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23份)
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同步辅导2023年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质量评估试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11页。
第2章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它们的食性有关D.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最终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解析: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是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若两种生物的栖息地、食物种类不完全相同,则这两种生物间的竞争较弱,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可以共存于群落中;淡水鱼出现分层现象与它们的食性有关;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最终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答案:C2.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只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互利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只存在捕食关系解析:疟原虫与人和按蚊都是寄生关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鱼类捕食孑孓,孑孓和鱼类都是消费者;鱼类和藻类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在空间上还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答案:C3.下图Ⅰ所示的是几种生物关系,甲、乙代表两种生物,丙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Ⅱ中⑤⑥⑦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②③④ Ⅰ⑤⑥⑦Ⅱ图Ⅰ中①~④表示的生物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竞争、捕食和种间竞争B.图Ⅰ的③中甲的数量大量减少后,乙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Ⅱ中的⑤⑥⑦分别对应图Ⅰ中的①③④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图Ⅱ中⑥⑦所示关系解析:根据图Ⅰ中几种生物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①~④分别表示互利共生、种内竞争、捕食和种间竞争,A项正确;图Ⅰ的③中甲与乙是捕食关系,当甲的数量大量减少后,乙的数量因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不会一直增加,B项错误;图Ⅱ中的⑤⑥⑦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竞争,分别对应图Ⅰ中的①③④,C项正确;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项正确。答案:B4.(2022·山东卷)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解析:根据题意,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从农田中收获的产品类型和产量更多,为保持土壤肥力,需要施加的肥料更多,A项正确;鸭取食水稻害虫和杂草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B项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群落中生物种群及分布有所不同,二者的空间结构并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的能量利用率更高,D项错误。答案:A5.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无机环境。答案:D6.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解析:碳等化学元素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项正确;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有一定的分层现象,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项错误;森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较高,生物之间具有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竞争等种间关系,C项正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需氧型的微生物呼吸利用,D项正确。答案:B7.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解析:该群落的演替是在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以及土壤条件的情况下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A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C项正确;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项错误。答案:C8.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B.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以忽略不计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高温特性,可采用冷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设计统计表,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解析:鼠妇为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也要统计在内,B项错误;依据小动物的避光、避高温特性,可采用热光源对其进行收集,C项错误;为了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要设计统计表,D项正确。答案:D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群个体总数为10万个,一年内新生个体数为1862个,则年出生率为1.862%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近期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C.群落中只有植物有垂直结构,动物没有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解析:出生率=新产生的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1862/100000×100%=1.862%,A项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近期种群数量会处于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B项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会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垂直结构,C项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也有积极的方面,如治理沙漠等,D项错误。答案:A10.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的优势种是各种灌木B.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C.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没有分层现象D.有些动物在炎热的夏季进入夏眠属于群落的季节性解析:热带雨林的优势种是各种乔木;群落的结构主要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会由于食物条件及栖息空间而出现分层现象;有些动物在炎热的夏季进入夏眠是群落随季节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答案:D11.“草盛豆苗稀”中隐含的生物关系及“道狭草木长”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分别是( )A.种间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B.种间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C.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D.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解析:草和豆苗之间争夺光照和营养等,属于种间竞争。“道狭草木长”是由于人迹罕至,草木才长得茂盛,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答案:B12.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的结论是(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项正确;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正确;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项正确;由图无法推断出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是否相同,D项错误。答案:D13.图甲表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乙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 乙A.图甲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该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解析:图甲表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项正确;该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C项正确;由图乙可知,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体积增大,D项错误。答案:D14.某草地中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蜥蜴和蝗虫具有相同的生态位解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蝗虫捕食更多的植物,植物的数量和密度减少,故植物之间的竞争会减弱。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说明其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距石头的远近影响了蜥蜴的数量,进而影响了蝗虫的种群密度,最终影响了植物生物量,所以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由题图可知,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能增加蜥蜴的数量,从而导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说明蜥蜴以蝗虫为食,两者的生态位不同。答案:D15.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下图表示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B.甲、乙两种群均为“J”形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D.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解析: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由题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的数量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时刻降为0,说明甲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A项错误,C项正确;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群最终呈现“S”形增长,甲种生物最终被淘汰,但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都受本身密度制约,B项错误;在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先高于乙种群的出生率,而后二者的出生率相等,最后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D项错误。答案:C16.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M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d越小,M与N的竞争越激烈D.M、N将呈现“J”形增长解析:仅从食物关系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存在竞争,A项错误;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越多,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项错误;d越小,说明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越多,M与N竞争会越激烈,C项正确;M、N两个物种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会呈现“J”形增长,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12分)下表为物种、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分布最广的物种是 ;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的是 。 (2)若Ⅲ为林木群落,该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 现象,其意义在于 。 (3)若B3为某种鸟的种群,科学家对B3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记录其鸣唱,并对个体的鸣唱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了若干信息。与传统的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 。 解析:(1)分析题表可知,物种A在Ⅰ、Ⅱ、Ⅲ、Ⅴ4个群落中均有分布,其他物种都只在3个群落中有分布,因此分布最广的物种是A。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由表可知,群落Ⅰ中有3个物种,群落Ⅱ中有2个物种,群落Ⅲ中有4个物种,群落Ⅳ中有2个物种,群落Ⅴ中有2个物种,则群落Ⅲ中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2)林木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有镶嵌分布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这种分层与林木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有关,即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3)用传统的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对调查对象进行抓捕且进行标记,有时标记物过于醒目,造成被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等,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对被调查的鸟群可能也会造成损伤等,而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则可避免上述弊端。答案:(1)A Ⅲ (2)镶嵌分布 分层 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 (3)无损伤、低干扰(答案合理即可)18.(10分)(2022·山东卷)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下图所示。(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 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 、 。 (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 。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 (填标号)。 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甲的种群密度C.甲的植株高度 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 。 解析:(1)由图可知,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说明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中数量较多,即乙的种群密度小,但分布范围较广。(2)由图可知,D频度级的物种数占8%,而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种)。(3)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种间关系,故选A、B、C、D。(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演替的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干扰、环境本身的变化或物种数目的改变等。答案:(1)E 小 广 (2)200 (3)ABCD (4)人类活动的干扰;环境本身的变化;物种数目的改变19.(10分)(2022·深圳)汉密尔顿法则认为,在生态系统的动物彼此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中,亲缘关系越近的动物,表现越强烈;反之,表现越弱。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鼠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不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要预测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常要调查鼠种群的 ,但决定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2)若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等理想环境下,田鼠的数量会出现“J”形增长,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 。 (3)请描述图示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鼠种群数量的关系: 。 ①试分析原因: 。 ②如果鹰的数量下降,一段时间内,鼠种群数量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 解析:据题图分析:①当鼠的种群数量为2~10只时,鹰攻击的成功率大约为60%;②当鼠的种群数量为11~20只时,鹰攻击的成功率大约为40%;③当鼠的种群数量为750只时,鹰攻击的成功率大约为20%。柱状图表明随着鼠的种群数量增加,鹰的攻击成功率下降,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繁衍。(1)若要预测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常要调查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但决定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若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等理想环境下,田鼠的数量会出现“J”形增长,但由于自然界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总是有限的,故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呈“J”形增长,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等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从而导致种群增长变缓,不能长期呈“J”形增长。(3)由题图数据分析得出,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鼠种群数量的关系为负相关(或“鼠的种群数量较小时,鹰攻击的成功率较高;鼠的种群数量较大时,鹰攻击的成功率较低”)。①其原因可能是鼠群内个体属于同一物种,亲缘关系很近,种群密度越大,有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的个体越多,鹰攻击的成功率越低。②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鼠种群数量会由于天敌减少先表现为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数量有所减少,最终趋于稳定。答案:(1)年龄结构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等原因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从而导致种群增长变缓(3)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鼠种群数量呈负相关(或鼠的种群数量越大,鹰攻击的成功率越低) ①鼠群内个体属于同一物种,亲缘关系很近,种群密度越大,有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的个体越多,鹰攻击的成功率越低 ②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20.(10分)(2021·深圳)物种多度可以用各物种的个体在群落中的比率来表示。为探究不同载畜率与荒漠草原群落中优势种数量变化的关系,某研究小组以三种绿色草本植物(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冷蒿)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轻度(LG)、中度(MG)和重度(HG)放牧四组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群落中的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冷蒿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分析载畜率对该群落的影响可知,HG时仍能保持优势的物种是 。 (2)采用样方法调查短花针茅的种群密度时,为提高调查的准确度,选取样方时应注意 (答出2点)。 (3)随着载畜率增加,由图1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出2点)。 (4)在受家畜采食和践踏时,植物往往会通过降低株高、缩小株幅应对逆境,例如冷蒿会以匍匐地面的方式降低株高以躲避家畜采食。请分析冷蒿物种多度降低的可能原因: (答出2种)。 解析:一般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调查乔木的种群密度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用的样方面积大;对样方中位于顶点和边线上的个体计数时,采用取相邻两边和这两边的顶点原则。(1)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冷蒿都是绿色草本植物,故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分析载畜率对该群落的影响可知,HG时,短花针茅的物种多度仍保持增加趋势,故仍能保持优势的物种是短花针茅。(2)采用样方法调查短花针茅的种群密度时,为提高调查的准确度,选取样方时应注意随机取样且注意选取的样方大小和数量。(3)由题图1可看出,随着载畜率增加,与CK相比,短花针茅的物种多度在7-9月均显著增加;但与7月相比,8月和9月短花针茅物种多度均显著降低。(4)冷蒿会以匍匐地面的方式降低株高以躲避家畜采食。随着载畜率增加,冷蒿的物种多度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家畜喜食冷蒿;以匍匐地面的方式生存造成其光合面积减小,故繁殖能力下降;家畜的践踏使土壤紧实度增大,阻碍了冷蒿根系的生长,影响了其生长与繁殖。答案:(1)竞争 短花针茅 (2)随机取样;合理选择样方的大小和数量 (3)与CK相比,短花针茅的物种多度在7-9月均显著增加;但与7月相比,8月和9月短花针茅物种多度均显著降低 (4)家畜喜食冷蒿;以匍匐地面的方式生存造成其光合面积减小,故繁殖能力下降;家畜的践踏使土壤紧实度增大,阻碍了冷蒿根系的生长,影响了其生长与繁殖21.(18分)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若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 吸虫器A吸虫器B吸虫器C吸虫器D(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 解析:(1)跳虫和甲螨的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生物,湿润的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因此可以用吸虫器B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酒精可以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因此,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D。(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跳虫和甲螨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所以线虫与酵母菌之间为捕食关系。答案:(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湿润的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种间竞争 捕食频度级1%~20%A21%~40%B41%~60%C61%~80%D81%~10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