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30非地带性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30非地带性第1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30非地带性第2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30非地带性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30非地带性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30非地带性,共6页。

    1.导致高黎贡山两坡棕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坡度
    C.坡向D.海拔
    2.怒江河谷亚热带稀树草原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 )
    A.从沿海向内陆
    B.垂直分异
    C.赤道向两极
    D.非地带性
    [2023·武汉外国语高三月考]下图中四个箭头方向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四个箭头方向中,出现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
    A.aB.b
    C.cD.d
    4.上述非地带性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海陆分布
    C.洋流D.岩石性质
    [2023·安徽淮北市统考]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岛屿两侧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规律
    6.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西海岸
    B.巴塔哥尼亚沙漠
    C.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苔原带缺失
    7.①自然带的成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纬度 ②暖流 ③东南信风 ④地形
    ⑤东北信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②⑤
    [2023·浙江宁波模拟]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气候干旱,终年降水稀少,盆地周围山麓分布有绿洲。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塔里木盆地( )
    A.年温差小,太阳辐射强
    B.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C.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D.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9.塔里木盆地缺失的水循环环节最可能是( )
    A.植物蒸腾B.降水
    C.水汽输送D.下渗
    10.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2023·福州市检测]读“某种气候类型在甲、乙两地区的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阴影部分与同纬度非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是( )
    A.大气环流的影响形式不同
    B.沿岸洋流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地形、地势不同
    12.下列地区中与图中阴影部分气候类型相同,在成因上属于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形成的是( )
    A.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地带
    B.佛罗里达半岛
    C.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
    D.加里曼丹岛
    [答题区]
    13.[2023·上海浦东二模]南美洲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文景观独特。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占地550万平方千米的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全球10%物种的栖息地。2019年8月该地区遭遇到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森林大火,图中甲处是起火点较密集的区域之一。
    材料二 南美洲气候复杂多样,图中萨尔瓦多与利马两地纬度位置相近,但分处南美洲东西海岸,其气温及降水量状况如图所示。萨尔瓦多是巴西东部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1)概述利马与萨尔瓦多对应的自然带名称,并简要分析萨尔瓦多所在地体现出非地带性规律的具体原因。(6分)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考虑图中甲地雨林被破坏后,当地水文、土壤要素发生的变化。(6分)
    (3)简述亚马孙森林大火对全球气候带来的影响,并运用大气保温原理阐释其具体过程。(6分)
    微考点30 非地带性
    1~2.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高黎贡山两坡棕壤分布下限东西方向有明显不同,图中显示该山体东西两侧纬度接近、海拔接近、坡度差异小,但东西坡向不同,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水热条件差异,导致了棕壤分布下限的不同,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第2题,我国云南的怒江地区,受焚风的影响,降水少,形成了干热河谷,出现了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难以发育地带性森林植被,属于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D正确。没有体现从沿海向内陆、垂直分异、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B、C错误。所以选D。
    3~4.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a、c方向因随纬度不同而导致的热量差异,由此出现不同自然带的更替,遵循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A、C不符合题意;b为亚欧大陆东西方向因距海远近不同而导致的水分差异,由此出现不同自然带的更替,遵循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B不符合题意;d为北美洲东西方向上自然带的更替,由于北美洲西海岸南北纵列分布的山脉,则会出现地方性分异规律,故D符合题意。故选D。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d即北美洲东西方向上自然带的更替,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北美洲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即地形因素,故A正确;与海陆分布、洋流、岩石性质等关系不大,故B、C、D均错误。故选A。
    5~7.答案:5.D 6.C 7.B
    解析:第5题,根据经纬度及岛屿的轮廓判断,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东部受马达加斯加暖流、东南信风及地形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西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形成了热带草原带,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D项正确;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南北方向上的规律性变化,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为东西方向上的规律变化,垂直地域分异为垂直方向上的植被变化,A、B、C项错误。故选D。第6题,澳大利亚东北部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自然带成因相似,C项正确;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A项错误;巴塔哥尼亚沙漠在安第斯山背风位置,降水少,B项错误;南半球苔原带缺失,是由于海陆分布因素,D项错误。故选C。第7题,①自然带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其成因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东部附近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②③④正确,⑤错误,B项正确;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不是该地自然带成因的主要影响因素,①错误。故选B。
    8~10.答案:8.B 9.C 10.D
    解析:第8题,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故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年温差较大,风力侵蚀严重,流水侵蚀微弱,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B正确,A、C、D错。故选B。第9题,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内陆,四面高山环绕,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基本上没有水汽输送,C正确;绿洲地区以及山地地区依然存在植物蒸腾,A错;依然存在少量降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下渗,B、D错。故选C。第10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山麓地区的地带性景观应为荒漠,但山麓地区受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其水源相对充足,形成绿洲,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等无关。故选D。
    11~12.答案:11.D 12.A
    解析:第11题,从两地经纬度可看出甲地位于非洲,乙地位于南美洲,两阴影部分均位于赤道附近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因地势较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西部因高大山地形成高原山地气候,因此非阴影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地势不同,D正确;都处于赤道低压控制,A错误;与沿岸洋流无关,B错误;都地处沿海区域,C错误。故选D。第12题,世界上非地带性形成的雨林气候区有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和中美地峡,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地带离赤道较远,但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再加上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佛罗里达半岛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澳大利亚大陆西北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都属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B、C、D错误。故选A。
    13.答案:(1)利马是热带荒漠带,萨尔瓦多是热带雨林带。萨尔瓦多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处,降水量丰富。
    形成了非赤道低压控制下的热带雨林带,体现出典型非地带性。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表现在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雨林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土壤侵蚀加剧后,土质沙化严重。
    (3)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燃烧过程释放大量尘埃及二氧化碳,这些物质对长波辐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大气增温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导回地面,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1)利马虽在赤道附近但因为受寒流等因素的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萨尔瓦多沿岸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以及地处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是热带雨林气候。萨尔瓦多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回归线附近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没有体现从沿海到内陆、从赤道到两极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所以属于典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表现在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甲地雨林被破坏后,将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会下降,河流的含沙量会增加,河流的季节变化大等不良现象。(3)亚马孙森林大火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尘埃,大气中的尘埃以及二氧化碳是吸收地面辐射的主要物质,二者增多之后,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升高的温度就会更快,大气升温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的热量也会增多,即增加大气的保温作用,会导致升温,导致全球变暖加剧。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相关试卷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33特色农业: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33特色农业,共5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6瀑布: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6瀑布,共6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0洋流: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0洋流,共6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