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1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学案及答案
展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结合资料分析,掌握城市功能分类及特点。
3.分析具体实例,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及其影响。
知识点一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自主梳理·探新知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城市功能
(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_社会经济生活__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_集散__、创新等功能。
(2)特点eq \b\lc\{\rc\ (\a\vs4\al\c1(有些城市功能比较 单一 ,如武夷山市,旅游服务功能突出;,有些城市则具备多种功能,是 综合性 ,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如省会,城市。))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含义: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_综合影响力__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
eq \b\lc\{\rc\ (\a\vs4\al\c1(\b\lc\ \rc\](\a\vs4\al\c1(城市的 规模等级高低 ,城市的功能))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 强弱 ,城市 腹地 范围——影响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_经济特征__的影响。
(2)城市的_辐射功能__因腹地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
(1)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_分工明确__、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2)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_越大__,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_越高__。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国家发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中原城市群以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亳州市为核心发展区。中原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汇区域。“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城镇空间聚合形态较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50%,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区域认知)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_郑州__。
(2)(综合思维)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的区域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2)发挥核心作用,对开封、洛阳等周边地区产生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归纳拓展
1.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2.结合城市化发展特点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1)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
(2)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型城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等新型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伴随一批超级城市、巨型城市的相继出现,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了加强,成为区域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域,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
典例剖析
例题1 (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末)下图为2017年西安和成都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能力越强。据此完成(1)~(2)题。
(1)与成都相比,西安( B )
A.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强
B.信息通道和交通通道更畅通
C.资金和技术实力更雄厚
D.人流和物流辐射能力更强
(2)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能力,可采取的措施有( A )
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③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提高西安市的行政等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西安的经济规模较成都小,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弱,A错误;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的辐射能力数值均是西安大于成都,所以西安信息通道和交通通道更畅通,B正确。资金流、技术流、人流数值均是西安小于成都,C、D错误。故选B。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能力,①②正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西安技术流辐射能力数值比较大,应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③错误;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现阶段提高城市行政等级不符合实际,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对点训练❶ 大都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往往有显著的辐射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大都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大都市是城市发展到中级阶段的产物
B.周边中小城市不会对大都市有影响
C.大都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相互依存
D.地价上升不会阻碍集聚
(2)受大都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周边地区会( B )
A.自然资源增加
B.产生各具特色的产业
C.气候变化
D.交通无变化
[解析] 第(1)题,大都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第(2)题,大都市对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没有影响,对交通有改善作用,产生各具特色的产业。
知识点二 纽约的发展及辐射功能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纽约的发展
1.位置: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_哈得孙__河河口。
2.发展优势
eq \b\lc\{\rc\ (\a\vs4\al\c1( 港口 条件得天独厚, 伊利 运河开通,使纽约腹地扩大))
二、纽约的辐射功能
1.地位: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辐射带动作用强。
2.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1)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_周边__地区。
(2)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_卫星__城市。
3.对城市带的影响:形成了以_金融、贸易__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4.对美国的影响
5.对世界的影响
纽约是全球的_物流枢纽__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美国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每年有高达5 000万的游客到访纽约市,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最重要的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均分布在这里,这里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分布在曼哈顿下城,而纽约的大企业、商业中心分布于曼哈顿中城。整个曼哈顿耸立着超过5 500栋高楼,其中35栋超过了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区。拥有纽约标志性的新世贸大厦、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大厦、大都会人寿保险大厦等建筑。每到夜晚,曼哈顿中城数千栋摩天大楼通夜而亮。体现了纽约在世界上绝对强大的经济实力,因此曼哈顿中城也被喻为“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结合材料探究:
(1)(区域认知)每年有高达5 000万的游客到访纽约市,试说明纽约市可为众多的游客提供的服务功能有哪些?
(2)(区域认知)世界各国的银行家们每天都会密切关注纽约华尔街股市的行情,这反映了纽约市的什么辐射功能?
(3)(区域认知)纽约市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这反映了纽约的什么职能?
(4)(综合思维)伫立着美国的标志——自由女神像的纽约港的服务范围有何特点?其对纽约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提示:(1)纽约市可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
(2)纽约市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3)纽约市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中心。
(4)纽约港是世界重要的海港之一,其服务范围可达全世界。纽约港是纽约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纽约港的发展壮大促进了纽约成为国际大都市。
归纳拓展
1.纽约的发展历程
2.“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
3.纽约的辐射功能
[拓展提升]一个城市辐射的强弱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由于城市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与城市周围地区有密切的关系,与其他城市也存在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既表现为以交通、通信设施为联系途径的物质、人员和资本的流动,也表现为信息的流动、新技术的扩散。一个城市的经济越发达,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就越大,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也越广泛,城市的辐射能力也就越强。
典例剖析
例题2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关系密切
②初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
③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市集聚达到顶点后,会向周边郊区扩展,逐渐形成大都市区
④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使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城市群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波士华城市带”IV—V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交通改善 B.自然环境恶化
C.资源的开发 D.产业升级
[解析] 第(1)题,城市群多分布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密度大,出现畸形城市化,也会形成城市群。①错。城市群形成的初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②正确。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市集聚达到顶点后,因为城区的交通、环境等问题,人口会向周边郊区扩展,逐渐形成大都市区,③正确。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使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最终形成城市群,④正确。所以B对,A、C、D错。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IV-V阶段该城市带多数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有所增加。中心城区是城市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地区,交通改善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小,A错。自然环境的恶化会导致人口减少,B错。中心城区基本没有资源开发问题,C错。随着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必然发生改变,第三产业逐渐增多,导致中心城区人数增加,D正确。
对点训练❷ 纽约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纽约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主要依赖( A )
A.便捷的交通 B.发达的科技
C.丰富的资源 D.发达的经济
(2)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职能有( B )
①国际政治中心 ②国际重工业中心
③国际经济中心 ④国际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纽约与周边地区通过便捷的交通进行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加强了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第(2)题,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金融、经济、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策略指导
城市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3.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重要因素;经济、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产生着巨大影响。
考题展示
(2021·广东卷)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B )
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
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
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
(2)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D )
A.均衡性 B.集中性
C.临近性 D.等级性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由早期的京沪到中期的省会、经济发达城市等,再到后期的边缘城市,网络空间从集中到分散,竞争网络空间范围由小变大,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趋向于多极化,边缘城市参与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机会逐渐增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拓展模式首先是直辖市北京、上海,其次是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最后扩展到边缘城市。这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等级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一、选择题
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密切相关,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甪直镇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18千米,东距上海58千米。利用上海、苏州等大城市高新技术的优势,近年建立了生物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等产业园区。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腹地商品农业发达,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
B.腹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城市发展服务业
C.腹地中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城镇,可能发展为“卧城”
D.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可能发展为工业中心
2.苏州甪直镇建立纳米城等产业园最主要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 )
A.距大城市近
B.科技水平高
C.自然环境优美
D.基础设施完善
[解析] 第1题,考查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腹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B不正确。腹地商品农业发达,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腹地中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城镇,可能发展为“卧城”;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可能发展为工业中心。A、C、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本题选B项。第2题,考查产业园的区位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甪直镇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18千米,东距上海58千米。利用上海、苏州等大城市高新技术的优势,近年建立了生物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等产业园区。甪直镇建产业园的关键是距离上海、苏州等大城市近,A正确。故本题选A项。
上海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在产业、金融、交通、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辐射功能。据此完成3~4题。
3.上海大都市作为辐射源,其辐射的内容主要有( B )
①金融 ②经济
③文化 ④科技
⑤交通 ⑥人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4.下列关于上海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每年向周边地区输送大量的人才
B.带动周边区域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C.将独特的江南吴越传统文化传入世界各国
D.带动周边区域的文化传承、融合与发展
[解析] 第3题,金融、交通是辐射载体。第4题,上海将独特的江南吴越传统文化与全球各地移民的多样文化融合,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文化传承、融合与发展。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据此完成5~6题。
5.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三角城市群( C )
A.城市人口多 B.城市人口比重低
C.经济水平高 D.所占区域面积小
6.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有( C )
①人口密度小 ②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③城市用地规模小 ④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第5题,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与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经济水平高。所以C正确,B错误;但美国总人口比我国少,虽然城市人口比重大,但城市人口不如长三角城市群多,A错误;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占国土面积的比重是长三角城市群的1.5倍,D错误。第6题,两大城市群城市化水平都比较高,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地规模大,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面两图分别表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湘中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 C )
A.城市功能更全 B.辐射范围更广
C.城镇化问题较少 D.交通更发达
8.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B )
A.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和合作
B.城市内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
D.区域交通网建设和环境保护
[解析] 第7题,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规模等级低,功能种类少,辐射范围小,交通不便,但城镇化问题没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明显,存在问题较少,故C正确。故选C。第8题,发展都市圈主要考虑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与合作,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区域交通和环境问题,A、C、D正确。城市内部不一定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故选项B不是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纽约的伊利运河于1825年建成通航,该运河对纽约市的发展及“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由纽约、华盛顿、巴尔的摩、费城、波士顿五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示意伊利运河和美国东北部城市分布位置。
(1)分析伊利运河的修建对纽约港和纽约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2)说明纽约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形成“波士华城市带”的影响。
[答案] (1)伊利运河连接哈得孙河和五大湖,使大量商品通过运河便捷地运往大西洋沿岸的纽约港,纽约港的腹地范围可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港口的繁荣加速了纽约市的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和城市。
(2)纽约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带动周边城市不断发展,以沿海发达的陆海空交通干线为轴,在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出现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五个大都市。这五个大都市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城镇的发展,形成波士华城市带。
[解析] 第(1)题,运河的修建方便了货物的运输,扩大了港口的腹地范围,进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第(2)题,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其城市的辐射功能增强,进而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
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
因素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
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人口
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
发展
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影响范围
具体表现
周边地区
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
“波士华
城市带”
纽约与其他城市之间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美国
纽约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世界
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区位因素
优势条件
举例
气候
适量的降水,适宜的气温,适宜人类生存
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地形
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②热带的高原地区。
③山区的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
①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②巴西高原的城市分布。
③中国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的城市分布
河流(沿河设城)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
中国赣州
河流汇合处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中国宜宾、重庆、武汉
河口处
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洋,河海联运便利
中国上海、广州,印度加尔各答
过河点位置
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
英国伦敦
自然资源
具有资源优势,矿产开发可降低成本;影响矿业城市经济的宏观分布
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中国鞍山等城市
城市区位
举例
交通
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和沿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
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格尔木因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青新公路交会而成为交通枢纽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大运河沿岸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
政治
首都、省会等地吸引人口分布
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镇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导学案,共15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课前预习,知识整合,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