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多份(附解析)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2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元曲(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1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宋词(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9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唐诗(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8现代文阅读Ⅱ--散文+现代诗歌(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7现代文阅读Ⅱ--哲理性散文(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0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宋诗(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0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宋诗(附解析),共4页。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三》)
材料二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传首。时可突干连年为边患,赵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讨。守珪到官,屡击破之。可突干迫困,遣使诈降,守珪使管记王悔就抚之。悔至其牙帐,察契丹上下初无降意,但稍徙营帐近西北,密遣人引突厥,谋杀悔以叛;悔知之。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过折夜勒兵斩屈剌及可突干,尽诛其党,帅余众来降。守珪出师紫蒙川,大阅以镇抚之。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上乃止。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二子官,赏赉甚厚。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守珪才eq \x(A)破eq \x(B)契丹eq \x(C)陛下即eq \x(D)以为宰相eq \x(E)若尽灭eq \x(F)奚厥eq \x(G)将以何eq \x(H)官赏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足下,古代下称上或称同辈的敬词。《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足下蹑丝履”的“足下”与此不同。
B.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具体城市不一。隋唐时期指洛阳,当时京都在长安。
C.初,原本,本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的“初”含义相同。
D.勒兵,指挥军队。此处“勒”的意思是由成语“悬崖勒马”中“勒”的意义引申来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契丹王屈剌、可突干被李过折斩除后,张守珪举行大规模阅兵活动,以镇抚契丹和突厥;将屈剌、可突干的头颅传送到东都。
B.皇帝赞赏张守珪的战绩,并要拜他为宰相,遭到大臣张九龄的极力反对;后来皇帝对他加官并赏赐,赐其子以官职。
C.材料一记载历史力求客观公允。如用“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这样不乏褒扬的语言评论犯边的契丹将领可突干。
D.材料二的对话描写能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可圈可点。如张九龄劝阻皇帝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张九龄敢于直谏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守珪察知其伪,遣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4分)
译文:
(2)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4分)
译文:
5.司马迁认为“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请据此分析两则材料的异同。(3分)
答:
二、[2023·湖南常德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咏草
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①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②愁。
[注] ①金谷园:西晋官僚地主石崇的别墅,园中财产丰积,屋宇宏丽,极尽奢华;后文“王孙”也即石崇。②金钗十二:指美女。
6.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立于野渡头,看到野草繁茂,充满生机,不由得忘却了忧愁。
B.颔联描绘芊芊绿草恣意蔓延的情景,由近及远,离馆荒洲,皆有其身影。
C.诗中野草,既是渡头亲眼所见,也依于想象之中,虚实结合,意蕴丰富。
D.这首诗前六句写草,末两句写人事,含蓄地道出了石崇人亡财空的结局。
7.这首诗题目虽为“咏草”。但并不是以草为喻,而是借草抒情。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6分)
答:
练习20 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宋诗
1.答案:CEG
解析:“且守珪才破契丹”中,“守珪”是主语,“才破”是谓语,“契丹”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在“丹”后停顿;“陛下即以为宰相”中,“陛下”是主语,“即以为”是谓语,“宰相”是宾语,应在“相”后停顿;“若尽灭奚厥”中,省略主语“张守珪”,“若尽灭”是谓语,“奚厥”是宾语,应在“厥”后停顿。在CEG三处断句。
2.答案:C
解析:C项错误。原本,本来;起初,开始。含义不同。
3.答案:A
解析:“以镇抚契丹和突厥”错,镇抚的是李过折及其降兵。
4.答案:(1)张守珪觉察出他们有诈,派右卫骑曹王悔到契丹的部落,接触他们,谋划这件事。
(2)契丹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掌兵马,因争权不和,于是王悔游说李过折,让他对付可突干。
解析:(1)“察”,觉察;“诣”,到;“就”,接近、靠近。(2)“典”,掌管;“不叶”,不和;“说”,游说,劝说。
5.答案:同:两则材料均记载了与张守珪守边除患有关的史实。
异:①材料一重在通过记叙张守珪的事迹反映其才干和品行,体现了“叙事”“传世”的特点。②材料二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在叙述张守珪事迹之后,还记载了张九龄与皇帝讨论如何赏赐军功一事,体现了“资于治道”的特点。
解析:同:材料一“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契丹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和材料二“时可突干连年为边患,赵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讨。守珪到官,屡击破之”,两则材料均记载了与张守珪守边除患有关的史实。异:①材料一“性慷慨,有节义”“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守珪察知其伪,遣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重在通过记叙张守珪的事迹反映其才干和品行,体现了“叙事”“传世”的特点。②材料二“(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传首”“(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在叙述张守珪事迹之后,“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对曰……上乃止”还记载了张九龄与皇帝讨论如何赏赐军功一事,体现了“资于治道”的特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张守珪是陕州河北人。守珪身躯魁伟,善于骑射,生性慷慨,崇尚节义。当时卢齐卿做幽州刺史,非常看重他,常常共榻而坐,对他说:“您几年之后一定做幽州、凉州的节度使,做国家的良将,我要把子孙托付给你,哪里能够用僚属的常礼对待你呢?”原先,契丹、及奚连年侵扰为患,契丹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很受夷人钦佩。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担任幽州长史,始终不能抵抗他们。张守珪到任后,经常出击契丹,每次交战都能取胜。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派遣使者前来假装投降。张守珪觉察出他们有诈,派右卫骑曹王悔到契丹的部落,接触他们,谋划这件事。王悔到屈剌帐营,贼人起初没有归降的意思,把军营逐渐迁往西北,暗中派使者招引突厥,准备杀掉王悔反叛。适逢契丹另一首领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和,王悔暗中劝诱李过折,李过折杀掉了屈剌及可突干,并杀掉了他们的全部党羽,率契丹余部投降唐朝。张守珪于是进驻紫蒙川,大规模演习军队,犒赏将士,把屈剌和可突干首级送到东都,悬挂在天津桥的南门示众。
材料二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杀了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并传他们的头颅到京城。当时可突干连年为边患,赵含章和薛楚玉都无法讨平,张守珪任节度使后,多次击败了可突干。可突干势困计穷,派使者假装说要降附,张守珪就派管记王悔前去安抚。王悔到了可突干的牙帐,觉察到契丹上下原本没有真心降附的意思,只不过是把军营稍往西北移了一些,并秘密地派人去联兵突厥,阴谋杀掉王悔而反叛;于是王悔知道可突干是诈降。契丹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掌兵马,因争权不和,于是王悔游说李过折,让他对付可突干。李过折就在夜间指挥军队杀了屈剌及可突干,并杀掉了他们的党羽,然后率领其他部众来降附唐朝。张守珪率兵来到紫蒙川,大显兵威以镇抚契丹。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玄宗赞美张守珪的功劳,想要任命为宰相,张九龄进谏说:“宰相是代表天子治理天下的,不是为了赏功而封的官。”玄宗说:“只让他挂宰相的虚名,而不让他任实职,不知是否可以?”张九龄回答说:“不可以。权柄官位是不能随便授与人的,是天子掌管的。再说张守珪刚打败了契丹,陛下就要任命他为宰相,如果以后消灭了奚与突厥,再加给他什么官呢?”玄宗于是中止了拜相的打算。二月,张守珪至东都报捷,拜官为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又赠两个儿子官位,赏赐的东西很多。
6.答案:A
解析:“不由得忘却了忧愁”错误。首联上句描写的是实景:向野渡头望去,满眼都是茸茸碧草。次句以设问接续,不知道哪个懂得忘忧?言下之意是只有这草懂得忘忧,人却无时无刻不在忧愁里。
7.答案:①前六句写草,石崇的奢富已为陈迹,石头城往日六朝的繁华不再,徒留衰草败叶,以草之枯凋衬托豪富的衰败,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②最后两句写人事,豪富们争名逐利,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逃不过烟消云散,终究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
解析:由题干可知,本诗是“借草抒情”,即通过描写草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解题时需重点思考本诗所写之草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1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宋词(附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4古代诗文阅读--单文本文言文+比较鉴赏(附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22古代诗文阅读--多文本文言文+元曲(附解析),共4页。