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089332/0-17027071722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089332/0-17027071722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089332/0-17027071723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展开1.(2分)已经是七年级学生的你,对自己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身高约160毫米
B.质量约500克
C.体温约30℃
D.平静时心率是75次/分
2.(2分)面对一些突发流行性疾病,研发新药常常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3.(2分)在非洲的雨林中,生活着一种飞鼠,体表长有皮毛;会在空中滑翔,体温恒定,靠母乳哺育长大.根据以上信息,试判断飞鼠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 )
A.鸟类B.两栖类C.哺乳类D.爬行类
4.(2分)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种子外有坚硬的果皮包被。由此可知珙桐属于( )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5.(2分)植物是我们食物来源之一,以下植物中食用部位属于根的是( )
A.莲藕B.番薯C.玉米D.土豆
6.(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读取体积
7.(2分)某同学在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获得了如下数据:L1=2.11cm,L2=2.30cm,L3=2.11cm,L4=2.12cm,则该物体长度为( )
A.2.103cmB.2.16cmC.2.11cmD.2.10cm
8.(2分)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6km=3.6km×1000m=3600m
B.3.6km=3.6×1000m=3600m
C.3.6km=3.6×1000=3600m
D.3.6km=3.6km×1000=3600m
9.(2分)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同学测量体温,读数为36.8℃,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三人的体温测量值分别为37.2℃、37.5℃、36.8℃,则三位同学的测量先后须序为( )
A.丙、甲、乙B.甲、丙、乙C.甲、乙、丙D.丙、乙、甲
10.(2分)四明山森林公园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即使进入寒冬季节,依旧景色宜人。小科参加“感受自然”活动时,其中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随处可见,如溪水中的小鱼、天空中的小鸟等
B.孢子植物可轻易找到,如:蕨、苔藓、杉、柏等
C.溪边是茂密的松林,果实早已成熟
D.松林中,时常会有不知名的蛇类在活动
11.(2分)在福建(地处亚热带中部)生长的多为常绿阔叶树,在安徽(地处亚热带北部),而在山东(地处温带)生长的几乎都是落叶阔叶树( )
A.水分B.土壤C.空气D.温度
12.(2分)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虫、机器狗B.生石花、蘑菇
C.钟乳石、蚂蚁D.含羞草、鼠标
13.(2分)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菌和真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植物、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不再会患病
D.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会发生困难
14.(2分)人体口腔上方靠前的位置,有凹凸不平的结构,这种结构叫做腭褶皱,可以作为鉴别身份的依据。对于腭褶皱的这一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具有物种的多样性
B.人生活习惯的多样性
C.同种生物也存在差异性
D.不同的人属于不同的物种
15.(2分)寒冷地区的雷鸟,其羽毛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呈白色,春夏时羽毛换为灰或褐色。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考虑(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疏松肥沃
B.竹节虫形似竹节适宜隐藏
C.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变换体色
D.有些树木秋冬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
16.(2分)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会改变的是( )
A.一块铝变成铝壶
B.一块冰熔化成水
C.一台仪器被宇航员带到月球
D.自行车补胎日久磨损
17.(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18.(2分)宁波大学校园内有一片“白鹭林”,因栖息有大量白鹭而闻名。白鹭是一种涉禽,既能涉水取食( )
A.身体呈流线型B.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前肢变成翼D.腿部细长且不具羽毛
19.(2分)“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20.(2分)下列实验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时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后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1.(2分)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让清代袁枚的励志小诗《苔》红遍大江南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白日不到处”,反映出苔藓对环境的适应
B.诗中虽提“苔花”,但苔藓并没有真正的花,属于孢子植物
C.“苔花”也学“牡丹”开,比较得知两者均可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D.“苔花”虽微小似米,但一样拥有和牡丹那样的生命尽情绽放的机会
22.(2分)观察发现,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某同学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①早上,将牵牛花分为A和B两组,B组进行遮光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为红色。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提出的问题可能为“牵牛花花瓣的颜色变化与光照有关”
B.实验前,A,B两组牵牛花要保证长势相同且均为红花
C.该实验的变量为光照时间,实验组为A组
D.由该实验可知“植物花瓣的颜色都受光照影响”
23.(2分)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汇总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是( )
A.AB.BC.CD.D
24.(2分)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了。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当放上10g和5g的砝码各一只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 )
A.15.2gB.14.8gC.15gD.无法判断
25.(2分)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温度时( )
A.35℃B.60℃C.68℃D.85℃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6.(4分)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是 和 ,以此更好地了解有关自然现象及其成因,也可以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7.(4分)物质、能量、信息是科学中三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具有能量,如被拉弯的弓具有 能。信息需要传播,如电视、电话是传播信息的 。
28.(6分)有一铁块,质量为0.25kg,合 mg,它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质量将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关于铁的信息如下:
①在常温下是固体
②在常温下呈银白色
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④铁生锈
⑤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以上信息属于铁的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29.(4分)准确读取测量数据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在相应的位置填写测量数据。
(1)读出图甲木块的长度是 cm。
(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
30.(6分)三星堆遗址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从首次发掘至今,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1)图中文物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 。
(2)一生中有三种呼吸器官出现的是图中的 (填“鸡”、“猪”、“蟾蜍”或“蛇”)。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国家之一。古代劳动人民能够把野猪驯化为家猪,利用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31.(6分)宁波杭州湾湿地公园,风景秀丽如画。
(1)杭州湾海地中有大量的芦苇,它的根状茎十分发达,生有不定根,宽2cm为平行叶脉。据此推测芦苇是 (填“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
(2)小宁同学为湿地内的四种生物睡莲、蟹、青蛙、震旦鸦雀了编了一个检索表;这些生物中有一种是震旦鸦雀,则它是 。(填“P”、“Q”、“R”或“S”)
(3)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要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生物的主要措施有 。
A.引入新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
B.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C.禁止人工干预
D.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32.(8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后,小科到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测量了盐水的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进行调平时,发现天平指针如甲图所示;为了使得天平平衡 ;
(2)小科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
B.称出烧杯的质量m杯
C.计算盐水的质量m盐水=m总﹣m杯
D.将盐水倒入烧杯中
E.调节结构④使横梁平衡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3)小科称量烧杯质量时,天平调节平衡后,所加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g;他在整理仪器的时候发现所用的5g砝码有磨损的现象,那么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确定
33.(8分)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按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1)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 条,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 。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如图,图中x的数值为 。
(3)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浮头次数会越 。
34.(6分)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
【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物实验】
(1)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 。(填:“等量清水”或“等量生理盐水”)
(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 (填“无明显差异”或“有明显差异”),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 。
35.(6分)丹山赤水是位于宁波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的风景名胜区,村中有很多柿子树。每当晚秋时节,村庄内外,红柿挂满枝头,像悬挂着无数的小红灯笼。柿子有清热润肺,健脾化痰等功效。小科发现买来的柿子还没熟透,还是青色的,分成7组,分别置于不透光的盒内,经过三天的时间,发现情况如下:
查阅资料:柿子越红越软就越熟。
(1)该兴趣小组是研究什么外界因素对柿子果实成熟的影响: 。
(2)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结论是: 。
(3)该兴趣小组的实验中选取的柿子是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硬果实,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12分)
36.(8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举办。大会会标(图一)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
(1)某同学将会标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二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 。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图二中的F为原型设计。其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 。
(3)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和 两大类群。
(4)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中学生 。(只需填写一点)
37.(4分)鸡蛋是大众喜爱的食品,鲜鸡蛋营养丰富而全面,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式”被人们誉为“理想的营养库”。小科同学在一次吃鸡蛋时突发奇想,他找来下列器材对鸡蛋的体积进行了粗略的测量。
实验仪器:底面积大小为S的烧杯,足量的水,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足够将鸡蛋浸没),用记号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液面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烧杯内水的高度记为h1;
(2) 。(填操作步骤)
(3)请用字母表示鸡蛋体积大小的计算式V=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上林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已经是七年级学生的你,对自己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身高约160毫米
B.质量约500克
C.体温约30℃
D.平静时心率是75次/分
【答案】D
【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在160cm=1600mm左右;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在50kg左右;
C、正常情况下,变化幅度很小;
D、正常情况下,1min跳动75次左右。
故选:D。
2.(2分)面对一些突发流行性疾病,研发新药常常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法步骤等)、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观察随时间推移,”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故选:C。
3.(2分)在非洲的雨林中,生活着一种飞鼠,体表长有皮毛;会在空中滑翔,体温恒定,靠母乳哺育长大.根据以上信息,试判断飞鼠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 )
A.鸟类B.两栖类C.哺乳类D.爬行类
【答案】C
【解答】解:飞鼠体表长有皮毛,体温恒定。小飞鼠靠母乳哺育长大。因此飞鼠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动物。
故选:C。
4.(2分)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种子外有坚硬的果皮包被。由此可知珙桐属于( )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答案】D
【解答】解:珙桐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种子有果皮包被。
故选:D。
5.(2分)植物是我们食物来源之一,以下植物中食用部位属于根的是( )
A.莲藕B.番薯C.玉米D.土豆
【答案】B
【解答】解:莲藕的食用部位属于茎;番薯食用部位属于根;土豆的食用部位属于茎。
故选:B。
6.(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读取体积
【答案】B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否则会引起火灾;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②标签向着手心;③瓶塞倒放桌面上,从而污染药品;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左物右码”的原则;
D、量取液体时,俯视或仰视都会使读数不准确。
故选B
7.(2分)某同学在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获得了如下数据:L1=2.11cm,L2=2.30cm,L3=2.11cm,L4=2.12cm,则该物体长度为( )
A.2.103cmB.2.16cmC.2.11cmD.2.10cm
【答案】C
【解答】解:通过测量的几组数据比较,其中L2数据与其它数据在真实值上就相差较大,所以数据L2是一个错误数据,应将此数据去掉,结果应与其它数据保持精确度相同,
故物体长度L===2.11cm,C正确;
故选:C。
8.(2分)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6km=3.6km×1000m=3600m
B.3.6km=3.6×1000m=3600m
C.3.6km=3.6×1000=3600m
D.3.6km=3.6km×1000=3600m
【答案】B
【解答】解:3.6km=7.6×1000m=3600m,故ACD错误。
故选:B。
9.(2分)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同学测量体温,读数为36.8℃,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三人的体温测量值分别为37.2℃、37.5℃、36.8℃,则三位同学的测量先后须序为( )
A.丙、甲、乙B.甲、丙、乙C.甲、乙、丙D.丙、乙、甲
【答案】A
【解答】解:如果待测人的体温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36.8℃,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温度计示数仍然显示36.8℃。
所以用读数为36.7℃的体温计依次测量丙,体温计的示数为36.8℃,体温计的示数为37.2℃,体温计的示数为37.4℃。
故选:A。
10.(2分)四明山森林公园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即使进入寒冬季节,依旧景色宜人。小科参加“感受自然”活动时,其中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随处可见,如溪水中的小鱼、天空中的小鸟等
B.孢子植物可轻易找到,如:蕨、苔藓、杉、柏等
C.溪边是茂密的松林,果实早已成熟
D.松林中,时常会有不知名的蛇类在活动
【答案】A
【解答】解:A、鱼类和鸟类属于脊椎动物。
B、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没有种子,杉、柏属于裸子植物,B错误。
C、松属于裸子植物,C错误。
D、蛇是变温动物,D错误。
故选:A。
11.(2分)在福建(地处亚热带中部)生长的多为常绿阔叶树,在安徽(地处亚热带北部),而在山东(地处温带)生长的几乎都是落叶阔叶树( )
A.水分B.土壤C.空气D.温度
【答案】D
【解答】解:在福建(地处亚热带中部)生长的多为常绿阔叶树,在安徽(地处亚热带北部)生长的多为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这种分布特点主要与温度有关。
故选:D。
12.(2分)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虫、机器狗B.生石花、蘑菇
C.钟乳石、蚂蚁D.含羞草、鼠标
【答案】B
【解答】解:A、机器狗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生石花和蘑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B符合题意。
C、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蚂蚁具有生物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鼠标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含羞草具有生物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分)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菌和真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植物、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不再会患病
D.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会发生困难
【答案】D
【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归还土壤,被当作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4.(2分)人体口腔上方靠前的位置,有凹凸不平的结构,这种结构叫做腭褶皱,可以作为鉴别身份的依据。对于腭褶皱的这一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具有物种的多样性
B.人生活习惯的多样性
C.同种生物也存在差异性
D.不同的人属于不同的物种
【答案】C
【解答】解:腭褶皱它和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作为鉴别身份的依据。
故选:C。
15.(2分)寒冷地区的雷鸟,其羽毛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呈白色,春夏时羽毛换为灰或褐色。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考虑(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疏松肥沃
B.竹节虫形似竹节适宜隐藏
C.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变换体色
D.有些树木秋冬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
【答案】A
【解答】解:A、蚯蚓能疏松土壤,使土壤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
B、竹节虫形似竹节适宜隐藏,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避免敌害发现,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分)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会改变的是( )
A.一块铝变成铝壶
B.一块冰熔化成水
C.一台仪器被宇航员带到月球
D.自行车补胎日久磨损
【答案】D
【解答】解:
A、一块铝变成铝壶,物质多少没有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熔化成水,物质多少没有变化。不符合题意;
C、仪器被宇航员带到月球,物质多少没有变化。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补胎磨损,所以质量减少。符合题意。
故选:D。
17.(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答案】B
【解答】解:A、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错误,故A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误差是不能避免的,认真仔细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
D、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D错误。
故选:B。
18.(2分)宁波大学校园内有一片“白鹭林”,因栖息有大量白鹭而闻名。白鹭是一种涉禽,既能涉水取食( )
A.身体呈流线型B.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前肢变成翼D.腿部细长且不具羽毛
【答案】D
【解答】解: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适于飞行。
B、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B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前肢变成翼,排成扇形,C不符合题意。
D、腿部细长且不具羽毛与飞行生物无关。
故选:D。
19.(2分)“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答案】D
【解答】解: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
B、水稻和小麦同科,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B错误;
C、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水稻;
D、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故选:D。
20.(2分)下列实验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时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后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案】C
【解答】解: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实验者控制的自变量以外,A、B、D组都符合上述原则,即机械破损和赤霉素,无法得出单一变量的结论。
故选:C。
21.(2分)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让清代袁枚的励志小诗《苔》红遍大江南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白日不到处”,反映出苔藓对环境的适应
B.诗中虽提“苔花”,但苔藓并没有真正的花,属于孢子植物
C.“苔花”也学“牡丹”开,比较得知两者均可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D.“苔花”虽微小似米,但一样拥有和牡丹那样的生命尽情绽放的机会
【答案】C
【解答】解:A、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白日不到处”,A正确。
BC、牡丹属于被子植物;而苔藓并没有真正的花,“苔花”实际是指苔藓的孢子,C错误。
D、“苔花如米小”形容苔藓植物长出的孢子很小,D正确。
故选:C。
22.(2分)观察发现,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某同学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①早上,将牵牛花分为A和B两组,B组进行遮光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为红色。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提出的问题可能为“牵牛花花瓣的颜色变化与光照有关”
B.实验前,A,B两组牵牛花要保证长势相同且均为红花
C.该实验的变量为光照时间,实验组为A组
D.由该实验可知“植物花瓣的颜色都受光照影响”
【答案】B
【解答】解:A、牵牛花早晨为红色,中午呈紫色?”,A错误。
B、为保证变量唯一,选取两组生长状况相同,B正确。
C、A组放在阳光下,A、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组为对照组。
D、A组放在阳光下,B组遮光处理,因此实验中设置A,得出的结论是:花瓣颜色变化和光照有关。
故选:B。
23.(2分)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汇总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答】解:A、由于皮尺具有弹性,皮尺的长度会增加。所以测量结果会比真实值小;
B、测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质量偏大,若想使得天平平衡,将造成测量结果偏小;
C、使用温度计时,不得离开被测液体再读数,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测量结果偏小;
D、如果线圈缠绕的不紧密,线圈圈数一定,故D错误。
故选:B。
24.(2分)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了。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当放上10g和5g的砝码各一只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 )
A.15.2gB.14.8gC.15g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答】解: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在0.2g处,称量时没有移动游码,所以物体质量为:m=10g+3g=15g。
故选:C。
25.(2分)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温度时( )
A.35℃B.60℃C.68℃D.85℃
【答案】B
【解答】解:
水银柱5cm时的温度是0℃,25cm时的温度是100℃=5℃/cm;
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上升了17cm﹣5cm=12cm,液体的温度:12cm×5℃/cm=60℃。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6.(4分)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是 观察 和 实验 ,以此更好地了解有关自然现象及其成因,也可以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答案】观察;实验。
【解答】解: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是观察和实验,也可以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
27.(4分)物质、能量、信息是科学中三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具有能量,如被拉弯的弓具有 弹性势 能。信息需要传播,如电视、电话是传播信息的 物体 。
【答案】弹性势;物体。
【解答】解: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具有能量,如被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如电视。
故答案为:弹性势;物体。
28.(6分)有一铁块,质量为0.25kg,合 2.5×105 mg,它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质量将 不变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关于铁的信息如下:
①在常温下是固体
②在常温下呈银白色
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④铁生锈
⑤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以上信息属于铁的化学变化的是 ④ 。(填序号)
【答案】2.5×105;不变;④。
【解答】解:质量为0.25kg,等于2.8×105mg,它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但质量不变,是铁的物理属性;铁生锈是铁的化学变化,故属于铁的化学变化的是④。
故答案为:2.8×105;不变;④。
29.(4分)准确读取测量数据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在相应的位置填写测量数据。
(1)读出图甲木块的长度是 2.57 cm。
(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6 ℃。
【答案】(1)2.57;(2)﹣6。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4cm;木块左侧与6.0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8.57cm﹣7.00cm=2.57cm;
(2)图中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温度值上小下大,为﹣4℃。
故答案为:(1)2.57;(2)﹣6。
30.(6分)三星堆遗址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从首次发掘至今,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1)图中文物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 脊椎动物 。
(2)一生中有三种呼吸器官出现的是图中的 蟾蜍 (填“鸡”、“猪”、“蟾蜍”或“蛇”)。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国家之一。古代劳动人民能够把野猪驯化为家猪,利用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铜鸡、石蟾蜍,都属于脊椎动物。
(2)蟾蜍属于两栖类,它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因此。
(3)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利用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故答案为:(1)脊椎动物。
(2)蟾蜍。
(3)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1.(6分)宁波杭州湾湿地公园,风景秀丽如画。
(1)杭州湾海地中有大量的芦苇,它的根状茎十分发达,生有不定根,宽2cm为平行叶脉。据此推测芦苇是 单子叶 (填“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
(2)小宁同学为湿地内的四种生物睡莲、蟹、青蛙、震旦鸦雀了编了一个检索表;这些生物中有一种是震旦鸦雀,则它是 R 。(填“P”、“Q”、“R”或“S”)
(3)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要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生物的主要措施有 BD 。
A.引入新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
B.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C.禁止人工干预
D.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答案】(1)单子叶;
(2)R;
(3)BD。
【解答】解:(1)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为网状脉,单子叶植物的叶脉为平行脉,杭州湾湿地中有大量的芦苇,生有不定根,所以芦苇是单子叶植物。
(2)震旦鸦雀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脊椎动物,因此震旦鸦雀是R鸟类。
(3)为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动物园以及动植物繁殖中心、种子库、珍贵物种进行基因保护、人工授精、珍贵物种的保护等。
故答案为:
(1)单子叶;
(2)R;
(3)BD。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32.(8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后,小科到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测量了盐水的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进行调平时,发现天平指针如甲图所示;为了使得天平平衡 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平衡 ;
(2)小科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
B.称出烧杯的质量m杯
C.计算盐水的质量m盐水=m总﹣m杯
D.将盐水倒入烧杯中
E.调节结构④使横梁平衡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EBDAC ;
(3)小科称量烧杯质量时,天平调节平衡后,所加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47.4 g;他在整理仪器的时候发现所用的5g砝码有磨损的现象,那么 A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平衡;(2)EBDAC;(3)47.4;A。
【解答】解:(1)如图,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右端上翘,故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2)根据题意知:应该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再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杯;然后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再计算盐水的质量,所以实验操作顺序为EBDAC;
(3)空烧杯的质量m空=20g+20g+5g+2.5g=47.4g,
砝码磨损后,自身质量变小,需要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此时所读数值大于物体实际质量。
故答案为:(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平衡;(3)47.4;A。
33.(8分)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按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1)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 5 条,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 溶氧量 。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如图,图中x的数值为 76 。
(3)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浮头次数会越 多 。
【答案】(1)5;溶氧量
(2)76
(3)多
【解答】解:(1)小组将15条大小相当的金鱼,平均分成三组,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 5条,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2)在实验过程中,取平均值,图中X=(76+78+74)÷3=76。
(3)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
故答案为:
(1)2;溶氧量
(2)76
(3)多
34.(6分)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
【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物实验】
(1)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 等量生理盐水 。(填:“等量清水”或“等量生理盐水”)
(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 无明显差异 (填“无明显差异”或“有明显差异”),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 灵长类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近,身体的生理状态更相似 。
【答案】(1)等量生理盐水;
(2)无明显差异;
(3)灵长类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近,身体的生理状态更相似。
【解答】解:(1)为了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置对照实验时,A组注射疫苗X,注射的应该是等量生理盐水。
(2)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疫苗X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可以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从进化角度分析,灵长类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近,因此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
故答案为:
(1)等量生理盐水;
(2)无明显差异;
(3)灵长类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近,身体的生理状态更相似。
35.(6分)丹山赤水是位于宁波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的风景名胜区,村中有很多柿子树。每当晚秋时节,村庄内外,红柿挂满枝头,像悬挂着无数的小红灯笼。柿子有清热润肺,健脾化痰等功效。小科发现买来的柿子还没熟透,还是青色的,分成7组,分别置于不透光的盒内,经过三天的时间,发现情况如下:
查阅资料:柿子越红越软就越熟。
(1)该兴趣小组是研究什么外界因素对柿子果实成熟的影响: 温度 。
(2)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结论是: 温度能影响柿子成熟的快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柿子成熟得越快 。
(3)该兴趣小组的实验中选取的柿子是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硬果实,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控制单一变量 。
【答案】(1)温度。
(2)温度能影响柿子成熟的快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柿子成熟得越快。
(3)控制单一变量。
【解答】解:(1)该实验中将柿子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从实验的表格中也可以分析出,其他条件都相同。
(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据此可以得出结论:温度能影响柿子成熟的快慢,温度越高。
(3)该兴趣小组的实验中选取的柿子是品种、大小、软硬相同,是为了控制除温度以外的其他变量都相同。
故答案为:
(1)温度。
(2)温度能影响柿子成熟的快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柿子成熟得越快。
(3)控制单一变量。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12分)
36.(8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举办。大会会标(图一)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
(1)某同学将会标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二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 体内有无脊柱 。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图二中的F为原型设计。其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 胎生哺乳 。
(3)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和 爬行类 两大类群。
(4)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中学生 不乱丢垃圾,保护环境 。(只需填写一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两栖类、鸟类,属于脊椎动物,图二中的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资料二中提到的F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分化。
(3)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鸟类。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两大类群,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爬行类雌雄异体,卵生,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又叫就地保护,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最有效的措施,我们要做到不乱丢垃圾。
故答案为:
(1)体内有无脊柱。
(2)胎生哺乳。
(3)爬行类。
(4)不乱丢垃圾,保护环境。
37.(4分)鸡蛋是大众喜爱的食品,鲜鸡蛋营养丰富而全面,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式”被人们誉为“理想的营养库”。小科同学在一次吃鸡蛋时突发奇想,他找来下列器材对鸡蛋的体积进行了粗略的测量。
实验仪器:底面积大小为S的烧杯,足量的水,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足够将鸡蛋浸没),用记号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液面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烧杯内水的高度记为h1;
(2) 将鸡蛋轻轻放入烧杯中,使之完全浸没在水中,待液面稳定后,用记号用水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液面位置,量出烧杯内水的高度记为h2 。(填操作步骤)
(3)请用字母表示鸡蛋体积大小的计算式V= S(h2﹣h1) 。
【答案】(2)将鸡蛋轻轻放入烧杯中,使之完全浸没在水中,待液面稳定后,用记号用水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液面位置,量出烧杯内水的高度记为h2;(3)S(h2﹣h1)
【解答】解:
(1)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足够将鸡蛋浸没),用记号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液面位置1;
(2)将鸡蛋轻轻放入烧杯中,使之完全浸没在水中,用记号用水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液面位置2;
(3)鸡蛋体积大小的计算式V=S(h7﹣h1)。
故答案为:(2)将鸡蛋轻轻放入烧杯中,使之完全浸没在水中,用记号用水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液面位置2;(3)S(h7﹣h1)。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
豆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实验组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三天
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三天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三天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三天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测量木板长度时皮尺拉得过紧
偏大
B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后读数
偏大
D
测量细铁丝的直径时,在铅笔上没有紧密绕细铁丝
偏小
1a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P
1b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
2a无脊椎骨…………………………………Q
2b有脊椎骨…………………………………3
3a体温恒定…………………………………R
3b体温不恒定………………………………S
实验组号
溶氧量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
第1次统计
第2次统计
第3次统计
甲
4mg/L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乙
6mg/L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丙
8mg/L
隔夜自来水
57
59
61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温度/℃
17
20
23
26
29
32
35
颜色
青色
青黄色
偏黄
有点红
泛橙红
偏红
红色
软硬
硬
硬
偏硬
有点硬
有点软
偏软
很软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
豆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实验组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三天
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三天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三天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三天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测量木板长度时皮尺拉得过紧
偏大
B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后读数
偏大
D
测量细铁丝的直径时,在铅笔上没有紧密绕细铁丝
偏小
1a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P
1b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
2a无脊椎骨…………………………………Q
2b有脊椎骨…………………………………3
3a体温恒定…………………………………R
3b体温不恒定………………………………S
实验组号
溶氧量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
第1次统计
第2次统计
第3次统计
甲
4mg/L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乙
6mg/L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丙
8mg/L
隔夜自来水
57
59
61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温度/℃
17
20
23
26
29
32
35
颜色
青色
青黄色
偏黄
有点红
泛橙红
偏红
红色
软硬
硬
硬
偏硬
有点硬
有点软
偏软
很软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实验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实验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75A,7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