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展开命题点一 水循环与水平衡
(2022·湖南地理)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量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2)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命题解读】 该组题以某内陆湖泊水分收入和支出各要素的变化为情境,考查了湖泊水量的变化及其对湖泊—地下水之间补给关系、周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考查指向。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因素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暗河众多,储存地下水比较多。
2.水体更新速度快慢的原因分析(1)从水循环环节分析水体更新的速度。需要考虑的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再结合各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
(2)从进水量和出水量分析较封闭水体的更新速度。以湖泊为例:(3)从水域深度和水量多少分析水体更新速度当湖泊深度较深,水量较大时,水体更新速度较慢;当湖泊深度较浅,水量较少时,水体更新速度较快。
3.水平衡原理及其应用(1)水平衡原理: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2)水平衡原理的应用利用水平衡原理可分析湖泊、水库的调节作用,也是沙量平衡、盐量平衡的基础。
考向一 借助“雨水花园”情境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023·湖南衡阳)植生滞留槽,又称“雨水花园”,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完成1~2题。1.“植生滞留槽”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①水汽蒸发增多 ②地下径流增多 ③水汽输送减少 ④地表水下渗减少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关于“植生滞留槽”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加强B.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问题C.缓解城市内涝问题D.城市地面沉降速度加快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可知,“植生滞留槽”对水循环的影响是水汽蒸发增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①②正确,④错误;水汽输送不受影响,③错误,选A。第2题,由材料“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可知,“植生滞留槽”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C正确;城市热岛效应应减弱,A错误;收集的雨水较少,无法作为日常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B错误;下渗增多,可缓解城市地面沉降,D错误。
考向二 通过艾比湖面积变化示意图,考查水循环(2023·四川宜宾)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该湖水量季节变化显著。每年3月开始艾比湖湖面面积逐渐减小,10月达到最小。下图示意艾比湖流域及2013年、2017年湖区面积。据此回答3~5题。
3.艾比湖流域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C.地下水 D.积雪融水4.3~10月艾比湖湖面面积变化的原因是( )①湖区蒸发大 ②入湖径流少 ③下渗量大 ④流出量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与2013年相比,2017年艾比湖流域( )A.蒸发量减少 B.湖面水位稳定C.湖陆风增强 D.湖水盐度升高
【解析】 第3题,据图文可知,艾比湖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河湖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为主,B正确。第4题,艾比湖夏半年气温高,湖区蒸发大,①正确;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旺季,农业需水量大增,灌溉用水增加,导致入湖径流减少,②正确;3~10月艾比湖湖面面积在逐渐减小,下渗量不会大,③错误;艾比湖属于咸水湖(内流湖),没有流出量,④错误,①②正确,选A。第5题,据图可知,艾比湖2017年湖区范围比2013年湖区范围扩大,蒸发量应该增大,A错误;湖面扩大,水位不稳定,B错误;湖面扩大,入湖淡水增多,湖水盐度降低,D错误;湖面扩大,湖陆风增强,C正确。
(2022·全国乙卷)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2)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命题解读】 本题组以黄河水文站监测历史上两次洪水过程中相同流量但水位高低不同为试题情境,考查地理联系(河流水位与流量大小、流速大小、河床高低之间的联系)和地理过程(河流涨水与落水两个不同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河流的补给类型判断(1)依据河流所在地区判断①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③我国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气候高寒,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④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多,河流的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季高温多雨,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⑤济南地区的小清河,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①径流随降水变化而变化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径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③径流常年较为稳定、平缓,多以地下水补给为主。④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2.河流水系特征及其判断依据
3.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4.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1)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答题思路一般为:
(2)比较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答题思路一般为:
考向一 借助黄河某水文站监测资料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3·福建统考)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位于黄河流域最北端,河道呈“几”字形弯曲。图示意该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月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该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呈现出( )A.夏季>秋季>春季>冬季B.秋季>夏季>春季>冬季C.夏季>秋季>冬季>春季D.秋季>春季>夏季>冬季2.与10月相比,该水文站7月份径流量较小而输沙量相近的原因是( )A.流域降水量较多B.上游河段来水携沙较少C.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D.上游地区地表侵蚀较弱
【解析】 第1题,根据该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图,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把各季节径流量相加可得,秋季径流量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少,B正确。第2题,与10月相比,7月径流量小且输沙量相近,按照正常情况,径流量少,输沙量应该少,但是7月与10月的输沙量相近,说明7月的输沙量变多了。7月该地及上游地区降水较多,上游地区侵蚀作用强,输沙量多,A正确,B、D错误;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强,泥沙少,与图示不符,C错误。
考向二 通过径流变化图,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2023·江苏连云港)基流是径流中相对稳定的组成部分。沙颍河发源自河南省西北部,流向安徽省西部,汇入淮河。下图为沙颍河流域降水量、总产流、表面径流、基流和壤中流年内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属于基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基流补给河流比重最高的月份是(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5.提高基流的措施是( )A.疏浚河道 B.增加植被覆盖率C.抽水灌溉 D.加快城镇化建设
【解析】 第3题,基流是径流中相对稳定的组成部分。从图中信息来看,丁在全年最为稳定,最符合基流定义,D正确;甲为总产流,乙为地表径流,丙为壤中流,甲乙丙全年变化较大,不符合基流定义,A、B、C错误。第4题,如图基流全年稳定,而总产流、表面径流、壤中流全年变化大,在1月达到最低,所以1月基流补给河流占比最高,A正确。第5题,基流是径流中相对稳定的组成部分,与地下水补给河流量相似。要提高基流可以考虑提高地下水量,保持地下水常年稳定。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提高下渗能力,提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抬高地下水位,B正确;疏浚河道主要改变的是地表径流,A错误;抽水灌溉会减少河流径流,C错误;加快城镇化建设会破坏地表环境,减少下渗,降低地下水位,D错误。
命题点三 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
(2023·浙江1月高考)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1)~(2)题。
(1)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A.P沿岸降水增多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C.Q沿岸降水减少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2)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洋流、洋流 B.纬度、洋流C.径流、纬度 D.洋流、径流
【命题解读】 本题组以8月份太平洋和大西洋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为命题情景,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影响盐度的因素,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1.海水盐度的比较方法(1)找出位于副热带海区的点,判断其位于大洋东部还是西部:大洋西部,有暖流流经,盐度高;大洋东部,有寒流流经,盐度低。(2)此点附近是否有河流注入:有河流注入,盐度偏低;无河流注入,盐度偏高。(3)比较纬度高低差异:纬度低,水温高,盐度高;纬度高,水温低,盐度低。
(4)高纬海区,结冰和融冰也影响海水的盐度。结冰时,海水中的盐分析出,海水盐度增高;融冰时,海水盐度降低。(5)特殊海区,除考虑降水、蒸发、径流外,还要注意海域封闭程度对盐度的影响。影响盐度的因素总结如下图所示:
2.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和深度的相互关系(1)一般来说,盐度越大,密度则越大;压力越大,密度也越大。(2)在冰点温度(35%盐度的海水冰点温度为-1.91 ℃)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3)随着深度增大,压力增大,故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度大。(4)对于表层海水来说,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波罗的海的海水盐度最低,海水密度也最小;红海海水盐度最高,海水密度也最大。(5)一般来说,在大河的入海口,海水的盐度较低,密度也较小,但密度也可能因为河水挟带的泥沙而增大。
3.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1)依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判断:等温线凸向较高纬度为暖流,凸向较低纬度为寒流。(2)依据洋流沿岸的环境特征判断:中低纬地区的沿岸出现荒漠景观,说明受寒流影响;出现湿热的森林景观,说明受暖流影响。(3)依据天气现象判断①热带海域受寒流的影响多雾。②高纬度海域受暖流的影响多雾。③中纬度海域,夏季寒流流经多雾,冬季暖流流经多雾。
(4)依据海陆位置判断: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
4.洋流判断中的应用技巧(1)依据中低纬度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2)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3)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呈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呈逆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冬季。
(4)洋流与等温线疏密:洋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洋流背向流动处,等温线稀疏。(5)洋流与渔场:有渔场的海区可能是位于寒暖流交汇处,也可能有上升补偿流。
5.框图法掌握世界渔场的形成原因
考向一 通过设置墨西哥环流图的情境材料考查海水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 (2023·湖南长沙)墨西哥湾为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湾内受北部密西西比河、阿查法拉亚河等众多河流影响,为墨西哥湾输入了大量淡水、泥沙、营养物质。位于墨西哥湾东南部的环流系统是墨西哥湾区环流的主要驱动力。该环流从加勒比海向北经墨西哥湾,再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向北大西洋。下图为墨西哥湾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墨西哥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最大的部位是( )A.海湾西侧 B.海湾东侧C.北部河口处 D.南部浅滩处
2.若沿墨西哥湾作海水等盐度线,则等盐度线向密西西比河河口凸出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3.东南部环流系统对墨西哥湾沿岸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温增湿 B.阻碍水体间的交换C.侵蚀海岸 D.引发底层海水上泛
【解析】 第1题,据图和材料可知,墨西哥湾北部有密西西比河、阿查法拉亚河等众多河流汇入,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且为淡水,对海湾内海水盐度影响显著,导致该地区表层海水盐度季节变化最大,受河川径流影响,海水温度也会产生变化,C正确。第2题,分析可知,密西西比河夏季流量较大,大致在7月达到年径流量的最大值,对河口海水的稀释能力最强,使得等盐度线向海洋凸出最显著,1月径流量小,对海水盐度的稀释能力减弱,受海水倒灌影响,使得等盐度线向密西西比河河口凸出最显著,A正确。
第3题,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部环流系统自南向北流,为暖流,对流经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使沿岸昼夜温差变小,A正确;可以促进不同海域水体之间的交换,水体循环更新速度加快,B错误;洋流对海岸侵蚀作用较小,C错误;墨西哥湾东南部的环流系统为暖流,不属于离岸流,不会引起周边底层海水大量上泛,D错误。
考向二 通过区域洋流分布图考查洋流的成因 (2023·山东潍坊)巴斯海峡是分隔塔斯马尼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的海峡,最窄处宽约240千米。海峡中有很多岛屿,其海水流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海水在一处滞留的时间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巴斯海峡东南部(图中虚线框范围)海水滞留时间较长,对水质和海洋生物分布造成一定影响。据此完成4~5题。
4.夏季洋流的成因可能是( )A.海峡较窄导致的密度流B.东南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风海流C.西风漂流引起的补偿流D.东南信风带(南移)影响形成的风海流5.巴斯海峡东南部海水滞留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①冬季西风漂流位置偏北,对该海域影响较弱 ②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水流较缓 ③东澳大利亚暖流进入西风带后顺西风漂流东流,无法进入该海域 ④受岛屿阻挡,该海域相对封闭,水流不畅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夏季洋流大致由东向西流。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澳大利亚东部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由此形成东南季风使得海水由东向西流,为风海流,B正确;密度流是由不同海域的密度不同而产生的,A错误;夏季该海域不受西风漂流影响,C错误;东南信风带不会影响到该海域,D错误。选B。第5题,冬季西风带北移,西风漂流位置偏北,对该海域影响较弱,①正确;夏季该海域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东南季风影响,受副热带高气带影响小,②错误;东澳大利亚暖流南流进入西风带后,顺西风漂流东流,无法进入该海域,与该海域海水交换少,③正确;从图中海陆格局可知,受岛屿阻挡,该海域相对封闭,水流不畅,④正确;①③④正确,选C。
命题点四 海—气相互作用
(2023·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左图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命题解读】 本题以极地某海区和中低纬度某海区海水运动图为探索情境材料,考查海水运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等基础知识、区域认识和综合思维,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1.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2.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与影响
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考向一 以北印度洋海域的感热通量分布为切入点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 (2023·江苏模拟)感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热交换。白天,在强烈太阳照射下地温高于气温,感热通量为正值,热量由地面传送给上面较冷的空气并促其增热;夜间,地面辐射冷却,气温高于地温,感热通量为负值,热量由空气传送给地面并促使空气冷却。下图示意某年7月份北印度洋感热通量分布状况(单位:卡/平方厘米),该月,大气环流的变化使西部半岛M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变得丰富。据此完成1~2题。
1.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形成低值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气温较高,热量传递快B.底层海水上泛,海气温差大C.高纬海水流经,海水温度低D.沿岸暖流流经,海水升温快2.受感热通量影响,该月北印度洋海面风力明显增强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C.偏南风 D.偏北风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形成低值中心,这是由于夏季该海域受索马里寒流(上升补偿流)的影响,而该寒流的形成是受离岸的西南风影响,受其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海水温度较低,气温高于海水温度,海气温差越大,感热通量越低,B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北印度洋西部感热通量值为负值,北印度洋东部感热通量值为正值,根据海气相互作用关系,可知北印度洋西侧海水温度较低,东侧海水温度较高,在北印度洋东西两侧之间形成热力环流,近海面气流由西部流向东部,增强了海面的偏西风,B正确。
考向二 结合某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应用 (2023·湖北郧阳中学)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黑海渔业资源丰富。暖水性食肉鱼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规律性洄游。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马尔马拉海冬季降水多的原因是( )A.冬季,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海水升温,将热量传导给大气B.冬季,海域面积小,陆地人类活动频繁,气温高,蒸发量大C.冬季,受西风带和锋面气旋控制,带来充足低纬度海洋水汽D.冬季,气温低,水汽不易凝结,空气湿度大
4.马尔马拉海与爱琴海之间存在密度流,洋流流向及主要成因匹配正确的是( )A.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马尔马拉海有大量河流注入,密度小B.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马尔马拉海夏季高温少雨,蒸发强,密度大C.由爱琴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爱琴海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密度小D.由爱琴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爱琴海与外海盐分交换密切,密度大
5.暖水性食肉鱼从马尔马拉海洄游到黑海对应的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 第3题,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即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冬季,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海水升温,将热量传导给大气”表达了海气间热量的传递方式,并不是冬季多雨的原因,A错误;海域面积小,受陆地影响气温高并非只是出现在冬季,也不是冬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B错误;冬季气温低,水汽易凝结,D错误;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向温带海洋性气候过渡区,冬季降水丰富是因为西风和锋面气旋,C正确。
第4题,密度流流动规律为表层海水从密度小的洋面流向密度大的洋面。两处海区纬度、气候相似,在降水、蒸发等方面差异小,B、C错误;马尔马拉海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注入稀释海水,密度小,表层海水的流向为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A正确、D错误。第5题,马尔马拉海纬度偏低,水温偏高,鱼群在夏季洄游至黑海避暑,冬季洄游至马尔马拉海越冬,B正确。
1.湖泊的分类(1)按盐度分类
2.湖泊的水文特征(1)湖泊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2)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3)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4)补给水源——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5)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6)含沙量主要取决于植被覆盖率和流域土质情况。(7)水质优劣——根据材料推断。(8)风浪大小——看是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看温差大小。
3.湖泊的演化(1)外流湖(吞吐湖)变成内流湖的条件①地壳运动:青海湖原来是外流湖,后因地壳运动形成内流湖。②河道变迁:乌裕尔河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形成内流区。③山区由于冰川运动,如冰蚀或冰碛物的堵塞形成的冰川湖——纳木错湖;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致使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羊卓雍措。④入湖径流减少,蒸发量逐渐增大,湖泊水位下降,无径流排出,形成内流湖。
(2)盐湖的形成过程及盐湖的主要特征①形成过程: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下陷,地势下降,形成地势低洼的盆地→然后盆地积水成湖→河流径流携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且湖泊无径流流出排泄盐分→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量增大→盐度进一步增大,形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②主要特征:封闭、蒸发量大、盐度大、面积小、降水少、湖水较浅、地势较平坦等。
(3)湖泊咸、淡相互转化的条件①淡水湖→咸水湖→盐湖: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外流湖变成内流湖,径流携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盐度不断增加,逐渐变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②咸水湖→淡水湖:沿海地区,古海洋遗迹湖(如西湖);后来由于沙坝、沙洲、沙岛的形成或人工河口坝的建设,导致湖泊与海洋分离;由于径流不断汇入,盐度不断降低,逐渐变成淡水湖。
(2023·山东高考)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1~2题。
1.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2.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A.由海向湖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C.由湖向海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解析】 第1题,时令河所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河流才会季节性断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A正确。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入湖河流较少,且河流为淡水,若入湖河流较多,可以稀释湖水,降低湖水的盐度,B错误。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有沙坝相隔,沿岸流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马德雷湖仅通过南、北口与墨西哥湾相连,水体交换较少,D错误。第2题,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说明其盐分难以排出,可推测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表层水流方向均为由海向湖,A正确。若湖水可以排出,湖泊应为淡水湖,湖水盐度不会太高,B、C、D错误。
(2023·广东东莞模拟)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青藏高原东北部某高山封闭内流湖,有多种补给水源,湖泊海拔约5 500米。下图示意1985—2015年该湖泊面积年际变化。研究表明,相比距离不远的青海湖,该湖泊面积波动变化较大。读图,据此完成3~5题。
3.1985—2015年该湖泊面积年际变化反映所在流域气候最可能( )A.冷干趋向暖湿 B.暖干趋向冷湿C.暖湿趋向冷干 D.冷湿趋向暖干4.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推测影响该湖泊1985—2001年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地下水 B.气温高低C.降水量 D.冻土融水
5.相比青海湖,该湖泊面积波动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封闭内流 ②海拔更高 ③面积更小 ④降水更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3题,该湖泊面积1985—2001年波动下降,说明气候冷干,而后2001—2015年波动上升,说明气候逐渐暖湿化,最可能反映流域气候为冷干趋向暖湿。A正确。第4题,该湖泊为多种水源补给,其中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A错误;考虑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融化增多,所以一般与气温关系不大,B错误;从材料及区域来看,该湖泊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1985—2001年湖泊面积波动减少,说明补给水量减小,2001年之前湖泊面积减少,可能原因是降水补给减少,C正确;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温一般升高,冻土融水增多,D错误。第5题,青海湖也是内流湖,该湖泊距离青海湖较近,降水差异不大,但该湖泊海拔较高,气候更加寒冷,处在冰川边缘带,且面积更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会更快,湖泊受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波动会更大,②③正确,选B。
热点聚焦3 水的透明度
所谓的透明度是指将萨氏盘(黑白相间隔的盘)放入水体后,以测试者能够分辨出黑白相间时的最大深度,通常用厘米来表示。它是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1.影响透明度的因素(1)水的混浊度因为养殖水体中都会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这些物质都会造成水体的浑浊,所造成的混浊呈越浑其测得的数值越小,反之则数值越大。
(2)水体的色度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溶解有机物造成的颜色对这一数值都有影响。如果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多,水体的颜色会较绿较深,这时水体的透明度也就相应的低,如果是浮游动物过多的话,一般水体的透明会较高;另外如果水体中有机质过多的话,这时水体颜色会发暗,也会影响到透明的数值。
(3)天气和季节晴天光照强,早上测试数值会大一些,但一到中午之后浮游植物因光照强会大量繁殖,这时的数据会较早上的数据要小。夏秋季节因水温高,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多,这时透明度会小;冬季或水温低时浮游生物因繁殖缓慢整体数量少,这时水质会比较清,因此这个时候的透明度大。
(4)风向由于风力的影响,会将水中浮游植物和悬浮有机物吹向池塘下风口,故下风处水的透明度小,而上风处的水则会较清,透明度相对增大。(5)底质如果鱼塘底质颜色较深的话,所测得的数值会相对小一些,特别是水质本来就清瘦的塘,因为深色底质会吸掉一些光。水体透明度大小不仅直接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也大致地表示了水中溶氧的补充数量,同时也能体现出水体中浮游生物的丰富和水质的肥度。可以根据这一数值来合理地调水、追肥等。
2.透明度对养殖的影响透明度是判断水体肥瘦的风向标,过瘦或过浓的水都不利于鱼类生长,必须通过适当的补菌追肥来调节。若透明度过大,表示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浮游动物过多除外),表明这样的水体水质太瘦,不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透明度过小,表明水中有机物过多,水中耗氧因子多,上、下水层的水温和溶氧差距大,这种水质易恶化(如蓝藻爆发等),同时这种水体如果天气突变的话很容易引起泛塘发生。
(1)一些地区水源紧张,换水难,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水体透明度,用药物杀藻对动物会产生刺激,用量不当会造成人为转水。(2)水的透明度过小,底层藻类见不到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但不能产氧,反而会耗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积累,造成水质恶化。(3)在养殖后期,水体中一旦存在少量轮虫,由于透明度小,人不易观察。而轮虫因为有大量适口饵料在短时间内暴发,吃掉大部分藻类,引起动物缺氧死亡。(4)水体过肥时,藻类一些代谢产物会大量积累,同时造成一些营养盐缺乏,当天气突然变化,藻类会大批死亡,造成转水。
(2023·河南安阳)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A.向东移动 B.向南移动C.向西移动 D.向北移动2.从总体看,图示各海域中渤海透明度最低,其原因是( )①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 ②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 ③入海河流含沙量大 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由陆地向海洋数值增大,夏季长江流量大,流速快,入海口河水较混浊,透明度低,冬季,长江流量减少,河水较清,乙处数值应增大,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向西移动,C正确。第2题,渤海为内海,水体较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能力差,决定了它自净能力较弱,④正确;“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快速增长,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向渤海排放的污染物多,②正确;流入渤海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含沙量大,造成渤海透明度最低,③正确;渤海纬度高,水温较图示纬度较低海域低,表层浮游生物密度较小,①错误,D正确。
(2023·内蒙古通辽)湖水透明度是指湖水的透光程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浮游生物量、泥沙含量、水体运动、入射光线等。图示意2016—2019年鄱阳湖湖水透明度季节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在鄱阳湖湖水透明度最高的季节,该湖泊处于( )A.枯水期 B.丰水期C.平水期 D.不能确定4.冬季鄱阳湖湖水透明度低的原因是( )A.风速大,湖水运动强B.气温低,浮游生物量大C.植被少,入湖泥沙多D.晴天多,光线入射角大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3影响降水的因素,命题点二河流特征,微专题3湖泊,2按成因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命题点二大气运动,②大气环流与降水,命题点三天气系统,天气系统图判读,命题点四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地球运动规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命题点一时间计算,思维点拨,2新一天占比确定,5北半球热带,6赤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