( )
A. 减缓地面坡度B. 减少植被覆盖C. 夯实耕作土层D. 增大灌溉水量
研究发现,寒冷地区的季节性积雪会显著改变土壤温度,进而影响冻土发育。下图示意新疆地区积雪站点2005-2020年冷季(10月至次年3月)平均积雪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北疆雪站比,南疆雪站积雪深度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风力较大②大气干燥③气温较低④地形封闭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6. 与伊吾站相比,青河站气温更低但地温较高的原因是( )
A. 积雪减少土壤热量散失B. 积雪大量反射太阳辐射
C 积雪消融吸收大量地热D. 积雪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 平流层B. 对流层C. 中间层D. 逸散层
8. 发生雨幡洞云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 )
A. 距离太阳较远B. 距离地面较远C. 距臭氧层较远D. 距电离层较远
下图为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图中①-④附近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海域纬度高,海水密度最小B. ②海域有寒流,等温线凸向高纬
C. ③海域较封闭,渔业资源贫乏D. ④海域水温高,海气作用更强
10. 库朱瓦克和卑尔根纬度相近,但两地自然景观不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洋流B. 两地自然景观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整体性
C. 库朱瓦克处为森林带,卑尔根处为苔原带D. 库朱瓦克纬度位置更低,热量条件更优越
登曲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为澜沧江的一级支流。流域总体上太阳辐射强,低温干燥。下图示意登曲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山体植被带的垂直带谱,图中①植被带属山地常绿阔叶林带,②植被带属山地暗针叶林带(①②处于不同坡向)。同时,在有些坡面上,常可看到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中出现条带状的暗针叶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推测图中③处自然带( )
A. 山地季雨林带B.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C.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D. 山地灌丛带
12. 在同一山体面上,常绿阔叶林中的条带状暗针叶林最可能位于( )
A. 阳坡的山脊、陡坡处B. 阳坡的沟谷、山凹处
C. 阴坡的山脊、陡坡处D. 阴坡的沟谷、山凹处
2022年10月17日,台风“纳沙”正在南海以偏西路径移动并不断增强,18日凌晨最强可达强台风级,但19日开始迅速减弱并消亡。与以往单一台风不同的是,此次“纳沙”携手冷锋,没能缓解长江流域自夏季以来的干旱,10月18日16时湖南、江西等多地还发布火灾红色预警。下图为2022年10月18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冷锋对台风“纳沙”的影响,解释合理的是( )
A. 影响台风强度、移动路径和活动范围B. 影响台风强度和移动路径,不影响范围
C. 不影响台风强度,但影响路径和范围D. 相互独立的天气系统,对彼此影响不大
14. 关于图中台风“纳沙”在图示北部风力最强,解释合理的是( )
A. 台风北部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与冷锋和大陆高压无关
B. 大陆高压和冷锋对台风风力始终起增强作用
C. 冷锋和大陆高压始终对台风阻挡作用明显,风力增强
D. 大陆上高压和冷锋初期会增强台风北部风力
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晒盐条件优越。1958年建成的莺歌海盐场(图)是中国三大海盐场之一。2017年以来,绿色健康盐业与文化旅游融合为莺歌海盐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盐场大多分布在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主要是由于西部沿海地区( )
A 地势较平坦B. 交通较便利
C. 晴天日数多D. 市场较广阔
16. 与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相比,莺歌海盐场晒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雨季时间较短B. 太阳辐射较强
C. 海水温度较低D. 大风日数较多
二、简答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阶段性下切,使得原有的河床高于洪水位,形成分布在河谷两侧的阶梯状地貌,称为河流阶地。位于江西省赣江阶地上的H沙地面积80多平方千米,高大的沙山分布其中,沙地的沙堆上广泛分布着蔓荆灌丛,植株矮小,叶片小,表皮厚,根系发达,枝条匍匐生长。下图示意蔓荆灌丛沙堆景观。
(1)从物质来源及动力条件的角度,阐述H沙地的形成过程。
(2)结合H沙地自然特征,分析蔓荆灌丛对环境的适应性。
(3)H沙地一面临江,三面被农田和村庄包围。有的学者主张将沙地改造成为林草地,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半期考试卷
地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16题,满分48分,每题3分)。
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地表开始出现细小水流时,坡面土壤受冲刷会产生细沟。根据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可将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划分为不同类型粘土区。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四类黏土区的南界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黏结性呈正相关,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在降水、地形和坡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示区域实验点②处比①处形成细沟时间早,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只考虑自然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则I→IV土壤的( )
A. 粒径增大B. 黏结性下降C. 有机质减少D. 透水率降低
2. 导致图中四类黏土由北向南粒径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夏季风强度B. 冬季风强度C. 热量条件D. 太阳辐射
3. 相同降水条件下,实验点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①径流下渗少②植被覆盖率低③土壤孔隙大④土壤有机质高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4. 为减缓南部黄土区细沟发育,以下举措可行的是( )
A. 减缓地面坡度B. 减少植被覆盖C. 夯实耕作土层D. 增大灌溉水量
【答案】1. D 2. B 3. D 4. A
【解析】
【1题详解】
黄土高原自北向南粒径减小,黏性增强,结合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黏结性呈正相关,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呈负相关,可知有机含量增加,ABC错误;土壤黏性越强,土壤透水率越低,D正确,故答案选D。
【2题详解】
黄土高原是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沉积物颗粒减少,所以导致图中四类黏土由北向南粒径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冬季风的强度,B正确;与夏季风、热量、太阳辐射没有关系,ACD错误。故答案选B。
【3题详解】
相同降水条件下,实验点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颗粒粒径小,有机质含量高,黏性增强,下渗减少,径流发达,易被侵蚀,所以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①④正确;②处比①植被覆盖率更高,土壤颗粒更小,土壤孔隙更小,②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4题详解】
黄土区细沟发育主要是地表径侵蚀形成的,减缓地面坡度可以有效减缓坡面径流,进一步可以减轻侵蚀,A正确;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强了流水侵蚀,B错误;土层的深厚与侵蚀能力强弱关系不大,C错误;增大灌溉水量,可能会加大地表径流,增强侵蚀,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研究发现,寒冷地区的季节性积雪会显著改变土壤温度,进而影响冻土发育。下图示意新疆地区积雪站点2005-2020年冷季(10月至次年3月)平均积雪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北疆雪站比,南疆雪站积雪深度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风力较大②大气干燥③气温较低④地形封闭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6. 与伊吾站相比,青河站气温更低但地温较高的原因是( )
A. 积雪减少土壤热量散失B. 积雪大量反射太阳辐射
C 积雪消融吸收大量地热D. 积雪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1.与北疆比,南疆地区地形封闭,周边的山脉(主要天山山脉)阻挡了冬季风,气温较高,同时周边的山脉也阻挡了湿润气流的深入,气候更为干燥,从而导致南疆地区风力较小。所以是大气干燥和地形封闭影响了积雪深度,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C正确,选择C。
【6题详解】
由积雪分布图积雪度可知,清河站积雪厚度大,积雪覆盖削弱了地表热量与大气的交换,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散失,所以虽然气温很低,但地温较高,A正确;积雪大反射太阳辐射,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少,地温低,不符合现实,B错误;积雪消融吸收地热,不会导致地温较高,C错误;积雪反射率高,不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择A。
【点睛】积雪对土壤的影响(1)积雪可以阻碍土壤和外部空气的热交换,对土壤起到保温作用;(2)冬季积雪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积雪融化,增加土壤含水量;(3)积雪含有较多的氮化物,融化后可以增强土壤肥力;(4)积雪覆盖能减轻外力对土壤的侵蚀。
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 平流层B. 对流层C. 中间层D. 逸散层
8. 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 )
A. 距离太阳较远B. 距离地面较远C. 距臭氧层较远D. 距电离层较远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层的一种,云层分布在水汽和尘埃较多、垂直运动明显的对流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8题详解】
雨幡洞云现象发生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说明距离热量来源较远,故判断距离地面较远,B正确;太阳不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A错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雨幡洞云发生于对流层,与高层大气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无关,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它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液态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冰点以下而不结冰。如果这时突然有凝结核闯入,则结冰异常迅速。
下图为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图中①-④附近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海域纬度高,海水密度最小B. ②海域有寒流,等温线凸向高纬
C. ③海域较封闭,渔业资源贫乏D. ④海域水温高,海气作用更强
10. 库朱瓦克和卑尔根纬度相近,但两地自然景观不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洋流B. 两地自然景观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整体性
C. 库朱瓦克处为森林带,卑尔根处为苔原带D. 库朱瓦克纬度位置更低,热量条件更优越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①海域海水密度最大,A错;②海域有拉布拉多寒流,等温线凸向低纬,B错;③海域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C多;④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高,海气作用更强,D对;故选D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库朱瓦克位于加拿大北东部地区、60°N附近,是亚寒带地区,由于靠近极地,气温低,不能生长森林,其典型植被是苔原,卑尔根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林。两地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洋流,A对;两地自然景观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差异性,B错;库朱瓦克处为苔原带,卑尔根处为温带落叶林带,C错;库朱瓦克纬度位置更低,但热量条件更差,D错;故选A。
【点睛】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看,世界上有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冰冷海水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登曲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为澜沧江的一级支流。流域总体上太阳辐射强,低温干燥。下图示意登曲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山体植被带的垂直带谱,图中①植被带属山地常绿阔叶林带,②植被带属山地暗针叶林带(①②处于不同坡向)。同时,在有些坡面上,常可看到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中出现条带状的暗针叶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推测图中③处自然带是( )
A. 山地季雨林带B.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C.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D. 山地灌丛带
12. 在同一山体面上,常绿阔叶林中的条带状暗针叶林最可能位于( )
A. 阳坡的山脊、陡坡处B. 阳坡的沟谷、山凹处
C. 阴坡的山脊、陡坡处D. 阴坡的沟谷、山凹处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登曲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为澜沧江的一级支流。流域总体上太阳辐射强,低温干燥”可推测,该流域应地处干热河谷地区,河谷地带气候干燥,降水较少,③处自然带最可能是山地灌丛带,D正确;根据材料图中①植被带属山地常绿阔叶林带,②植被带属山地暗针叶林带,③处比①②处海拔更低,自然带不可能是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和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BC错误;该区域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无热带植被分布,A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据图,根据所学知识,大果园柏属于常绿乔木,材料强调①植被带属山地常绿阔叶林带,说明①处所在坡为阳坡,②处所在坡为阴坡,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说明山地暗针叶林带指示较为冷湿环境,故常绿阔叶林中的条带状暗针叶林最可能位于阳坡的沟谷、山凹处,因阳坡的沟谷、山凹处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水分条件好,适合暗针叶林生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植被稀疏矮小,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一般情况下,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阴坡由于太阳辐射弱,蒸发较弱,水分条件好,植被往往更茂密。
2022年10月17日,台风“纳沙”正在南海以偏西路径移动并不断增强,18日凌晨最强可达强台风级,但19日开始迅速减弱并消亡。与以往单一台风不同的是,此次“纳沙”携手冷锋,没能缓解长江流域自夏季以来的干旱,10月18日16时湖南、江西等多地还发布火灾红色预警。下图为2022年10月18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冷锋对台风“纳沙”的影响,解释合理的是( )
A. 影响台风强度、移动路径和活动范围B. 影响台风强度和移动路径,不影响范围
C. 不影响台风强度,但影响路径和范围D. 相互独立的天气系统,对彼此影响不大
14. 关于图中台风“纳沙”在图示北部风力最强,解释合理的是( )
A. 台风北部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与冷锋和大陆高压无关
B. 大陆高压和冷锋对台风风力始终起增强作用
C. 冷锋和大陆高压始终对台风阻挡作用明显,风力增强
D. 大陆上高压和冷锋初期会增强台风北部风力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台风“纳沙”18日凌晨最强可达强台风级,但19日开始迅速减弱并消亡,结合图中“纳沙”路径,说明受冷锋影响,台风强度减弱,CD错误;路径在17日南海以偏西路径移动,在17日后转而向西南移动,移动路径和活动范围均发生改变,A正确,B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大陆上的高压和冷锋位于“纳沙”的北部地区,受高压南部和冷锋的影响区域吹偏北风,而台风北部也盛行偏北风,风向相同,风力叠加,风力增强,A错误,D正确;当台风与冷锋靠近时,台风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台风风力减弱,B错误;台风为低压中心,陆地上的高压对台风北部不是阻挡作用,会使得台风北部风力增强,C错误。故选D。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益处。台风给人类送来了丰沛的淡水资源,对改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
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晒盐条件优越。1958年建成的莺歌海盐场(图)是中国三大海盐场之一。2017年以来,绿色健康盐业与文化旅游融合为莺歌海盐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盐场大多分布在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主要是由于西部沿海地区( )
A. 地势较平坦B. 交通较便利
C. 晴天日数多D. 市场较广阔
16. 与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相比,莺歌海盐场晒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雨季时间较短B. 太阳辐射较强
C. 海水温度较低D. 大风日数较多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盐场大多分布在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主要是由于西部沿海地区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气候较干旱,晴天日数多,方便晒盐,C对;东北沿海地势更平坦,交通更便利,AB错;市场面对全国或全球,市场较广阔是海南地区盐场的优势,不是西部沿海地区的优势,D错。故选C。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相比,莺歌海盐场雨季时间更长,A错;莺歌海盐场位于背风坡,大风日数较少,D错;莺歌海盐场纬度低,海水温度较高,但不是主要优势条件, C错;莺歌海盐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较强,利于晒盐,B对。故选B。
【点睛】海南岛西部盐场成因:海南岛西部海水盐度较高;西部降水量少,晴天较多;纬度低,光热资源充足,蒸发强;沿海地区多平坦泥质海岸,利于晒盐。
二、简答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阶段性下切,使得原有的河床高于洪水位,形成分布在河谷两侧的阶梯状地貌,称为河流阶地。位于江西省赣江阶地上的H沙地面积80多平方千米,高大的沙山分布其中,沙地的沙堆上广泛分布着蔓荆灌丛,植株矮小,叶片小,表皮厚,根系发达,枝条匍匐生长。下图示意蔓荆灌丛沙堆景观。
(1)从物质来源及动力条件的角度,阐述H沙地的形成过程。
(2)结合H沙地自然特征,分析蔓荆灌丛对环境的适应性。
(3)H沙地一面临江,三面被农田和村庄包围。有的学者主张将沙地改造成为林草地,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早期赣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谷底部堆积;随着赣江下蚀,原有的河床出露水面,形成河流阶地;河流阶地上的泥沙受风力侵蚀、搬运,最后堆积,形成了沙地地貌。
(2)当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部分季节较干旱;植株矮小,蔓荆叶片小,表皮厚,利于减少水分蒸腾;沙地蓄水能力弱,蔓荆根系发达,利于吸收土壤水分;沙地多大风天气,蔓荆枝条匍匐生长,利于避风。
(3)赞同:当地降水丰富,具备林草生长的气候条件;改造沙地可消除对周围农田和村庄的威胁;改善当地气候;改善生物多样性;林草地发展农业产生经济效益。
不赞同:沙地面积大,改造沙地难度大,成本高;多年来沙地面积稳定,对周边农田和村庄威胁不大;南方沙漠生态系统独特,应予以保护;沙漠旅游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西省赣江阶地上沙地为材料,涉及地貌形成过程、植物特征以及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当地位于赣江,赣江流速较快,河流水量较大,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谷底部沉积,形成河床;随着河流下蚀,导致河流下切,原有的河床出露水面,形成河流阶地;河流阶地上的泥沙遭受风力侵蚀,在风力的作用下搬运,随着风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沙地。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江西,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蒸发旺盛;当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导致部分月份(季节)气候较为干旱;根据材料信息“沙地的沙堆上广泛分布着蔓荆灌丛,植株矮小,叶片小,表皮厚,根系发达,枝条匍匐生长。”可知,蔓荆灌丛植株矮小,植株的叶片较小,且表皮厚,有利于减少水分的蒸腾,减少需水量;沙地孔隙度较高,蓄水能力较差,蔓荆灌丛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分;沙地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蔓荆灌丛枝条匍匐生长,能够减少风力对植株的影响。
【小问3详解】
若赞同,当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热量条件充足,具备林草生长的气候条件;将沙地改造为林草地,可以减少对周围农田和村庄的影响;将沙地改造为林草地,能够改善局地气候;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林草地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若不赞同,根据材料信息“位于江西省赣江阶地上的H沙地面积80多平方千米,高大的沙山分布其中,”可知,沙地面积较大,改造难度较大,资金需求量较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沙地面积相对稳定,对周围农田和村庄的影响相对较小;该沙地位于我国南方的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独特,改造沙地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应加以保护;沙地景观在南方地区相对较少,特有的沙地景观能够发展沙漠旅游,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植物种类减少,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阳坡2000—2300米,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即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点睛】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这一关键信息,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阳坡曲线没有呈现单峰变化,而是一直降低,故说明其受到干扰。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湖滨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湖滨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文件包含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