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展开一、备课前,反复诵读好的故事
每篇课文,我都会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就开始构思和勾画,是今天我读了《好的故事》,感觉自己读了好几遍,也不能准确说出自己读到了些什么。
再次反复的诵读,细嚼慢咽中知道了原来《好的故事》,是写鲁迅写自己的一个梦境,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和后面的三个自然段写的是真实的生活,中间部分是写作者朦朦胧胧中回想起的回想起的景色,以及梦中的景色。
二、细读阅读教参,观看微课视频
为了了解这篇课文,首先我对教参进行了细致的阅读,把文本中的内容进行带入式解读。
接下来,我观看了微课视频,以及几篇课程实录,慢慢的知道了作者在描写景物中的一些写作特点,也让我对文本有了全面的更新的认识,感觉对文本的理解就丰富多了。
三、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图文结合
(一)课文解读中,知道这篇课文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色,首先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气氛。
而中间的梦境则描绘的“美丽,幽雅,有趣”,在这部分中,感受到作者那种开朗的心情,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和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读起来具有强烈的冲击感。
(二)在表达方面,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昏沉的夜”从表面看,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而另外有一番深意,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
作者当时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政治混乱,民不聊生,身处其中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倍感压抑。记得一个资料中显示,当时因为鲁迅的文章一直抨击当时的统治者,所以他经常受到迫害,他的笔名都有100多个。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利用课后作业辅助教学。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阅读课文时,我结合第一道题,因为本文写于上个世纪20年代,语言表达与现代不完全一样,有些词比较难懂,于是呢,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跳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的意思。
2.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品读梦境中,也就是利用课后的二题“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当时学习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把阅读重点放在了五七自然段,伍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名词的连排,这样写语言简洁,有画面感。
“大红花一朵一朵全被拉长了,这次是泼辣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部分的学习,朗读,细致的体会,我们想象到水波荡漾的时候,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结合了书上的插图,当大红花映入水中,水波荡漾时,被拉长,拉长,就把那种语言感和图文结合,在头脑中,景物就具体化了。
3.利用阅读链接,促使文章的深入理解
冯雪峰的《论<野草>》中,对“昏沉的夜”进行了表述,他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碧澄的河中那样分明……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文作品的主要精神。
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美的人和美的事儿”这些美好的事物,只有在梦中看到,而“昏沉的夜”,表现出作者的惆怅和失望,也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强烈的追求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写的非常的美丽、幽雅,表面上描写风景,眷恋故乡的景物,实际上是有所象征和寄托的……
反思:学着读懂鲁迅的文章,一直是我最想达到的要求,教学完成后,仿佛对这个“好的故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我要坚持多读鲁迅的文章,深入地了解鲁迅,感受先生那种美好品质!
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读写结合,创新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