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全国各地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面是对考试文具物理量的估计,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涂卡用的2B铅笔芯直径2.4dmB. 答卷用的黑色中性签字笔长度15cm
C. 一张物理试卷纸张的厚度约为0.13mD. 作图用的三角板分度值是1nm
2.我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天宫一号”已开始运行,如果宇航员把某通信器材从地面带到“天宫一号”上,那么,跟在地面上相比,“天宫一号”上这个通信器材的质量( )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变为0
3.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中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的“轻舟”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轻舟B. 山峰C. 船夫D. 船舱
4.下列是对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的说明,其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图乙,汽车安装倒车雷达,通过红外线探测车后方的障碍物
C. 图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D. 图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可以直接面对面进行对话
5.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如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机器人送货时,相对路面是静止的
C. 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机器人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 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D. 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7.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A. 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B. 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 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D. 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8.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9.下列成像的原理,和眼睛成像相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B. 照相机成像
C. 凸面镜成像D. 放大镜成像
10.经过再三考虑,小皓还是放弃了手术,配了一副近视眼镜,世界重新变得清晰起来。如图所示,小皓拿自己的眼镜给凸透镜“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 将蜡烛和光屏同时远离凸透镜
11.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1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激光准直B. 水面“倒影”
C. 海市蜃楼D. 铅笔“折断”
1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词涉及光学知识,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起舞弄清影”,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B. “明镜可鉴形”,明镜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C. “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浅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D. “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14.实验操作考试临近,同学们上实验室练习,通过训练提高操作技能。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正确的是( )
A. 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
B. 该透镜的焦距是30cm
C. 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D. 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右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
15.如图所示,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B. 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
C. 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
D. 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1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体积(V)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B. 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 体积为1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D. 甲、乙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
17.小字同学想通过实验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首先用量杯测量了部分液体的体积V,然后用天平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多次实验后,他通过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 )
①量杯质量为20g
②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③该液体密度为2g/cm3
④6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5g
A. 只有①②正确B. 只有②③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③④正确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8.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公式ρ=mv可以说,物质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只要物质种类不变,任何条件下它的密度都不改变
C. 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大
D. 密度大、体积大的实心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大
19.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 bc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D. 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20.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 “潭清疑水浅”——光的漫反射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很高
D. “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1.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 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 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 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
22.宸宸用刻度尺测物体A的长度,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她用刻度尺测另一物体B的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cm、14.50cm、14.53cm,14.65cm,物体B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____ cm。
23.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24.如图所示是教室上课时常用的一种便携式扩音器,教师使用它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特性中的______,但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因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在体育课上同学跳绳,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_____越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5.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利用两个凸透镜的组合体,其中显微镜的物镜与______作用相同,望远镜的目镜与______的作用相同。(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26.现有a、b两个小球,分别由ρa=3g/cm3、ρb=2g/cm3的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3:4。体积之比为Va:Vb=3:4。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______球是空心的;若将此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则该球所加水的质量与实心部分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27.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鱼的实际位置在C处,请作出看到鱼的像的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8.如图为小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支大小、外形均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
(1)实验时应选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将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______;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方便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
(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选填“A”或“B”)。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因素,寻找普遍规律
(4)为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蜡烛______的位置,______(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蜡烛A的像。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靠近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人在玻璃门中的像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随门平移。
29.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丙)中的______(填数字序号)。
(3)如图2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4)实验一段时间后,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移动图2乙光屏直至在光屏呈现清晰实像后,若蜡烛与光屏位置对换,则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实像。
30.为确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调节天平平衡。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
(2)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为______ g;
(3)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为______ cm3;
(4)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 kg/m3。
(5)若实验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某同学用烧杯代替量筒继续做实验,其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把一个质量为m0的金属块放入烧杯中,发现金属块沉入水中,如图丁所示,用油性笔记下此水面位置M;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金属块的总质量m1;
③将金属块从水中取出,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处,如图戊所示;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⑤已知水的密度为ρ,则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 (请用m0、m1、m2和ρ等符号表示)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31.一列长为500m的高铁匀速通过一座1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30s。
(1)求高铁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2)高铁以这个速度完全通过2500m的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2.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m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m,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已知ρ酒精=0.8×103kg/m3,ρ铁=0.8×103kg/m3,ρ铝=2.7×103kg/m3)
(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
(3)将5400克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涂卡用的2B铅笔芯直径1m,故A错误。
B、答卷用的黑色中性签字笔长度15cm,符合实际,故B正确。
C、一张物理试卷纸张的厚度约为0.1mm,故C错误。
D、作图用的三角板分度值是1mm,故D错误。
故选:B。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如果宇航员把某通信器材从地面带到“天宫一号”上,是位置变了,但质量不会改变。
故选:C。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B
【解析】解:A、研究对象是“轻舟”,所以不能选择“轻舟”做参照物,故A错误;
B、“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轻舟相对于山峰的位置不断变化,“轻舟”在运动,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山峰,故B正确;
C、相对于船夫,“轻舟”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轻舟”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相对于船舱,“轻舟”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轻舟”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时,首先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就选择和研究对象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就选择和研究对象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
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4.【答案】A
【解析】解:A、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汽车安装倒车雷达,通过超声波探测车后方的障碍物,故B错误;
C、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改变了哨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快慢发生了变化,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D、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3)上下拉动活塞,改变了哨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快慢发生了变化,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利用、音调与响度的区别,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5.【答案】D
【解析】解: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机器人送货时相对路面是运动的,故B错误;
C、行人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C错误;
D、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时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同点是镜面反射是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时,反射到光滑的镜面,又以平行光线出去;漫反射时,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时,反射到粗糙的物体,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出去。
(4)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此题是光现象中的综合题,涉及到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等;分析时要分清选项是哪类光现象,并深究其成因,就可解答。
6.【答案】C
【解析】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而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下也会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的错误可以避免,故D错误。
故选:C。
(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7.【答案】A
【解析】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介于二者之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C
【解析】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正确;
B、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正确;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不正确。
故选:C。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9.【答案】B
【解析】解: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小孔成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首先要明确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与照相机的原理是相同的,然后再对各个光学元件的成像原理逐一分析即可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了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睛相当于凸透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0.【答案】C
【解析】解: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用缩小像距和调节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1N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物理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