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85741/0-17026256859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琵琶行》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85741/0-17026256859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文体知
0000识,积累相关文化常识。
鉴赏艺术特色,品味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教学方法】
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并成为莫逆之交,当俞伯牙为钟子期的死摔坏了琴,发誓再也不抚琴后,一段知音的佳话开始流传;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经典乐府《琵琶行(并序)》,去解读这个关于知音的故事。
二、知识链接
1.题解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白头吟》,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行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的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该体裁又称“歌行体”,“新乐府”(为与汉代乐府诗区别)。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2. 创作背景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的闲职)。元和十年六月,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即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铮(zhēng)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红绡(xiā) 钿头银篦 (diàn bì)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àn) 呕(ōu)哑(yā)嘲(zhā)哳(zhā)
(二)诵读感悟
1.诵读全诗,用“/”划分朗读节奏。
例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2.哪一个字奠定了文章的基调?主旨句是哪句?
明确: “惨”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
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梳理并概括每一段内容。
研读小序
1.自读小序,并根据注释批注重要字词,疏通文意并翻译。
2.这段小序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复习小序中的重要文言知识。
二、品读鉴赏
(一)研读第一段——江头送客惨将别
互文修辞: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品读第四、五段——谁解沦落人
任务一、上节课我们已经找到这首诗歌的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和诗人的经历是怎样的?自由诵读第四、五两段,并用原诗句填写下表。
小结:详略得当:写琵琶女详昔而略今,而写自己详今而略夕,两相映衬,更见互补之妙。现在我们来疏通第四段文意。
现在请一位同学诵读琵琶女的身世遭际。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
任务二、琵琶女的境遇是悲苦的,思考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其悲苦?
明确:写才艺美貌时运用了侧面描写手法,通过“善才”、“秋娘”来衬托出琵琶女的才艺和美貌。而写年少和年老遭际不同时,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对于社会地位低微的艺人来说,时代更看重琵琶女的容貌。年老色衰,即被抛弃,从这个角度讲,琵琶女是一个年少时色艺过人、年老后孤苦凄凉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卑微者。这个形象很有典型意义,她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时代下层艺人的悲苦命运。请大家以琵琶女的身份再次有感情地诵读本段。
过渡语:当诗人和琵琶女彼时穿过无数人群,走过无数山河,在这个萧瑟的秋日,因一曲琵琶相逢相知于浔阳江头的时刻,他的内心掀起了怎样的波澜?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五段,要求同上面。读完点评。疏通本段文意并识记重点知识。
任务三、第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了鉴赏诗词要把握意象,那么诗人通过了哪些意象来表现遭际?
明确:黄芦、苦竹、杜鹃、猿。这一组意象传达出的是诗人的迁谪之凄苦。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诗人和琵琶女地位迥然不同,然而两人的遭际却如此相似,琵琶女的艺术生涯毁于颜色故,而诗人的仕途毁于触怒权贵,直言进谏。由此看见,诗人悲琵琶女之境遇,同时也是在悲自己的遭际,抒发自己的贬谪之恨。正所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请大家带上一颗诗心再次有感情诵读第五段。
总结:歌女自诉身世悲,诗人自叹谪居苦。
本课时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鉴赏艺术特色,品味诗中音乐描写的精妙。
一、温故知新
复习四五段中的重要文言知识。
导入新课
寒凉的浔阳江水,瑟瑟的西风,沉沉的暗夜,凄惨的送别,是什么让诗人和琵琶女从萍水相逢到相知共情?(琵琶曲)
研读音乐描写——谁识琵琶声
任务一、自读文本,梳理这首诗歌中写了几次琵琶弹奏,自由诵读,并思考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琵琶女技艺高超?
明确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略写,侧面描写。注意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几个动词的精准应用。
第二次:第二段主体部分,详写。正面侧面结合。运用比喻手法。
第三次:第五段,略写。侧面描写。
过渡语:第二段的音乐描写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请同学们聆听配乐朗诵,跟读。
任务二、乐为心声,请研读第二段详写琵琶曲部分,根据乐曲的变化划分层次,并疏通文意。
任务三、思考乐曲节奏的变化与琵琶女情感变化和人生经历有什么关系,并填写下表。
小结:打动诗人的不仅有高妙的音乐,还因为诗人和琵琶女共情、身世遭际相同,诗人从琵琶曲中读出了自己人生之路上从春风得意的欢悦到被贬谪的幽愁苦闷、凄楚愤慨,一曲琵琶引起了诗人和琵琶女的感情共鸣。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任务四、齐读第三次弹奏琵琶,疏通文意并圈画出曲子的特点。
明确:急、凄凄。
总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凄凄的琵琶声和着白司马的青衫泪,与浔阳的江水融为一体,为中华文化增色,千年之后,仿佛仍在我们耳畔回响。
研读景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
过渡语:同学们还记得《百合花》吗?为小说增添诗意的是景物描写。这首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小序中故事情节已经比较完整,正文中有哪些地方为这首诗歌增添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任务五、思考这首长篇叙事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再读文本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诗歌的漫游,下面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把情感浸入意境中,去体味音乐的美妙,去感受诗人的情怀。相似之处
琵琶女
诗人
来处
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才华横溢的诗人
经历
老大嫁做商人妇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现在
去来江口守空船
谪居卧病浔阳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再读诗歌,深入鉴赏,总结升华,归纳主题,课堂小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再读诗歌,深入鉴赏,总结升华,归纳主题,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文题背景,翻译并疏理课文思路,讲析课文,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