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连线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细菌B.电脑病毒
C.克隆羊多利D.禽流感病毒
2.(2分)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
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
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
3.(2分)2021年5月我国计划生育开放三孩政策,为了解长春市民对开放三孩政策的看法,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探究法
4.(2分)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
C.人和猪D.草和草鱼
5.(2分)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几个视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制作装片时,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使材料薄而透明
B.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成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成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D.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成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遮光器换成高倍物镜
6.(2分)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B.生物能生长发育、繁殖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7.(2分)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8.(2分)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B.
C.D.
9.(2分)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视野亮度时,应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
B.对光完成后,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D.目镜5×和物镜40×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
10.(2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层
11.(2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现象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12.(2分)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的( )中进行的
A.细胞核B.叶绿体C.细胞膜D.线粒体
13.(2分)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B.细胞膜可以让小分子通过,而阻止大分子通过
C.动物细胞都有线粒体,而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D.细胞核是生物发育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4.(2分)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细胞质B.细胞壁C.线粒体D.叶绿体
15.(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都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
B.食物网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草
D.食物链越多,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16.(2分)有关稻田养鱼的说法:①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和鱼类都属于生产者;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③若该稻田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④如果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以采用养殖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来进行生物防治。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7.(2分)显微镜是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及其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减少
B.物像偏视野左上方,应向右下移动玻片
C.物镜和目镜起放大作用
D.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18.(2分)施莱登和施旺创建的“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B.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C.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19.(2分)下面一组三图是制作并观察生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
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
C.图丙中的结构③是反光镜
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①
20.(2分)将黑色美西螈的体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融合细胞发育成黑色美西螈个体。这说明控制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21.(2分)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早已关注“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并将其描绘在隽永的诗篇中。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上述诗句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诗句①体现了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
B.诗句②除草的目的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禾苗
C.诗句③中蕴含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青蛙
D.诗句④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是分解者在发挥作用
22.(2分)如果让你调查本地市树的分布情况,第一步你将怎样做( )
A.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B.选取调查样本
C.设计调查线路D.如实记录调查过程
23.(2分)如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10只鼠妇进行实验,使结果更可信
B.阴暗和明亮处放入鼠妇的数量不同
C.最终结果应取5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D.该实验说明: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4.(2分)我们莒南县鸡龙河湿地公园植被丰富,春天到鸡龙河湿地公园游玩,会看到一些场景。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 )
A.荷叶呈圆形,较大,上面有一层腊质——生物适应环境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在向阳处的植物要比背阴处的植物长得茂盛——环境影响生物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25.(2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诗句描绘的是哪类生态系统( )
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26.(2分)如图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
B.C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C.C主要是指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D.若ABC表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生态系统代表生物圈
27.(2分)“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莲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 )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 )
A.温度、水分B.水分、日照C.日照、温度D.温度、土壤
28.(2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雄鸡报晓B.雨后彩虹C.螳螂捕蝉D.植物落叶
29.(2分)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甲、乙B.甲、丁C.乙、丙D.乙、丁
30.(2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
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31.(4分)切西瓜和番茄果实时流出的汁液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32.(6分)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用从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
三、连线题(每空2分,共10分)
33.(10分)请将下列常见的生命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的字母连线。
四、综合题(每空1分,共20分)
34.(6分)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和 部分。
(2)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食草昆虫和兔之间的关系是 。
(3)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最后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
35.(8分)如图是人体口腔细胞或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人体口腔细胞示意图是 图,作为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没有 、液泡和 等结构。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由② 、细胞核和⑥ 构成。
(2)“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
(3)切西瓜会流出红色的“汁”,这里的“汁”来自植物细胞中[ ] 中的细胞液。
36.(6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擦拭干净载玻片,然后在其中央滴一滴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由于不具有 ,因此不会呈现绿色。
(3)动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的 内。
(4)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当目镜上的数字力“15×”、物镜上的数字为“40×”时,放大倍数为 倍。
(5)在显微镜的视野右上方发现要观察的细胞,欲将它移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细菌B.电脑病毒
C.克隆羊多利D.禽流感病毒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C、D都具有生物的特征;
B、电脑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故选:B。
2.(2分)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
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
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
【答案】A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谚语中的大鱼、虾米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小鱼吃虾米,所表现出来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
C、在生态系统中,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大鱼的营养级别最高,C错误。
D、“大鱼吃小鱼,大鱼以小鱼为食,D错误。
故选:A。
3.(2分)2021年5月我国计划生育开放三孩政策,为了解长春市民对开放三孩政策的看法,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探究法
【答案】B
【分析】(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2)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3)调查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三孩”的看法。
故选:B。
4.(2分)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
C.人和猪D.草和草鱼
【答案】A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解:A、水稻和稗草、水分,属于竞争关系。
B、猫和老鼠,属于捕食关系。
C、人和猪,属于捕食关系。
D、草和草鱼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故选:A。
5.(2分)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几个视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制作装片时,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使材料薄而透明
B.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成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成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D.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成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遮光器换成高倍物镜
【答案】A
【分析】显微镜是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
【解答】解:A、在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最重要的原因是能让光线透过。
B、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说明实物位于右上方,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
C、物像③不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D、物像②的放大倍数小,因此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故选:A。
6.(2分)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B.生物能生长发育、繁殖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
故选:C。
7.(2分)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答案】A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解答】解: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草→虫→鸟,2条食物链;
B、鸟和虫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鸟和虫都以草为食,正确;
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正确。
故选:A。
8.(2分)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B.
C.D.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是第一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属于次级消费者。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所以将青蛙杀绝。
故选:C。
9.(2分)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视野亮度时,应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
B.对光完成后,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D.目镜5×和物镜40×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对光过程中提高视野亮度,应该使进入的光线更充足,而凹面镜具有聚光的效果;能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就是对光完成的标准;下降镜筒要注视物镜是避免物镜压碎载玻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积。据此作答。
【解答】解:A:对光过程中,要使视野亮度调大,大光圈使得通过的光线更多,A正确。
B: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就算对光完成,有明亮的视野才能更加清晰的看清图像。
C:观察时分为四步,第一步快速下降镜筒,目的是避免物镜压碎玻片。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之积。
故选:C。
10.(2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层
【答案】D
【分析】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层。
【解答】解:生物圈是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
故选:D。
11.(2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现象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二氧化碳,因此。例如,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鼠对农作物;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如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也就是要反映因为生物怎么样所以环境改变了。“千里之堤,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
故选:A。
12.(2分)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的( )中进行的
A.细胞核B.叶绿体C.细胞膜D.线粒体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首先明确呼吸作用概念.
【解答】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故选:D。
13.(2分)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B.细胞膜可以让小分子通过,而阻止大分子通过
C.动物细胞都有线粒体,而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D.细胞核是生物发育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D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内有多种细胞器,执行不同的功能。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器官,DNA是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解答】解:A、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既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地渗出细胞,与分子大小无关;
C、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植物的绿色部位的细胞才具有叶绿体,C错误;
D、细胞核内有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D。
14.(2分)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细胞质B.细胞壁C.线粒体D.叶绿体
【答案】D
【分析】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答】解: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释放氧气。
故选:D。
15.(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都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
B.食物网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草
D.食物链越多,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答案】A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中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箭头指向捕食者。A正确
B、食物网是由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不含分解者的。B错误
C、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而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
D、在生态系统中,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A。
16.(2分)有关稻田养鱼的说法:①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和鱼类都属于生产者;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③若该稻田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④如果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可以采用养殖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来进行生物防治。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①稻田中的水稻、浮游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储存能量,所以属于生产者,错误;
②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故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
③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营养级越低。大鱼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
④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若该稻田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正确。
可见②④正确。
故选:D。
17.(2分)显微镜是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及其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减少
B.物像偏视野左上方,应向右下移动玻片
C.物镜和目镜起放大作用
D.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解答】解: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体积越大;
B、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要使物像处在视野的中央物像应向右下方移动,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和目镜起放大作用;
D、镜筒下降时,以免压破玻片标本。
故选:B。
18.(2分)施莱登和施旺创建的“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B.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C.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答案】C
【分析】1、在施莱登和施旺那个时代人们根本没有认识到还有病毒这种生物。
2、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其基本论点是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答】解:A、动物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真菌和细菌细胞的重要特点;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正确;
C、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C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故选:C。
19.(2分)下面一组三图是制作并观察生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
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
C.图丙中的结构③是反光镜
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①
【答案】D
【分析】图丙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
【解答】解:A.甲图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造成的。
B.图乙中的细胞具有细胞壁,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C.图丙中的结构③是反光镜。
D.显微镜下降镜筒时,即图丙中的②,D错误。
故选:D。
20.(2分)将黑色美西螈的体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融合细胞发育成黑色美西螈个体。这说明控制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答案】D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
【解答】解:由图可知,融合细胞由白色美西螈卵细胞和黑色美西螈体细胞细胞核融合形成,与提供细胞核的黑色美西螈表现相同。
故选:D。
21.(2分)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早已关注“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并将其描绘在隽永的诗篇中。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上述诗句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诗句①体现了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
B.诗句②除草的目的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禾苗
C.诗句③中蕴含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青蛙
D.诗句④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是分解者在发挥作用
【答案】C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3)在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池鱼思故渊”一句中既体现了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
B、“锄禾日当午,除草的目的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禾苗。
C、生态系统中。水稻属于生产者,属于消费者,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水稻。C错误。
D、腐生细菌、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归还土壤,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而“春泥”更护“花”。D正确。
故选:C。
22.(2分)如果让你调查本地市树的分布情况,第一步你将怎样做( )
A.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B.选取调查样本
C.设计调查线路D.如实记录调查过程
【答案】A
【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指定某一计划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资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解答】解: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故选:A。
23.(2分)如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10只鼠妇进行实验,使结果更可信
B.阴暗和明亮处放入鼠妇的数量不同
C.最终结果应取5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D.该实验说明: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答案】B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A、实验中所用鼠妇数量是10只,避免偶然性,A正确。
B、探究实验一般都需要设置对照,即除实验变量外,阴暗和明亮处放入鼠妇的数量必须相同。
C、科学实验中,常常设置重复组,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C正确。
D、根据该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D正确。
故选:B。
24.(2分)我们莒南县鸡龙河湿地公园植被丰富,春天到鸡龙河湿地公园游玩,会看到一些场景。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 )
A.荷叶呈圆形,较大,上面有一层腊质——生物适应环境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在向阳处的植物要比背阴处的植物长得茂盛——环境影响生物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答案】B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A、荷叶呈圆形,上面有一层腊质,A正确。
B、岸边柳枝发出嫩芽,表明生物能够生长。
C、在向阳处的植物要比背阴处的植物长得茂盛,C正确。
D、盛开的桃花,有的白的似雪,D正确。
故选:B。
25.(2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诗句描绘的是哪类生态系统( )
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分析作答。
【解答】解: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各地气候差别很大,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不同地方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天苍苍,风吹草低见牛羊。
故选:D。
26.(2分)如图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
B.C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C.C主要是指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D.若ABC表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生态系统代表生物圈
【答案】C
【分析】(1)图中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
(4)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5)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解:A、生物A可以利用水和无机盐合成有机物、C提供有机物,A是生产者,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所以,则B是消费者。
B、C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B正确。
C、C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的营养方式是腐生。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若ABC表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D正确。
故选:C。
27.(2分)“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莲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 )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 )
A.温度、水分B.水分、日照C.日照、温度D.温度、土壤
【答案】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温度、水、土壤等,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
故选:C。
28.(2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雄鸡报晓B.雨后彩虹C.螳螂捕蝉D.植物落叶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雄鸡报晓,属于生命现象;
B、雨后彩虹是自然现象,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属于生命现象;
D、植物是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2分)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甲、乙B.甲、丁C.乙、丙D.乙、丁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以及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解答即可.
【解答】解:甲和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和丁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亮度越暗,但看到的数目较少,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多.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甲,这样甲和丁镜头组合放大的倍数是50倍,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选:B。
30.(2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
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解答】解:推广生物防治方法,通过以鸟治虫,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B、发展生态农业,节约能源;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破坏生态环境;
D、建立自然保护区,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31.(4分)切西瓜和番茄果实时流出的汁液是 细胞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线粒体 。
【答案】细胞液;线粒体。
【分析】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解答】解: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这种红色的物质主要分布在液泡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供细胞利用,其细胞内不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所以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故答案为:细胞液;线粒体。
32.(6分)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切片 ,用从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涂片 ,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装片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涂片和装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
【解答】解: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称为切片;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
故答案为:切片;涂片。
三、连线题(每空2分,共10分)
33.(10分)请将下列常见的生命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的字母连线。
【答案】(1)﹣﹣B
(2)﹣﹣C
(3)﹣﹣D
(4)﹣﹣E
(5)﹣﹣A。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1)“芝麻开花,节节高”体现了B生物能生长;
(2)“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C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D生物的生长需要物质和营养;
(4)“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E生物能影响一定的环境;
(5)“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A生物能遗传;
故答案为:
(1)﹣﹣B
(2)﹣﹣C
(3)﹣﹣D
(4)﹣﹣E
(5)﹣﹣A。
四、综合题(每空1分,共20分)
34.(6分)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和 非生物 部分。
(2)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草→兔→鹰 ,食草昆虫和兔之间的关系是 竞争 。
(3)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太阳能 。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最后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鹰 。
【答案】(1)非生物。
(2)草→兔→鹰;竞争。
(3)太阳能
(4)自我调节。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此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草→吃草昆虫→吃虫鸟→鹰,食草昆虫和兔都吃草。
(3)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草木繁茂,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非生物。
(2)草→兔→鹰;竞争。
(3)太阳能
(4)自我调节。
35.(8分)如图是人体口腔细胞或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人体口腔细胞示意图是 乙 图,作为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没有 细胞壁 、液泡和 叶绿体 等结构。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由② 细胞膜 、细胞核和⑥ 细胞质 构成。
(2)“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④ ] 细胞核 。
(3)切西瓜会流出红色的“汁”,这里的“汁”来自植物细胞中[ ⑤ ] 液泡 中的细胞液。
【答案】(1)乙;细胞壁;叶绿体;细胞膜;细胞质;
(2)④细胞核;
(3)⑤液泡。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解答】解:(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是②细胞膜、⑥细胞质和④细胞核、⑤液泡,所以乙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图。
(2)在生物的细胞内,④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故答案为:(1)乙;细胞壁;细胞膜;
(2)④细胞核;
(3)⑤液泡。
36.(6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擦拭干净载玻片,然后在其中央滴一滴 清水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生理盐水 。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由于不具有 叶绿体 ,因此不会呈现绿色。
(3)动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的 细胞核 内。
(4)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当目镜上的数字力“15×”、物镜上的数字为“40×”时,放大倍数为 600 倍。
(5)在显微镜的视野右上方发现要观察的细胞,欲将它移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 右上方 移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解答即可。
【解答】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擦拭干净载玻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由于不具有叶绿体,因此不会呈现绿色;
(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所以动植物细胞中;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物镜上的数字为“40×”时;
(5)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欲将它移至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
(1)清水; 生理盐水;
(2)叶绿体;
(3)细胞核;
(4)600;
(5)右上方。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阴暗处鼠妇数量/只
8
9
10
10
9
明亮处鼠妇数量/只
2
1
0
0
1
(1)“芝麻开花,节节高”
A.生物能遗传
(2)“朵朵葵花向太阳”
B.生物能生长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
(4)“大树底下好乘凉”
D.生物的生长需要物质和营养
(5)“龙生龙,凤生凤”
E.生物能影响一定的环境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线粒体)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阴暗处鼠妇数量/只
8
9
10
10
9
明亮处鼠妇数量/只
2
1
0
0
1
(1)“芝麻开花,节节高”
A.生物能遗传
(2)“朵朵葵花向太阳”
B.生物能生长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
(4)“大树底下好乘凉”
D.生物的生长需要物质和营养
(5)“龙生龙,凤生凤”
E.生物能影响一定的环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九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分析说明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