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89067/0-170270225763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89067/0-17027022576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89067/0-17027022576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下表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科学家优先把火星作为探测基地,最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距日距离相近
②大气结构相似
③质量相近
④公转周期相近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与①行星相比,地球( )
A.太阳辐射更强B.公转周期更短
C.有复杂的岩石结构D.大气层厚度大
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下图为北半球各纬度天文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纬度间天文辐射总量变化幅度大于中纬度地区
B.随着纬度增加,冬半年与夏半年天文辐射量的差值减小
C.影响冬、夏半年天文辐射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长短
D.影响冬、夏半年天文辐射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4、下列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 )
①天气状况
②昼长时间
③日地距离
④海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符合生态的系统性,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下图为地球图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涉及的地球圈层数量是( )
A.1个B.2个C.3个D.4个
6、下列圈层序号与名称对应相符的是( )
A.湖——A——生物圈B.山——B——岩石圈
C.田——C——水圈D.水——D——大气圈
2021年1月12日上午,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发现晚白垩纪恐龙足迹群化石(如下图)。该恐龙化石的保存需要连续的陆相沉积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恐龙所属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8、下列关于该区域晚白垩纪时期地理环境的叙述,可信的是( )
A.铁矿大量形成B.朝着陆地环境演化
C.蕨类植物大繁盛D.火山活动频繁
下图为约旦南部月亮谷风景区的某典型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貌主要形成于( )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10、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本不变,若干年后该地貌最可能出现( )
A.顶部抬高B.顶部坍塌C.底座扩大D.底座坍塌
下图示意埃及某地的卫星影像,图的左上半幅为连片的某种地貌,该地貌形成于历史上气候较为湿润的时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地貌( )
A.以流水堆积为主,位于山前B.以流水堆积为主,位于海滨
C.以风力堆积为主,位于山前D.以风力堆积为主,位于海滨
12、与地貌形成期相比,目前在此地貌的基础上可能发育出新的( )
A.峡谷B.河滩C.雅丹D.溶洞
民航喷气式飞机短途航线通常在8千米左右的高度巡航(指飞机完成起飞阶段进入预定航线后的飞行状态),长途航线通常在11千米左右的高度巡航。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平均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民航喷气式飞机巡航的位置基本上在( )
A.对流层顶部B.平流层下部C.平流层顶部D.高层大气下部
14、保持在相似的垂直分层位置飞行,巡航高度最大的是( )
A.夏季中低纬度航线B.夏季中高纬度航线
C.冬季中低纬度航线D.冬季中高纬度航线
大气气溶胶通过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传输对全球能量分布与平衡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气溶胶的大量排放导致地面辐射降低,引起水稻减产的为6%。下图示意我国局部气溶胶导致的地面辐射降低量(%)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我国东部部分省区气溶胶导致的地面辐射降低量( )
A.总体南多北少B.总体北多南少
C.总体南北多中间少D.总体中间多南北少
16、气溶胶导致地面辐射降低的过程是( )
A.气溶胶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获得长波辐射减少——地面增温减慢
B.气溶胶反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增温减慢
C.气溶胶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率上升——地面获得的短波辐射减少
D.气溶胶反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率上升——地面获得的短波辐射减少
二、综合读图题
17、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地形单元,并分析其数值最高的原因。
(2)指出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的直辖市,并分析原因。
(3)推测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蓝窗”是地中海岛国一马耳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因形似“窗户”,透过拱门能看见对面蓝色波涛而得名,其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下图为曾经的“蓝窗”景观图。
材料二 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蓝窗”坍塌的过程示意图。
(1)说出促使“蓝窗”坍塌的动力因素。
(2)结合示意图给“蓝窗”坍塌的过程排序,并简述其过程。
(3)据材料推测坍塌后的“蓝窗”与海岸线距离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年7月12日0时至7月19日0时我国某地0.5小时降雨量与地面长波辐射的关系。
(1)描述此段时间地面长波辐射的变化特征。
(2)指出降水发生的大气层名称,并判断与冬季相比图示时期该大气层的厚度特征。
(3)据图分析7月16日凌晨的降水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由表可知,③④两星分别为地球和火星,二者距日距离相近,且公转周期较接近,①④正确;但二者质量和体积差别较大,③错误;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较地球小,对周围大气吸引能力弱,大气结构不相似,②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①行星为水星,相较①,地球距太阳稍远,故太阳辐射较弱,A错误;据表可知,与水星相比,地球的公转周期更长,B错误;因地球质量大,对周围大气吸引能力强,地球大气层厚度更大,D正确;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两者岩石结构的复杂程度,C错误。故选D。
3、答案:C
解析:从图中各纬度天文辐射量的变化情况看,低纬度(0°-北纬30°)纬度间天文辐射总量的变化幅度小于中纬度(北纬30°-60°),A错误;随着纬度增加,冬半年与夏半年天文辐射量的差值增大,B错误;北半球冬半年日照时间较夏半年短,影响冬、夏半年天文辐射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长短,C正确,D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天气状况是近地面大气的变化情况,无法影响天文辐射量,①错误;昼长越长、日地距离越近,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越多,②③正确;海拔与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综上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该系统中林草涉及生物圈,水湖涉及水圈,山田涉及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又包含大气圈的底部,故涉及的圈层数量为4个,D对,ABC错。故选D。
6、答案:B
解析:由图可见,A为水域,B为地壳,C为植物,D为大气,故对应关系:湖——A——水圈;山、田——B——岩石圈;草、林——C——生物圈;大气——D——大气圈,结合选项可知,ACD错,B对。故选B。
7、答案:C
解析:中生代因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而得名,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8、答案:B
解析: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期,大量的铁、金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A错误;该地生活着恐龙,恐龙主要属于陆生生物,推测该地的古地理环境应为朝着陆地环境演化的湖沼环境,B正确;蕨类植物繁盛的时期是晚古生代,C错误;火山活动频繁的时期,化石不易保存,D错误。故选B。
9、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貌为典型的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B
解析: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本不变,风蚀蘑菇持续接受风力侵蚀,顶部会降低,A错误;基座都会缩小,但不会坍塌,CD错误;中间脆弱的部位继续侵蚀可能无法支撑顶部,从而导致顶部坍塌,B正确。故选B。
11、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右下半幅为山地,河流流出山地,在左上半幅形成冲积扇,多个冲积扇连成一片,形成冲积扇平原。所以图示地貌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目前气候变干,风力作用加剧,在河相沉积地貌的基础上塑造出风蚀雅丹,C正确;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河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错误;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平均高度12千米以下为对流层,材料显示民航喷气式飞机短途航线通常在8千米左右的高度巡航,长途航线通常在11千米左右的高度巡航,未达到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界线,在对流层顶部飞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答案:A
解析:保持在相似的垂直分层位置飞行,即在对流层顶部飞行,对流层顶部的高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由于夏季气温高、中低纬度气温高,对流旺盛,对流层的高度高,所以对流层顶部的高度夏季高于冬季,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江西、浙江等图示南部省区气溶胶导致的地面辐射降低量基本都在15%以下,北部的山东基本都在20%以上,说明我国东部部分省区气溶胶导致的地面辐射降低量总体北多南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答案:B
解析:气溶胶中的粒子能够反射、散射部分太阳辐射,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少,导致地面增温减慢,产生的地面辐射降低,B正确;气溶胶直接吸收太阳辐射量很少,且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是短波,A错误;气溶胶直接吸收太阳辐射量很少,且地面反射率与地表下垫面有关,与气溶胶无关,C错误;气溶胶反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率上升,使得地面获得的短波辐射减少,进而导致地面获得的短波辐射减少,地面增温减慢,地面辐射降低,D项描述不完整,D错误。故选B。
17、答案:(1)青藏高原。原因: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太阳辐射路径短,损失的太阳辐射量少;空气稀薄;且多天气晴朗,太阳辐射透过能力强。
(2)重庆,原因:地处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空气密度大,太阳辐射穿透能力弱;多云雾天气,日照时长短。
(3)西侧多于东侧。理由:西侧处在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量较多;东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阴天多,年太阳辐射量较少。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地形单元为青藏高原。其数值高的原因为: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损失的太阳辐射量少;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尘埃和水汽含量少,透明度好,多晴天,太阳辐射透过能力强。
(2)读图可知,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直辖市是重庆。原因分析: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云层较厚,多云雾天气,空气密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且盆地地形,地势低,少晴天,日照时长短,导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
(3)由图可知,台湾岛的西侧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大,原因主要从迎(背)风坡、天气状况等方面分析。受地形的影响,台湾岛东西两侧的降水量有明显差异,东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降水天气多,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少;而西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多。
18、答案:(1)风化作用;风力侵蚀;海浪侵蚀。
(2)排序:②→④→③→①。过程:“蓝窗”裸露在海边,常年受到风化使岩石破碎,之后经过风力侵蚀和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之后会加剧海蚀柱的破碎、塌陷和消失。
(3)越来越远。原因: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岸线不断后退,与坍塌后的“蓝窗”距离逐渐变远。
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蓝窗”所在地区光照充足,风化作用强;受西风影响,多风力侵蚀;位于沿海地区,海浪侵蚀严重,导致“蓝窗”坍塌。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可知,“蓝窗”是海蚀拱桥景观。从不同时期形成的地质景观名称来看,首先是凸出于海的庞大岩体的两侧,在风浪的侵蚀拍打下,形成②海蚀穴景观;随着风浪的长期侵蚀,两侧的海蚀穴加深,形成海蚀洞;两侧的海蚀洞进一步被风浪侵蚀,被打通为④海蚀拱桥。在风化作用和风浪侵蚀的作用下,海蚀拱桥坍塌,形成③海蚀柱;海蚀柱在外力作用下体积缩小,即①。所以示意图排序:②→④→③→①。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蓝窗”位于海边,受海水侵蚀作用强,“蓝窗”坍塌后由于海水不断侵蚀,使得海岸线不断后退,与坍塌后的“蓝窗”距离越来越远。
19、答案:(1)峰值与谷值交替出现;交替周期为1天;12号白天地面长波辐射峰值最高,18号凌晨地面长波辐射谷值最低;逐渐呈波动变化。
(2)对流层。更厚。
(3)降水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的热量减少,放出的地面长波辐射较弱,峰值较低。
解析:(1)结合图片信息可知,7月13日地面出现一个低谷值,7月14日地面辐射再次出现一个低谷值,据此可知,地面长波辐射的峰值与谷值交替出现,且交替周期为1天,呈波动变化的特点;在该时段内,7月12日白天地面辐射达本时段最高值,18日凌晨地面长波辐射达本时段的最低值。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以大气的垂直运动为主,天气现象较为复杂,降水一般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的厚度一般由温度决定,温度越高,上升气流越显著,对流层越厚,冬季气温较低,上升气流较弱,因此冬季对流层厚度比图示时间段较薄。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地面温度的高低,7月16日凌晨的降水会增加白天的大气湿度,导致对白天的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升温慢,导致地面辐射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弱,峰值较低。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类地行星
①
0.05
0.056
5.46
87.9d
②
0.82
0.856
5.26
224.7d
③
1.00
1.000
5.52
1a
④
0.11
0.150
3.96
1.9a
巨行星
⑤
317.94
1316.000
1.33
11.8a
⑥
95.18
745.000
0.70
29.5a
远日行星
⑦
14.63
65.200
1.24
84.0a
⑧
17.22
57.100
1.66
164.8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