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三周练习50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附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92257/0-17028134186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三周练习50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附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092257/0-1702813418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多份(附解析)
-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二周练习48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三周练习49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含名篇名句默写(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三周练习51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三周练习52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四周练习53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含名篇名句默写(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三周练习50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三周练习50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虎年新春伊始,国家体育场“鸟巢”再度被奥林匹克圣火点亮。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以其 ① 的设计、另辟蹊径的巧思,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充满 ② 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画卷、 ③ 的“冰雪五环”、小雪花被橄榄枝连接成大雪花的独特创意、“一叶知秋”式的主火炬点燃方式……开幕式中这些精心设计的、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风”表现手法的环节,体现着浸润在古典文化中的中国人诗意般的审美追求和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式浪漫”。
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中国以全世界共通的体育语言和奥林匹克精神,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团结向未来的舞台,为彰显和平、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契机。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任务,为奥林匹克全球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大幕拉开,向全世界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战胜挑战、共创未来的坚韧之姿,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书写出奥林匹克历史新的传奇!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盲盒让人迷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惊喜。但是, ① 。盲盒消费浪潮之下,存在虚假宣传、到手商品与宣传不符、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有地方消保委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10件不同品牌的玩具盲盒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8件有安全隐患,存在造成儿童呼吸道堵塞进而导致窒息的风险,真可谓怀着“拆开有惊喜”的期待, ② 。盲盒营销击中了猎奇心态、攀比心理等人之“软肋”。不可预见性让人感觉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盲盒诱惑大家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刺激非理性重复购买;人们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因商家故意降低产品抽中概率,被不断刺激,过度消费……盲盒营销的商品,很多时候不是“真需要”,只是“超想要”。连一些成年人都无法基于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做出理智消费选择,更何况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懵懂无知, ③ 。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5.请以“人们”为开头,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之与后面一句一起构成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根据《杜登德语辞典》,“语言”是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如此看来,只有我们人类可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么树木会如何“说话”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听得见,因为它们肯定是静悄悄的,那些强风刮过时枝丫摇摆的嘎嘎声,以及轻风拂面时叶片婆娑的簌簌声,都是被动发出的。不过它们确实以另一种方式沟通:通过气味。在非洲大陆的莽原上,金合欢树是长颈鹿的珍馐,为了摆脱这种草食性的庞然大物,金合欢树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在叶子里散布毒素。长颈鹿便会转移到其他树木那里。是旁边的树吗?不。它们会避开邻近的树木,然后在大约100米开外的金合欢树那里重新开始大快朵颐。因为被啃食的金合欢树会施放一种警示气体,向邻近的同伴传递不速之客来袭的信息。所有得到警讯的树木会立即分泌毒素来回应。长颈鹿因为知道金合欢树的这个把戏,所以会走远一些,以寻找那些尚未知情的树木。又或者它们会逆风而行,因为气味信息是顺着风向其他树木传送的。
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所以早期预警阶段的工作如何协调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此,树木当然不能只依赖空气,它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一棵树的根可以蔓延得很广,其距离大过树冠宽度的两倍,因此在地底下会与周遭树木的根交错而产生联系。但也有偶然情形,因为森林里也有独行侠,一点也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所以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家伙的不合群,而导致警示信息被阻断呢?幸好不会。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借助其网络,真菌可以把从某棵树得到的信号继续传递下去,帮助它们交换害虫、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在共同的生存空间里,可能森林里所有的植物都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但我们若踏入田野,就会发现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很沉默。这是因为人工栽培的植物在育种繁殖的过程中,大多已经失去这种在地面或地下进行沟通的能力。它们几乎是又聋又哑,因此特别容易成为昆虫的猎物。而这自然也是现代农业必须使用这么多农药的原因之一,或许今后育种专家应该要多多少少再从森林里“剽窃”一点野性基因,例如把“多嘴”这个属性加入谷物及马铃薯的品种里。
虽然我一开始时说过树木是静悄悄的,但这点从最新的发现来看却值得质疑。一些研究人员想测试地底下是不是可以听到什么声音,不过要想把树木带进实验室里有点不切实际,因此他们观察的对象是谷物幼苗。果不其然!仪器很快就记录到了由根部发出的轻响,频率约220赫兹。而且有趣的是没有参与实验的幼苗对它也会起反应——在播放着频率约220赫兹声响的环境里,这些幼苗的顶端总会往声源方向生长,这意味着禾本科草类可以察觉到,或是干脆直接说“听到”这个频率。所以,植物可以通过声波来交换信息?我还没想过这可能代表着什么,因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不过下次当你漫步在森林里,那些林间传来的窸窣细响,说不定不只是因为风……
(摘编自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钟宝珍译)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叶片婆娑的簌簌声以及谷物幼苗根部发出的轻响,都属于植物被动发出的声音,而并非是它们在通过声波交换信息。
B.当金合欢树被长颈鹿啃食时,它既会分泌出毒素进行自我防卫,也能够通过施放气体向邻近的其他树木发出警告。
C.树木凭借流动的空气可以做到早期的预警,但是这种预警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气味“语言”一般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D.森林中的独行侠由于失去了与其他植物进行沟通的能力,无法意识到步步逼近的灾难,因而终将沦为昆虫的大餐。
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杜登德语辞典》将“语言”定义为“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并不全面,其实树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进行沟通。
B.下面的发现可以作为证明第一段中心观点的材料:当昆虫啃噬橡树时,橡树为了自救会把苦涩且具有毒性的单宁酸导入树皮与叶子中。
C.第二段中的“多嘴”以及第三段中的“听到”,这两处使用的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这种用法与第一段中的“语言”具有明显的不同。
D.作者在介绍禾本科草类的科学实验和地下真菌网络时,都使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使本文的内容更准确、更科学,也更具说服力。
8.与野生植物不同,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这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答:
练习50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
1.答案:①独具匠心 ②诗情画意 ③精雕细琢(答案不唯一,符合语境即可)
解析:第①空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设计巧妙,与后面的“另辟蹊径”相对应,可以填“独具匠心”。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第②空语境强调“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给人美感,而且下文还有“体现着浸润在古典文化中的中国人诗意般的审美追求”,可以填“诗情画意”。诗情画意: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第③空形容“冰雪五环”,可以填“精雕细琢”。精雕细琢:指对玉器详细地雕琢,后来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
2.答案:开幕式中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风”的表现手法,体现着浸润在古典文化中的中国人诗意般的审美追求,以及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式浪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存在即可。句子的主语是“开幕式中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定语部分是“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风’的表现手法”,谓语分别是“体现”“充满”,分别分解成四个句子即可。
3.答案: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前句“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怎么样还没有交代,就另起一句,可在句首加上“让”;二是搭配不当,“实现……任务”搭配不当,应为“实现……目标”;三是语序错误,“全球”修饰“奥林匹克”,应放在其前面。
4.答案:①不能无视盲盒营销的副作用 ②收获的却是无法预料的惊恐 ③根本无法抵挡盲盒的诱惑
解析:①处前文说到“下一个会是什么惊喜”,后文接着是转折连词“但是”,由此可知此处应是和“惊喜”相反的内容;又根据后文“存在虚假宣传、到手商品与宣传不符、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可知,此处应填写“不能无视盲盒营销的副作用”一类的句子。②处根据“检测机构对10件不同品牌……8件有安全隐患,存在造成儿童呼吸道堵塞进而导致窒息的风险”,又根据句间语义关系“真可谓怀着‘拆开有惊喜’的期待”可知,此处应填写“收获的却是无法预料的惊恐”一类的句子。③处根据前文“连一些成年人都无法基于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做出理智消费选择”,许多成年人都无法抵御盲盒的诱惑,那么对于“涉世未深、懵懂无知”的未成年人,就应是“根本无法抵挡盲盒的诱惑”。
5.答案:人们因盲盒的不可预见性感到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因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的诱惑,非理性重复购买;因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
解析:本题要求“以‘人们’为开头”改写句子,首先,要让“人们”作为主语,放在句子的最前面。其次,分析整个句子,“感觉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非理性重复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是“人们”购买盲盒导致的三种结果;而“不可预见性”“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是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可以作为句子的原因状语。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按照排比句的格式,以“人们”为开头,变换句子为“人们因盲盒的不可预见性感到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因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的诱惑,非理性重复购买;因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即可。
6.B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A项,“都属于植物被动发出的声音,而并非是它们在通过声波交换信息”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仪器记录到谷物幼苗由根部发出频率约220赫兹的轻响,这一轻响可以被其他植物察觉到,由此可知谷物幼苗根部发出的轻响是在通过声波来交换信息,并非“植物被动发出的声音”。C项,“因此气味‘语言’一般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树木除了通过气味沟通外,“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并未表明“气味”语言是辅助手段。且“这种预警需要的时间较长”错误,原文只是说“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并没有说“时间较长”。D项,第二段明确指出森林中的独行侠不会导致“警示信息被阻断”,它们还可以以真菌为媒介传递信息,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因此也并非“失去了与其他植物进行沟通的能力”。
7.C 分析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说明方法等。A项,“作者认为……并不全面”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B项,第一段的中心观点是植物能通过气味“语言”传递信息,橡树自身分泌有毒物质只是自救,不能证明植物能通过气味传递信息。D项,作者在介绍禾本科草类的科学实验时是以谷物幼苗为例说明禾本科草类植物可以通过声波交换信息,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8.答案:①人工栽培的植物在育种繁殖的过程中,大多已经失去在地面或地下进行沟通的能力。②人工对野生植物的干预容易导致其失去野性,丧失沟通和自我防御能力。③育种专家应该从森林里“剽窃”一点野性基因,以提升种子的沟通能力。④不管是培育植物还是育人,都应尊重事物和人的生长规律,顺应其天性。(答出其中任意三点、意对即可)
解析: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探究文本启示。由原文第二段的最后几句话可知,人工栽培的植物相比于野生植物需要经常喷洒农药,这是因为这些植物存在缺陷,失去了在地面或地下进行沟通的能力,喷洒农药就是在弥补缺陷和不足。人为的干预对野生植物来说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如失去野性、丧失沟通等能力。因此在人工干预时,“育种专家应该要多多少少再从森林里‘剽窃’一点野性基因”,还应该尊重其生长规律,顺应其天性,培育野生植物如此,培育人才亦如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一周练习42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二周练习46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练习周周清第三周练习51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