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本章整合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学案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本章整合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本章整合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5页。
本章整合一、选择题1.C 解析:血浆的pH由血浆中的酸碱缓冲物质维持,而非只靠氢离子维持。2.C 解析:乳酸为酸性物质,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可能会导致血浆暂时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但因为血浆中有缓冲对的存在,所以血浆仍为弱碱性,A错误;剧烈运动时会消耗大量葡萄糖,但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下,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C正确;剧烈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故剧烈运动会引起机体大量失水,进而导致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二、非选择题1.2.解析:(1)“酸碱体质理论”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理由如下:①该理论中的“酸碱体质”概念模糊,在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中都没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分法。②该理论认为身体偏碱就是健康的,其实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命题。内环境相关知识显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的正常pH稳定在7.35~7.45,呈弱碱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健康身体的每部分都偏碱性。例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阴道分泌物也呈弱酸性。③该理论认为,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这是颠倒因果关系。在临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毒(pH低于7.35)的情况发生,但这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或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腹泻)而出现酸中毒。④该理论认为,若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这也没有科学依据。食物虽有酸性、碱性的区分,但内环境相关知识表明,普通食物不可能引起内环境的酸碱度变化,因为人体内存在缓冲系统可以自动调节pH,使之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若日常饮食受该理论影响,将可能导致人体营养失衡,由此会引发更多疾病。(2)此说法不可信。应积极向周围人宣传相关科学知识,劝阻他们不要受生产厂家的广告误导。3.解析: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宇航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的CO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1.(2022·北京卷)有氧呼吸会产生少量超氧化物,超氧化物积累会氧化生物分子引发细胞损伤。将生理指标接近的青年志愿者按吸烟与否分为两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体力消耗测试,受试者血浆中蛋白质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如下图。基于此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超氧化物主要在血浆中产生B.烟草中的尼古丁导致超氧化物含量增加C.与不吸烟者比,蛋白质能为吸烟者提供更多能量D.本实验为“吸烟有害健康”提供了证据解析:有氧呼吸会产生少量超氧化物,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可见超氧化物主要在活细胞中产生,A错误;实验结果可说明吸烟可能导致超氧化物含量增加,但不能证明是尼古丁的作用,B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细胞中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C错误;据柱形图可知,吸烟组血浆中蛋白质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高于不吸烟者,而超氧化物积累会氧化生物分子引发细胞损伤,因此,本实验为“吸烟有害健康”提供了证据,D正确。故选D。2.(2022·海南卷)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解析: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A正确;高原上缺乏氧气,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过度通气排出CO2,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B正确;在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C正确;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D错误。故选D。3.(2022·湖北卷)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解析:由题意可知,R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故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A正确;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错误;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需要增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饱和度偏低,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这样便于释放氧气用于肌肉细胞呼吸,D错误。4.(2022·广东卷)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A.血红蛋白 B.血糖C.肾上腺素 D.睾酮(雄激素)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 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本章整合一、选择题1.C 解析:血浆的pH由血浆中的酸碱缓冲物质维持,而非只靠氢离子维持。2.C 解析:乳酸为酸性物质,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可能会导致血浆暂时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但因为血浆中有缓冲对的存在,所以血浆仍为弱碱性,A错误;剧烈运动时会消耗大量葡萄糖,但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下,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C正确;剧烈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故剧烈运动会引起机体大量失水,进而导致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二、非选择题1.2.解析:(1)“酸碱体质理论”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理由如下:①该理论中的“酸碱体质”概念模糊,在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中都没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分法。②该理论认为身体偏碱就是健康的,其实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命题。内环境相关知识显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的正常pH稳定在7.35~7.45,呈弱碱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健康身体的每部分都偏碱性。例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阴道分泌物也呈弱酸性。③该理论认为,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这是颠倒因果关系。在临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毒(pH低于7.35)的情况发生,但这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或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腹泻)而出现酸中毒。④该理论认为,若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这也没有科学依据。食物虽有酸性、碱性的区分,但内环境相关知识表明,普通食物不可能引起内环境的酸碱度变化,因为人体内存在缓冲系统可以自动调节pH,使之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若日常饮食受该理论影响,将可能导致人体营养失衡,由此会引发更多疾病。(2)此说法不可信。应积极向周围人宣传相关科学知识,劝阻他们不要受生产厂家的广告误导。3.解析: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宇航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的CO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1.(2022·北京卷)有氧呼吸会产生少量超氧化物,超氧化物积累会氧化生物分子引发细胞损伤。将生理指标接近的青年志愿者按吸烟与否分为两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体力消耗测试,受试者血浆中蛋白质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如下图。基于此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超氧化物主要在血浆中产生B.烟草中的尼古丁导致超氧化物含量增加C.与不吸烟者比,蛋白质能为吸烟者提供更多能量D.本实验为“吸烟有害健康”提供了证据解析:有氧呼吸会产生少量超氧化物,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可见超氧化物主要在活细胞中产生,A错误;实验结果可说明吸烟可能导致超氧化物含量增加,但不能证明是尼古丁的作用,B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细胞中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C错误;据柱形图可知,吸烟组血浆中蛋白质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高于不吸烟者,而超氧化物积累会氧化生物分子引发细胞损伤,因此,本实验为“吸烟有害健康”提供了证据,D正确。故选D。2.(2022·海南卷)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解析: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 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A正确;高原上缺乏氧气,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过度通气排出CO2,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B正确;在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C正确;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D错误。故选D。3.(2022·湖北卷)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解析:由题意可知,R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故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A正确;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错误;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需要增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饱和度偏低,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这样便于释放氧气用于肌肉细胞呼吸,D错误。4.(2022·广东卷)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A.血红蛋白 B.血糖C.肾上腺素 D.睾酮(雄激素)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 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