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7现代文阅读Ⅱ--哲理性散文(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7现代文阅读Ⅱ--哲理性散文(附解析)第1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7现代文阅读Ⅱ--哲理性散文(附解析)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7现代文阅读Ⅱ--哲理性散文(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7现代文阅读Ⅱ--哲理性散文(附解析),共4页。
    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
    海子
    荷尔德林一生不幸,死后仍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人们才发现他诗歌中的灿烂和光辉。荷尔德林的诗,歌唱生命的痛苦,令人灵魂颤抖。他写道:
    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
    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
    正是这种走遍大地的孤独,使他自觉为神的儿子。他写莱茵河,从源头,从阿尔卑斯冰雪山巅,众神宫殿,如一架沉重的大弓,歌声和河流,这长长的箭,一去不回头。一支长长的歌,河水中半神,撕开了两岸。看着荷尔德林的诗,我内心的一片茫茫无际的大沙漠,开始有清泉涌出,在神圣的黑夜里涌出了一条养育万物的大河,一个半神在河上漫游,唱歌,漂泊,一个神子在唱歌,像人间的儿童,赤子,唱歌,这个活着的,抖动的,心脏的,人形的,流血的,琴。
    有两类抒情诗人,第一种诗人,他热爱生命,但他热爱的是生命中的自我,他认为生命可能只是自我的官能的抽搐和内分泌。而另一类诗人,虽然只热爱风景,热爱景色,热爱冬天的朝霞和晚霞,但他所热爱的是景色中的灵魂,是风景中大生命的呼吸。凡·高和荷尔德林就是后一类诗人。他们流着泪迎接朝霞。他们光着脑袋画天空和石头,让太阳做洗礼。这是一些把宇宙当庙堂的诗人。从“热爱自我”进入“热爱景色”,把景色当成“大宇宙神秘”的一部分来热爱,就超出了第一类狭窄的抒情诗人的队伍。
    然而,景色也是不够的。好像一条河,你热爱河流两岸的丰收或荒芜,热爱河流两岸的居民,也可能喜欢像半神一样在河流上漂泊、流浪航行,做一个大自然的儿子,甚至你或者是一个喜欢渡河的人,你热爱两岸的酒楼、马车店、河流上空的飞鸟、渡口、麦地、乡村等等。但这些都是景色。这些都不够。你应体会到河流是元素,像火一样。他在流逝,他有生死,有他的诞生和死亡。必须从景色进入元素,在景色中热爱元素的呼吸和言语,要尊重元素和他的秘密。你不仅要热爱河流两岸,还要热爱正在流逝的河流自身,热爱河水的生和死。有时热爱他的养育,有时还要带着爱意忍受洪水的破坏。忍受他的秘密。忍受你的痛苦直到产生欢乐。这就是荷尔德林的诗歌,要热爱生命不要热爱自我,要热爱风景而不要仅仅热爱自己的眼睛,做一个热爱“人类秘密”的诗人。这秘密既包括人兽之间的秘密,也包括人神、天地之间的秘密。做一个诗人,你必须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
    从荷尔德林我懂得,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克服对于修辞的追求、对于视觉和官能感觉的刺激,以及对于细节的琐碎的描绘。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诗歌不是视觉。甚至不是语言。她是精神的安静而神秘的中心。她不在修辞中做窝。她只是一个安静的本质,不需要那些俗人来扰乱她。她是单纯的,有自己的领土和王座。她是安静的。有她自己的呼吸。
    荷尔德林忠告青年诗人:“假如大师使你们恐惧,向伟大的自然请求忠告。”痛苦和漫游加重了弓箭和琴,使草原开花。荷尔德林这样写他的归乡和痛苦:
    航海者愉快地归来,到那静静河畔
    他来自远方岛屿,要是满载而归我也要这样回到生长我的土地
    倘使怀中的财货多得和痛苦一样
    荷尔德林的诗,是真实的,自然的,正在生长的,像一棵树在四月的山上开满了杜鹃,诗和开花,风吹过来,火向上升起一样。荷尔德林早期的诗,是沉醉的,没有尽头的,因为后来生命经历的痛苦——痛苦一刀砍下来,诗就短了,甚至有些枯燥,像大沙漠中废墟和断头台的火砖,整齐,坚硬,结实,干脆,排着,码着。
    “安静地”“神圣地”“本质地”走来。热爱风景的抒情诗人走进了宇宙的神殿风景进入了大自然。自我进入了生命。没有谁能像荷尔德林那样把风景和元素完美地结合成大自然,并将自然和生命融入诗歌——转瞬即逝的歌声和一场大火,从此永生。
    在1800年后,荷尔德林的自由节奏颂歌体诗,有着无人企及的令人神往的光辉和美,虽然我读到的只是其中几首,我就永远地爱上了荷尔德林的诗和荷尔德林。
    (节选自《海子全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一架沉重的大弓”来形容荷尔德林诗歌的力感,而这源自他主动承受黑暗中走遍大地的孤独、自觉作为神的儿子的选择。
    B.文章列举了两类抒情诗人,形成对照并引出凡·高和荷尔德林,是在说荷尔德林已超越对自我的热爱,达到将宇宙作为景色来热爱的境界。
    C.文章提出热爱“景色也是不够的”,强调要爱“元素”。爱“元素”就是爱生命中的一切,包括破坏、死亡、痛苦等,忍受它们,直到快乐。
    D.文章引用了荷尔德林对青年诗人的忠告,意思是大自然比大师更可靠,因为诗歌是单纯、真实、自然的,自然比大师更接近于此。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我热爱的诗人”,暗示全文的观察视角是“我”,即以作者海子的阅读体验来写对荷尔德林的认识,“诗”只是载体,“人”才是重点。
    B.文章开篇引用荷尔德林的诗歌,既证明了荷尔德林诗歌具有“歌唱生命的痛苦”的特点,也引出了荷尔德林忍受痛苦,并追逐快乐的个性。
    C.最后一段与第一段首尾呼应,高度评价了荷尔德林诗歌的艺术成就,海子强调自己仅读几首便已热爱,可以吸引读者主动关注、阅读。
    D.全文多用短句,具有节奏感,或列举意象,或赏析诗句,或展开想象,让文章思绪飞扬,凝练而充满诗性,将读者带入荷尔德林的世界。
    3.学校文学社公众号的“诗林漫步”栏目将刊发荷尔德林的诗,并配发一段推荐辞。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辞,且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

    4.请结合本文画线句的内容,表达你对下面这首荷尔德林诗歌的理解。(6分)
    人,诗意地栖居
    当生命充满艰辛,人/就会仰天长问:难道我/也宁愿如此辛劳终生?是的。只要良善/和纯真依然与人心相伴,人就会不无欣喜地拿神性/来测度自己。神灵莫测而不可知?/抑或神明湛若青天?/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人功勋斐然,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请允许我斗胆放言,/就连那缀满星辰的夜之倩影,/也不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更为明澈纯真。/大地之上可还另有尺规?/绝无。
    答:

    练习17 现代文阅读Ⅱ——哲理性散文
    1.答案:D
    解析:D项,“大自然比大师更可靠,因为诗歌是单纯、真实、自然的,自然比大师更接近于此”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对比,荷尔德林的话是“假如大师使你们恐惧,向伟大的自然请求忠告”,其意为诗歌是单纯、真实、自然的,如果大师令自己恐惧,不如到伟大的自然中去寻觅灵感。
    2.答案:B
    解析:B项,“追逐快乐的个性”曲解文意。文章开篇引用荷尔德林的诗歌,引出了下文其自觉为神之子的选择,突出了荷尔德林诗歌给作者带来的“灵魂颤抖”,并非引出了荷尔德林“追逐快乐的个性”。
    3.答案:他的诗用真实的内容记录行遍大地的孤独,勾勒世间的百态;他的诗用自然的语言战胜了世纪的“病魔”,还原景色中的灵魂;他的诗用节奏自由的颂歌体穿越千年,聚合成无人企及的光辉。他就是荷尔德林。
    解析:本题要求围绕“荷尔德林的诗”拟写推荐辞,推荐辞本是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常考题型,但此时出现在现代文阅读题中,考生便要额外注意其考点的变化,即拟写推荐辞要结合文本信息来展开,不能随意叙述。从内容上看,推荐辞要准确地概括荷尔德林诗歌的特点。首先,根据文中“正是这种走遍大地的孤独,使他自觉为神的儿子。他写莱茵河,从源头,从阿尔卑斯冰雪山巅,众神宫殿……”⇨“用真实的内容记录行遍大地的孤独,勾勒世间的百态”。其次,根据文中“而另一类诗人,虽然只热爱风景,热爱景色,热爱冬天的朝霞和晚霞,但他所热爱的是景色中的灵魂,是风景中大生命的呼吸”“从荷尔德林我懂得,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用自然的语言战胜了世纪的‘病魔’,还原景色中的灵魂”。最后,根据文中“在1800年后,荷尔德林创作的自由节奏颂歌体诗,有着无人企及的令人神往的光辉和美”⇨“用节奏自由的颂歌体穿越千年,聚合成无人企及的光辉”。以此突出推荐辞语言优美、有感染力的特点。从句式上看,推荐辞读起来应朗朗上口,富有文采,因此可用排比句式加强语气,如“他的诗……他的诗……他的诗……”,最后引出诗人“他就是荷尔德林”。
    4.答案:①“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强调诗歌应注重本质的追求,拒绝干扰,回归安静,关注真实、自然、生长、激情的生命状态,而不是沉迷于修辞等感官刺激。②《人,诗意地栖居》中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一味追求“功勋”,没有灵魂的辛劳让人异化。诗人呼唤人们回归善良、纯真,以一颗纯洁的心,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③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修辞。虽有“神明湛若青天”“就连那缀满星辰的夜之倩影,也不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更为明澈纯真”等修辞句,也显得质朴无华。
    解析: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充分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深刻含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诗意地栖居》这首诗歌,看其与文中画线句有何相通之处,或者其是如何体现文中画线句的。文中画线部分“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强调在创作诗歌时,更重要的是对本质的追求,如文中“做一个诗人,你必须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荷尔德林的诗,是真实的,自然的,正在生长的,像一棵树在四月的山上开满了杜鹃”,这样创作时就会免于干扰,回归安静,关注真实、自然、生长、激情等内在的生命状态,而不是沉迷于表面,只追求修辞等直观的感官刺激。《人,诗意地栖居》中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一味追求“功勋”,而忘却了善良、纯真和诗意。这种没有灵魂的辛劳,让人异化。诗中所言“只要良善和纯真依然与人心相伴,人就会不无欣喜地拿神性来测度自己。神灵莫测而不可知?抑或神明湛若青天?我宁愿相信后者”,在这里,诗人呼唤人们回归善良、纯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追求纯洁的初心。纵观《人,诗意地栖居》全诗,用词朴素淡雅,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雕琢,如“人就会仰天长问:难道我也宁愿如此辛劳终生”“大地之上可还另有尺规?绝无”。即使在“神明湛若青天”“就连那缀满星辰的夜之倩影,也不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更为明澈纯真”等句中运用了修辞手法,但全诗的格调仍旧以质朴无华为主色,虽为朴实之语,但意蕴深远无穷。

    相关试卷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3现代文阅读Ⅱ--小说+戏剧阅读(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3现代文阅读Ⅱ--小说+戏剧阅读(附解析),共4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2现代文阅读Ⅱ--外国小说(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2现代文阅读Ⅱ--外国小说(附解析),共3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8现代文阅读Ⅱ--散文+现代诗歌(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8现代文阅读Ⅱ--散文+现代诗歌(附解析),共3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