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四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四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三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铁硬度大,可用于铸造下水井盖
B.用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改善水质
C.维生素C常用作抗氧化剂,说明它具有氧化性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2.下列厨房中的物品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食盐 B.陶瓷碗 C.不锈钢汤锅 C.木砧板
3.25℃时,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是( )
A.、、、B.、、、
C.、、、D.、、、
4.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微粒观:稀盐酸中含有和HCl分子
B.守恒观:发生化学反应时,离子的总数不发生改变
C.分类观:溶于水呈碱性的物质均属于碱
D.变化观:碱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5.郫县豆瓣是中国有名调味料之一。某罐装郫县豆瓣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郫县豆瓣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制作过程中需要发酵,发酵时未发生化学反应
C.郫县豆瓣密封保存的原因之一是隔绝空气中的氮气
D.每500g该郫县豆瓣中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最多约为1.54ml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盐酸滴到大理石地板上,有气泡产生:
B.向水中加入金属钠:
C.向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小段铝片: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7.将一定量的和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冷却后有固体物质剩余,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 )
A.B.NaOHC.D.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mL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0.23g Na、0.62g 、0.78g 、0.40g NaOH,待固体完全溶解,则四个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 )
甲 乙 丙 丁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D.丁<甲<乙<丙
9.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8g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B.1ml 中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为
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D.标准状况下,22.4L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氯水的某些性质,氧气传感器可测容器内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考虑溶质的挥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水具有漂白性,能用作棉、麻和纸张的漂白剂
B.往氯水中滴加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光照时,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会持续减小
D.光照后的氯水的酸性强于新制氯水
11.下列物质的制备与工业生产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制漂白粉:漂白粉
B.制氢氧化钠:
C.制纯碱:饱和NaCl溶液(固体)(固体)
D.冶炼金属铁:铁矿石
12.氯化亚铜(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石油工业脱色剂和脱硫剂。其一种制备方法如下:
①;
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为氧化还原反应
B.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每转移1ml电子,生成16g
D.反应①②涉及的物质中有一种酸性氧化物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14.在一定量铁的氧化物(铁只有+2、+3价)中,加入100mL 稀盐酸,恰好使固体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280mL氯气,恰好能使溶液中完全转化为(发生的反应为),则为( )
A.1:1B.2:3C.3:4D.4:5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5分)可用作营养增补剂,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成棕黄色碱式硫酸铁。甲同学欲用绿矾()配制100mL 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中Fe的化合价为______,容量瓶使用前需要进行的操作为______。
(2)配制溶液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______(填标号,下同)→转移→______→摇匀→装瓶贴标签。
a.洗涤b.定容c.溶解
(3)配制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填标号)。
A.容量瓶洗干净后底部残留少量水分
B.称量时,绿矾固体放置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C.转移时部分液体溅出容量瓶
D.摇匀后装瓶贴标签,容量瓶内残留少量溶液
(4)配制好的硫酸亚铁溶液中会加入少量铁粉,原因可能是______。
(5)乙同学将铝片用砂纸打磨干净后放入10mL 溶液中,用于探究铝与硫酸亚铁溶液的反应。
①将铝片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______。
②铝片放入10mL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15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的化合物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如氯化铁可用于五金蚀刻、污水处理及作催化剂、凝聚剂等。
①氯化铁常用作印刷电路板的蚀刻剂,写出Cu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反应后再通入氯气,又可将氯化亚铁转化为氯化铁,则通入氯气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氯化铁常用于净水,是因为铁离子转化为胶体,胶体使水中悬浮物聚沉。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检验氢氧化铁胶体是否制备成功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用电弧法合成的纳米碳管中常含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中的元素在反应前后未变价,反应未配平)。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填化学式),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配平上述方程式:______。每生成4.4g ,该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l。
17.(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对产物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氮气不参与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1)实验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实验时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
(2)装置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证明产物中有的现象是______;装置己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3)反应结束后,将装置乙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溶解在稀硫酸中。
①检验酸溶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的操作及现象为______。
②经检验,发现酸溶后的溶液中不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18.(14分)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及延展性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材料。
(1)金条能制成金箔是利用了金的______性。
(2)金属钛(Ti)的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等性能,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及化学工业。工业上冶炼金属钛的过程包括反应。
①中金属钛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②反应中作氧化剂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3)镁铝合金被广泛用于制造山地自行车。将0.1ml镁和铝的混合物溶于100mL 稀硫酸中,然后滴加的NaOH溶液。
已知:
①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当时,合金中______ml,______。
②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______。
③若混合物仍为0.1ml,其中镁粉的物质的量分数为,用100mL 稀硫酸溶解此混合物后,再加入450mL 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写出满足此条件的的取值范围:______。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四次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
1.C【解析】维生素C作抗氧化剂,体现了维生素C的还原性,C项错误。
2.C【解析】不锈钢汤锅的主要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属于合金,C项符合题意。
3.B【解析】与不能共存,A项不符合题意;与不能共存,C项不符合题意;与不能共存,D项不符合题意。
4.D【解析】稀盐酸中没有HCl分子,A项错误;发生化学反应时离子总数可能发生改变,B项错误;溶于水显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碱,也可能是盐,C项错误。
5.D【解析】郫县豆瓣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项错误;发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氮气不会引起郫县豆瓣的腐败,密封是为了隔绝氧气等,C项错误。
6.C【解析】未配平,C项错误。
7.A【解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遇过氧化钠会产生碳酸钠,当过氧化钠过量时,同时有氢氧化钠生成,故一定含有的是碳酸钠固体,A项符合题意。
8.B【解析】0.23g金属钠与水反应时,生成的NaOH的质量为0.4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62g 溶于水可生成0.8g NaOH,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78g 溶于水可生成0.8g NaOH和0.16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4g NaOH溶于100mL水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综合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
9.B【解析】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1ml 所带的电荷数为,B项错误。
10.C【解析】光照时,发生反应,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增大,C项错误。
11.B【解析】工业上生产NaOH常采用纯碱法或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B项符合题意。
12.C【解析】根据方程式可判断,每生成1ml 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l,由此计算可知,每转移1ml电子生成的的质量为32g,C项错误。
13.B【解析】加入稀盐酸酸化的同时,引入了,由此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A项错误;焰色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不能证明是盐还是碱,C项错误;结论错误,证明的是氧化性,D项错误。
14.C【解析】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元素守恒,,通入280mL氯气之后溶液中的Fe元素以形式存在,根据元素守恒,,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
15.(1)+2(2分);检验是否漏液(2分)
(2)c(1分);a(1分);b(1分)
(3)BC(2分)
(4)防止硫酸亚铁被空气氧化(2分)
(5)①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2分)
②(2分)
【解析】(3)容量瓶洗干净后底部残留少量水分不影响配制溶液的浓度,A项不符合题意;称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若将绿矾放在右盘,则会导致称量的固体质量减小,最终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B项符合题意;转移时部分液体溅出容量瓶导致总物质的量偏小,最终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C项符合题意;摇匀后装瓶贴标签,容量瓶内残留少量溶液不影响最终溶液物质的量浓度,D项不符合题意。
16.(1)①(2分);(2分)
②1~100nm(2分);丁达尔效应(或用一束光照射它,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2分)
(2)①(2分);C(1分)
②(2分);0.4(2分)
17.(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未答到排除安全隐患的扣1分,2分)
(2)(2分);装置丁中黑色固体变红,装置戊中白色固体变蓝(2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戊中干扰实验(2分)
(3)①取适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表明含有,反之则没有(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②(2分)
18.(1)延展(2分)
(2)①+4(2分)
②(2分)
(3)①0.06(2分);440(2分)
②400mL(2分)
③(或,只答给1分,2分)配料表:红辣椒、蚕豆、食用盐、小麦粉、菜籽油、香辛料、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
食用盐(NaCl计)含量:16~18g/100g
净含量:500g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溶液
酸化后溶液中无现象,再加入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存在
B
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C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焰色呈黄色
该溶液为钠盐溶液
D
将KI和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氧化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常温下,将溶液和溶液均稀释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四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化学PDF版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