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新教材专用)学考模拟测试卷两套
【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 (新教材专用)学考模拟测试卷2
展开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 (新教材专用)学考模拟测试卷2,文件包含学考模拟测试卷02原卷版docx、学考模拟测试卷0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C.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B
【分析】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一个细胞内不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A错误;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故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B正确;
C、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如大肠杆菌,但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依据是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B。
2.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关这些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各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B.具有核膜的细胞是①②③
C.②③⑤一定是异养生物
D.⑤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衣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②为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③为变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④为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为蓝藻(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细胞类生物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题图是常见的单细胞生物,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A正确;
B、①②③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④⑤属于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B正确;
C、②为草履虫,③为变形虫,②③一定是异养生物;⑤为蓝藻(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C错误;
D、⑤为蓝藻(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3.关于蓝细菌和酵母菌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二者都有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B.二者的标志性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C.这两种细胞都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D.蓝细菌中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酵母菌没有
【答案】D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常见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放线菌等。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
【详解】A、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储存在细胞核,线粒体中也有少量DNA。蓝细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储存在拟核中,A正确;
B、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二者的标志性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蓝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都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正确;
D、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4.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1、3、5、6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答案】D
【分析】分析实验: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2、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仍为蓝色),6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由于小麦种子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
【详解】A、1、2、3、5号试管内呈现蓝色,4号试管内都呈砖红色,6号试管呈现紫色,A错误;
B、1、2、3号试管内呈现蓝色,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B错误;
C、1、2、3、5号试管内呈现蓝色,4号试管内都呈砖红色,6号试管呈现紫色,C错误;
D、4号试管内都呈砖红色,6号试管呈现紫色,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 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 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后,可转变成由A、B两条肽链构成的有活性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胰岛素分子的过程中共脱去50个水分子
B.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氨基酸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中的H 全部来自羧基
D.切去C肽不需要破坏二硫键
【答案】D
【分析】1、胰岛素分子是由2条肽链组成的,一条肽链最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3、对胰岛素原进行加工,需要破坏肽键。
【详解】A、胰岛素分子共两条肽链,含51个氨基酸,则具有51-2=49个肽键,合成过程中脱去49分子水,A错误;
B、胰岛素分子含有2条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B错误;
C、胰岛素合成时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C错误;
D、由题图可知,切去C肽需要破坏肽键,不需要破坏二硫键,D正确。
故选D。
6.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因此它们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也不同。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 )
A.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B.单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答案】A
【分析】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包括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详解】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组成,故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对这一结果错误的理解是( )
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骨骼肌中的脂肪和肌糖原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C.想要减脂人士,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效果最好
D.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般都是C、H、O
【答案】C
【分析】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当运动强度较低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当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其次是脂肪酸;当高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肌糖原供能。
【详解】AC、由图可知,当运动强度较低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想要减脂人士,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效果最好,A正确;C错误;
B、骨骼肌细胞中的肌糖原是储能物质,脂肪是骨骼肌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B正确;
D、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般都是C、H、O,D正确。
故选C。
8.在冬季来临过程中,植株含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我国东北某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时期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①代表自由水,曲线②代表结合水
B.从9月至12月冬小麦代谢旺盛,体内水的流动性增强
C.图中植物体含水量变化利于增强冬小麦抗寒能力
D.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蛋白质、脂质等结合
【答案】C
【分析】分析图形:9~12月温度降低,细胞中结合水含量升高,细胞抗逆性增强,因此①为结合水,②为自由水,含量下降,细胞新陈代谢降低。
【详解】A、9~12月温度降低,细胞中结合水含量升高,细胞抗逆性增强,因此①为结合水,②为自由水,A错误;
B、从9月至12月冬小麦代谢减弱,自由水含量降低,结合水含量升高,体内水的流动性减弱,B错误;
C、结合水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冬小麦①结合水上升比较多有利于增强冬小麦抗寒能力,C正确;
D、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亲水性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结合,而脂质不是亲水物质,D错误。
故选C。
9.某运动员在运动会期间肌肉突然抽搐,经查是血液中某离子含量过低所致,这种离子最可能是( )
A.铁离子B.钙离子C.锰离子D.锌离子
【答案】B
【分析】许多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会出现抽搐;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会出现抽搐,由题意可知,某运动员在运动会期间肌肉突然抽搐,据此推测,其血液中含量偏低的离子最可能是钙离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如图为某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表面,与细胞识别有关
B.图中②和⑥组成磷脂分子,其中⑥表示疏水端
C.图中③表示蛋白质,其含量和种类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
D.图中⑤可侧向自由移动,但③均不可运动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糖类,④表示糖蛋白;②表示磷脂分子的头部,⑥表示磷脂分子的尾部,⑤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③是蛋白质。
【详解】A、如图所示,①表示糖类,④表示糖蛋白,糖蛋白所在部位为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
B、图中②和⑥组成磷脂分子,其中②表示亲水性的头部,⑥表示疏水端,具有屏障作用,B正确;
C、图中③表示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C正确;
D、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⑤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动,③是蛋白质,蛋白质惠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D错误。
故选D。
11.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器A、B、C、D、F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B.细胞器B、F不含磷脂
C.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E、F
D.A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C
【分析】图中A为高尔基体,B为中心体,C为线粒体,D为内质网,E为叶绿体,F为核糖体。
【详解】A、图中A为高尔基体,B为中心体,C为线粒体,D为内质网,E为叶绿体,F为核糖体,叶绿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故细胞器A、B、C、D、F存在于动物细胞中,A正确;
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核糖体和中心体是无膜的细胞;细胞器B是中心体,细胞器F是核糖体,故细胞器B、F不含磷脂,B正确;
C、绿色植物的细胞含有A高尔基体、C线粒体、D内质网、F核糖体,但不一定含有E叶绿体,比如根尖细胞无叶绿体,C错误;
D、A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可以合成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故A与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C。
12.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②与某种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③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RNA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是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②是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为核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①是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正确;
B、②是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错误;
C、③为核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正确;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伴随着ATP的水解,因此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B。
13.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 L 是细胞壁,M 是液泡,N 是外界溶液
B.该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C.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层不一定复原
D.该实验说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答案】B
【分析】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
2、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3、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4、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A、分析图可知: L 是细胞壁,M 是液泡,N 是外界溶液,A正确;
B、 图中细胞状态可能正在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可能质壁分离过度细胞处于失活状态,也有可能正在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故无法准确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关系,B错误;
C、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由于无法准确判断细胞此时所处状态,故原生质层不一定复原,C正确;
D、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该实验说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D正确。
故选B。
14.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变形虫通过a过程摄取水中的有机颗粒
B.乳腺细胞合成的蛋白可通过b过程排出
C.a、b过程都可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a、b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分析】1、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根据图示可知a是胞吞,b是胞吐。
2、胞吞或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变形虫摄取水中有机颗粒的方式为胞吞,利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A正确;
B、乳腺细胞合成的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可通过b过程(胞吐)排出,B正确;
C、a胞吞、b胞吐过程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正确;
D、a胞吞、b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代谢的能量,D错误。
故选D。
15.如图为 ATP-ADP 循环图解,其中①和②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 在细胞中含量很高
B.①中能量可来源于光能,②中能量可转化为光能
C.生物体内各种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均来自过程②
D.在睡眠状态下人体肌肉细胞中反应①的速率和运动状态下相近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ATP-ADP的循环图解,其中①表示ATP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着放能反应;②表示ATP的水解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着吸能反应。
【详解】A、ATP 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是ATP和ADP之间的转换很迅速,A错误;
B、①表示ATP的合成过程,ATP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光合作用的光能、细胞呼吸中的化学能;②表示ATP的水解过程,ATP的水解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B正确;
C、②表示ATP的水解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着吸能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均来自ATP的水解,C错误;
D、在睡眠状态下人体肌肉细胞中的ATP的合成速率①小于运动状态下人体肌肉细胞中的ATP的合成速率①,D错误。
故选B。
16.下图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催化效率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该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A.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
B.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量
D.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答案】A
【分析】因变量是指随着自变量变化而改变的量,无关变量一般是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的其他可能对实验产生影响的因素。
【详解】自变量是指对照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该实验中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即催化剂)属于自变量,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下列关于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
B.产生CO2
C.释放大量能量
D.必须在有O2的条件下进行
【答案】A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
BC、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不产生CO2,BC错误;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过程不需要氧气的参与,D错误。
故选A。
18.下图表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过程②产生(CH2O)的同时,还会产生C5
C.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D.过程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表示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③表示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④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
【详解】A、程①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错误;
B、②表示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产生(CH2O)的同时,还会产生C5,B正确;
C、过程③表示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该过程释放的能量少部分贮存于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错误;
D、④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
故选B。
19.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加倍的时期是( )
A.分裂间期B.前期C.后期D.中期
【答案】C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细胞衰老和个体的衰老都是正常现象。某机构以我国11914名成年志愿者为样本、研究脆弱的精神状态(包括孤独、伤心和绝望)等方面对生物学年龄(反映器官功能状况的一个指标,取决于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老化的程度)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单身男性在精神状态不好时经常抽烟将可能衰老得更快
B.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缩小是衰老细胞的特征
C.细胞内自由基增加、染色体端粒缩短是细胞衰老的可能原因
D.细胞衰老过程中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各种因素的生物学年龄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脆弱的精神状态>吸烟>男性>单身。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各种因素的生物学年龄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脆弱的精神状态>吸烟>男性>单身,推测单身男性在精神状态不好时经常抽烟将可能衰老得更快,A正确;
B、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是衰老细胞的特征,B错误;
C、细胞内自由基增多、染色体端粒缩短进而损伤染色体DNA是细胞衰老的可能原因,C正确;
D、细胞衰老过程中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进而可能导致细胞代谢减慢,D正确。
故选B。
21.高等动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如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动物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
A.减数分裂I中期B.减数分裂I后期
C.减数分裂Ⅱ中期D.减数分裂II后期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详解】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2.减数分裂Ⅰ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有( )
A.1对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B.2对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C.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D.4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答案】A
【分析】四分体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在一起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1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体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B、一个四分体是1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A正确,B错误;
CD、一个四分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CD错误。
故选A。
23.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现作为观赏鱼引入世界各国,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鱼产生了许多品系,其中蓝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个品系。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品系个体做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B、b表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出现不同尾形鱼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雌雄鱼自由交配,其子代中深蓝尾鱼所占的比例为1.2
C.浅蓝尾鱼测交实验后代表型及比例是浅蓝尾∶紫尾=1∶1
D.F2中深蓝尾个体与浅蓝尾个体杂交,F3中不会出现紫尾个体
【答案】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详解】A、浅蓝尾相互交配,F2出现了1:2:1的性状分离比,为3:1的变式,所以这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
B、深蓝尾和紫尾杂交,F1全为浅蓝尾,F1相互交配,F2中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说明这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且是不完全显性,假设深蓝尾是BB,紫尾是bb,浅蓝尾是Bb,如果F2相互交配,则产生的配子B:b=1:1,F3中依然是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紫尾的比例为1/4,B错误;
C、浅蓝尾个体的基因型是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1:1,由于无法确定深蓝尾和紫尾个体的基因型哪个是BB,哪个是bb,所以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无法确定,C错误;
D、F2的深蓝尾基因是bb或BB,和浅蓝尾Bb杂交,子代基因型是Bb和bb或BB和Bb,不会出现紫尾,D正确。
故选D。
24.南瓜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那么基因型WwDd和WWDd的南瓜杂交,子代基因型和表型的种类依次为( )
A.2种和3种B.3种和2种
C.6种和2种D.6种和3种
【答案】C
【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详解】据题意可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WwDd和WWDd的南瓜杂交可拆解为Ww和WW,Dd和Dd,Ww和WW杂交后代基因型有2种,表型只有1种,Dd和Dd杂交后代基因型有3种,表型有2种,综合在一起分析可知,基因型WwDd和WWDd的南瓜杂交,子代基因型和表型的种类依次为2×3=6种、1×2=2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5.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F1再进行自交,则F2中表现型与F1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A.1/16B.3/16C.10/16D.9/16
【答案】D
【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X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R):黄色皱粒(Yrr):绿色圆粒(yyR_): 绿色皱粒(yyrr) =9: 3:3:1,据此答题。
【详解】YYRR×yyrr→F1:YyRr(黄色圆粒),F1自交→F2:Y_R_(黄色圆粒):Y_rr(黄色皱粒):yyR_(绿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9 :3: 3 : 1,所以F2中表现型与F1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总数的9/16,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6.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类比推理法B.假说一演绎法
C.同位素标记法D.荧光标记法
【答案】B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详解】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用的方法是先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进行解释,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即假说演绎法,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7.下列遗传病系谱图中,能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详解】A、由于父母正常,生出患病的女儿,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其父亲必定患病,A错误;
B、由于父母正常,生出患病的儿子,该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
C、图中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子女均正常,假如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儿子一定有病,C错误;
D、图中父母均有病,子女中有正常的个体,故该病只能是显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28.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
B.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实验后32Р和35S同时出现在子代噬菌体中
D.该实验证实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和DNA(C、H、O、N、P),所以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A正确;
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会吸附在细菌表面,该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正确;
C、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大肠杆菌未被标记,故实验后的子代噬菌体中只会出现32Р,C错误;
D、该实验能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
故选C。
29.下列有关 DNA 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需要DNA 聚合酶参与
C.碱基配对方式是A-T、C—GD.以A、T、G、C四种碱基为原料
【答案】D
【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正确;
B、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B正确;
C、DNA复制以母链为模板合成子链,碱基配对方式是A—T、C—G,C正确;
D、DNA复制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D错误。
故选D。
30.关于基因的概念,错误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B.基因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碱基排列顺序
C.基因是DNA上任意一段
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答案】C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B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其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的碱基排列顺序,它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ABD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并不是DNA上任意一段,C错误。
故选C。
31.下图表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Ⅰ、Ⅱ、Ⅲ、Ⅳ分别是tRNA、核糖体、mRNA、多肽链
B.图2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由右向左
C.图1过程主要是在ATP和酶的作用下在细胞核内完成的
D.图2中最终合成的多肽链②③④⑤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答案】C
【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的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
【详解】A、图1中Ⅰ、Ⅱ、Ⅲ、Ⅳ分别是tRNA(氨基酸的搬运工具)、核糖体(翻译的场所)、mRNA(翻译的模版)、多肽链(翻译的产物),A正确;
B、图2中,根据核糖体上多肽链的长短可知,长的多肽链先合成,因此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由右向左,B正确;
C、图1过程是翻译,主要是在ATP和相关酶的参与下,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完成,C错误;
D、图2中多个核糖体均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多肽链,最终合成的多肽链②③④⑤的氨基酸序列相同,D正确。
故选C。
32.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流向DNA的遗传信息来自DNA或RNA
B.DNA复制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子链的3'端
C.一个密码子可编码多种氨基酸,说明密码子有简并性
D.翻译过程需要mRNA、tRNA和rRNA的共同参与
【答案】C
【分析】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流向DNA的遗传信息来自DNA(DNA分子的复制)或RNA(RNA的逆转录),A正确;
B、DNA复制时子链延伸方向为5'→3'合成,故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B正确;
C、密码子有简并性,一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C错误;
D、蛋白质合成过程即为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D正确。
故选C。
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超级细菌中最著名的,由医院获得感染或社区获得感染,现在极其常见,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和关节的感染。对于超级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导致定向突变而产生的
B.超级细菌可以通过逆转录的方式形成DNA分子
C.超级细菌是由于等位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的性状
D.超级细菌可以在进行转录的同时进行翻译过程
【答案】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抗生素诱变的结果,A错误;
B、超级细菌不能通过逆转录的方式形成DNA分子,逆转录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复制方式,B错误;
C、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C错误;
D、原核细胞中有遗传物质DNA,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挡,能进行转录、翻译过程能同时进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正确。
故选D。
34.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智力有点缺陷的孩子,对其染色体检查发现,该患儿的3号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该患儿患病的原因是染色体发生了( )
A.易位B.缺失C.重复D.倒位
【答案】D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详解】该图中中间部位的染色体片段BC发生了颠倒,即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引起了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D正确。
故选D。
35.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培育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 A、B、D 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有 7 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乌拉尔图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能够实现杂交表明二者无生殖隔离
B.图示育种方法与诱变育种相比未产生新的基因与新的基因型
C.用秋水仙素对杂种一和杂种二的幼苗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拟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
D.普通小麦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6 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互相进行配对
【答案】C
【分析】乌拉尔图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属于不同物种,杂交子代获得杂种一,经过人工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获得拟二粒小麦,再与粗山羊草杂交,获得杂种二,再经过人工诱导处理,获得普通小麦,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详解】A、由题图可知,杂种一的染色体组成为AB,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故乌拉尔图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图示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与诱变育种相比,虽未出现新的基因,但出现了新的基因型,B错误;
C、杂种一(染色体组成为AB)和杂种二(染色体组成为ABD)均无同源染色体,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和杂种二的幼苗可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拟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C正确;
D、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DD,每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其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不存在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相互配对的现象,D错误。
故选C。
36.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可杜绝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B.遗传咨询可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
C.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D.基因检测可以精确地诊断所有类型的遗传病
【答案】C
【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A、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但不能杜绝遗传病患儿的降生,A错误;
B、遗传咨询可分析新生儿可能患某些遗传病的概率是否偏高,但不能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通过产前诊断(羊水检查)确定,B错误;
C、产前诊断包括B超检查、基因检测、孕妇血细胞检查和羊水检查,其中羊水检查可以检查胎儿细胞的染色体是否发生异常,C正确;
D、基因检测不可以精确地诊断所有类型的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37.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
A.两者已经形成两个物种
B.两者之间未出现生殖隔离
C.两者的外部形态无明显差别
D.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
【答案】D
【分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使处于不同区域内的种群之间由于地理障碍的原因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同时,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不同,对于不同种群的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使处于不同地域的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改变,造成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进一步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详解】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后,由于地理隔离,它们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通过自然选择,生活食性等方面可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可判断它们朝不同方向进化了,两者的基因库有所差异,但它们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如果能杂交且产生可育后代则仍为同一物种,也不能判断两者的外部形态有没有明显差别,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8.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据测算,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0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下表是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据表分析,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狗B.果蝇C.黑猩猩D.酵母菌
【答案】C
【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
【详解】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C正确。
故选C。
39.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40%,则A的基因频率为( )
A.80%B.60%C.40%D.20%
【答案】B
【分析】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在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在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详解】已知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基因型个体占40%,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40%+1/2×40%=60%=0.6,即B正确。
故选B。
40.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气中的硫化氢杀死了树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烟又把树干熏成黑色,结果桦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频率迅速提高,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不断下降。到20世纪中叶,桦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频率已由不到5%上升至95%以上,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从95%以上下降为不到5%。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 )
A.遗传变异的结果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D.用进废退的结果
【答案】C
【分析】由题意可知,原先可以得到保护的灰色类型,此时在黑色树干上却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煤烟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煤烟把树干熏成黑色”可知这会导致灰色类型的桦尺蛾很容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黑色树干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于是黑色类型的比率迅速提高,灰色类型的比率则不断下降。这种情形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
41.细胞核 DNA 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根据下图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 的蛋白质。经过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 。
(2)图甲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存在于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上,该结构被称为 ,具维持细胞特有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等功能。
(3)用3H 标记的亮氨酸来培养该细胞,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其中d 属于 (细胞器),f 属于 (细胞器)。
(4)某些蛋白质经过程⑧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某结构,这一过程具有选择性,此结构的作用是 。
【答案】(1) 空间结构 分泌蛋白
(2)细胞骨架
(3) 内质网 高尔基体
(4)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①表示翻译,②表示内质网的加工,③表示高尔基体的加工,④表示高尔基体的分类、包装和转运,⑤⑥⑦⑧表示翻译形成的肽链进入各种细胞结构。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相关结构膜面积的变化,d的面积减少,代表内质网,e的膜面积增大,代表细胞膜,f的膜面积先增加而后减少,即膜面积基本不变,代表高尔基体。
【详解】(1)分析图形可知,细胞内核糖体合成的多肽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腔内经过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转运到高尔基体加工、包装成为成熟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分泌至细胞外。
(2)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3)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过程中,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中加工后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中再加工,而后再以囊泡的形式将其中的成熟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上,并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出去,可见该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是减少的,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的面积是增加的,因此d表示内质网,f表示高尔基体。
(4)某些蛋白质经过程⑧,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进而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2.下图是夏季晴天某植物在密闭玻璃罩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绿色植物以光为能源,把 和水为原料,合成 并释放氧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2)BC段较AB段CO2增加速度减慢,是因低温使植物 减弱。光合作用是从 (填“D点”或“D点之前”)开始的。D点、H点,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炎热的夏季 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 供应不足,因而光合作用减弱。。
(4)图中密闭玻璃小室内O2浓度最高的是 点(填字母);一昼夜后,植物体内有机物有所 (填“积累”或“消耗”)。
【答案】(1) CO2 储存有能量的有机物 叶绿体
(2) 呼吸酶活性 D点之前 大于
(3) 光照强度 CO2
(4) H 积累
【分析】密闭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是伴随着光合与呼吸发生的,当光合强度小于呼吸强度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增加,当光合大于呼吸是玻璃罩内的CO2减少。
【详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发生场所)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有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为光合作用。
(2)光照出现之前,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玻璃罩内CO2增加,BC段是凌晨2-4点,此时较AB段气温更低,会抑制呼吸酶的活性,因此BC段释放CO2速度减慢;据曲线变化可知,D和H点都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降低的转折点,证明此时植物的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故光合作用是从D点之前开始的,由于植物中有些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D点、H点,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3)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据曲线可知,FG段时中午10时-14时之间,此时光照强度最强,气温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快,为了防止水分的过多散失,植物会关闭气孔,导致CO2供应不足,因此光合作用减弱,FG段CO2减少不明显。
(4)分析曲线可知,该密闭容器内的植物一昼夜不停呼吸,而只有白天光合,因此氧气浓度最高时应该是下午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即H点,该点之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氧气消耗增多,玻璃小室内的O2浓度下降;分析题图,与A点相比,I点CO2浓度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一昼夜后,植物体内有机物有所积累。
43.下列各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
(1)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条。
(2)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 ,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 ,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 。
(3)图 B 所示的细胞有 个四分体,图 C 所示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 ,图 D 所示的细胞名称可能是 。
(4)A 细胞有 条染色体,A 细胞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
(5)以上 5 个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答案】(1)4
(2) B、D、E B、C、E D、E
(3) 2 有丝分裂中期 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4) 8 0
(5)C→A→B→E→D。
【分析】题图分析: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因此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条。
(2)图中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B、D、E,依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单体从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粒分裂后消失,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B、C、E;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即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D、E。
(3)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因此图B所示的细胞有2个四分体;图C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因此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D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4)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粒的数目,因此,A 细胞有8条染色体,A 细胞中发生了着丝粒分裂过程,因此,其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5)若某动物细胞中的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则以上 5 个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C→A→B→E→D。
44.动物的身体一般都是对称性的,这种对称性维持了身体的平衡,便于动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在生物体DNA复制时,新生成的DNA链跟母链结构一样,也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下图为DNA分子片段的结构模式图(下图),请分析作答:
(1)上图中②表示 ,④的名称是 (均写出具体的中文名称)。
(2)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发生在 期。解旋酶作用的部位是 (填图中标号)。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均保留了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作 。
(3)已知在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T)/(C+G+A+T)=n,整个DNA分子中这个比值为 。如果DNA分子一条链中A占12%,互补链中的A占22%,则在整个DNA分子中A占 。
【答案】(1) 脱氧核糖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⑨ 半保留复制
(3) n 17%
【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磷酸,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胞嘧啶,④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表示腺嘌呤,⑥表示鸟嘌呤,⑦表示胞嘧啶,⑧表示胸腺嘧啶,⑨表示氢键。
【详解】(1)据图可知,图中含有T,表示DNA分子片段,②表示五碳糖中的脱氧核糖。④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胞嘧啶组成,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包括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解旋酶作用是打开DNA分子之间的氢键,⑨表示氢键,因此解旋酶作用的部位是⑨。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均保留了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作DNA半保留方式复制。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C=G,因此在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T)/(C+G+A+T)=n,另一条单链中(A+T)/(C+G+A+T)也是n,整个DNA分子中这个比值为也是n。如果DNA分子一条链中A占12%,则占整个DNA的比例为12%÷2=6%;同理互补链中的A占22%,则占整个DNA的比例为22%÷2=11%,因此在整个DNA分子中A占6%+11%=17%。
45.某二倍体自花传粉的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一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 定律。
(2)上述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是 。
(3)亲本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F2中的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4)小组利用该植物继续进行杂交实验,涉及的两对相对性状是: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填“是”或“否”),依据是 。
【答案】(1)基因自由组合
(2)aaBB
(3) AAbb AABb和AaBb 5/五
(4) 否 因为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分析】由题意分析及杂交实验可知,白花基因型为A_BB、aa_ _;粉红花基因型为A_Bb;红花基因型为A_bb。
【详解】(1)杂交实验中,F1自交后代出现3:6:7的分离比,是9:3:3:1的变形,据此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杂交实验中,纯合白花(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花(AAbb)→粉红花(A_Bb),F1自交后代出现3:6:7的分离比,说明F1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
(3)亲本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纯合白花(aaBB)×纯合红花(AAbb)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F2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5种基因型。
(4)实验结果中圆:长=3:1、单:复=3:1,但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狗
果蝇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
0
11
27
44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圆单×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
圆复×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一)生物学,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一)生物学,共4页。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新教材专用)学考模拟测试卷1,文件包含学考模拟测试卷01原卷版docx、学考模拟测试卷0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