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90255/0-17027235202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90255/0-17027235203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展开1.作者知识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隆兴元年(1163),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夏于芜湖病逝,葬于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作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他的词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是辛弃疾的先行者。他的《六州歌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名篇。他写词极力追踪苏轼,有“自在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的豪放风格。
2.背景知识
人们比较熟悉辛弃疾与苏轼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过洞庭》就是张孝祥广泛传诵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3.诵读词韵
根据下面词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词,体会词韵。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eq \(色,\s\d4(△))。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eq \(叶,\s\d4(△))。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eq \(澈,\s\d4(△))。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eq \(说,\s\d4(△))。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eq \(雪,\s\d4(△))。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eq \(阔,\s\d4(△))。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eq \(客,\s\d4(△))。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eq \(夕,\s\d4(△))!
一课时 悠然心会,妙处与君说
学习目标 1.把握本词的意境,体会本词的情感。2.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3.学习词人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在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在刘禹锡的眼里,洞庭湖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孟浩然的眼里,洞庭湖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他的《念奴娇·过洞庭》中有两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有什么妙处,为什么难与君说。
活动一 赏析词中“妙处”
1.《念奴娇·过洞庭》这首中秋词是词人泛舟洞庭湖时的即景抒怀之佳作。请赏析词句,寻找“妙处”。
(1)赏析“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词人巧妙地将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景色,与自己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借景抒情,表现自己“肝肺皆冰雪”的高洁情怀。②“表里俱澄澈”概括了天上银河璀璨,湖面波光粼粼,月华星辉与波光水色上下通明、浑然一体的景象,是对上片写景的总结。③此外,“表里俱澄澈”与下片的“肝肺皆冰雪”呼应,表达了自己因谗言而被贬职到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虽遇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的品德,连肝肺都如冰雪般晶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3)从炼字、炼句的角度分析“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蕴含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萧骚”,形容头发稀疏短少,好像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②“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③“稳泛沧浪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渺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
(4)“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是如何表现词人的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注意炼字。“尽”“万”,要吸尽江水,要让万物作陪,产生了一种以我为主的豪迈之情。②意象宏大。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意象,凸显豪放之气。③想象奇特,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以西江水作美酒,以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④采用夸张手法。写自己能一口饮尽西江水,以北斗星作酒器,表现了词人的豪迈之情。
(5)“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篇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词人置身于水天相连、表里澄澈的洞庭湖上,怡然自得,宠辱偕忘,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超然物外的愉悦之情;②“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更显得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在总揽天地、驱遣万物中抒发了词人豪迈进取的情志;③但现实的严酷毕竟回避不了,“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表现了词人的失意,但失意不失志,因而仍显沉稳,方寸不乱,“扣舷独啸”抒发了词人的愤激不平之意。
活动二 概括“悠然心会”的内容
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要理解全词,得读懂“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理解这两句的关键,是把景物和人放到一起来看。词人到底“心会”了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景色美,体验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难以诉诸言语。此种真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②词人内心超越世俗得失的“澄澈”。③难以言表的深处的孤独。孤光自照,以万象为宾客,无知己。
活动三 “水与月”之异同
3.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苏轼《赤壁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同点: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人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2)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啸”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以及对宵小的不屑;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纵目洞庭,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污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说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这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设想自己做主人,请万象做宾客,陪伴自己纵情豪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洞庭青草 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 (2)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3)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4)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词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答案 D
解析 “现实主义”错,应是“浪漫主义”。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三句借助“洞庭”“青草”水面平静之状暗示词人内心世界的宁静。
B.“玉鉴琼田三万顷”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湖边广阔、明净的良田美景。
C.“应念岭海经年”三句由上片景物联想到自己岭海为官的生涯,景与情过渡自然。
D.词作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回应开头“近中秋”所点出的时间,首尾呼应。
答案 B
解析 由“着我扁舟一叶”可以推断,“玉鉴琼田”形容月光下洞庭湖皎洁的水面,没有“良田美景”,也没有用到“借代”的修辞手法。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精品教案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人论世,初读感悟,深读研析,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课标分析,活动依托教材分析,活动背景分析,活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地位分析】,【核心素养分析】,活动重难点,【预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人论世,初读感悟,深读研析,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