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五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1.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2.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 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 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3.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B. 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大
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 20km/h的速度大于15m/s的速度
4.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B. 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 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深度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6.对牛叫声和蚊子飞时发出的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蚊子声响度小,牛叫声音调高B. 牛叫声响度小,蚊子声音调低
C. 蚊子声响度大,牛叫声音调低D. 牛叫声响度大,蚊子声音调高
7.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的应用的是( )
A. 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
B.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C.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D. 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中,剧烈的振动会使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8.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 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该物质是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
D. 该物质在第35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给湿头发吹热风B.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1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12.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
A. 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 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 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 把“神七“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B. 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 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D. 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14.小阳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B. 以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为参照物小阳是运动的
C. 穿衣镜中小阳的像逐渐变大
D. 2s后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与小阳的距离是2m
15.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 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 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 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16.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
B. 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因此我们不能让紫外线照射
C. 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
D.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1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1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B.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
C.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
19.小雷的爸爸买回一只人参后,把它泡在密度为0.9×103kg/m3的白酒中,人参在酒瓶中排开了9g的白酒,若把这只人参浸没在装满水的杯中,不考虑人参与酒、水之间的渗透,则溢出水的质量为( )
A. 8gB. 12.5gC. 10gD. 6.4g
20.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B. ρ=mv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 水的密度是水的特性,其大小不随物态、温度、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D.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7分)
2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为小球从A点水平向右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______ (减速/匀速/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__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23.蝙蝠能够发出人耳听不到的______ ,它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声呐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
24.小明妈妈在小商品市场买了只温度计,小明发现不太准确,就自己通过实验重新标数据,他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里一段时间温度计内的水银上升至5厘米处,放入沸水中上升至30厘米处,小明所标刻度每厘米表示______ ℃,如果当天气温为24℃,则小明的温度计上升至______ 厘米.小明用这只温度计测冰箱内的温度发现下降到4厘米处,此时冰箱内的温度是______ ℃.
25.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______,这种物态变化会______热。
26.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______ 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雨后彩虹说明太阳光是一种______ (选填“复色光”或“单色光”);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______ 三种色条合成的。
2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______;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__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29.密度与温度。
如图所示,点燃酒精灯后,酒精灯上方的风车就会旋转起来。这是因为酒精灯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______ ,所以热空气______ (选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风车时,带动风车转起来。
30.在测量酒精密度的实验中,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m1=64g;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内,如图甲所示,量筒内酒精的体积V=______cm3;接着测量剩余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m2,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m2=______g,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酒精的密度ρ=______g/cm3。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3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其目的是______(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平均速度v1=______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m/s。
(5)下列图2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图象的是______。
32.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①______ ;②______ ;
(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所示,则图______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下,图______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小丽还观察到水在沸腾时要继续______ (填“吸”或“放”)热;
(4)小丽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她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第一种可能原因:______ ;
第二种可能原因: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33.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新交通法规定,严禁酒驾。醉酒后司机反应时间至少增加一倍,若汽车还是以20m/s的速度行驶,假如前方40m处有行人,行人有危险吗?(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34.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状内有99.8%的空间。这种新材料的密度为3kg/m3,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若将其压缩至很小体积之后也能迅速复原。请解答:
(1)现在一块表面积为5m2的金属块表面均匀涂上8mm厚的气凝胶,则覆盖在金属块上的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
(2)某轮船采用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中,需要钢材158t,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艘同样大小的轮船,则需要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1)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C、D是正确的;
(2)B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测量时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
故选:B。
(1)使用之前的“三看”:看零刻线是否磨损、看清量程的大小、看清尺子的分度值。
(2)使用时要做到“四会”: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①会放:刻度尺要放正,做到“齐、平、贴”,即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以减小刻度尺的厚度产生的误差。
②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表面垂直。
③会读:数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任何记录都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使用刻度尺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改进实验方法,减小误差。
2.【答案】D
【解析】解:A、我们认为静止的物体,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就可能是运动的,所以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此项错误;
B、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静的可以作参照物,动的也可以作参照物,只是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此项错误;
C、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平时不提参照物,是默认以大地或固定在大地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了,因此研究机械运动一定都要选参照物,故此项错误;
D、例如,两人并肩行走,以对方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大地为参照物是运动的,所以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说明此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因此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要先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变化,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被研究物体就是静止的;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不能选被研究物体本身,参照物的选择情况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也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们以前总习惯于主观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比如桌子是静的,行驶的汽车是动的,那是默认为地面为参照物了。
3.【答案】C
【解析】解:A、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小。但A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A错误;
B、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B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B错误;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C正确;
D、15m/s=54km/h,所以20km/h的速度小于15m/s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1)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
(2)1m/s=3.6km/h。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探究时需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4.【答案】A
【解析】解:
由题照相装置每秒拍10次,所以图中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sAB>sBC>sCD>sDE,
由平均速度公式v=st可知,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E间平均速度最小。
故选:A。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st,逐一分析各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即可。
本题考查对平均速度的认识和理解,要知道频闪照片相邻两照片间的时间是相等的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海底反射回来,记录收到回波的时间,再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海底的深度,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情况,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慢,故D错误。
故选: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回声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6.【答案】D
【解析】解:牛的声带振动幅度较大,牛叫声响度大;蚊子的翅膀煽动频率较快,蚊子叫声音调高;所以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故选:D。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可以辨别物体,不同物体一般音色是不同的。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和音调的定义和决定因素区分。
7.【答案】C
【解析】【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根据所积累的生活中的实例回答此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
【解答】
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工业上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的微小部件,声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声波加湿器的原理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声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的吸音材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结合选项分析判断是否正确即可.
此题是考查对防治噪声的途径的判断问题,要根据题意分析是否正确.
9.【答案】A
【解析】解:ABC、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故A正确,BC错误。
D、该物质从第10分钟刚开始熔化到第27分钟完全熔化完,该物质在第35分钟中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A。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并且要掌握熔点的概念。
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则为晶体的熔化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能够通过图象判断晶体或非晶体,同时会判断晶体的熔点和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
10.【答案】B
【解析】解:
A、电热吹风吹头发,“热”表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两种措施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错误;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B正确;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通风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向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这两个措施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
故选:B。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故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11.【答案】C
【解析】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
D、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和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并能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各种物态变化定义和水循环的理解,我们要能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2.【答案】C
【解析】解:光速是人们认为最快的速度,它在真空中是3×108m/s,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光速大小的理解。
本题是基础题,记住光速是最快的。
13.【答案】C
【解析】解: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漫反射同样遵从光的反射规律,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3)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此题主要考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原理,注意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答案】C
【解析】解: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A正确;
B、小阳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以穿衣镜中小阳的像为参照物,小阳与像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小阳是运动的,故B正确;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故C错误;
D、2s后小阳走的距离:s=vt=1m/s×2s=2m,此时小阳距离平面镜1m,所以小阳的像与小阳的距离是2m,故D正确。
故选:C。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人在运动时,像也在运动,根据参照物的选择判断小阳的运动状态;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
(4)根据s=vt可求2s后小阳走的距离,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常见题目。
15.【答案】A
【解析】解:没有装水的情况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杆的左面会形成杆的影子;
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来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因此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
故选:A。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并且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中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在发生光的折射时,一般是在光速大的介质中的角大。
16.【答案】D
【解析】解:A、“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反射了所有的色光,故A错误;
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是有益的,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故B错误;
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使光发生漫反射,让各个角落里的观众都能够看到,故C错误;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紫外线的主要用途是:可以使荧光物质感光,用于验钞和防伪;适当的紫外线照射能够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对钙的吸引,但过量对人体有害;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常用于杀菌消毒;
(3)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发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
(4)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热效应,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线越强,常用在红外线照相、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加热、红外线遥控等方面。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漫反射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7.【答案】C
【解析】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时,所以f=8cm,故A错误。
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正确。
D、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D错误。
故选:C。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8.【答案】C
【解析】解:由“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
当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减小了物距,因此需增大像距,即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像变大。
故选:C。
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注意理解应用。此题比较有拓展性,有一定的拔高难度。
19.【答案】C
【解析】解:
人参在白酒中受到的浮力F浮酒=m排酒g=0.009kg×9.8N/kg=0.0882N,
人参的体积V=F浮酒ρ酒g=0.0882N0.9×103kg/m3×9.8N/kg=1×10−5m3,
溢出水的重力G排水=F浮水=ρ水gV=1.0×103kg/m3×9.8N/kg×1×10−5m3=0.098N,
溢出水的质量m=G排水g=。
故选:C。
人参在白酒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白酒的重力,根据浮力公式可求人参的体积;浸入水后,人参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可求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就是排开水的重力,进一步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本题考查浮力、体积、排开水的重力、排开水的质量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前后人参的体积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的体积,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所受的浮力。
20.【答案】D
【解析】解:A、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相同体积的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温度、所处的状态,与质量、体积无关,故B错误;
C、水的密度是水的特性,其大小与温度、物态有关,与形状无关,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温度、所处的状态,与质量、体积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或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熟知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否会引起密度的改变。
21.【答案】船;山
【解析】解:以船为参照物,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山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所以“是船行”.
故答案为:船;山.
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和船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因此,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22.【答案】加速
【解析】解:(1)由照片可以看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加速直线运动;
(2)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则小球从A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为s=12.50cm=0.125m,
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为:t=5×0.1s=0.5s,
则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v=st=。
故答案为:加速;12.50;0.25。
(1)由照片求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由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
(2)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据此读出小球从A点到F点的路程,再根据题意得出从A点到F点的时间,利用v=st求出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这是一道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频闪照片,由照片求出物体的路程、运动时间,然后做出判断,由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23.【答案】超声波
【解析】解:蝙蝠能够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它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回声,也就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
故答案为:超声波。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回声定位和声呐的有关内容,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24.【答案】4;11;−4
【解析】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则1cm液柱表示的温度=100℃30cm−5cm=4℃/cm;
如果当天气温为24℃,则小明的温度计上升的高度h=24℃4℃/cm+5cm=11cm;
小明用这只温度计测冰箱内的温度发现下降到4厘米处,则温度计内的水银柱下降1cm,其温度下降4℃,所以此时冰箱内的温度是0℃−4℃=−4℃.
故答案为:4;11;−4.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温度计和冰箱内的温度.
此题考查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25.【答案】液化 蒸发 吸
【解析】解:(1)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2)油的密度比水小,漂浮在水面上,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水蒸发吸热程度小,达不到冷却的效果。
故答案为:液化;蒸发;吸。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以及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26.【答案】虚像 ;变小;不变
【解析】解: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根据物和像大小相等可知,当他靠近平面镜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像距变小、物距变小,他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小;
故答案为:虚像;变小;不变。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人离平面镜越近感觉像越大,像的大小实际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
27.【答案】色散 不同 复色光 红、绿、蓝
【解析】解:雨过天晴的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经过小水滴时经过折射和反射的作用,各种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会被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不同的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但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折射率也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雨后彩虹表明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表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单色光红、绿、蓝可以混合成不同的色光,彩色电视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所以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故答案为:色散;不同;复色光;红、绿、蓝。
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此题考查的是彩虹的形成原因和光的三原色,属于基础题。
28.【答案】投影仪 靠近
【解析】解:由图知,v>u,所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物距增大,所以像距减小,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投影仪;靠近。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是投影仪。此时v>u;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是照相机。此时v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知道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对应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答案】小 上升
【解析】解:点燃酒精灯后,酒精灯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吹动风车转动。
故答案为:小;上升。
(1)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状态。
(2)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0--4℃的水除外)。
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温度越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温度越低,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30.【答案】
【解析】解:(1)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内酒精的体积为V=40mL=40cm3;
(2)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剩余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m2=20g+10g+1.2g=31.2g;
(3)酒精的质量m=m1−m2=64g−31.2g=32.8g,
酒精的密度为:ρ=mV=32.8g40cm3=0.82g/cm3。
故答案为:40;31.2;0.82。
(1)看清量筒的分度值读出体积;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看清标尺分度值,求出质量;
(3)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天平的调节、量筒的读数、天平的读数、密度的计算等,属于常规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31.【答案】v=st小 增长 大 0.240.2③
【解析】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滑下时所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测量时间;
(3)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st;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4)根据图示可知,上半段所用的时间tAB=3s,路程sAB=12s=12×120cm=60cm=0.6m,
全程所用的时间:tAC=5s,路程sAC=s=120cm=1.2m,
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sABtAB=0.6m3s=0.2m/s;
vAC=sACtAC=1.2m5s=0.24m/s。
由图可以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5)由图象中小车的运动轨迹可知,①小车静止不动,②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小车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是图象③,④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只有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v=st;(2)小;增长;(3)大;(4)0.24;0.2;(5)③。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分析;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求得速度发生变化;
(4)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上半段、全程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实验原理求出速度的大小。
(5)小车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算出平均速度。
32.【答案】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不相平 b a 吸 烧杯中水的初温太低 酒精灯火焰太小
【解析】解:(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不可以接触容器底或壁,图中错误一为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图中错误二为视线与液柱上表面不相平。
(2)水沸腾前由于烧杯上面的水的温度较低,气泡上升过程中遇冷,部分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故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如图b,水在沸腾时,整杯水温度相同,在水的内部有大量水蒸气形成,水中气泡的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进入,气泡越来越大,图a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水在沸腾过程要不断的加热,表明水沸腾时要继续吸热。
(4)小丽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其主要原因有烧杯中水的初温太低,酒精灯火焰太小或没有用外焰加热等。
故答案为:(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不相平;(2)b;a;(3)吸;(4)烧杯中水的初温太低;酒精灯火焰太小。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点: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最后消失;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3)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仍继续吸热;
(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要缩短实验所用的时间,可以给烧杯加盖,减少热量的损失;或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外焰加热,也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中考查了对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水沸腾的特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等,综合性强,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33.【答案】解:(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反应时间)t1=s1v1=14m20m/s=0.7s。
(2)紧急停车全程所用的总时间:
t=t1+t2=0.7s+2.3s=3s,
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30m3s=10m/s。
(3)正常情况下减速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s0=s2−s1=30m−14m=16m
醉酒后司机反应时间至少增加一倍,若汽车还是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此时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3=v1t3=20m/s×0.7s×2=28m,
此时的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s4=s3+s0=28m+16m=44m>40m
假如前方40m处有行人,行人有危险。
故答案为:(1)0.7s;(2)10m/s;(3)行人有危险。
【解析】(1)已知车速和反应距离,根据t=sv可求出反应时间;
(2)根据全程所用时间等于反应时间与制动过程所用时间之和求出全程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根据醉酒后司机反应时间等于正常人反应时间的2倍求出醉酒后司机反应,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反应距离,根据全程距离等于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求出醉酒后汽车紧急停车的距离,再与40m进行对比可得出结论;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理解与反应时间是和反应距离和车速的对应的是此题的难点。同时,此题还告诉我们一定不能酒后驾车,因为酒后的反应时间要加长,容易发生危险。
34.【答案】解:(1)覆盖在金属块上的气凝胶的体积:
V=Sh=5m2×8×10−3m=0.04m3,
由ρ=mV可得覆盖在金属块上的气凝胶质量:
m=ρV=3kg/m3×0.04m3=0.12kg;
(2)钢制轮船的质量:m钢=158t=1.58×105kg;
由题意可知,所需气凝胶的体积:
V胶=V钢=m钢ρ钢=1.58×105kg7.9×103kg/m3=20m3,
需要气凝胶的质量:m胶=ρ胶V胶=3kg/m3×20m3=60kg。
答:(1)覆盖在金属块上的气凝胶的质量为0.12kg;
(2)需要气凝胶的质量为60kg。
【解析】(1)已知气凝胶的厚度和面积,可以得到体积;已知体积和密度,可以得到质量;
(2)已知轮船的质量和钢的密度,由ρ=mV求出轮船的体积;气凝胶的体积等于轮船的体积;已知密度和体积,可以得到质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不同性能及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掌握和应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12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